歷史上因為外遇而最後被剝皮的駙馬


歷史上因為外遇而最後被剝皮的駙馬

駙馬爺,常被認為是受上天眷戀的幸運兒。然而,他們並非個個都是美滿幸福的。

在歷史上,漢武帝時開始設置這種官,起初多讓皇室或外戚及王宮大臣的子弟擔任。到三國時,魏國的何晏因與公主結婚,被授予駙馬都尉之職。其後,杜預與司馬懿(晉宣帝)的女兒堂山公主結婚,也拜為駙馬都尉,魏晉之後,皇帝的女婿照例加駙馬都尉稱號,簡稱“駙馬”。駙馬已不是官職,僅是稱號而已。

《後漢書》載:“皇女紅夫,十五年封館陶公主,適駙馬都尉韓光。”即東漢館陶公主找的女婿恰巧是個駙馬都尉,從此以後逐漸把“駙馬”作為皇帝女婿的專稱。另一說法是晉武帝司馬炎為了自身安全,掌管皇帝車駕的人只有皇帝女兒(公主)的丈夫才能擔任。這一規矩被後世皇帝一直沿襲下來,天長日久“駙馬”便成了皇帝女婿的代名詞。後來,凡做了皇帝女婿的人,無論是否擅長馴馬,都被拜作“駙馬都尉”。

歷史上因為外遇而最後被剝皮的駙馬

皇帝的女婿當然不好當,駙馬儘管身份高貴,但公主卻是皇帝的女兒,這樣一來,駙馬不可以三妻四妾,不可以要求老婆三從四德。《明史·志第三十一禮九》載“駙馬黎明於府門外月臺四拜,雲至三月後,則上堂、上門、上影壁,行禮如前。始視膳於公主前,公主飲食於上,駙馬侍立於旁。”完全是奴才相。有些駙馬比較幸運,公主還算安分守己能相安無事;但有些就比較倒黴了。

唐中宗李顯的女兒宜城公主的駙馬裴巽,在外面寵幸了一個女人,叫公主知道了。於是,公主把這個女人抓來,剝掉她身上一塊皮;又剝掉裴巽額頭一塊皮,然後,把剝下來的兩塊皮,互換位置貼之。貼完後,再叫裴巽到前廳辦理公務,底下的臣僚們,看見駙馬這個樣子,都忍俊不禁。後來,公主也覺得不雅觀,於是又從那個婦女的額頭剝下一塊皮貼到裴巽的額頭上,把裴巽額頭上原先貼的那塊轉貼到那個婦女的額頭上。那個婦女羞愧難當,自縊身亡。從那以後,凡是認識裴巽的婦女,一見到他都躲得遠遠的。

歷史上因為外遇而最後被剝皮的駙馬

劉三嘏曾考取進土,一篇《一矢斃雙鹿賦》辭彩華麗,遼聖宗極其讚賞,並將與皇妃白氏所生的第四女許配給他。劉駙馬突然從遼國逃到北宋避難,史書上對此次叛逃原因只寫五字:“與公主不諧”。可當時北宋對遼國年年納貢惟恐有所得罪,怎敢收留他?等遼國使節拿著國書到北宋即乖乖把此人交與對方。劉駙馬重踏故土除了他的雙腳,還有他的首級。

清朝駙馬必須對父母盡孝道所以駙馬不與妻子同住,駙馬要見妻子,須先由公主“宣召”,所以不便時時求見。公主要見丈夫,也得找個什麼理由才宣召,然後由下人奔走傳達,還要賞賜花錢。麻煩的是,一些管家婆,常常從中作梗,致使駙馬和公主如牛郎織女,可望而不可及。他們名為夫婦,卻難得有機會共枕床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