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是許多病毒的自然宿主,包括埃博拉病毒、馬爾堡病毒,狂犬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由於蝙蝠特殊的免疫系統,攜帶病毒卻極少出現病症。在漫長的進化歷程中,蝙蝠成為了上百種病毒的自然宿主。

2003年的SARS(非典型肺炎),全中國人民記憶中濃重的一筆,2018年,這種病毒的起源終於被找到。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的石正麗團隊,在我國雲南發現了一處蝙蝠SARS冠狀病毒的天然基因庫,研究揭示了SARS病毒可能的重組起源。

2020 年 1 月 23 日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中國科學院武漢病毒研究所始建於1956年,是專業從事病毒學基礎研究及相關技術創新的綜合性研究機構。同時擁有我國唯一一個p4(生物安全最高等級生物實驗室)石正麗團隊最新的研究成果認為:新型冠狀病毒最可能來源於蝙蝠。


“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是唯一會飛的哺乳動物

蝙蝠是四類會飛的動物之一,它些動物包括了昆蟲、鳥雉、翼龍和蝙蝠。而蝙蝠,則是世界上唯一會飛的哺乳類動物。並且他們最初並沒有雙翼。

在距今天8000萬年前,蝙蝠一直作為弱勢群體存在,被翼龍和各種飛禽走獸當作食物,但一些山洞卻給了他們保護,他們更多地開始在洞穴中生活。這些地理特性讓他們可以更好地躲更猛禽走獸的攻擊。它們的樣子接開始逐步接近古翔獸,一種可以張開四肢滑翔的哺乳動物。


“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是僅次於人類數量的哺乳動物

蝙蝠在地球上已經生存了8800 萬年,與恐龍同時代,但恐龍滅絕了,那個時候,還沒有人類,但蝙蝠倖存了下來。如今,在地球上有961 種蝙蝠,他們是除了人類以外,地球上數量最多、分佈範圍最廣的哺乳動物,僅在美國德克薩斯州的蘭肯洞穴中,他們最多有2000餘萬隻之多。蝙蝠是除人之外,地球上數量最多、分佈最為廣泛的哺乳動物。佔到整個哺乳動物總量的20%左右,他們遍佈世界,卻不為人所熟知。


“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的獵食範圍極廣

蝙蝠在地球上存在了8000多萬年之久,獵食範圍又極為複雜,它們吃魚、青蛙、昆蟲,甚至吸食動物血液;獵食區域又極為廣闊、遍佈世界各地,獵食歷史又極為為久遠,長達8000萬年,因此他們有機會把全世界的很多病毒都集於自己一身。


“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的群居習性

蝙蝠以群居生活為主,這就為蝙蝠個體攜帶病毒,交叉感染和傳播提供了機會。各種病毒傳播在這個群體之中,使得蝙蝠免疫系統不斷進化以抵禦眾多病毒。


“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與病毒的共生共存

蝙蝠從一開始,身體內外就有大量微生物與之共生,而這些微生物中包括了病毒,雖然這些病毒最初曾致死過部分蝙蝠,但後來的蝙蝠在遺傳與變異的過程中與之產生了抗體,而這種病毒也並沒有消亡,卻寄宿在了蝙蝠體內,誰都奈何不了誰,病毒的擴張受到了抑制,蝙蝠成了這種病毒的宿主,彼此相安無事。

對於這樣一個毒王來說,有些別的動物身上的病毒對它們起不了任何作用,還有極少數讓它們損失慘重,但還有一部分對別人來說很強的病毒,卻被他們抵抗免疫了下來,這部分極為強大的病毒和蝙蝠之前誰都奈何不了誰,於是蝙蝠成了他們的宿主,與之共存,這些病毒包括埃博拉、馬爾堡病毒,SARS、MERS冠狀病毒,亨德拉病毒、尼帕病毒等等。


“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強大的DNA損傷修復能力

飛行屬於劇烈運動,需要消耗更多的能量,所以蝙蝠的新陳代謝速率遠遠高於其他哺乳動物。而能量輸出又需要靠細胞和遺傳物質DNA配合,這種超負荷的輸出容易損傷細胞和DNA。

長時間的演化使蝙蝠擁有強大的細胞和DNA修復能力。於是蝙蝠的細胞防禦力就比一般哺乳動物強大,病毒更加難以入侵細胞。而強大的DNA修復能力又可以抑制病毒在宿主細胞中進行遺傳信息複製,從而抑制病毒繁殖。


“蝙蝠”為何是“毒王”?

蝙蝠的"發燒"體質"殺毒"

蝙蝠不僅獲得了鳥類的技能,同時也演化出和鳥類相同的體溫。為了維持較高的新陳代謝,蝙蝠一直是在"發高燒"的狀態生存著,體溫一般維持在40度上下。較高而恆定的體溫,有利於保持機體的靈敏性,體內的生物酶活性更強,能量輸出更快。.

較高的恆定體溫也給蝙蝠帶來了另外一個好處:對病毒的抑制。當病毒來襲,人體會自主調節體溫,通過發燒來抑制病毒的繁殖。而蝙蝠不用調節,原本就一直在"發燒",病毒一進來就懵圈了。


“蝙蝠”為何是“毒王”?

特殊的免疫系統

蝙蝠的免疫系統很特殊,如果把人類的免疫系統比作特種部隊,那蝙蝠的就像一群老頭老太太打太極。蝙蝠的免疫系統很遲鈍,病毒進來跟沒看見一樣,並不會做出太激烈的反應。任由病毒在體內繁殖,相互磨合。更驚人的是蝙蝠本身也不會表現任何被病毒侵襲的症狀。這樣的表現促使蝙蝠對病毒耐受性的提升,從而長期攜帶大量病毒。


“蝙蝠”為何是“毒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