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店女孩》:从魔幻现实、情感、逃避解析全职主妇“情绪崩溃”

导读:《书店女孩》的作者辛西娅毕业于威斯康星大学建筑学专业,她是一名优秀的设计师。2018年凭借首部小说《书店女孩》斩获“薇拉文学大奖”,在美国《纽约时报》和《今日美国》双双荣获畅销书榜单;并入围Goodreads Choice大奖、MPIBA阅读西方奖、科罗拉多作家联盟奖、女性小说家协会星辰奖等多项奖项。

《书店女孩》充满了魔幻现实色彩,它讲述了一个名叫凯蒂的单身女孩和闺密弗里达开了一家名叫“好姐妹”的书店。后来凯蒂结婚生子后改名为凯瑟琳。因为要照顾女儿米奇、米茜和自闭症儿子迈克尔与弗里达产生分歧,她只得退出了书店经营。随后历经了闺密感情破裂、父母双亡的打击后,导致情绪崩溃后丧失部分记忆,陷入了凯蒂和凯瑟琳的混沌角色中,她把现实生活当想象,把想象中的一切当做现实生活。直到最后在与闺密和解,并在丈夫拉尔斯的帮助下,重回现实生活的经历。我将从魔幻现实、情感诉求与爆发、对现实的逃避与和解三个方面分析从书店经营人到全职主妇的凯蒂的“情绪崩溃”。

01 充满魔幻现实之凯蒂和凯瑟琳的生活

在读《书店女孩》的前半部分,我一直误以为凯蒂就是主人公的现实生活,而凯瑟琳只是她梦中的意志的体现,因为她的想象和记忆太过于真实。

故事中的凯蒂是好姐妹书店的合伙人,也是一名三十岁的大龄女青年,出于对婚姻的期待,她进行了征婚,而三十四岁的设计师拉尔斯·安德森前来应征,他们之间从此结识。只是后来在“凯蒂”幻想的生活中,拉尔斯早已因心脏病不幸逝世,于是“凯蒂”靠自己的想象力在“梦中”与拉尔斯相爱结婚并生下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

《书店女孩》:从魔幻现实、情感、逃避解析全职主妇“情绪崩溃”


我为这个从没有见过的人感到极度悲伤,因为我在梦中遇到了他。还有我那些荒唐的想象,我大概是疯了,在梦里勾画出与这个人生活的点滴,面对一切,我只得苦笑。


我急切地爬上床睡觉,好奇梦里会发生什么。

从文中的故事以及凯蒂的想象中,我们可以看到凯蒂两方面细节问题:一方面对于拉尔斯,无论在现实世界还是想象中的世界,她都迷恋。也可以说她对拉尔斯一见钟情;另一方面她的“虚拟生活”过于真实和刻骨铭心,以至于让她自己都产生了迷乱之感,分不清哪个是真实世界,哪个是虚构世界?

这其中的原因不仅有“凯蒂”对于爱情和婚姻的向往,也有对她“虚拟”出的三个孩子的喜欢和母性的光辉。只不过她一直对于拉尔斯有种不真实的错觉,她觉得自己配不上这么好的男人。

这从凯蒂”内心独白可以看出:我一直以为我的心态是逐渐改变的,慢慢从一个爱幻想、充满希望的年轻女孩变成一个老姑娘。而从拉尔斯放我鸽子那一天,我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就自动消失了。所以她对于爱情的期待只剩下了伤感和孤独,只残存于梦中:

梦中梦。梦到一件小事,虽然美好,却不真实。所有的这些,都出现在不真实的梦中生活里。我在自己家里醒来,躺在自己的床上,孤零零的,突然感到一丝不安。

这也就可以理解为什么当“凯蒂”面对“幻想”中出现的拉尔斯,会主动用身体去自然尽情回应,就像多年出现的习惯一样,也才会对“幻想”出的两个女儿和罹患自闭症的儿子百般耐心。

《书店女孩》:从魔幻现实、情感、逃避解析全职主妇“情绪崩溃”

“凯蒂”对自己梦中的一切不仅清晰,而且特别真实。更玄幻的是她“梦中”的生活才是她正经历的现实,而“凯蒂”仅是她出于幻想的产物。更准确来说只是停留在某个时间段的碎片化美好回忆,只是她最珍贵和纯真的少女时代的记忆。

凯瑟琳在魔幻现实产生的时空交错感,恰恰说明了:凯瑟琳对于美好生活的渴望,对于幸福的渴望以及对于美丽生活的期盼,而她却无力控制。我们或者可以这样理解凯瑟琳:求不而得的爱情,无法抓住的爱人,无法掌控的生活,只有在梦里才能狠狠的全身心的去托付,因为梦里不会有别离的伤感,更不会有伤害和痛心疾首的失去。

02 从凯瑟琳到凯蒂的幻想,充斥着凯瑟琳对于情感的无处安放

读这本书时,我一直很疑惑一个问题:为什么看起来幸福美满的凯瑟琳会失忆,而进入一个混沌的空间中无法自拔,仅仅是因为父母的空难吗?不过在凯瑟琳以“凯蒂”的身份穿越过去时,我看到了她对于父母的极度依恋还有对于爱情、亲情、友情的无处安放。也可以理解为

当所有的不好事件一起来袭的时候,无论是从她的情感上,还是心理上她都无法接受,更无法安放和抉择,从爱情、友情、亲情三个面可以看出:

《书店女孩》:从魔幻现实、情感、逃避解析全职主妇“情绪崩溃”

凯瑟琳对于爱情的始终有一种不安定感。三十岁的“凯蒂”认识了三十四岁的拉尔斯她一眼就喜欢上了。可是“凯蒂”的内心却是自卑的,她不知道像她这样的“老姑娘”是否能匹配得上这样一个优秀的男子?所以她一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拉尔斯是真实存在的。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凯蒂”对于自己并不是自信的,她需要一次次在梦中亲密关系,来不断夯实内心的不安全感与恐惧,这也与她放弃了独立女性身份转变身份成为全职主妇息息相关。

凯瑟琳对于友情珍视与怀念。少女时的“凯蒂”并不是快乐的,她不仅很平凡而且没有朋友,是美丽优秀的弗里达靠近了她,于是她们变成了亲密无间的朋友。她们一起长大,一起开了“好姐妹”书店。然而因弗里达给“凯蒂”介绍的保姆虐待她自闭症的儿子迈克尔,导致了凯瑟琳对于儿子的内疚和对朋友情绪的爆发,她怒斥了弗里达并声明脱离书店合伙人身份,回家当了全职主妇。

这就是凯瑟琳为何一直将自己的记忆封锁在从前“凯蒂”中,原因是:

她不愿意面对自闭症的儿子,不愿意面对离开一直热爱的事业,更不愿意面对闺密感情的消失。对于她来说没有什么比现实更残忍和难以接受的,没有什么比失去友情和事业更令她难受的事情,然而为了孩子们,她别无选择。

凯瑟琳对于亲情的怀念。凯瑟琳的父母意外离世引爆了她一直小心翼翼维护的情绪,凯瑟琳对于父母的爱是深沉的,甚至对父母的爱和关怀已成为一种习惯,而人一旦在习惯被强迫隔断后,就会产生一种挫败与无力感,所以她的思维意识才出现了混乱,从更深层原因来看是因为她不愿意离开父母的庇护,她不接受父母已经去世的事实。

《书店女孩》:从魔幻现实、情感、逃避解析全职主妇“情绪崩溃”

从以上三个方面可以看出“凯蒂”产生错乱记忆的三个真实原因:第一,在父母去世的刺激下产生的过度悲伤;第二,从职业女性变成全职妈妈的不适应;第三,面对两个吵闹调皮的女儿和一个患自闭症经常朝她尖叫的儿子的崩溃,所以她只好将自己的世界彻底封闭。

还可以理解为:从职业女性转变为全职主妇自我价值感的缺失。同一价值感缺失的还有赵南柱在《82年生的金智英》中的主妇金智英。金智英也是从职业女性转变为主妇后,而导致了心理疾病,间歇性模仿不同人说话。

这也说明一个共性:主人公之所以愿意沉溺在虚幻的世界中,是因为只有在自己想象的世界中,想让生活变成什么样就能变成什么样,可以让生活朝着自己设计的模板充满着温暖、爱、善良、美好,自动过滤掉所有的悲伤与烦恼。这其实只是对于自我的逃避,根本无法解决现实的问题。

03 凯瑟琳以凯蒂的意识生活,是对不幸生活的逃避,觉醒是自我拯救

无论是“凯蒂”还是凯瑟琳的生活,她们都是同一主体,那就是:在息息相关中不可分割,也可说是“凯蒂”是她少女时代的美好回忆,而凯瑟琳则是她少女时代期望的理想生活,两者的重叠与结合是一种完美生活。

然而理想中再完美的生活假象终究还会还原成现实,因为一时的逃避并不能解决现在的问题,也无法达成与内心的和解。直到最后认清事实,不再逃避的凯瑟琳,终于不再对过去满怀内疚,也不再沉溺于“凯蒂”的幻想中不可自拔,而是做了以下三件事,这是她觉醒的开始:

《书店女孩》:从魔幻现实、情感、逃避解析全职主妇“情绪崩溃”

认识到自己是凯瑟琳,而非“凯蒂”。认识到自己的身份后,凯瑟琳不再对于迈克尔自责,想通了他的自闭症不是自己的错,她无法控制他成为什么样的人,也不想再控制任何人的生活。因为试图控制让彼此都不好过。凯瑟琳能意识到这些问题,这意味着初步摆脱了过去的魔咒,勇敢真实的面对现实,即使过去的错误无法挽回,但是能做的是向前看和把握未来。

与闺密弗里达和解。主动去找闺密弗里达解释当年争吵的原因,主动去化解两人这些年来的隔阂,倾诉这些年关于对方的牵绊。友情是最美好也脆弱的关系,而坦诚真诚是友谊长存的基础。说开了什么都好,当关系趋于冰点时,总要有一个人先道歉,这不仅是友情的法则,也是人与人之间相处之道。

③接受父母已经去世的事实。凯瑟琳终于肯承认父母已经去世的事实,她也想通了父母一直在她心里,只是以另一种形式存在。她不再怀疑自己无法承受,不再怀疑自己做不到。最后她忍住泪水眨着眼睛,目送“父母”的离去。

从凯瑟琳魔幻的经历中可以看到:每个人只有想不想去做,敢不敢去面对!从来没有做不到的事情。也只有靠意志力离开虚幻的世界时,真正的世界才会出现。这是勇敢也是勇气,更是一种生活的态度,也是与内心和解的最好方式。

04 结语

弗洛伊德在《梦的解析》中提到过:梦是一个人与自己内心的真实对话,是自己向自己学习的过程,是另外一次与自己息息相关的人生。

而凯瑟琳一直以“凯蒂”的意愿活着,在魔幻色彩的童话中穿梭,就是一次向美好的过去靠拢的自然想法。换句话说她只想得到幸福、简单和快乐,而不要去面对和承受痛苦。

只是无论是凯瑟琳还是我们每一个人,即便我们后悔迷途、不满现状,沉迷于虚幻世界,最终都要懂得:无论想象再美好,都无法时光倒流,唯有向前。

《书店女孩》:从魔幻现实、情感、逃避解析全职主妇“情绪崩溃”

但面对现实的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每个人内心都有脆弱的领地,这个领地一经碰触就会碎掉,但我们不能只选择就地掩埋,而不愿意去呈现事实与真相。

《书店女孩》中的“凯蒂”更像一把利刃,剖开了我们每一个人的内心,让我们不断剖析着自己曾经的胆怯敏感和脆弱无法安放的灵魂。直到我们真正懂得:所谓生命的真相不过是一场又一场的告别。即便那些告别是如何的不堪重负或让令我们痛哭流涕,又或者需要与生命中最爱的人别离,都需要去接受和面对。也只有我们掩埋掉那个让自己藏匿的“洞穴”后跨越它,才能平静淡然的面对生活、面对现实、面对自己的内心。

正如罗曼·罗兰所说:“世界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那就是认清生活的真相后,依然热爱生活。”时光无法倒流,时间不能停滞,但我们的内心可以勇敢,那些曾经犯过的错误和痛苦感受都会在我们勇敢面对和接受时,实现浴火重生,破茧成蝶。只有敢于做自己,敢于直面生活的残忍,我们才是自己的主人,才站在生活的最高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