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时期美军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毫无疑问,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正义的反法西斯战争,为世界的和平和进步做出了不少贡献。在战争时代,每个人都想当英雄,也盛行英雄主义。

而这一部剧,反其道而行,宣扬“逃兵”,歌颂“反英雄”人物。

二战时期美军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该剧由海勒的原创小说《第二十二条军规》改编,带有“黑色幽默”性质的喜剧战争片。

约瑟夫·海勒是著名的美国黑色幽默派代表作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曾任空军中尉,曾在意大利和法国上空执行过六十次战斗任务。

熟悉空军生活的他,写起军旅小说游刃有余。

他的小说唯一的缺点就是太过冗长,而乔治·克鲁尼取其精华,将这部小说浓缩成6集300分钟左右的电视剧。

二战时期美军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在介绍这部剧之前,先解释一下什么是“第22条军规”

所谓第22条军规,就是只有疯子才能免除飞行任务,但必须由疯子本人提出申请;所以你既然能提出此申请就表示你必然没疯。

就好比让你亲笔写一份证明来证明你不会写字。

由此可见,第22条军规就是一个形同虚设的圈套,后来,英语catch-22这个词就被用于表达“相互矛盾的”坑爹困境。

二战时期美军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第二十二条军规》的故事背景,就在二战时的意大利

剧情开始,是军官的训练时间。

军官不断辱骂士兵,责怪他们太过没用,连军姿都站不好。而讽刺的是,在战争时期,严酷的训练不是用来保命,而是为了接受上级的检阅。

训练军官野心勃勃,却没有用来支撑的能力。

自己履历不好,却总想依靠别人来实现梦想,比如在上级面前显示自己训练的兵素质极佳,为了建功立业不顾士兵的身体和生理承受能力,不断增加危险的飞行任务次数,从最初定的25次加到55次。

二战时期美军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二战开始前,美国政府以“为了自由和平、光荣、荣誉而战”而鼓动青年人去参战,年轻的士兵们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祖国的热爱加入了这场所谓的光荣战争。

然而,最终却用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来约束达到退役标准的士兵。

军官们愚昧无知,只知道享乐和个人荣誉。

用工作时间投马蹄铁,用留声机听爵士乐,为了美味的羊排和可口的食物,随便任命一个投机分子当管理伙食的食堂司务员。

二战时期美军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这部剧里处处充斥着黑色幽默和荒诞讽刺。

比如一位新兵,因为他的名字就叫Major·Major(少校·梅杰),而被军官误以为是真的少校,让他参加重要会议。

但当军官发现自己犯下的愚蠢错误后,竟然不是去纠正错误,而是直接让这个新兵升为真的上校……

一切都混乱又荒谬,一切权威和信条变成摆设。

男主角YOYO看清了事情的全部真相,明白了此刻正在进行的战争不是维护正义和真理的神圣事情,而是被军官利用,被投机分子用来赚钱的工具,参军变得毫无意义又愚蠢,牺牲变得可笑而不是勇敢。

二战时期美军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因此,他把生存看的比什么都重要,一次又一次的想方设法逃避作战飞行。

装病不行就从作战路线上动手脚,比如从危险的轰炸区拔掉对讲机的线,使他有一个返航的借口;半夜悄悄移动轰炸区的线,只为了不去执行危险的飞行任务。

然而一切都毫无用处,命运一次又一次的捉弄他。

每一次即将或已经达到飞行次数,却因为各种各样的“手续”问题而被迫搁置、作废,直到新的飞行次数出台,使他精疲力尽,近乎崩溃,最后在部队裸奔。

他是一个典型的被大人物们随意摆布的小人物,是这个无序军队、荒诞社会的受害者。

二战时期美军荒谬的《第二十二条军规》

战争是人类悲剧,然而,比战争更悲剧的是丑恶的人心。规则不仅无用,更是像一个个圈套与陷阱,看似稀稀疏疏,实则密不透风。

社会上的真假、善恶、美丑都失去了正常的标准,善良与正义、正直的人被看做是疯子,虚与委蛇、投机倒把的人被认为是勇士。

是不是很像当今的职场?

荒唐、滑稽。

战争里的赢家,永远是政客和军官,输的却是每一个被卷入战场的普通人。

到底谁是我们的敌人?我非常认同男主在剧中给出的答案:“对我开炮的是敌人,不断逼着我上战场送死的人更加是我的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