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平遥:工匠以手抛光 漆器传承千年工艺


在晋中市,有这样一句话家喻户晓:“平遥古城三件宝,漆器牛肉长山药。”在平遥县,尤其是古城内,随处可见推光漆器铺子。推光漆器是一种工艺性质的高级大漆器具,山西平遥地方传统手工技艺之一,以手掌推出光泽而得名。2006年5月20日,该技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主编:刘昱|责编:张春颖|山西新闻网记者:苏航

平遥推光漆器外观古朴雅致、闪光发亮,绘饰金碧辉煌,手感细腻滑润,环保无毒抗虫蛀,耐热防潮,经久耐用,诚为漆器中之精品。

平遥唐都推光漆器博物馆由展销馆、精品馆、珍品馆、明清建筑群体验馆、明清家具馆组成,全方位、多角度、深层次展示和研究各个历史时期中国漆器的历史沿革、文化、艺术与成就。展馆中汇集了多彩兼备的宋元漆器,千文万华的明代漆器以及以时代为主题的当代漆器共1.28万件。

中国推光漆器博物馆内,数十位“手艺人”或刷漆、或打磨、或绘纹样。一件件推光漆艺术品在他们的手指间慢慢蜕变,最终变得“明艳动人”。

平遥推光漆器所用的“漆”,是漆树上分泌出来的天然大漆。这种天然大漆不仅具有化工漆所具有的防潮、防腐等功能,还具有耐高温、耐磨损、耐强酸强碱、手感温润、绿色环保等独特的优点。

平遥推光漆最后一道面漆工序是用手掌推磨抛光的。漆面要达到光亮如镜的效果,推磨次数愈多出的光愈亮,以后会越擦越亮,适于长期摆放。

通常的做法是先用细砂纸把漆面打磨光滑,接下来要用优质椴木烧制的木炭块细细蘸水打磨增加漆面的黑度,再用头发蘸油打磨,最后用手掌蘸上特制的细砖灰和麻油推光。

平遥推光漆器的生产,分木胎、灰胎、漆工、画工和镶嵌等五道工序。木胎车间使用松木做出各种家具的木胎后,灰胎车间就用白麻缠裹木胎,抹上一层用猪血调成的砖灰泥,这叫做"披麻挂灰"。

底漆多以墨黑、霞红、杏黄、绿紫为主,上面绘以具有民族风格的图案,如古典小说、戏剧中的故事人物、古代神话、传说中的故事人物等等,或描金彩绘,或刀刻雕垫,或堆鼓镶嵌,线条流畅,色调和谐,富丽堂皇。

漆工车间的工序是非常细致和复杂的。每一件漆艺品"髹漆"是最关键的工序,在灰胎上每刷一道漆,都要先用水砂纸蘸水擦拭,擦拭毕,再用手反复推擦,直到手感光滑,再进行刷漆。

每件产品一般上五道到八道漆,每上完一道漆干后需打磨、再上漆、再打磨,最后出光。出好光是每件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

推光漆工艺,从底漆到面漆,每髹饰一道大漆都有不同的工艺要求。根据当地史料记载,平遥漆器始于唐开元年间,盛于明清时期,距今历史已超过千年,在中国漆器工艺行业中,平遥漆器占有重要地位,被誉为四大名漆之一。

平遥推光漆器流传至今,已有数千年历史。由于受现代化学漆和腰果漆的冲击,以天然漆为原料的推光漆艺日益萎缩,导致艺人改行和流失,漆艺产品质量有所下降,处于濒危状态。现平遥县已建立薛生金工作室和漆艺苑,将整理该项技艺的资料和建档,建立平遥漆器艺术馆,举办漆艺培训班,以确保这一珍贵技艺的传承和发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