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寶寶對世界充滿好奇。帶他們認識世界對同時,時刻繃緊“安全意識”這根弦。畢竟,孩子平安成長最重要。

可不知道各位爸爸媽媽教給孩子的安全意識齊不齊全,小易想分享給廣大的家長,如何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在開始之前,先跟大家分享一個真實案例。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曉涵的兒子今年6歲了,馬上就要上小學了,兒子特別可愛,也很機靈,嘴巴也特別甜,誰看到他都忍不住稱讚一番。

一天,曉涵想帶兒子出去逛商場,公交車上的人很多,曉涵帶著兒子在一處角落裡站著,車子走了一會兒之後,兒子突然大哭了起來,周圍乘客的目光都被兒子的哭聲吸引了過來。

曉涵覺得臉上火辣辣的,認為兒子實在是太不懂事了,都已經6歲了,竟然還會在公眾場合大哭,曉涵覺得兒子肯定是不想去幼兒園,所以才會這樣做。

就在曉涵想批評兒子的時候,她發現在自己揹包被人打開了,旁邊的一個人神情很緊張,而兒子正在一邊哭一邊盯著這個人看著,看到兒子的眼神之後,曉涵才恍然大悟,兒子之所以會大哭,x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曉涵馬上和公交車司機說了這件事,司機直接把車開到了附近的派出所,小偷被民警當場抓獲。

事後,公交車上的乘客一起為曉涵的兒子鼓掌,並且都說孩子實在是太聰明瞭,家長教育得很好,安全意識很強。

曉涵也感到很欣慰,因為自己平時有告訴兒子遇到危險時應該怎麼辦,事後小男孩說,媽媽你曾經告訴我,如果遇到了危險,一定要想辦法告訴爸爸媽媽或者老師。

家長要不斷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這樣做才可以讓孩子懂得如何保護自己,遇到危險時能夠妥善處理,這樣做能夠避免危險的發生。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孩子究竟有沒有安全意識?

很多時候,我們對於安全意識的理解都是非常表象的,在我們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時,有沒有去思考過,到底什麼是“安全意識”?

我們一直在做的就是把一些安全知識講給孩子,這種做法實際上很難幫助孩子安全意識的提升,是毫無意義的。

上面這個例子,這個小男孩已經牢記媽媽之前囑咐過的話,所以他遇到壞人雖然有些緊張,但還是選擇用自己的方式提醒了媽媽,成功抓住了小偷,但是他沒有進一步解決的方法,如果這件事實際發生,媽媽的財物早已被小偷偷走。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所以,我認為,要想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首先要搞清楚,什麼是安全意識,我們要怎麼教孩子,才能讓他們學會保護自己。

安全意識是我們每一個人與生俱來的,比如小孩子離開父母會焦慮,會躲避高速移動的物體,對於過高的高度會害怕,6個月左右就會開始認生,不願意和陌生人交流,這些都是集體意識層面留給我們的。

我一直認為,是我們不恰當的教育把這些與生俱來的安全意識淡化和抹殺掉了,導致我們的孩子在長大後反倒失去了對安全的評估能力。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意識,是人腦對客觀事物的反應,就像錘子捶在鐵片上留下的凹痕。所以安全意識有賴於外界的刺激,而不是家長受到外界刺激後提出的一些抽象的安全知識。所以我們要掌握好錘子捶下去的角度、力度、時機,這樣才能給孩子一個有效的刺激。

要培養孩子的安全意識,知識的灌輸只是一小部分,還需要通過聲音、顏色、味道、觸覺等全息的概念。

安全教育的一些誤區

1、不要和陌生人說話。

國內的安全教育一直都缺乏可操作性,多是重複一些老套的、沒有可行性的、高度概括的話,比如不跟陌生人說話,不跟陌生人走,不吃陌生人的東西等。家長並沒有跟孩子解釋陌生人的概念,我們一方面希望孩子多跟陌生人交流,害怕他們內向,缺乏合作精神,同時又擔心跟陌生人說話會被壞人帶走,這是一個非常矛盾的狀態。

其實,陌生人是一個很難界定的概念,很多拐賣、非法拘禁的案例中,作案人都會繞開陌生人的概念,會選擇跟孩子進行長時間的接觸、互動,甚至一起遊戲,通常十幾分鍾,就可以跟孩子很熟,就繞開了陌生人的概念。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另一方面,如果孩子真的被壞人帶到一個陌生的地方,孩子有逃生機會時,他要不要跟陌生人求助,要就需要和陌生人說話。

所以,不和陌生人說話是一個錯誤的說法。在英國,他們叫“say no to stranger!”,也就是拒絕陌生人,跟陌生人說不,學會拒絕別人,是很重要的。家長們也要尊重孩子說不的權利,不要強調要聽話這類的概念,否則很容易產生一些不好的情況。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2、走失了要在原地等待

原地是一個不明確的詞,在軍隊,都會用很明確的詞比如a高地,b據點。我們同樣可以在經常帶孩子出現的地方約定緊急聯絡點,來取代原地這樣模糊的概念。

3、求助時,優先選擇老人和婦女。

在性侵害的案件中,43歲以上的中老年男性佔了相當大的比例,其次是20歲以下的年輕男性。在拐賣的案件中,婦女佔了相當大的比例。

在求助時,我們會建議優先向3-5個人的群體求助,當然,向群體求助時,一定要避免旁觀者效應,要向這3、5個人中的某一個人明確的請求幫助,這樣獲救的可能性和安全性都會大大提高。因為人在群體中,更願意表現自己善良的一面。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總之,家長平時要給孩子灌輸安全知識,並且要定期給孩子做安全訓練,當孩子具有了安全意識之後,才能夠把自己保護好。

除此之外,家長在帶著孩子出門的時候,也要把孩子看管好,並且要把隨身物品保護好,別因為一時的疏忽,讓壞人有了可乘之機。

身為一位家長,我們要做更多的思考是讓孩子遠離各種潛在危險,讓孩子形成自覺的安全意識,要讓孩子明白的就是“自己的安全要靠自己保護”。

要知道,在美國、日本及歐洲等國,應急自救教育深入人心,幼兒園和中小學校甚至每月都要安全教育課和自我保護課。

朋友是做幼教工作的,她給我推薦這套《禮儀常識大畫書》,分有4個主題:校園方面、交往方面、飲食方面、公共方面。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我大致瀏覽了一遍,對孩子進行的安全教育講得很全面,首先讓孩子知道危險在哪裡,讓孩子避免危險行為。畢竟要是孩子對危險的認知度越高,就會越安全。根據生活日常足跡,列舉了數十個安全小故事,聚集了數十個安全主題,貌似還有200多種遠離危險、保護自我的科學方法。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如今疫情防護措施就包括洗手,裡面有一篇就告訴寶寶們洗手的重要性,是一個好習慣以及我們為什麼要洗手,幫助孩子養成各種各樣的安全意識。

6歲兒子坐公車時突然大哭,媽媽馬上報警,事後乘客誇讚孩子聰明

78元全套16冊安全教育禮儀常識大畫書,平均一冊都不到5塊錢,這也太划算了吧,我們平時帶孩子出門吃的快餐,已經不止好幾個5塊錢了,雖然飯吃飽了有力氣學習各種知識,可安全教育到了,卻永遠記在孩子心中,是他們的隱形保護傘,爸爸媽媽何樂而不為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