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投資一帶一路功不可沒,帶給世界更多發展機遇

文 / 本刊記者 王莉莉

根據中國商務部的最新統計,2018年中國對外投資額為1430億美元,而這一數字在2002年的時候才只有27億美元。在此後的16年時間裡,中國對外投資增長了53倍。

特別是2013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之後,中國企業走出去熱情高漲。截至2018年年底,中國企業在全球188個國家和地區設立境外直接投資企業4.3萬家,換句話說,全球80%以上的國家和地區都有來自中國的投資。

在近日舉行的第十一屆中國對外投資合作洽談會(簡稱外洽會)上,來自11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政府部門、金融機構和駐華使領館以及海內外知名企業代表濟濟一堂,以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繁榮對外投資合作為主題暢所欲言,一致認為中國投資已成為推動中國與世界各國發展的重要力量。


中國投資一帶一路功不可沒,帶給世界更多發展機遇


“一帶一路”建設為沿線國家帶來獲得感

“6年多來,‘一帶一路’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效,不僅為世界各國發展帶來了機遇,也為中國的開放發展開闢了新的天地。”中國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副秘書長蘇偉在講話中細數“一帶一路”建設開展以來所取得的成就。

據蘇偉介紹,在政策溝通方面,中國已經與137個國家和30個國際組織簽署了198份合作文件,凝聚起共商、共建、共享的合作共識,共同為貿易投資等務實合作創造良好的環境。

設施連通方面,中老鐵路、中泰鐵路、雅萬高鐵等一大批重大項目紮實推進,瓜達爾港、漢班託塔港、哈利法港等取得積極的進展。特別是截至2019年10月底,中歐班列累計開行數量將近2萬列。

貿易暢通方面,2013年至2018年,中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貨物貿易累計約6.5萬億美元。2019年1—9月,中國對沿線國家進出口約9500億美元,同比增長9.5%。

資金融通方面,中國先後與20多個沿線國家建立了雙邊本幣互換安排,與7個國家建立了人民幣清算安排,正式發佈“一帶一路”債務可持續性分析框架,成立多邊開發融資合作中心,與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聯合建立了能力建設中心。

在民心相通方面,持續實施絲綢之路中國政府獎學金的項目,與沿線國家互辦藝術節、電影節、文物展等人文交流活動。

“共建‘一帶一路’、引領中國企業走出去,已實現長足發展。2013年到2018年,中國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累計直接投資約986億美元,截至2018年底,中國對外直接投資存量約1.98萬億美元,位居全球前列。2018年中國境內投資者設立的境外企業向投資所在國家和地區繳納各種稅金594億美元,同比增長58%。2018年末,境外企業僱傭外方員工187.7萬人,較2017年末增加16.7萬人,沿線國家對此有實實在在的獲得感。”蘇偉說。

蘇偉特別指出,2019年以來,中國對外直接投資繼續保持平穩發展,“實踐表明,中國投資為所在國家和地區帶去了資金和技術,促進了產業的發展,創造了就業崗位,日益成為推動中國與各國互利共盈、共同發展的重要力量。”他說。

上海合作組織秘書長諾羅夫同樣認為,將“一帶一路”倡議與各國的經濟發展戰略相連,同樣也符合上海合作組織的精神。他指出:“這一全球的倡議,將世界變得更加美好,能夠提供更多的一體化的機遇,將上合組織的投資項目落實得更為有效。”

根據聯合國和全球主要智庫發佈的最新報告顯示,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有17條,但是具體細分起來是169個指標,其中72%將通過基礎設施建設來實現,而涉及到基礎設施建設的大型國際倡議,就不得不提“一帶一路”倡議,這個涉及當今世界最大規模的資金投資和企業參與度的倡議。聯合國全球契約組織亞洲及大洋洲總代表劉萌表示:“目前,‘一帶一路’的合作文件更多是在國家政府間簽署的。全球契約組織相信,作為具體實施‘一帶一路’項目的企業,如果能切實履行全球契約的十項原則,可以促進‘一帶一路’倡議成為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的加速器。”

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帶一路”建設的參與者之一,該行副行長馮·阿姆斯貝格談到,“一帶一路”倡議將給世界帶來更多的貿易和投資,尤其是在基礎設施領域蘊含著巨大的發展潛力。2016年12月成立的亞洲基礎設施投資銀行是一家多邊的投資銀行,以精幹、廉潔、綠色為宗旨,經過4年的發展,成員單位從最初的57個發展到如今的100多個,資助項目超過50個,金額超過100億元。

積極謀求多方共贏

對於對外投資,一直處在第一線的中國國際工程諮詢有限公司董事長王安感觸頗深。在他看來,“一帶一路”倡議提出6年多來,互聯互通的構架已經形成,中國與多國政府和國際組織簽署了合作協議。很多國家有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對外投資合作潛力大。但當前美日歐等主要發達經濟體經濟增長乏力,多數國家經濟呈現下行趨勢,貿易保護主義盛行,這都對中國企業對外投資合作提出了挑戰,例如,一些已落地的項目也存在水土不服或與當地政策不協同等情況。

對此,王安建議:一是凝聚戰略共識,共建“一帶一路”,沿線各國和各方應共同努力,改善經濟環境,減少經濟滯脹,從而拉動世界經濟的增長;二是加強能力建設,統籌規劃佈局,對外投資合作涉及多重因素,不是簡單的技術和產業轉移,要廣泛吸收國際組織、專業智庫等參與到“一帶一路”合作建設中,做好項目前期的調查研究工作,制定好應急預案,讓“一帶一路”更好地發揮引領作用;三是發揮投資拉動的效應,結合當地的社會條件和產業發展情況,讓基礎設施建設真正帶動當地發展,實現多方互動,有效激發發展活力;四是加強多邊國際合作,擴大第三方市場空間;五是加強風險防範,建立海外項目數據庫,維護中國企業品牌形象。

世界各國拋來橄欖枝

對於中國的對外投資,各國表達出強烈興趣。葡萄牙駐華大使杜傲傑認為,葡萄牙是全球最具有競爭性的國家之一,尤其是在吸引外資方面。葡萄牙的汽車產業、清潔能源行業、農業企業、醫藥和醫療、服務業等都期待能夠加強與中國企業的合作。

杜傲杰特別提到亞歐之間的互聯互通,“葡萄牙的地理位置非常優越,因為葡萄牙本身就是一個門戶,從巴拿馬運河進入歐洲都要經過葡萄牙,我們在交通領域的地位是無可比擬的。”

克羅地亞駐華大使達里歐·米海林表示,克羅地亞對於外商投資是非常開放的,也非常希望能夠更多地吸引外資。他指出:“在歐洲,我們是一個非常獨特的國家,歐洲很多國家/地區都會依賴克羅地亞生產的農產品;物流和交通運輸業方面,克羅地亞也有著戰略優勢;另外,IT領域也是投資者們值得關注的一個領域。”

據米海林介紹,如今有越來越多的中國人來到克羅地亞,“2019年,克羅地亞吸引了50萬中國公民來此旅遊。未來,我相信會有2000萬中國人來到克羅地亞進行旅遊或從事經營活動,這相當於克羅地亞人口的好幾倍。我們將繼續敞開大門,成為地中海地區獨樹一幟的旅遊勝地,在這方面可以吸引更多的投資。”他說。

據墨西哥駐華大使何塞·路易斯·貝爾納爾介紹,為了使墨西哥的經濟更加開放,政府也出臺了很多相關的政策,和拉美、北美、歐盟等很多國家/地區簽訂自由貿易協定。他表示:“我們非常希望和日本、韓國、中國這樣的亞洲國家洽談進一步合作的可能性。”

哥倫比亞駐華大使路易斯·迭戈·蒙薩爾維表示,中國和哥倫比亞之間剛剛簽訂了一份價值50億美元的合同,在未來的5年當中,中國將進一步投資哥倫比亞的可再生能源以及非傳統性能源項目,“我覺得,這是中國在哥倫比亞投資的一個非常好的例子。”

蒙薩爾維進一步表示,基礎設施投資對於哥倫比亞至關重要,很多中國的工程建設公司經驗豐富,而且能力和資源突出,“若他們來到哥倫比亞進行基礎設施的投資,也會給整個產業帶來非常大的提升,希望我們本國的公司能夠和中國的工程公司加強合作。”

阿塞拜疆駐華大使阿克拉姆·傑納利認為,阿塞拜疆有豐富的石油資源和天然氣資源,對整個歐洲的能源安全方面都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我們現在和一些國家有能源合作項目,下一步,阿塞拜疆政府的工作重點就是實現經濟發展多樣化,併為此採取了諸多措施,著重發展非油氣的行業,如農業、工業、旅遊業、IT技術、基礎設施建設等等。阿塞拜疆有非常好的投資環境,如今已經有119箇中國公司成功在阿塞拜疆落地,我們非常誠摯地邀請中國的企業來阿塞拜疆投資。”

埃塞俄比亞駐華大使特肖梅·託加表示:“對於中國投資者來說,埃塞其實不是一個新的國家,因為其實有很多中國企業已經來到埃塞投資和工作,中國已經是埃塞俄比亞主要的投資國和貿易伙伴。我們在發展基礎設施方面已經有很多合作了,埃塞也積極參與到了‘一帶一路’倡議當中。”

託加認為,埃塞能夠吸引到如此多的中國投資,是有原因的。首先,埃塞是非洲第二大國家,僅次於尼日利亞,經濟發展態勢良好,過去7—10年實現了兩位數的發展;其次,埃塞政府也非常支持外資;第三,埃塞會提供一站式的服務,因為當地也建立了很多的工業園區,尤其是在中國企業的支持下,這些工業園能夠提供非常好的環境和設施,並且是一站式的服務;第四,公平的營商環境,所有的這些投資都受憲法保護。

託加介紹說,埃塞的優勢產業有很多,如製造業、紡織業、農產品加工業、製藥業等。他表示:“能源也是一個我們希望吸引更多中國投資的行業。埃塞能源行業的發展潛力是非常大的,我們希望這個領域也能夠吸引更多中國的投資者。此外,ICT通信技術和旅遊業等,也能夠為中國企業提供更多的投資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