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国时期各大名的军队主力一直是足轻么?

love--333


真是服了其他答案,能参考历史书而不是脑补结论吗?


我先说结论:

足轻在日本战国时代确实是军队的主力。

然后来介绍下什么是足轻:

足轻诞生于平安时代末期,从“足轻”两个字就可以看出这些士兵指的是不穿甲胄的轻步兵部队。在镰仓~室町时代,足轻一直作为辅助部队上战场,交战的主力仍旧不是他们。

应仁之乱爆发以后,足轻部队才开始被作为主力派上战场,因为从辅助部队变成主力,因而足轻部队也开始穿着简易轻便的铠甲。

第一个采用足轻部队的是应仁之乱里东军的主将细川胜元。因为西军得到了大内政弘、河野通春的援军,使得东军落入下风。兵力不足的细川胜元便开始组建一支足轻部队。


东军的足轻部队由侍所的目付、京都的市民、难民组成。东军的京极持清曾出任侍所所司,但是为了节省开销,侍所雇佣了一批地痞无赖作为目付,监视当地的黑帮与盗贼。这批通吃黑白两道的目付在足轻部队组建后成为头目,靠着白道的关系招募黑道成员作战。因为应仁之乱前京畿爆发过饥荒,大量难民涌入京都,这些无业难民最终大多数都加入了足轻。

足轻部队在战国时代早期虽作为主力之一参战,但是这时候的足轻却是作为雇佣军参战的,大名们通常许可足轻劫掠战场,作为雇佣他们的费用。


到了战国时代中后期,足轻部队开始常备化,成为战国大名的常备军。这时候的足轻就和早先的完全不同了,早期的雇佣兵足轻,穿不穿铠甲完全看个人(按照云泉太极的日记来看,大部分还是穿的),而常备化的足轻一般就都会穿铠甲了,实在穷买不起铠甲的,也可以向领主租借。

江户时代以后,原本组成成分复杂的足轻不再指某个兵种,而是被作为一个身份等级确定下来,即武士阶级里的最低等。


指尖看日本


足轻并不是各时期大名们战斗的主力。

首先我们必须研究一下日本战国大名们军队的构成:

1,农民兵。这些人春秋为农耕田犁地,夏冬为兵打家劫舍。但是这些人手中握着农具,身上穿着麻衣。他们随着大名蜂蛹而上,打打顺风仗也许还行。但是缺乏意志力的农民兵常常成为军势崩溃的导火索。所以他们常常被当做“搅屎棍”,能做的就是呐喊助威罢了。战国后期深受其害大名们大多实行“兵农分离”,将这些人剔除了军队。最早实行分离的便是织田信长,保留时间最长的应该就是四国地区的长宗我部元亲的“一领具足”。



2,足轻。足轻的产生与长久的战乱密不可分。常年的战争让许多农民与武士失去了自己赖以生存的土地成为了“浪人”。战国进入后期,许多大名领地越来越大。完全能够支撑住一支职业军团。于是这些浪人成为了大名手下领取俸禄的职业军人。这些人统一着装,战时打仗闲时训练战斗力是农民兵的十倍以上。而当了大名足轻便有机会成为武士。如果说一个足轻加一个足轻等于两个足轻。但是一个足轻加一个农民兵却为负数。于是,农民兵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丰臣秀吉便是从一名足轻成长起来的。


3,武士。武士已经不仅仅是职业军人。他们同时也是地主阶级。其实武士与足轻最大的区别就是一个有个人的土地,一个领着虚无缥缈的工资。所以,武士的战斗意志是最强的。因为他们知道失败的结果便是丧失自己的土地,成为“身无长物”的“浪人”。武士在军队中便是基层军官的身份,也是战斗力意志力最强的人。最出名的便是岛津家,岛津家的军队中低级武士比例较高,所以一直表现出极强的战斗力。







综述下,战国后期足轻一直都是军队的主力之一。武士才是日本战国打仗的主力。而战国前期则是农民兵占主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