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城“最美”志愿者坚守在一线

(王佳)连日来,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牵动着全国人民的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疫”中,除了可爱可敬的医护人员和公安干警外,志愿者队伍在寒风中“逆行”,以绣花般的精细和韧性,织起了一张防疫安全网,为联防联控、群防群控注入了宝贵的志愿服务力量。

阿城“最美”志愿者坚守在一线

在阿城区金都街44号中行胡同卡点有这样一个人,为了疫情防控,她暂时放下自己“病人、妻子、母亲、女儿、儿媳”的身份,每天活跃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奉献自我。她是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小教部主任,更是一名巾帼志愿者——她的名字叫沈文博。

阿城“最美”志愿者坚守在一线

今年52岁的沈文博在16年的时候做了胆切除术,17年又做了妇科全切术,18年被查出乳腺问题选择了保守治疗,多年的支气管扩张已经发展到肺气肿,虽然多种疾病缠身,但沈文博依然乐观。2月8日晚上,大家在微信群中看到各个社区排查、管控压力大、缺少人手的消息,阿城区教师进修学校的老师们在校长赵志平的带领下全体请缨,要求到一线参加疫情防控工作。2月9日下午,沈文博放下刚刚做完大手术正在恢复期的丈夫,放下已经80多岁年迈的婆婆,穿戴整齐,做好防护,匆忙赶赴岗位参战,一直站到凌晨12点,回到家时,丈夫、婆婆、女儿因为担心她的身体,谁也没睡,都在等待她归来。婆婆心疼地劝她,单位人手也够,能串得开,你就别去了。她却向老人家讲明了我区当前阻击战的紧迫形势,劝慰了家人,第二天她又把自己捂得严严实实的上岗了。

阿城“最美”志愿者坚守在一线

她所在的金都街源发社区44号卡点,负责中行胡同内所有居民楼的摸排和管控工作。上岗的第一天,她就在卡点组长乔天齐的带领下和其他组员共同配合下,深入辖区对所有居民楼进行全面摸排,2栋居民楼、8个单元外加部分平房、120多户全都被她们摸排清楚。底数摸清了,她们又联系社区,印制小区居民通行证,每户一张,限定每两天1人出行一次采购生活必需品,每次出行都在相应日期上做好标记,清晰明了。居民谁要出行了、出去干什么、什么时候出去、应该什么时候回来,在他们的出入人员登记表上记得清清楚楚,要是有居民在规定时间内没回来,她就打去电话,问清原因,耐心劝导,催返。“早点回来吧,外面接触的人多,不安全,下次出去时再买。”

阿城“最美”志愿者坚守在一线

短短几天的工作中,44号卡点所有工作人员总结出“一问、二查、三核、细登记、普政策”疫情防控工作流程,她们把枯燥乏味的政策转化成最质朴的语言讲给居民们听,让居民听得懂,记得住,做得到。辖区有些老年人,在家“憋”了好多天,实在憋不住,就想出去溜溜弯;还有一些就是不守规矩的居民,态度蛮横不讲理。但沈老师一直不急不躁,笑脸相迎,站在他们的角度想问题,耐心细致的给他们讲政策,实在讲不通,她们就想了个法子,把阿城区所有和居民相关的公告印在公告板上,让居民看,让居民学。她们耐心细致的劝导,赢得了辖区居民的赞誉和理解,居民出门次数少了,都在规定时间内返回。这几天连续降温,居民们把热水、热帖送到了她们的手中,一句“你们辛苦了”让他们心里暖暖的,工作环境再艰苦、天气再寒冷,也让她们觉得,她们的坚持是值得的!她们所在的44号卡点也在全区树立了疫情防控工作标杆。

阿城“最美”志愿者坚守在一线

每个卡点一共三个组四班倒,有时候一天要赶上夜里12点到早6点,晚6点再到夜里12点两个大夜班,区教师进修学校领导们担心她的身体,又安排一位老师想把她替换回去。这次,又被沈老师回绝了。

“校领导考虑到我的身体状况,为我配了人员帮我分担任务,真的很暖心。但是学校被抽调的人多,没被抽上的同志还要替上岗的人员值班、值宿,人手太紧缺了。目前我还挺得住,真到哪天我坚持不了了,我再请求领导安排人员把我替下去。防控一线的人员,不只我一人,不都在这样不眠不休的轮岗吗?大疫面前我们需要的就是责任、担当和行动。”

阿城“最美”志愿者坚守在一线

如此质朴的话语,正是阿城区所有志愿者们的心声。在阿城区,像沈文博这样志愿坚守防疫一线的志愿者共有4000多名。正是这群人,自发参加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线,成为社区严防死守的“主力军”,他们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为打赢这场人民战“疫”贡献着自己的力量!向这些可爱的志愿者们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