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應該學點中醫

編者按:本文節選自劉力紅老師對海底撈、華住集團員工的主題分享:《中醫特別篇之身體與情緒管理》。

劉力紅 | 人人都應該學點中醫

以我對中醫的認識,我認為它不是一個只有專業人士才能學習的學問,這也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之一。西醫必須得是專業性的醫科生去學,而且在應用的時候如果離開了醫院,很難被廣泛操作,這是因為西醫有著極強的專業性。

這就反映出一個問題:中國是人口大國,14億人口如果只靠西醫和醫院,力量是不夠的。而這個時候就體現了中醫的價值,在應用的範圍上,中醫與西醫可以很好地互補。

中醫是一門可以成為“通業”的學科。什麼是通業呢?通是交通的通,所謂通業也可以稱之為“統業”“共業”,它是共通的業。這個通業是什麼意思呢?是說每一個人都應當學,都應該瞭解一點的,並不是只有專業人士、醫科生才學。

唐代大醫孫思邈說過一句話,希望中醫能“家家自學,人人自曉”。說明什麼?古聖先賢把中醫創造出來,不是為了辦一個醫學院,不是為了辦個醫科大學,也不是為了建很多醫院。他為的是每一家都要學,每一家都是醫學院,每一個人都是醫生,真正“人人自曉”。這才是中醫的定位。

具體舉些例子。比如說孩子的媽媽就應該懂中醫,開始哺育baby、甚至懷baby的時候就應該應用中醫的理念。孩子能在中醫的呵護下成長,出生之後一路耳濡目染,有點發熱、傷風、咳嗽,馬上就能在家裡解決——廚房裡面開開方,熬點姜,蔥,豆豉等,或者哪裡給捏捏、按按,小毛病就給解決了。

這樣一來,大家對於疾病是不是就不那麼畏懼了呢?因為你生病了該怎麼解決,自己就很清楚,中醫實際上是這麼一個東西。所以我包括我的師父們,都有一個強烈的願望,希望能夠人人都知道一點中醫,“全民皆醫”。我們現在講全民健康,怎麼才會獲得全民健康?沒有全民皆醫,就很難有全民健康。

當然,也許大家會問我,難道中醫就這麼容易,當真人人能學?當真人人能會?那還要老中醫幹嘛?幹嘛還有六十歲成才的說法呢?我這裡可以肯定的告訴大家,中醫就有這麼容易,就是人人能學、人人能會!

自古以來,中醫其實走的是兩條路線,一條就是上述通業的路線,這條路線必須“家家自學,人人自曉”,全民皆中醫!另一條路線則是建立在這條路線的基礎上。在某種程度上,因為人人都知醫了,這就勢必形成在海量的人流裡面,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比如悟性,比如興趣志向,比如特殊的經歷等,總有一部分的人會往難處走,會往精深處走,並最終成為醫家。

所以,中醫實際上它是難易相成的醫,如果我們一定要把難和精深的這部分定義為專業,那麼這個專業也是自然形成的走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