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業公司工作是一種什麼體驗?

頭條科技


【吱己職場的觀點】初創公司一般是指處於未融資或只獲得天使輪融資的小規模企業,具有成立時間段,資金鍊薄弱,人員規模小,處於業務摸索期等特徵。

在創業公司無論是短期目標、管理制度、做事風格、項目資源都大大區別於大規模企業,員工在裡面工作自然也會有“別樹一幟”的體驗,有些人無法接受這種“無制度”感,也有人非常熱愛這種“混亂有序”的工作。



本人作為曾經在20人的初創團隊工作過,也曾在2000人的規模企業任職的“老鳥”,在這分享一下個人的感受和總結吧。


一、在初創公司工作的體驗

正如我所說用一個詞形容就是“混亂有序”。

(1)沒有方向感。

因為處於初創階段,老闆和公司的方向和政策可以朝令夕改,或者一日三變,所以一般會讓員工覺得沒有方向感,不知道自己應該朝著哪個方向努力。

而同時由於公司的人才培訓和考核體系幾乎沒有,經常找不到自己的職業晉升路徑,想要升職只能主動和老闆談,完成了一定的職業凌亂感。


(2)沒有靠山感。

初創公司的產品和服務一般都處於未被市場廣泛認可和追捧的階段,所以員工在推廣產品或者尋求資源合作的時候經常會遇到阻礙。

例如你想在天貓投放一則廣告比寶潔投放廣告需要更高的費用,因為你的品牌知名度不夠。不能與天貓形成資源互贏。所以員工在開拓業務的過程中會感到沒有靠山的感覺。



(3)成就感較強。

由於初創團隊人數減少,很多時候一個公司的重要項目需要所有人一起參與,每個員工都必須擔任重要的角色,從0到1把一個項目建立起來,自然比在大公司作為一個螺絲釘更有成就感和參與感。


(4)沒有束縛感。

一般初創團隊由於各種規章制度不完善,而且為了激發團隊活力都不會過於限制考勤時間、著裝、審批流程等,也會讓很多不喜歡約束的人更自在。



二、初創公司和大公司工作的優劣

(1)員工管理

這裡的員工管理包括對員工的培訓、職業生涯指導、行政支持,以及福利保障等員工關懷。

大企業的員工管理一般非常細緻系統,會注重員工入職前、入職後不同階段的專業及企業文化培訓,五險一金,甚至是商業險等都會非常規範,給員工較好的保障。

而初創企業,因為沒有這麼雄厚的資金支持,也沒有過多的行政人力去專門從事員工管理,所以在員工的培訓和保障方面會比較欠缺,福利一般都是基礎性的,甚至可能因為資金關係,無法及時支付工資。



(2)做事風格

包括企業的各種規章制度、做事標準、流程等。

一般大企業經過長期的發展,已經有一套成熟的運行機制,包括各種流程、規範等標準,所以做事非常有條不紊,但也會因此缺失創造性,你可以在標準範圍內創新,但突破性的舉措難以實現。

但是初創企業則更多是根據每個人的自身經驗和想法去做事,沒有過多繁複的標準,雖然不太規範,但是效率會更高,且混亂中可以給員工更多的“創新”機會。



(3)職能分工

包括公司用人的要求、崗位職能的分工和考核標準。

大企業人數眾多,所以分工都非常精細,大部分中層一下員工在大企業主要是“螺絲釘”作用,他們需要的是專才。你管理好自己手上的“一畝三分地”即可,不提倡跨部門跨崗位干涉,所以大企業的員工一般不太清楚其他部門的工作情況。

初創企業一般每個重要項目都是全員參與的,他們更需要全才。而因此,初創企業的員工也可以接觸到除了自己崗位以外的更多不同的職能,學到更廣的知識面。



當我在行業數一數二的大企業工作,當品牌策劃時,他們需要的做的只是文案輸出的工作,而我的文案輸出之後如何包裝設計,發佈在什麼渠道,如何發佈這些都不需要我管;而當我跳槽到一家初創企業的時候,雖然同樣是品牌人員,但是我必須從文案策劃、活動策劃、媒介投放、設計把控,甚至自媒體運營都要一手包攬。


(4)資源高度

包括你在工作中接觸的人脈、資源和項目。

在大企業工作的好處在於,你可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看世界,接觸到行業內頂級的資源和人脈,參與到能影響行業和市場的項目中,為你今後的履歷畫上漂亮的一筆。
但是如果你一直在初創企業裡,那你能接觸和參與的項目都是在經費有限、資源有限的情況下進行的,可以說就是小打小鬧,如果你想把一件事情做到一定的影響力,那就需要非常好的創意。



(5)工作狀態

也就是你工作過程中的感受。

在大企業工作,你可能會覺得更有職業榮譽感,比較穩定有序,但是也會由於工作經常出現重複性,你會覺得自己只是普通員工,不被重視,也缺乏激情。

但是在初創型公司工作,你基本上要24小時在線,因為老闆可以隨時會找你。但是也是因為老闆就在你身邊,你的工作成績更容易被他看到,你的價值會容易被肯定,團隊氛圍也更好。



所以,說到底,初創企業雖然小,但是也有著不可取代的優勢,兩者不能說有完全的可比性和優劣,主要是看你的性格、能力以及追求的生活狀態。


<strong>三、什麼樣的人適合在初創企業工作?

(1)喜歡有衝勁和有挑戰性的生活,對安逸穩定沒有要求;

(2)喜歡得到別人的肯定並且在完成一件小事之後會有很強烈的滿足感的人;

(3)喜歡嘗試新鮮的工作,對重複性工作很厭煩的人;

(4)有很強的工作經驗之後,希望從事更有創造性的工作,獲得新突破的人。



【總結】事實上,在創業公司工作有明顯的“短板”,也有大公司無法比擬的“優勢”,每個人在初創企業工作的感受其實都不一樣,這是因為每個人的性格不同,你也應該結合自己自身的特別選擇企業。


--END---

感謝你的閱讀,如果你也有關於職場權術的疑問,或者有趣的職場故事我願與你一起分享!

我是知己職場,90年職場寶媽,8年資深職場人,自媒體新人。職場就是江湖,關注我,一起成長,不迷路。

吱己職場


看到這個標題,五味雜陳,連續在兒童運動行業創業很多年,一轉眼柒小佰這家公司也快兩年了。抽空來感慨一番,

創業公司其實就像你的生活中出軌重新建了一個家(至少對家人是這種感覺),這個新家會從你原來的生活中一波一波的抽走你曾經得到的。

首先,抽離你的時間,陪伴家人是不可能的了,回家吃晚飯這件事,變得越來越奢侈,你所有的思考都是在白天別人工作結束後才能發生的。你在每個晚上都會覺得辦公室才是最舒服和簡單的地方

其次,抽離你的情緒,你的情緒裡突然喪失了柔軟和愛情,焦慮緊張激動興奮等戰鬥心態分分鐘佔據了你360度無死角瓢禿的大腦。有限的陪伴家人的時間變得特別的敷衍,結婚紀念日的禮品一定是前一天被各種暗示想起來臨時去京東買一個閃送回來的,跟太太吃飯的時候越來越容易走神,她跟你認真討論孩子剛上小學最近聽課很不認真的時候,你腦子裡都是孩子三年前買第一輛兒童車時候的體驗細節。

然後,霸佔你的手機,回家、旅遊、看電影、睡覺,都變成了你只是換個地方工作而已,隨時品質群的一個圖片你就能憂心忡忡大發雷霆,看到銷售群的銷量下滑你會鬱鬱寡歡,終於賣好了,看到供應鏈群的斷貨信息你就欲仙欲死,看到銀行短信彈出來的財務支付扣款信息,各種風騷的撩撥你的神經

最後,無論生活和性生活都是沒有興趣的,質量極具下降,你看到深圳的夏天街頭穿著很簡單衣服的暴露女郎,也僅僅是在香水味中微微一硬,以示尊重,然後就被某個進來的電話打斷:汙喂,林好,系郭腫嗎?吾們介裡系建行信貸部………不需要貸款啊?那你要不要花票?要不要莞式胡務?

直到有一天,老婆突然微信問你,要不離婚吧,你是不是出軌了?看著手機上這幾個字,你暫停了打開銷售群裡不斷髮出的語音條,坐沙發上想了想,種種跡象表明,你還真是在家外有了一個新家,併為之獻祭了大部分的精力和時光。想生個女兒的目標可能很多年都沒有實現,但你卻給別的孩子做了無數個兒童產品。你可能很久都沒有陪伴過日漸長大的孩子,卻每天都在思考你的產品如何陪伴別人的孩子更長久的時間。你可能很久都沒有陪伴太太有一次深刻的溝通,卻在各種母嬰群裡跟媽媽們苦口婆心的套需求和體驗。你錯過了很多,也失去了很多,也沒賺什麼錢給家人回報。那麼創業這幾年,是否值得?

當你面對這一切質疑和犧牲的時候,當然也會面對很多的欣喜和收穫,人生的長度是有限的,但創業的激情和忙碌卻會增加我們人生的寬度,你的每一天都不曾浪費。歲月還沒來得及拿出殺豬刀,已經被你按在地上用剛上市的兒童輪滑鞋摩擦了無數遍。每一個產品設計大獎收穫winner郵件的早晨都能讓你欣慰,每一個雙十一大促看著數字和排名瘋漲的深夜都能讓你落淚,每一個眾籌記錄的刷新都能讓你在凌晨的小酒館隔空為戰友舉杯。每一個點擊進電商頁面的流量,都值得你用全部的心血去尊重。

我們的用戶每一天都在長大,柒小佰每一天都在長大,我們團隊每一天也都在長大,你讓我如何評價創業這件事呢?

創業不值得,但成長值得。



郭晶晶不是郭晶晶


看到這個問題的一瞬間,腦中就是思緒萬千。春節期間,還曾和三五好友一起聊到這個話題,感慨著我們這群人,足夠幸運,遇到這個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好時代,可以用愛好做事業,把一縷初心的赤誠一點點放大,直到能夠發光發熱。

創業,幾乎是這十來年中貫穿了我全部生活的一個詞,與其說在創業公司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不如說,在創業公司生活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創業其實是我的一種生活狀態,和生活本身一樣,酸甜苦辣,百味糅雜。身為CEO,更得像個領頭人一樣,和一群人向著同一個目標共同進退。日常的思考,更是繁之又繁,要把產品做複雜很容易,想要去蕪存菁很難,在創業團隊工作,成長總是必不可少的一環,期間的狀態常常只有一種,誇張點形容,那就是——每天從天堂到地獄之間不斷的往返。隨時會有很多瘋狂的事情,但瘋狂之後又會有很多收穫和驚喜,這些驚喜有大有小,但時常能夠引人反思,在人群中找出那些能引發內心感性的東西,然後再去創造無數的實踐的可能性。一步一思,在這種狀態下,團隊夥伴之間配合度跟融合度是在非創業公司裡沒辦法體會到的,這就是為什麼創業公司的人心態總是很年輕,並且心臟很強大。

互聯網行業的創業往往是苦盡甘不來的,或者說沒那麼快來,耐得住寂寞,守得住初心,才可能走到局面開闊的一天。互聯網廚電行業的革新,更是一個不斷向傳統說不的過程,都是日常的用器,重新注入互聯網的基因,沒有一個點是能夠一蹴而就的。沒有市場空白,但有品質需求的增長,如何在這其間,找到一個平衡的支點,也是創業團隊日常的修行之一。創新也是一種常態,小而美的事情,容易做的精緻,而成長不可以隨時終止,創業團隊的人,永遠需要更大更全面的行業格局和視野,要隨時做好抵抗風險的心理準備,就好像生活裡有無盡的煩惱與磨難一樣,永遠要做好隨時應戰的準備。

所謂幸運就是機遇恰巧撞上了你的努力,純米是幸運的,這一路走來,馬上就六週年了,從第一款產品到全新品牌,付出的努力有被看見,很多米粉的支持,很多同行者的理解,很多用戶的不離不棄,未來依然是創業修行的大路,機遇和挑戰都會有,值不值得,靠不靠譜,一切都交給時間來證明吧。


楊華純米科技


谷小酒正式一年時間了,感覺彷彿經歷過了三年年……這一年外部的各種壓力讓我們整個堡壘內部更團結、密度更大、更有戰鬥力。有背景有資源不見得能幹的好,有的時候,請保留一些“不管天高地厚”吧。敢不切實際地妄想,才敢不顧一切地努力啊。

在看不清未來的時候,唯一能做的,就是做好當下的每一件小事。絕大部分人都會去埋怨現在,這些人應該少去打交道,而經常檢查自己的人是靠譜的。你見各種各樣的人,聽各種各樣的事,經歷各種各樣的磨難,你的格局自然會高。偉大都是從瞧不起、看不上中誕生的。


劉飛


我一共在兩家創業公司打過工,也許是因為創業的都不怎麼樣,所以體驗不好。


第一家創業公司,是一家互聯網公司,做本地資訊的,其實一開始做的開可以,專注一個點去做,做的蠻有成效的,但老闆貪快,一有點成就,就開始盲目擴張,一個月能變三次戰略方向,最後導致公司經營不善,倒閉了。第二家公司呢,是科技公司,主要做智能化的開發,人心不齊,感覺好像很正規,但一年來都接不到一單生意,只知道用情懷來挽留員工。


我認為,在創業公司打工,大概是這樣的:

聽情懷的次數比聽錢要多

創業公司往往沒有錢,所以就喜歡講情懷,講夢想,講得你熱血沸騰。比如,一輩子打工是沒有出息的,但創業公司不一樣,是奮鬥出來的,每個人最後都會有股份,以後能領導100個人,1000個人,公司在三年內就要上市,以後年薪百萬不再話下。反正把你的將來描述的特別好,讓你特別期待,最後來一句,需要你的全力以赴。


你聽完之後會很激動,很有幹勁,會不在乎有多少錢,覺得自己在做事業,後來你才會發現,你只是在做慈善,最後什麼也得不到,因為那不是你的夢想,那是老闆的夢想。


通常一人兼多職

創業公司人少,所以不可能一個蘿蔔一個坑,往往是一個人要兼多份職,比如你做運營,還要會設計,還要會跑市場,最好你一個人全乾了。你辛辛苦苦幹了吧,老闆還要說在培養你,如果在大公司,你絕對得不到這樣的待遇。不過鍛鍊倒是蠻鍛鍊的,起碼什麼崗位你都試過,會大致有個瞭解,起碼知道自己最喜歡哪個崗位,在哪方面最有長處。



對簡歷的含金量沒有幫助

在創業公司打工呢,對你未來找工作的幫助不大,除非是你的公司創業的比較好,如果很一般,一直不賺錢的話,通常來說,你去別的公司面試,人家會覺得你前面的工作經驗都是零。如果想要增加簡歷的含金量,最好一開始不要去創業公司。



不能說去創業公司不好,只是你要想清楚你要什麼,創業公司最大的好處是你能在基層得到絕對的鍛鍊,但壞處就是可能沒有財富的積累,面試時的優勢也不大。對我來說,在創業公司打工的體驗並不好,因為才開始,公司就結束了,有朝不保夕的感覺。

職否


這個問題看的我一番苦笑,因為我是深處創業公司的一枚程序員。

我們公司是一個做兒童英語教育的創業公司,成立剛不到一年半,正式運營也就一年時間,剛開始身處地下室,最近才搬到寫字樓來辦公。一個10來人的團隊,條件雖不是很好但也可以苦中作樂。

先說下創業公司的優勢吧,首先,最值得說的就是效率,一個團隊就這麼10來人,朝夕相處在一個不大的空間,有啥事可以直接商量,甚至直接和老闆去談,沒有大公司那些繁瑣的規章制度,不需要審批一件事需要好多天。其次,是同事之間的關係,因為人不多還天天見,互相認識關係很融洽,大公司可能除了本部門的同事可以叫上名字,其他人只能混個臉熟。平時有什麼吃的都一起分享,哪怕自己做飯帶飯都坐在一起一塊吃。

接著,是規章制度這一塊,上下班時間相對寬鬆一些,不需要打卡,有事晚來可以提前和老闆說一下,一般都會允許。

最後,說下創業公司的弊端。首先,可能資金問題招到的人也不是特別專業,做產品也不做調研完全根據自己的使用經驗或者完全參考已有大廠產品。其次,一票否決,產品會或者方案會老闆都會參加,產品文檔裡的問題大家都會討論,每個人都說自己的看法和主意,只要老闆不感冒這個問題一般會擱置起來再議,或者按照老闆的想法去做。再者,就是進度問題,一般有個什麼想法需求就把時間壓縮的特別緊張,我們現在一週的開發量放在大公司不誇張的說可能要三週甚至更多。做前端嚴重依賴設計圖,想等設計圖出來在做不可能的,領導會直接讓設計先出個大概的框架,我們先寫著等設計圖出來在填充內容和細節。。。那些需求頻繁變更就更不用提了。有個產品一開始做了一個方案,後來有了啥問題,產品經理直說這個方案真奇怪,我勒個去,產品文檔是你出的,當時方案都是你和領導們拍板的,現在有了不好的體驗馬上反水說方案有問題,很是氣人。

還有一個嚴重的問題就是,創業公司人少任務重處在創業這個階段,老闆對你的要求不管工作上還是時間上都抓的很緊,但是,換位思考一下,我們只是打工者,要想我們投入的精力和他們一樣多,那我們得到的又有多少呢?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上班時間搞工作下班了那就自己安排,現在搞得就跟簽了賣身契一樣,下了班不管多晚隨時@,說句實話,之前公司領導下了班打個電話都會先說抱歉。這個可好,希望24小時待命處理問題,這一點是真的接受不了。

哈哈,好的壞的就吐槽這些吧,真誠的希望人心換人心,作為員工真心為公司付出,希望公司發展越來越好,作為老闆希望給員工更多自己的空間和時間。


大前端雜記


以親身經歷告訴你,在創業團隊工作是一種什麼樣的體驗

三年前的夏天,在某招聘軟件上看到XX公司招聘市場總監,當時我並沒有仔細去了解這個公司以及這個崗位的的信息,只是印象特別深刻的記住了創業公司四個字。我毫不猶豫,投了一份簡歷。第二天,我就被通知去面試,面試我的是Z先生,從他的嘴裡我似乎看到了未來世界可能的改變,這個世界居然真的有人能想到把人類多餘出來的時間和技能轉化實現為真正的價值,真是太偉大太聰明瞭,他的每個敘述,都讓我覺得,嗯嗯嗯,未來就是這樣的。於是,連工錢的事都沒多談幾句,就這麼爽快地答應了。

第二天,我準時報到,順利的加入了Z創業公司。

能在這個團隊最初創建的階段加入我很開心。隨後120多天中,用我的天生熱情和創意去推進產品和各大板塊的執行及上線。看著公司從一個20人的團隊縮減到只有四五個人的規模,從中心區的甲級寫字樓遷移到不足50平方米的孵化器裡,從一個個技術demo到市面上至少可用的用戶產品,一路走來能親身經歷這個初創開拓的階段,很欣慰也很感慨。

在創業公司的朋友一定知道,一人身兼數職再正常不過。每天不僅要考慮權橫各種支出,招商政策、產品定價、面對市場、人員面試啊...還有各種瑣事紛至沓來,有句話不是很流行嘛,你見過凌晨四點的深圳嗎?一二三四五點,我都見過,無論多晚多早,一個電話馬上起來看手機開電腦。更可怕的是,很長一段時間,我還特享受這一切,導致我自己無數次懷疑自己的人生觀、價值觀、各種觀。青青被狗吃就算了,這樣作死真的好麼?!

當你決定把某一件事當成自己的事業來做,一定不是光想著錢。

由於公司長時間融不到資,中途合夥人的退出,對團隊及整個產品造成了嚴重的影響。不久後,開始出現公司帳戶上因餘額不足無法支付工資的情況,由於大家一心想把事情做好,三個月沒有收入的日子靠著彼此取暖,大家都忍忍地也就過來了。第四個月以後,團隊接連出現人員情緒失控的場面,各種矛盾日漸凸顯,慢慢地開始有一部分小夥伴從團隊中離開。親眼見證著此情此景,無數次被逼近崩潰邊緣。可是,看著公司看著產品,儘管只有一年的時間,它們早就像是我的孩子,每一部分都與我有關,不拼到最後,用盡全力,就這樣離開,我怎麼忍心和甘心?

我學會了開口向家裡人編造各種理由要錢,學會了玩各種信用卡,記得去年冬天的一個晚上,我們一群人排著隊在一個深手不見五指的巷子裡去找小賣部老闆套現,大冬天的晚上只有幾度啊,可是我一點也不覺得冷,終於有錢交房租了,好爽啊

為什麼會離開?

說到這裡,如果你好奇我為什麼還是離開了,我可以說出很多原因,但最核心的是——人和產品都有問題。我想這也是絕大部分創業公司死掉的原因吧。

其實,做出這個決定是很艱難的。對我來說,不僅是告別曾經一起並肩作戰的團隊,還意味著對已經擁有的許多權益的放棄。可是每天深夜加班回到家,自己的狀態越來越差,不開心和壓抑的情緒在內心發酵,自己感覺這個狀態不對。

這種感覺就像陷入了沼澤深處般,只能眼睜睜看著公司內外許多複雜的因素交織在一起。而自己在這過程中,面對壓力和問題,卻無能為力。我不喜歡這種無可奈何,也討厭沒法在前線中去拼盡全力的感覺。所以在糾結和痛苦後,選擇先停下來安靜思考後再說。所以選擇了離開。

感悟

對我來說,離開了不是結束,也許只是另外一個好玩故事的開始。只是在每段經歷中,我們需要去覆盤那些經過,讓自己去總結成長。我始終相信,命運安排的這些經過,都是為了更好地讓我們去成長去收穫。值得欣慰的是,這樣難忘的一段經歷發生在我的26歲,而不是36歲。


職場黃金眼


我本人曾在三個創業公司工作過,給我最大的體驗就是——太不穩定了。為什麼這麼說呢?

我第一家工作的公司屬於傳統行業的小公司,在裡面待的第二年開始,就拖延發工資,一開始只是拖延一個月,後面嚴重到拖延三個月,沒有工資收入,你根本很難生活,花錢都要一塊錢掰成兩塊花。

第二份工作是一家做軟件開發的創業公司,在裡面做了7個月後,直接資金上出了問題,把幾個項目全部裁掉,負責項目的人員也跟著一起裁掉了。

第三份工作也是一家小公司,在裡面幹了四個月之後,這公司財務就出現問題了,資金鍊斷了,因為有之前的經驗,我很快就撤了,果不其然,過了半年時間,這公司就垮了!


創業公司有什麼缺點?

1、創業公司不穩定,中國的創業公司的平均壽命只有3年,小公司很容易出現資金問題,一旦出現這些情況,拖欠工資、甚至倒閉都是經常能看到的事情,至少我身邊這樣的例子還是不少的。

2、創業公司福利等各方面不完善,我工作的第一家公司連社保都沒有買,連國家強制要求購買的社保,它都能想辦法不給買,把買社保的錢當成工資一起發放了。還有其他各方面的福利、補貼之類的,就不要去想了,我可以明確的說,在小公司就不要指望這些了,還是拼命幹活吧。

3、小公司不專業。小公司雖然說權限大,做的事情很多,學會的技能也多,但是工作的內容和流程跟大公司的區別還是很大的,在小公司待久了,學會的都是野路子,很難再切換到大公司去。

4、小公司投入小甚至零投入。小公司的優點之一就是給權限,一人身兼多個崗位,能學會很多技能,但是小公司相對投入也不足,很多工作上的事情不是權限大有想法就可以了的,因為很多要做成必須要有必要的投入,小公司在這塊捉襟見肘,甚至有的根本就沒錢投,要零成本去幹?你每天會為面對各種巧婦難為無米之炊的事情而煩惱的,看似學到了東西,實際上沒學到多少。

最後,到底是選擇去大公司還是小公司,看個人實際情況和追求吧,大公司穩定、福利好,培訓制度完善、做事情專業。小公司權限大、一人身兼多職,不容易成為螺絲釘,遇到靠譜的老闆,加上自己有能力,還是有前途的,但畢竟很多缺點也擺在那裡。所以具體要怎麼選擇,還是要慎重考慮。


歪猴職場說


水滴石穿,不在於力量,而在於契而不捨的堅持!

一言難盡!

我12年畢業,2015年開始進入創業公司至今,創業的熱情被多次失敗消磨殆盡,下面我說說我的創業公司經歷。

  1. 2015年初到2016年四月份,在一家做糧庫信息化的創業公司做技術開發,做唯一一個技術開發,從需求分析開始,到技術框架反覆調整再到駐廠開發,再到現場部署,短短一年時間就看到創業公司的各種短板,後來公司高層矛盾,執行總裁離職,公司也就垮了。說說我那一年多感觸最深的幾個事兒吧。1.公司所有的事兒都是你幹!不管是寫代碼,買電腦,現場部署客戶溝通,哪怕客戶還都是說本地方言的大叔,連電腦都沒碰過,給他們介紹智能信息化系統得有多費盡!在狀元鎮帶了一週多,本地方言我都學會了!2.經常一個人在公司上班,剛開始幾天還可以,後來就覺得自己可能是個啞巴。3.遇到技術問題真有種叫天天不應叫地地不靈的感覺,不管在哪裡,你就是最牛的技術,所有問題都要能應付!4.辛苦部署好幾個項目,領導不開心走了,一年又白乾了!

  2. 2016年4月到2018年9月,在一家互聯網創業公司,剛開始去的時候是個普通開發,後來技術總監,水份太大,天天說漂亮話不幹事,時間長了和產品技術都脫節了,然後自己灰溜溜的走了,然後給了我機會,當上了服務器端負責人,差不多10個人左右的java團隊吧,這兩年成長確實很快,從spring全家桶到分佈式框架,消息隊列,分表分庫,解決各種疑難雜症,從技術到管理都有蛻變!無奈公司高層又變動,資金也出現問題,就跟隨一個高層領導又出來創業了。這家公司我去的時候二十多個人吧,最多的時候八十多個了,我走的時候差不多還有六十多。感觸 1.有機會進入核心,成長是真的快,它會拔高你看問題的高度。2.版本更新上線的時候經常熬夜,當然平時加班也很多,畢竟要對自己負責的工作負責!3,從大家鬥志昂揚到四周皆寂可能只是高層領導一句話,或者工資遲遲不發的等待!4.在用戶量上不來,留存率低的狀況下,做技術的再著急,屁用沒有!5,成功還在天邊,公司各個領導已經開始著手培養自己的團隊了,事兒還沒做成把精力都花在內耗上!真的是太愚蠢,我都覺得愚蠢!!!
  3. 2018年九月至今還是在一個創業公司,兩三個人,做saas系統,因為目前還在創業奮鬥,其中酸甜苦辣等出了結果在完善!


創業是真的難!一把辛酸淚!在大公司呆的同學現在都很輕鬆的邁入管理崗位,拿著高薪接觸業界最優秀的人,而我還在coding!!!


狂客說技術


忙、亂、成長。


這也和一個人是否有事業心有關。沒追求的人,依然不緊不慢,有追求的人,面前永遠是做不完的活。


一、忙


我曾在一個創業公司工作過一段時間。老闆經常說的一句話是,你今天還可以做完這些工作吧?那個音頻校對今天可以完成吧?


老闆希望一個人可以做兩個人甚至三個人的工作。因為前期公司開張的每一天,都是在燒錢。


我記得,公司當時的前臺行政是一個顏值很高的女生。她除了負責所有行政事務之外,還負責招聘。從在平臺上發招聘信息、邀請人來面試到最後確定候選人,都是她來完成,另外,她還需要關注員工的情緒是否穩定。


一人身兼三職。

二、亂


創業公司本來人就不是特別多,相對來說部門也不是特別成熟。


曾經經歷過一家做少兒產品的公司,當時我們整個運營部有22個人,本來每一步都在正常操作。不料,過了幾天,空降來了一個副總VP,不到一個月時間,部門20多個人全走完了。


因為他經常改變自己的計劃,比如今天做裂變,讓我們所有人等著他收來的leads。但第2天他會說,那個數據昨天因為什麼,並沒有那麼多,今天改進後一定可以。一會做社群模式,一會做電銷模式,如此往復,慢慢失去了人心。


更無法理解的是,他定的目標和公司當時的用戶情況很不匹配,非常不現實。上報的時候,總是把沒完成的原因歸結於下屬,結果下屬換了一波又一波,依然沒有改善。


我們曾寄希望於CEO,不過只要CEO一來,VP就去她的辦公室,一待就是大半天。每次他描繪數據多麼多麼好,結果兩個月時間過去了,他作為VP當初許下的承諾,一個都沒實現。


到最後,四個主管都走了,組員也都離職了。一個22人的運營部,一個月的時間差不多解散了,只有他和新招的一個員工了。

三、成長


這一點我特別想說說目前的公司,雖然也是一個創業公司,不過一切發展都很不錯。


最重要的是,領導和同事有真本領。領導可以教一些東西,我們之前說好做什麼事情,即便後期工作內容有變化,也是做完雙方所敲定的內容之後,再有計劃的去安排。


個人的領悟很重要,但對於一個創業公司來說,更重要的是老闆和領導人本身,那才是核心吸引力。


雖然也是經常加班,不過你是在做著自己喜歡的事情,而且你是和一群簡單友善,互助的人一起前進,很值得。


忙、亂和成長,是一個創業公司必經之路。一開始理清楚公司發展的方向、具體業務以及需要每個人做什麼,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掉一些慌亂和不可預測。


and夏小麥:正在踐行日更2000字,喜歡傾聽,喜歡用文字記錄生活的一枚女青年。碎碎念,其實是在唸歲歲,希望到80歲還能記起今日模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