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文 / 洋松果職場說(個人第71篇文章)

閱 / 總計3400字(閱讀5分鐘)

有一個夢想挑戰珠穆朗瑪峰的朋友說:雖然好多年過去了,依舊還沒有登珠峰,但從逐步走向她的路上,在挑戰一個又一個山峰的過程中,收穫了遠比最初目標更重要的東西——不認輸向前衝。

年初的時候,所在企業高層在年度寄語的郵件中提到:要從高度的不確定性中尋找確定性。

深以為然。這句話近期在企業間被提起,是阿里CEO張勇在和湖畔大學學員的年度分享的時候。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最大的確定性就是不確定性,真正的業務一號位,一定是在高度的不確定性當中去尋找確定性。

找出不確定性中的確定性,對於企業長期的發展很重要:只有基於具備確定性的現狀,企業對於未來所做的決策和判斷,才更準確且高效。

不確定性從前兩年就已經開始逐步顯露,近期疫情的影響,讓我們更真切的感受到了不確定性的存在。這句話背後也是在指導企業及我們個人,對於目前充滿不確定的現狀該如何進行思考。

對我個人來說,18年在滴滴的時候,遭遇了順風車事件,雖然不是直接相關部門,但也經歷了內部巨大變動所帶來的影響。基本上從那個時間段開始,隨著各大企業的變化加劇,也逐步開始從內部傳遞“擁抱變化”的信念。

當我們面對這些猝不及防的變化,以及被擺到聚光燈下的問題,仔細回溯的時候會發現:幾年前的機會和困難以及不確定性,現在依舊存在甚至變化更加劇烈了。

變化和不確定性會越來越多的出現,不論對於企業還是我們個人,能否更好的理解和做出合適的調整,能否像攀登珠峰的朋友一樣,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我們未來工作順利和生活幸福很重要的一環。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一、在不確定性背後,該怎樣理解確定性?

確定性和不確定性,和時間是強關聯的關係。時間作為客觀存在的事物,就像過往億萬年所做的事情一樣,一直在客觀地看待所有永恆的和瞬間的變化。

木心先生的詩歌《從前慢》中寫到:

……從前的日色變得慢車,馬,郵件都慢一生只夠愛一個人……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這首詩被編曲傳唱出來之後,因為記憶、遺憾、懷念,感動了千禧年之後因為互聯網信息和科技革命帶來的變化,長期被不穩定感圍繞的尤其是70-80後一批人。

換句話說,這種被放大的不確定性,給人帶來強烈的不安全感。而確定性,也正是一種安全感。

這樣來看,似乎好理解了一些。人類在進化的過程中,一直在尋求當下的安全感,以前是食物和基本的生存條件,現在是基礎需求之後的歸屬和自我實現的安全感。

而不確定性會打破這種安全感,所以像劃分領地、建造房屋、種植和飼養食物、傳承文化等等。人類一直在做的其中一件事是:尋找確定性(安全感)。這種尋找動力存在於我們的基因中,不斷刺激和影響我們。

1、世間萬物本就是不斷動態變化的,不確定性源於確定性

理解不確定性和確定性,首先要了解到,我們身邊的所有事物都是在不斷變化的。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從宏觀的角度來說,宇宙是在宇宙時間的尺度上不斷膨脹和坍塌。從微觀的角度,我們人類的發展,每個個體從出生、成長到老去,每個組織的變遷和興盛衰替,每個細胞的新老更替,我們每一刻的思考,也是不斷在變化的。

我們的變化源於前一刻的不變,我們的新生源於前一刻的老去,我們的不確定性源於前一個狀態的確定性。我們所理解的確定性和不確定性,也是在目前某一個衡量標準的相對前提下。

如果換一個角度或者標準,會更加容易發現和理解這種變化。

舉個例子,近些年給生活帶來最大影響的力量之一是互聯網科技。

我們以前是書信時代,筆和紙是來表達自己想法、情感和信息的工具。到了互聯網信息時代,信息工具被手機、郵件、微信替代了,可以更加快速的傳輸知識和信息。

以前信息的不確定性現在可以更加快速的確定,而且效率和規模都呈現指數型的增長。甚至我們開始苦惱傳遞的信息太多而且太快,以至於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來處理。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這也是關於信息傳遞,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一次更迭。

類似的還有上一輩認為企事業單位的鐵飯碗,現在很多年輕人跳出圈子來去追求不同的發展機會、有線充電和無線充電、傳統工種和人工智能的不斷變化。

2、我們所認為的確定性,是思維定式,還是真相?

理解了確定性和不確定本身是相互存在和推動的,可以更好的指導我們後續的行動。我們的決策基於的信息越準確越全面,也就能越正確,越高效。

但關於確定性,我們容易陷入的一個誤區是理解偏差。也就是把思維定式或其他的干擾信息誤以為是確定性的真相。

疫情期間的時候,有一則“雙黃連口服液”可抑制新冠病毒的信息,導致一夜之間各大藥店的雙黃連口服液被賣光。

認真看過新聞的人會發現,口服液對於病毒的抑制作用,只是處於臨床研究的試驗階段,並不代表得到科學的證明。

但就是這樣一則試驗階段的新聞,不代表任何確定的結論,被很多人當做真相,參與助推和購買。當真相被披露出來之後,反思的少,大部分或者著急擺脫關係,或者閉口不言。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這其實是一個很常見的例子:有很多我們認為確定的事情,實際上有很大的漏洞。如果以此作為判斷的基礎,往往很容易做出錯誤的判斷。

所以我們要正確理解確定性和不確定性的關係,也要能夠避免確定性可能陷入的誤區。

這樣一來,作為真相的確定性才有價值,不斷迭代的不確定性中才能被看到更多的機會。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二、如何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更好的理解和決策

熟悉的事物帶來確定性,陌生的事物帶來不確定性。當我們能夠從熟悉的事物中發現未知的趨勢,並能據此做出判斷和決策,可能會帶來全然不同的結果。

但對於大部分人來說都難以做到,比如這句話:困難和挑戰隨時都在,區別只是什麼時候通過什麼事情讓你意識到。

我們習慣於在安全的環境下,做熟悉的事情,而不願跳出既有的舒適區,去做有風險的嘗試,這是人的慣性思維。

如果能一直呆在舒適區,幸福而又快樂,是很幸運的一件事。如果想做一些更有風險和挑戰的事情,會很困難,但也有機會看到和以前不同的風景。

尤其在充滿不確定性的環境裡面,想要從確定性中找到不確定性,有一些方法可以更好的幫助我們。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1、不斷思考,逆向思維,尋找認知“漏洞”

我們對於不確定性的事物,都習慣關聯到熟悉的事物上,然後拿既有的經驗和習慣來處理充滿不確定性的情況。

在處理經驗型項目時,這種方法很適用,但在知識型項目中,當面臨更多湧入的信息和可能性時,需要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除了按照邏輯思維進行分解、組織和重組外。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也可以跳出現有的邏輯框架,嘗試從不同的方面,甚至逆向的角度來進行思考。不斷做出思考的嘗試,窮盡可能性,找出可能突破的方向。

常規的思維方法和處事習慣可以幫助我們更好的提升思考和執行的效率,逆向思維可以幫助我們破局。

2、不斷提出新的挑戰,突破現有認知和能力的邊界

最初跑步的時候,從0到可以跑完5公里,堅持跑了一段時間覺得達成最初的目標了。到後來嘗試10公里,甚至21公里的時候,發現和5公里相比,並不是5+5,或者10+10,而是到了另一個不同的層面。

就像看習慣了家鄉秀美的小河小溪,出去看到更壯闊的湖泊時,那種與眾不同的視角和收穫,會永久的刻在記憶中。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當處於確定的環境和狀態時,給自己提出新的挑戰。可以突破現有認知的邊界,看待事物產生全然不同的感覺。

不斷鍛鍊自己在熟悉中發現不同的能力,即便不能從大趨勢上找到確定性,也可以從身邊最日常的不確定性中,發現確定性。

3、尊重基本規律和真相,順勢而為

朋友在一家傳統企業當了2年副總,心血來潮決定投資餐飲行業,花了一半的積蓄,開了一家2層的飯店,準備大幹一場。結果沒過半年就因為低估了餐飲行業的難度,生意冷淡。賠錢轉賣了飯店,草草收場。

逆向思維和不斷挑戰自己,都是在瞭解了確定性的基本規律之後,做出順應趨勢的改變。

而不是在沒有了解自己要做的事情,在行業的積累不夠多,思考不夠深入的時候,貿然進入新的領域。

如果有試錯的成本和機會還好,如果沒有,很容易讓自己陷入進退兩難的境地。

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需要堅持逆向思維,不斷突破現有邊界,並能發現基本規律,最後順勢而為。

這其實並不容易,需要付出持續的努力和投入,在關注的領域鑽研的足夠深入。而且發現確定性只是第一步,後面需要能夠落實到行動中,甚至養成習慣改變自己。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三、寫在最後

這篇文章,因為一句話有感,簡單的討論了不確定性和確定性。這句話並沒有過於深奧的含義,但可以順著行業頂尖人的思維,來做一些個人的思考和嘗試。

有人說為什麼要虐自己,這樣要求自己,這樣做事情又累又可怕。我也一直在思考,為什麼會有一種人,總想不斷突破,不斷挑戰新的邊界。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可能有太多想去看到的風景,可能有對自身太多的好奇希望去挖掘出來,也可能不論是生活還是生存,有太多的問題要去解決。

以一句話結尾:恐懼是一種病,披荊斬棘是藥。

有一種“傻不認輸”的向前衝,是為了從不確定性中找到確定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