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个农民,春节在家里一直编“绝活”,疫情后,就到集上卖


我叫龙天寿,今年77岁,是个老农民,家住江西省永新县烟阁乡水尾村。过年时,疫情也来了,村里的广播喇叭喊得不停,让大家都不要拜年,不要串门,据说这个病毒很厉害,会人传人,我虽然知道自己没啥危险,但也要服从号召宅在家里,不给别人添麻烦。

人老了也没啥想法,更不爱凑热闹,一辈子没打过牌,也不懂麻将,光知道干活,年轻时家里孩子多,负担重,除了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外,自己学了编织手艺补贴家用,编织菜篮子、背篓、团箕、簸箕、鸡笼、扫帚等都是自己的“绝活”。

大年初一吃过饺子后,我就开始编织了。先是把去年留下了的高粱糜子绑成笤帚,一天能绑成5把,干了初六,一共绑了快30把。没有笤帚原料了,就在家里搜寻些塑料捆扎皮带,编些菜篮子,也算是废物再利用。

过年时天气不算太冷,我就在没有生火的空房子里干活,一天下来没有人说话,也没有人打扰,静静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去编,还弄出了一些新花样,圆的、扁的、长的、宽的,啥样子的篮子、筐子都有,也算是创新自己干了多年的手艺。

编筛子没有筋骨不行,又不能到外面寻找,我就把以前家里的竹竿找来劈开,劈细,将就着使用。

我从19岁开始跟父亲学篾匠,到现在已经58年了,编过的东西已经数不清有多少了,上世纪80年代卖的最好,那时土地刚下放到农户,大家都忙着添置农具,那时在庙会上卖,最好时能卖500元,要知道那时钱很顶钱,日子过得很顺当。

儿子说媳妇、盖房子,花了不少钱,我这手艺在当时也顶了大事。后来到了90年代后期,农村都实行机械化了,传统的农具慢慢不行了,我编的的篮子、筐子就卖的少了,比如鸡笼子,过去家家户户都养鸡,现在都嫌弃养鸡麻烦,还不卫生,就几乎没人在家里养了,所以就没有了市场,一度我这手艺都停了下来。


后来塑料包扎绳子应用越来越普遍,大家用过后都扔掉了,我感觉这塑料包扎绳子不错,软硬正合适搞编织,见了就收集,有时还到附近镇上的批发部去寻捡,家里积攒了一屋子,用它来编篮子、筛子,不怕风吹和雨淋,拿着还轻快,大家都喜欢,我又开始用塑料绳子编东西了。

看,这就是我用废弃塑料包扎绳子编出的筛子,用来晾晒辣椒、八角、豆角等农作物,很实用,编的这些东西,自家用用,用不了送给亲戚朋友和街坊邻居,因为是废旧原料,不能用它来卖钱,对自己来说是个干哩,占占心,有个事情干,还能获得大家认可。

从大年初一到现在,我每天就没有闲过,不像年轻人那样抱怨无聊和寂寞,我过得很充实、很快乐,也很有效益,这30把扫帚一把能卖30元,算下来能卖小一千元,等疫情过后,我拿到集会上去出售,因为我的东西质量好,相信很快就会卖出去,是不是我这个老农民这个春节过得有意思吧。【看百姓故事,关注黄泥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