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

KUSTN


央行4月10日发布《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显示,截止3月末人民币存款总余额为200.99万亿,首次突破200万亿大关,较年初增加8.07万亿,同比增长13%。但是,住户存款就净增了6.47万亿,占总增长的80%,所以存款增长贡献的主力军还是住户存款(居民储蓄存款)。

为什么受到疫情影响,经济和个人收入减少,住户存款不降反升呢?主要有三个方面原因。

一是为缓解市场流动性紧张,央行实施了稳健货币政策,加大了货币投放量。据数据显示,一季度流通中货币(M0)余额达到8.7万亿,同比增长10.8%,表明一季度净投放现金达到5833亿。

同样,广义货币的增速也不低,3月末M2余额达到208.09万亿,同比增长10.1%,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和1.5个百分点,再次表明市场上的钱开始变多了。

二是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转化为储蓄存款,可以从住户贷款结构变化中窥见一斑。3月末,住户贷款规模56万亿,增加了1.21万亿,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而住户(居民个人)贷款中,短期贷款主要用于消费,比如信用卡。中长期贷款主要用于房地产。由此可见,受到疫情影响,居民消费受到一定压制,很多原本用于消费的资金陆续转化为存款,储备意识有所增强。

第三,由于疫情全球蔓延,以及石油价格之战的效应叠加,国际资本市场振幅加大。据世界货币基金组织IMF预测,受此疫情影响,世界经济将萎缩3%,投资市场情绪低迷。出于避险需求,投资者一般会对资产配置重新调整,而人民币币值一直比较稳定,存款由于保本保息,具备一定刚兑性质,且受存款保险条例保护,不失为一种很好的投资避险工具。可以这样说,人民币住户存款的增长中,也包含了部分其他其他金融资产(股市,基金,债券和理财产品等)的转化。


龙门山财经


2020年一季度金融统计数据报告显示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共增加8.07万亿元左右,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如何理解存款大增的现象?

1、住户存款增加并不明显

2019年一季度的这个数据,住户存款是6.07万亿,今年增长了6.6%,增速并不算多。经历过今年春节,很多朋友已经对年内的经济形势产生了比较悲观的预期。本来中国就是一个储蓄大国,总储蓄达85.4万亿元,人均存款达到了6.1万元(2月份数据),有很强的存款习惯,只要手上有点钱,多多少少都会选择存点以备不时之需。现在存钱的目的就是在防御经济不景气时的生活开支,属于非常正常的现象。但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会带来一个问题:消费欲望下降,对经济刺激会起到反作用,会导致经济复苏进程减慢。

2、非金融企业存款明显增加

一季度非金融企业的存款增加1.86万亿元,同比多1.53万亿元,增速与住户存款并非同一水平,属于大放水级别。一般而言,在信用货币时代,按照贷款创造存款的理论,贷款多增则意味着存款可能增加较多,因为银行给企业的贷款被记入该企业的存款账户,上交存款准备金后,还可以继续放贷,从而形成循环存款创造。企业存款增加比较多,为复工复产顺利推进储备了良好的资金状况,刺激经济就靠他们了。

3、财政性存款减少意味着什么?

财政性存款是财政部门代表政府所掌管的财政资金。这个数据的减少说明政府正在动用自己的资源刺激经济,比如发放消费券这玩意,各地政府都在干,这些钱就是政府的补贴,真正的薅羊毛,大出血,所以有消费券的朋友,建议还是参与一下,一来自己得益,二来刺激一下经济,最终受益效果依然会传导到自己身上,这么好的活动应该继续搞。

总结:

银行存款却增加8万亿中,少部分是人民群众对当前经济产生悲观预期下的防御性反应;主要增长速度大的的是银行放水给企业准备复工复产的准备金,还有少量政府为刺激经济出的血本,并不是大家都把钱存起来不消费,现在大家看出区别了吗?


风雨顺德人


疫情来了,大家生活都变得拮据了,一看到存款却增加了,非常惊讶!这里面的道理还是从货币常识来理解:

首先,货币供给端阀门开大了。3月末,广义货币(M2)余额208.09万亿元,同比增长10.1%,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3个和1.5个百分点;狭义货币(M1)余额57.51万亿元,同比增长5%,流通中货币(M0)余额8.3万亿元,同比增长10.8%。一季度净投放现金5833亿元。这是货币供给方面数据,明显M2是流通货币总量增长还是适度的,为的扶持中小企业和经济复苏,但是M1和M0的增长明显量变大、增加有些猛。这说明资金没有转化为实体经济环节,原因是复工没有复产,或者部分地方根本就没有企业需要资金,说明对经济趋势不明显。不愿意承担风险。

其次,需求端笼头变小了。情况是一季度人民币贷款增加7.1万亿元,同比多增1.29万亿元。分部门看,住户部门贷款增加1.21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减少509亿元【这个说明封城带来消费减少,尤其信用消费少】,中长期贷款增加1.26万亿元【这个数字还是增长,说明大项目投资还是加码的】;企(事)业单位贷款增加6.04万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2.3万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3.04万亿元,票据融资增加6305亿元【流通环节受城影响,生产停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贷款减少1729亿元。3月当月人民币贷款增加2.85万亿元,同比多增1.16万亿元。

所以,供给端大了,需求端小了,结果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3月末本外币存款余额206.42万亿元,同比增长9.2%。月末人民币存款余额200.99万亿元,同比增长9.3%,增速分别比上月末和上年同期高1.2个和0.6个百分点。

存款增加知道了,还要看一下存在结构情况:一季度人民币存款增加8.07万亿元,同比多增1.76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6.47万亿元,非金融企业存款增加1.86万亿元【个人企业都把减少风险,存在过日了放在第一位】,财政性存款减少3143亿元【政府只出不进,财政税源少了】,非银行业金融机构存款减少3713亿元【企业没有进账,基本费用没有减少】。注意:房市和股市都有新资金进入了。


这里面个人企业存款增加,是谁家的存款,其实是差异很大的。

2018年3月24日,中国工商银行董事长易会满在演讲中提到,从2010年到2017年,居民储蓄占家庭可支配收入的占比从25.4%下降了近一半至12.7%。也就是说,中国人赚100元,只会存下来12.7元。而且,储蓄的分布还严重不均。据西南财经大学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与研究中心发布的报告:55%的家庭没有或几乎没有储蓄,而收入最高的10%的家庭储蓄率为60.6%,储蓄金额占当年总储蓄的74.9%。很多“零储蓄”的人“被平均了”。

没能钱的另一面是高负债。按照居民负债占据GDP的比重,1996年中国居民杠杆率只有3%,2008年也仅为18%,但是自2008年以来居民杠杆率开始呈现迅速增长态势,短短六年间翻了一倍,达到36.4%。到了2017年二季度居民杠杆率已经高达47.4%,较之2008年激增了近30个百分点。47.4%的居民杠杆率虽然低于发达经济体的平均水平76.1%,但是这一数字已显著高于新兴经济体平均39.8%的水平。美国居民部门债务率从20%提升到50%以上,用了接近40年时间,而中国只用了不到10年,中国居民部门杠杆率飙升速度之快可见一斑。

所以,不太关心银行存款增加了多少,更多看看自己口袋是不是要空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