襄阳疾控的“十二时辰”!

百名战士,齐赴抗“疫”一线,竭力奋战。

子时

古城已沉入梦乡。襄阳疾控办公楼依旧灯光闪烁,疫情管理员陈祖春紧盯电脑显示屏,手边一满杯浓茶已从褐色变得清澈。长时间的伏案,让他直起身的那一刻,腰椎咔咔作响,一阵刺痛袭来。他紧锁眉头,右手紧握鼠标,小心翼翼点击疫情报告系统,删除重复卡片,订正错误信息,争分夺秒在1:00前导出0至24时的新冠肺炎疫情数据,为即将开始的疫情分析准备资料。

丑时

办公桌上的泡面盒还冒着丝丝热气。胡兴周、江光煚带着疫情分析组的专家们打起精神,从数以千计的数据中寻找蛛丝马迹,掌握发病情况。春节以来,长时间的熬夜,让他们的眼皮重若千钧。即便如此,他们依然坚持在深夜完成疫情分析,为第二天清晨的会商提供参考。

寅时

更深露重,夜风带着透骨寒意闯入。检验检测组李进义借着凉风让自己保持清醒,将400余条刚刚汇总的病例标本核酸检测结果与0至24时的新报告病例信息逐一进行比对,挨个录入核酸检测结果,还原当天的疫情现状,准确无误、夜复一夜。

卯时

东方微亮,夜未央。根据流行病学调查情况、实验室病例标本核酸检测结果,流行病学专家集思广益,绘制趋势图,研究发展态势,研判高发地区,为疫情防控决策部署提供关键信息。每一个判断,都代表一份责任,每一条建议,都是生命的重托。他们,不敢有负。

襄阳疾控的“十二时辰”!


疫情监测分析

辰时

窗外宽敞的檀溪路,昔日早高峰的车水马龙不见踪影。消杀组的队员们背起消杀器材和消毒药品,全副武装奔向市区确诊病例、疑似病例的住所进行终末消毒,遏制病毒继续“作乱”的风险。病原微生物专家胡玉洁拢起齐肩短发,戴上护目镜,穿好防护服,走进PCR实验室。

巳时

日头高挂,疫情室热闹起来。流行病学调查组正在紧锣密鼓地进行流调工作,或直奔隔离病房与病人“面对面”交流,或通过电话、微信询问病人活动轨迹、接触人员,追溯病毒传播路径,搜索和追踪密切接触者、确定疫点,找出潜藏深处的风险。

襄阳疾控的“十二时辰”!


流行病学调查

午时

盒饭飘香,难得的午饭时间,仍有人不敢浪费。流调组负责人张旺生筷子扒着饭菜,眼睛盯着电脑,桌上摆着资料,在分秒必争的战“疫”中,时间就是生命;根据市区某病例接触史,孟凡将一封封协查函发往樊城、枣阳、南漳等地,指导当地对与该病例有过密切接触的人员进行集中医学观察,努力把潜在的传播风险遏制在萌芽期;已进入PCR实验室4小时的胡玉洁,正全神贯注地提取病例标本核酸,穿着密实的防护服,饥肠辘辘、口干舌燥、呼吸不畅的感觉轮番来袭,一次又一次冲刷着她的神经。为了节约紧缺的防护服,她不得不一直在实验室里待6个小时,直至实验操作全部结束。

未时

一例疑似病人的家里,墙上的全家福引人注目,这曾经也是一个幸福美满的家庭。看着默不作声的老人和孩子,消杀组陶仙华心中触动,背着40多斤重的消毒设备,踏进家门,无死角地进行消毒。疲惫、劳累、危险,在这一刻,被守护一个家庭安宁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全部代替。

申时

实验室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全市各定点检测机构当日首批核酸检测结果陆续传来,方云波、吴玉琨迅速开始统计分析,根据存量督促各单位开展第二批次核酸检测;胡玉洁和她的搭档刚刚结束第一批检测任务,脱下防护服,汗水让头发紧贴面庞,白皙的脸颊被护目镜和口罩压出一道道红印。史静迎面走来,“盒饭给你热好了,快去吧。剩下的交给我们!”

襄阳疾控的“十二时辰”!


实验室核酸检测

酉时

日渐西沉,北风卷起落叶。寂静空旷的街道上,消杀专家张延斌正与社区干部一起,对电梯间、垃圾存放点、公共卫生间等重点公共场所进行预防性消毒。晚饭的阵阵香气从街边住户家中飘来,楼上一家住户往下探着脑袋,喊了一声“辛苦你们了”。张延斌抬头致意,霎时感觉疲惫消散大半。山河远阔,为了这人间烟火,一切都值得。

襄阳疾控的“十二时辰”!


消毒

戌时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已经在城区马不停蹄奔波了10个小时的6支消杀工作队陆续回到单位,每一天消毒面积都在10万平方米以上,他们走遍了这个城市每一条街巷。整理好消毒物品,14名队员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集中住宿点。夏定兵的手机响起,女儿一声哭腔传来:“爸爸,你都一个多月没回家了,我好想你啊!”

亥时

月明星稀,北风呼啸。这天的第二批病例核酸检测结果已经出来,实验室逐个核对无误后,当即发往送样医院,为医院针对性采取救治措施提供依据;检测信息分析员熊璐、疫情管理员陈祖春用冷水洗了一把脸,着手整理当日的疫情数据,为深夜里抽丝剥茧的分析准备资料。

襄阳疾控的“十二时辰”!


疫情分析

子时

战斗仍在继续。疫情不退、绝不收兵,襄阳疾控人一天十二个时辰,努力地守护着古城的安宁。窗外,万家灯火闪烁,为黑夜中战斗的勇士们,照亮回家的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