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是文王所作,周國是蠻夷之地,至少文化相較商朝落後,而且文王只是普通一方君主,《周易》的價值真的那麼大嗎?為什麼?

如果說一切都是錯的


《周易》這個名字準確的說,是一個朝代兩位聖人:周文王,周公旦,兩個人完成的,不是單獨完成的。

一、從殷商文化看文王的水平

殷商的文明通過考古已經證明那個時期的文化是何其燦爛的,從天文,曆法,科技,管理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舉例司母戊鼎,今天的科技鼎內的銘文是凹進去的,現在的科技手段也很難打造出來,據拍賣行的交易記錄,那個時候的青銅器,一個銘文就要50萬。

二、兩位聖人共同完成《周易》

文王的祖先在岐山已經經歷了幾代的積累,智慧和德行已經為天下諸侯所折服,所以才走了後來的“文王拘於羑里城演周易”,一個人在一個地方關了7年,各位看官,如何是你,你在想什麼,答案一定是逃出來。後來的周公,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周公解夢》作者,他補充的爻辭,合起來後人才稱之為《周易》。

三、論《周易》的價值

1⃣周易這本書是論殷商滅亡的教訓,讓我們後人能夠銘記的一本書。

2⃣八個卦代表了宇宙萬事萬物8種自然現象,乾為天,坤為地,兌為澤,震為雷,坎為水,離為火,巽為風,艮為山,是大自然規律的完美詮釋。

3⃣用8個卦衍生出64卦來代表人生所處的環境和境遇,告訴我們應該所處的態度和方式方法。比方說,乾為天,我們要學習天的自強不息地山謙,我們總秉承謙虛謹慎的態度,山澤損,告誡我們注意有損失的事情要發生,諸如此類卦象,客觀,並有預見性。

總之,我們要善用《周易》的智慧,借古喻今,揚長避短,趨吉避凶。


易經君


大家好,我是一個文化歷史愛好者,最喜歡研究歷史,還有文化書籍,希望我的觀點對大家有所幫助,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周易》這個名字準確的說,是一個朝代兩位聖人:周文王,周公旦,兩個人完成的,不是單獨完成的。

從殷商文化看文王的水平,殷商的文明通過考古已經證明那個時期的文化是何其燦爛的,從天文,曆法,科技,管理是有很多可圈可點之處,舉例司母戊鼎,今天的科技鼎內的銘文是凹進去的,現在的科技手段也很難打造出來,據拍賣行的交易記錄,那個時候的青銅器,一個銘文就要50萬。

兩位聖人共同完成《周易》,文王的祖先在岐山已經經歷了幾代的積累,智慧和德行已經為天下諸侯所折服,所以才走了後來的“文王拘於羑里城演周易”,一個人在一個地方關了7年,各位看官,如何是你,你在想什麼,答案一定是逃出來。後來的周公,也就是我們熟知的《周公解夢》作者,他補充的爻辭,合起來後人才稱之為《周易》。

論《周易》的價值,周易這本書是論殷商滅亡的教訓,讓我們後人能夠銘記的一本書。八個卦代表了宇宙萬事萬物8種自然現象,乾為天,坤為地,兌為澤,震為雷,坎為水,離為火,巽為風,艮為山,是大自然規律的完美詮釋。

用8個卦衍生出64卦來代表人生所處的環境和境遇,告訴我們應該所處的態度和方式方法。比方說,乾為天,我們要學習天的自強不息,地山謙,我們總秉承謙虛謹慎的態度,山澤損,告誡我們注意有損失的事情要發生,諸如此類卦象,客觀,並有預見性。

以上我的觀點分享給大家,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回答,希望對書籍跟歷史文化感興趣的可以跟我交流一下,書籍裡的故事跟文化底涵帶給我無窮的樂趣。


圓規之夢


《周易》不是一個人寫的,是周文王和周公旦寫的!就是因為在偏遠地區,才能靜下心來,觀察出來自然界的各種變化!才能發明出各種符號!《周易》不管在什麼時候,都有用,都不過時!我是看不懂這部書,正打算找一個老師教一教!


花狸貓mm


人們提起易經,往住認為周文王的巜周易》就是易經,這是錯誤的,偏面的理解。其實易經分兩部分,第一叫巜周易》,也叫六十四卦卦爻辭;第二叫巜易傳》,系孔子學生根據孔子所說的話寫出來的。孔子五十習易,述而不著。《易傳》也叫《十翼》,共十章節。《繫辭上》,《繫辭下》,《象上》,《象下》,《彖上》,《彖下》,《雜卦》,《說卦》,《序卦》,《文言》。

在易經發展史上,分三部分,一《連山》,二《歸藏》,三《周易》。在上古文明時期,由於人類初始,與大自然做鬥爭時,地球到處都是洪水,人們只能住在山上,所到所見之處皆山也。於是就把六十四卦的“艮為山"做六十四卦首,所以叫連山易。

後來大禹治住了洪水,平原大地不再受水災了,人們開始訓化動物,開墾大地種植糧食。開始把多收的糧食儲藏起來,把多餘的商品拿出來交換,於是商人岀現了。所以《歸藏易》,即有貯藏之意,人們看的是大地,所以把六十四卦的坤為地為第一卦序。也叫商周易。這也是風水理論形成階段,用來指導以後風水理論。

到了商紂王時期,眾所周知的原因,周文王被紂王困於河南安陽的羑里城,周文王想推翻商討王的統治,但師出無名。於是就把易經重新排序,把乾為天為第一卦序,這也就是我們所說的《周易》。意思是我姬昌是上天之子,我奉天命來推翻你紂王。《周易》演變成統治階級的工具。也成為中華民族各個階層等級制度的一個模板。從周朝開始到今天都沒改變過。現代那麼多大師講周易,還在周文王當時創立的思想和制度下翻來覆去,無所建樹。


興旺國學講師


現有多個不同的《周易》,怎麼可能為周文王一人所作?

阜陽漢簡,殘本,有一百七十餘條卦辭爻辭,分屬五十三卦。上博館楚簡,殘本,有三十四卦的部分卦辭爻辭。從這些保存的資料看,二者不同,也不同於通行本。

馬王堆西漢帛書,保存完整,與通行本《周易》大不相同。

周文王怎麼可能作這麼多不同內容的《周易》?



有話少說


說“《周易》是文王所作”有些籠統。《周易》的“周”字就有不同說法,說指西周也不無道理。據說文王是推演了六十四卦,並寫了卦辭; 是周公(文王的兒子,武王的弟弟)寫了爻辭,孔子作《十翼》。

其實,《易》並不是周朝的專利,在周之前,夏易稱《連山》,殷(商)易稱《歸藏》。它們的卦序排列不同: 夏易《連山》以艮卦為首,殷易《歸藏》以坤卦為首,而《周易》則以乾卦居首。這說明,《易》在夏、商、週三代之前就存在了。只是三代之前尚無文字,那時的《易》不過僅有卦象體系,而無文字的部分,故而,只能作《易》或《易卦》,而不是《易經》。

其時,周僅為商的一個方國,但歷史證明它做了“星火燎原”的事。至於《周易》的價值,是否可以這麼說: 歷史是由勝利者寫的。孔子讀《周易》,曾認為,作《易》者(大約是指周文王)“其有憂患乎?”《周易》的卦爻辭中有不少內容反映商、周之際的歷史。商周較量,後者為王,笑到了最後。

當然,《周易》不僅僅是歷史,它蘊含著自伏羲以降遠古、中古的智慧。《易》卦系統是二進制數理模型的體制,周朝的賢人(以及後人,如孔子等)作了總結,對遠古的卦象體系貢獻了自己寶貴的“心得”。


雅音博文



左傳,韓宣子適魯,觀易象與魯春秋,曰:吾乃知周公之德,與周之所以王也。周公之德,由魯春秋知之。周之所以王,則由易象知之。

蓋文王演易,其憂勤惕厲之精神,備見於易辭,故一觀易辭,即知文王之所以王。

周易為書,法天象地,以乾為首,元亨利貞,週而復始,無有窮期。易道周普,無所不備。
此書是一門學問,亦是工具。其價值取決於所用之人,而非其本身。


元培


《周易》在《簡易道德經》裡,周是周到圓滿,周延普遍,周朝,“易”乃日月,一字含三義,所謂易也,變易也,不易也”,即簡易、變化、不變三層含義。易是運動變化無不果的意思。周文王上觀天象,根據天氣情況指導人民耕種。下觀動物植物生長規律,指導人民耕種的收穫,中察人民的生活行為、習慣、風俗民情制訂禮儀道德。通過畫卦,的方式去推算,而引導人民的行為。

計算機二進制數學就是,西方人研究六十四卦而得出的。



易中智慧


伏羲氏一畫開天地,創了八卦,也就是《易經》,我們現在叫先天八卦

周文王,也就是商紂王時代的西伯侯姬昌,被囚禁七年間,根據伏羲八卦推演出後天八卦,以及八卦相蕩而成64卦

後來文王的兒子周公,孔子加以註解,而成《周易》,所以叫做三聖而成易

所以說,《周易》不是一個人的書,而是幾千年沉澱下來的智慧,通過三聖歸納而成經典。是整個華夏文化思想的集結!

《易》的根源是數,而不是文字,萬事萬物有定數。陰極生陽,陽極生陰,熱極生寒,寒極生熱。所以,易與天地準,故能彌綸天地之道。《易經》說的是宇宙萬物的運行原則,重要不重要,上萬年的人類生存,已經告訴我們答案了,不言而明!

對這本書有沒有心動?先背下來吧?兩萬來字,花不了多少時間,你也會滿腹經綸!


陪菡寶讀古典


朋友:周易是什麼,其實它不神秘,說白了爻祗是一種特定的符號,卦祗是將爻在設在特定環境產生的感應所反映的一種狀態。所謂感應必然是自然形態,它實則是一個公式。文王將384爻輪翻演繹產生的64卦是64個公式,也是說64種類型,或者說是自然界64種形態,而這64種形幾乎囊括了自然界所有的變化。前面說到爻祗是一個符號,符號是通用的,可以根據所需設定,無論代表什麼它都是在通過固.定的自然形態下在運作,所以反映的必然是自然形態,通過六親還原現像,也就是這麼回事。之於商周文化這是學術界研究的課目,不需爭論,也爭不明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