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一公里”的堅守者

疫情就是命令

防控就是責任

今年的元宵節,村裡顯得格外“冷清”,這對於福州市審計局駐永泰縣洋頭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威來說,只是日夜堅守的24小時之一。他是3歲孩子的父親,也是洋頭村群眾最熟悉的“父母官”,更是疫情防控“最後一公里”的堅守者……

家裡人的“失約者”

“爸爸怎麼還不回家啊?”

“寶貝乖,爸爸忙完就回家抱你!”

手機視頻裡,一邊是孩子期盼的面龐,一邊是清冷的夜中堅守……

自接到防控指令以來,張威驅車90公里從家裡趕回永泰縣洋頭村。在這個沒有硝煙的抗“疫”戰場上,他和鎮村幹部一道,堅守在疫情防控的第一線。面對孩子連連發問,張威只能一遍遍安慰,雖然他也不知道這個“忙完”是什麼時候。“你放心工作吧,家裡有我在。”家裡的擔子都壓在妻子身上。

他說:“對家裡人是虧欠的,但是作為第一書記,我們處在疫情防控的‘最後一公里’,我們不能掉鏈子。”在“小家”和“大家”之間,他選擇了“大家”。

“最後一公里”的堅守者

▲福州市審計局駐永泰縣洋頭村黨支部第一書記張威(左三)挨家挨戶摸排人口流動情況


戶門口的“敲門者”

在直面群眾的第一線,疫情防控工作是異常忙碌的。

連日來,隨著疫情防控形勢的變化,他與鎮村幹部逐戶逐人進行“地毯式”摸排工作,開展了6輪“敲門行動”,細緻掌握本村返鄉人員情況。

同時,落實“1配3”居家觀察制度,每天兩次上門為居家觀察人員測量體溫。一開始,被隔離人員帶有情緒,並不配合。隨著時間推移,他們發現每當家裡缺什麼,只要一預定,張威就帶著村幹部到街上採購,及時就送上門來。“都不容易,他們也是為了我們好啊。感謝對我們的關心和照顧!”其中一位居家觀察者說道。

“我們常說,隔離病毒,不隔離愛,希望我們的每一步努力,都能讓大家離團圓更近一點。”兩年多來的駐村歷練,張威已把洋頭村當成他的第二個“家”了。

“最後一公里”的堅守者

“最後一公里”的堅守者

▲張威與村幹部開展逐戶逐人摸排記錄工作


帳篷裡的“守村人”

洋頭村所在地海拔610米,在接近零度的夜裡,常常是霧氣繚繞,寒風刺骨……

簡陋的帳篷,兩張行軍床,幾把椅子,一張桌子,這就是鄉村道路設卡檢查點的簡單設施。為了守好“村門”,張威組織成立洋頭村黨員突擊隊,開展守鄉護村行動,24小時輪班值守,逐一檢查來往車輛,詢問人員行動軌跡,不厭其煩地做好宣傳引導工作。

“說不累是不可能的,但是守好關口,就是守護平安,累點也是值得的!”張威說。通過嚴格的把控,有效減少了人員流動,對疫情防控起到了較好的作用。直到2月13日,根據指揮部統一要求,撤除鄉鎮、村之間的設卡口,張威帶著村幹部又投入到群眾健康管理、防疫宣傳、春耕備耕和復工復產等工作中……

“最後一公里”的堅守者

▲在S203洋頭村與鄰鎮交界處嚴查外來車輛和人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