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瑞芳:讓患者放下心理包袱從容面對

2月9日,廣靈縣醫療集團人民醫院90後護士焦瑞芳作為我市第二批支援湖北醫療隊員奔赴武漢,來到漢江方艙醫院投入緊張的救治工作,2月19日,記者通過廣靈縣人民醫院聯繫到了正在出艙休息的焦瑞芳。

焦瑞芳說,她們是11個人一組,一個人分管50多個病人,當班期間護士們除了正常的護理外,必須得密切觀察病人病情變化,測量病人生命體徵和滿足病人具體需求,更多的還得觀察病人的情緒變化,病人除了需要系統治療,同時也渴望得到心理疏導,這場瘟疫讓人們猝不及防,焦慮情緒伴著每一位患者。

護理人員每天都會帶著本艙患者做操鍛鍊身體或者唱歌,以減輕患者的心理壓力。2月18日,焦瑞芳看到一位患者情緒低落,斜靠在床上,也不跟她答話,焦瑞芳詢問臨床病人才知,這位患者是春節前從湖南到武漢陪伴母親過年的,誰知道春節過後三天,她和母親先後確診新冠肺炎,母親因為病重在協和醫院就診,她只能跟母親視頻聊天瞭解情況,母親那邊需要什麼東西她也沒法出去送,只能打電話安慰,放下電話便自己生悶氣,生氣又導致了呼吸不暢。焦瑞芳一邊給患者吸氧,一邊給患者做心理疏導,鼓勵病人好好治療,一邊講這些天見到的許多患者康復出院的情況,也講自己看到的春天裡武漢的美景,希望患者能積極配合治療,早日走出病房去照顧母親,兩個小時的勸導,讓那位患者終於露出了笑容,感謝焦瑞芳的安慰,讓她放下了沉重的思想包袱。吸氧過後,那位湖南患者終於也下床開始鍛鍊身體了。焦瑞芳說像這樣的情形每個班上都有,護理人員是與患者接觸最多的,也是患者最信任的人,因此她們護理得細心再細心,和每一位患者交朋友,讓他們敞開心扉述說各自的心事和不為人知的痛楚,對於患者恢復健康有好處。

焦瑞芳告訴記者,雖然每個班為6個小時,但上下班前後要按照操作流程一步步穿上和脫下隔離服,回酒店後又是一輪嚴格的消殺過程,一個班下來大約得七八個小時,為了穿脫隔離衣方便和預防在操作中被感染的風險,她也將長髮剃光,但特殊時期早已顧不上愛美了,只記得是職責。每一個班上下來渾身被汗水溼透,護目鏡在臉上壓得生疼,雙手被橡膠手套捂得脫皮發白。但下班後無論多疲憊,第一件事便是跟家人視頻聊天,給家人報個平安。8歲的女兒特別懂事,還經常安慰她,每次她聽到孩子說:“媽媽,注意保護自己。”“媽媽,奶奶說你是借去武漢的,我們等你完好無損地回來……”孩子的話焦瑞芳感覺到心慰,家人的安慰便讓她忘掉了疲憊,每次都是休息一天,便又開始了新的征程。


大同日報社融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崔莉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