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到中年 思考中醫”之一:中醫不是用來治病的

這句話是我自己總結的,我相信表面上看似乎是一個大笑話。


一門醫學不是用來治病的,還是用來幹什麼的?


中醫的真正魅力,在於人生智慧的啟迪。

首先,是天人合一的觀點。

《素問》裡說“人稟天地之氣生”。人作為天地之中的存在,不是獨立的系統,而是和自然融為一體。我們在春生夏長秋收冬藏的輪迴中,實現著與外界的物質、能量和信息的交換。我們的健康和幸福,豈可脫離於天地之外?

“人到中年 思考中醫”之一:中醫不是用來治病的


其次,要用中醫的觀點來養生。

“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亂治為亂”,我們在生活中的很多不適的症狀其實是一種表象,表象之下是身體自身運作機制的失調。也就是“失常”,“常”在中醫裡面是一個關鍵字,平平常常才是真,人體本身是一個運轉良好的程序,中醫的思想就是要儘量維護這個程序的正常運轉。怎樣維護這個“常”呢?這就涉及中醫另外一個重要思想。

人的“神氣形”

現代醫學有各種儀器,思考點是人體物質上的病變,而中醫是將人體置於天地之中來考慮,既有形的部分,也有“神”和“氣”的部分,神氣形三者是生命形態的不同層次和形式,是融為一體的。

經典中醫例如《黃帝內經》、《傷寒論》中某些內容,用我們當代某些世界觀無法理解,就加以否定,這種態度並不可取。這個世界還有很多我們沒有搞清楚的地方,近年來學術界也認識到量子力學的理論和佛教的某些觀點有異曲同工之處,經典中醫也是如此,懷著開放的態度去接納和思考,我們會獲得很多新的啟發。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