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有黄浦江,为什么感觉没怎么听过黄浦江发洪水呢?

将来游走中国


黄浦江的水位也经常超过警界线,有时还超过了地平面,但为什么没有听到过洪灾,是因为上海政府非常重视水利工程的建设,做到了防患于未然!


乐观64851203


记得小时候黄浦江每年要发几次大水,大的时候家里把家具都淹了,里弄里,马路上全是水,上学要淌水,还有人坐在大脚盆里划水出行。为此,家里把泡烂了的木地板改为水泥地,地上铺上60公分高的碎砖石,后来只是潮水和暴雨共同作用下才会积水,但是还是有几次水进了加高地坪后的房间。一直到70年代后期,经市管部门的不断努力,加高浦江防汛墙,彻底改造城市低洼地区的排水系统,才根本性地解决了淹水的问题。


艺海粟


上海有发洪水的,我小时候到我刚上班的几年每年台风季节都会“作大水”,行道树也会被吹到。我们单位常备长筒靴和沙包的,那时每年夏天都会用几次的,后来市政建设重新搞过之后,这种现象没有了。或者偶尔有大水,但很快就会排干。要感谢政府实事工程。


rosine6056


六几年的时候,我早上起来,走到低楼,家里的马桶漂起来了,原来的木地板,后来房管所来换水泥地。马路上象河一样,水涨了老高。和隔壁的人家的墙是整块大木板,一块一块组成的,后来全部用砖头铺墙,木板墙全部撤掉。记忆中就这一次。


生于冬季的梅


我在上大学的时候,一教授跟我们说一句话,我到现在一直铭记在心:没听过不等于没有,只能说明你孤陋寡闻。

上海历史上黄浦江多次泛滥,最厉害一般都在夏秋季,往往是上游洪水和天文大潮双碰头。我上次正好和一朋友在聊三林塘历史时查了上海县志和川沙县志。三林塘,就是黄浦江浦东段的一条河塘得名。县志记载明朝时期有次水灾特别厉害,死了不少人。近代里面60年代一次也很厉害,炸毁浦东河塘泄洪,县志上寥寥数句说损失房屋,有人员损伤。单据我老爸之前跟我说,水淹非常厉害,死了不少人。前面有兄弟说80年代泄洪,我虽已出生,但没有具体印象。实际上上海现在很少发生洪水灾害一定要感谢到60-70年代修建的两条非常重要的水利工程:川杨河和大治河,川杨河位于原川沙,大治河位于原南汇,南北两条将黄浦江和东海直接相连,黄浦江口和出海口都有水闸控制。我妈和我爸都分别参加了这两条河的建设。

以前,防洪设施和基础差,管理也差,所以会发生决堤等引发洪水。现在整个设施也好,调控管理也好。就像80-90年代上海市区一下大雨就会淹,现在上海的排水管网系统非常发达,因朋友做排水系统,所以稍微有些了解。现在通过水闸和管网系统的调节系统相当完善,而且有建立预警机制,预先会降低浦东河道水位,利用潮汐排水。

以前三甲港和滨海镇都有边防武警公安负责保护水闸,去年边防武警撤销,已移交给地方公安,可见对于排洪抗灾的重视。

想到哪里写到哪里,有点乱,勿怪。


上海农民1


上海依然是有洪水的,比如说8月的台风,湖水就几乎没了我的院子,而2013年10月7日,水位比这还要高15公分。

更早的1991年,洪水曾经淹没校园 ,导致分不出道路和河流



吴林宝1


不是上海黄浦江没发过大水,而是你新上海人,没见识过旧时发大水、黄浦江海水倒灌时的情境。如下诸位所言。我小时候,洪水涌进大街小巷,那个时境,你没见过的糟糕!而改革开放后,历届市政府大力改进市政建设之功不可抹啊。希望你能了解上海,就不会乱说三千了。你在享受着黄浦江的安顺,可不能忘记新旧上海人的共同努力。黄浦江可不是松花江哦。


chenhl55


主要是黄浦江河道113公里比较短,又近临入海口,泄洪排涝能力强,沿岸工程坚固。

黄浦江是上海的地标河流,流经上海市区,将上海分成浦西和浦东。黄浦江是上海的重要水道,在上海市中心外白渡桥接纳吴淞江(苏州河)后在吴淞口注入长江,是长江汇入东海之前的最后一条支流。

黄浦江全长约113公里,河宽300至770米。黄浦江始于上海市青浦区朱家角镇淀峰的淀山湖,淀山湖接纳了上游太湖流域的众多来水。“浦”是古吴语中河的意思,一般多指人工河。黄浦江下游曾被称为黄歇浦和春申江,有说法认为是因为上海曾为战国楚春申君黄歇的封地。


上海老牛1


要回答这个问题,得感谢于毛主席那个年代,毛主席在治理水利工程是很到位的。那个时候在冬季农闲时,上海的农民基本上全部出动去挖河,川沙的川杨河,南汇的大治河 ,都是当时的那些农民挖出来的。这二条河流是从黄浦江通往东海的。农民的人定胜天,才有现在上海的安稳。


虚拟网落


这问题我想是很简单的。黄浦江是长江入海前的最后一条支流,在宝山区吴淞口注入长江,然后汇入大东海,或者说在长江入海口“三江”(黄浦江 长江和东海)是交汇在一起的,由此可见,黄浦江想来脾气发威都没机会,自然不会有黄浦江洪水泛滥成灾现象发生。

我经常到吴淞码头附近的吴淞炮台湾湿地公园玩,也在这个码头乘船去过崇明长兴岛,在炮台湿地公园里就能看见长江与东海的分界桩。可能有表述不准确的地方,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

最后一张片是位于上海吴淞炮台湾国家湿地公园内的长江河口科技馆,门票2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