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根谭》修身篇论说:树要直就要修枝,人要正必要修心

真金不惧烈火炼 真人必由苦中圆 欲为经天事 细思与慎行 一念有失 万事不全 防患犹若渡海浮囊 勿容针隙之间 不计得失行善 心如万丈暖阳 修得佛光普照 犹如大地春光

【释义】

真金是不会惧怕在烈火中千锤百炼的,德智兼备的能人,必然是历经各种艰辛磨炼而成的。想要成就大事的人,一定要具备心思缜密、小心谨慎的性质。在处事中,一念有所过失,便会导致满盘皆输,所以必要谨防一念之差的现象。

对于谨防一念之差,就好比渡河的皮囊,不能让它有一个针眼大的缝隙,否则,就会为我们带来巨大的灾难。

不计较得失的做好事,以及帮助别人,心灵犹如沐浴在温暖的阳光里,惬意非常。就像普照生灵的佛光,就像滋养万物的春光。

《菜根谭》修身篇论说:树要直就要修枝,人要正必要修心

【论说】

心境层次高的人,必然是经历过人生百态的,都是从挫折与苦难中闯过来的人。正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没经历人生风霜的人,总是难以承受世情的沧桑,时常容易被苦难的环境所压倒。

想要做大事的人,必然要做到心思周密,十分的小心谨慎。因为在前人的失败事迹中可以看到,很多人因为一念之错而导致所有的事情都会做错。所以,在处事之前,必然要做到防微杜渐。

人生在世,不要因为是小善而不为,小善累积起来就是大德;也不要以为小恶就可以不当回事,小恶也会形成大过。修心即是修行,一个人的心性修养是靠自觉与自悟的。

我们虽然不是佛门中的人,但是心佛在每个人的心中,只要一心向善,何处不是佛门呢?阳光可以润泽大地,佛光可以温暖人心。

《菜根谭》修身篇论说:树要直就要修枝,人要正必要修心

忙时常向闲来检 过失必定渺茫来 但凡行事静里思 恶念不在心门徘 可轻富贵不轻心 能重名义重复念 犹事境之尘未消 如心境之俗未散 犹如野火烧不尽 春来草复还

【释义】

我们在繁忙的日常生活中,必要在闲暇的时候多加反省自心,那么,错误的行为就自然会减少。我们在处事的时候,必然要安心的慎重思考,那么,不良的想法自然不会在心门徘徊。

可以看轻富贵,而没有放下看轻富贵的念想,可以重视名义,而又重复强调重视名义的说法。这种现象证明,此人在处事环境中还没有摆脱俗世的各种欲念,在内心中还存在各种欲念。

这些欲念在心里没有祛除干净,就像野火烧不尽的原上草,在来年的春光下,依然会蓬勃的生长起来。

【论说】

在为人处事上,我们必要做到时常反省自身心,在空闲的时候,必然要懂得感悟处事中的各种问题,养成一种时常审视自己的习惯,如此,便可以养成对于生活行为负责的惯性心理。

所谓为人不容易,容易不为人。很多人都知道淡泊富贵的矜贵,但不是很多人明白淡泊富贵的真意;很多人知道重视名义,而又不知道放下重视名义,才是真的重视名义。

要想真的放下种种世俗欲念,必要修炼心无旁骛的意境。淡泊富贵与重视名义不是在处事中形成的,而是在内心中形成的。所以,一切修身的根本源于我们的心灵。

心里做到即是真的做到,不必拘泥于外在的处事形式,嘴里天天说淡泊明志即是作无用功,具有净化内心的觉悟才是根本。

《菜根谭》修身篇论说:树要直就要修枝,人要正必要修心

慈悲之心为生命之根 不为之气为天地之柱 君子不伤蝼蚁命 不贪民众一毫厘 方可为生灵立命 为天地立心也 拨开俗世尘气 心海坦荡自然 祛除心中卑劣 时有月到风来

【释义】

仁慈的心性是生命的根本,君子有所不为的气节是维持天地运行的支柱。

仁慈贤德的人不会伤害虫蚁之类的弱小生灵,因为每个人都会有从幼年到老年的过程;贤德之人不会贪图民众的一分一毫,如此才可以让社会安生,才可以让生命和谐,才可以为自然万物的发展树立一种至高的精神。

抛开世俗的杂质,心中自然坦荡宽广;祛除心中卑念,必然时常眼见明月,心若清风拂来。

【论说】

仁爱是生命存在的根本,贤德的人必然知道有所为而有所不为的尺度。正所谓这天地之间有一杆秤,秤砣就是这芸芸众生。

不要以为自己处在强势的环境中,而漠视弱小的的存在,因为所有事物都会有强势转化为弱势的规律,不尊重弱小即是不尊重自己的生命。

树长久了会多生枝节而产生曲直,人长大了同样会受环境因素而影响心理。作为人类却是要有感悟的能力,所以,要想拥有出众的智慧与品性,必然要懂得修身养性。

我们在修心的过程中,必要懂得如何修理人生诸事的盘根错节,务必从心底深处扫除一切俗世杂念,才可以让自身达到时有明月在眼前、时有清风拂心灵的精神境界。

这篇修身篇是根据明朝还初道人洪应明编著的《菜根谭》而进行修订整理并加以论说的。若有不到之处,深望有缘人予以指正。

《菜根谭》修身篇论说:树要直就要修枝,人要正必要修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