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岁小孩每天在纸上画一些动画片里的人物,算不算对美术有兴趣呢?

尽量努力的活着


6岁的小孩,他是非常天真无邪的,就像别人说童言无忌一样,想说什么想做什么全凭自己,那么每天都能在纸上画画,特别是你说的☞每天☜要知道能坚持每天做一件事情非常不容易,每天都能画一会儿画,说明他特别喜欢画画,在画画方面有很强烈的兴趣。所以说,作为家长我们要鼓励我们的孩子发展兴趣,积极的支持和培养他们的兴趣和爱好。孩子是父母的期盼。是祖国的未来。希望你家宝宝将来长大成人能成为一个大艺术家!!



低调的奢华王者风范


这当然算有兴趣,我看到你说的是每天,小孩子一般意志力还没有建立起来,全凭兴趣爱好带来的愉悦才继续下去。所以肯定是有兴趣的。

我是一直在画画,我小时候也是会喜欢画动画片里面的人,那个时候有什么可赛号什么的,就类似现在的奥特曼。我会喜欢画里面的恐龙什么的。因为父母也都很喜欢绘画所以每次都会鼓励我。初中高也没太多时间学习绘画,那个时候还是讲究数理化。但我最后还是上的美术学油画系到现在还是会画画。





赵轶同学


小孩看到喜欢的东西就在纸上画下来,我个人觉得不光是对美术感兴趣,还有美术天赋。作为家长可以好好的引导,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哦。

我小时候也喜欢在纸上涂涂画画,画动画片啊,或者想象着画啊。我爸妈发现我这个兴趣之后,就给我找了美术老师专门教我系统的学习画画。由于父母对我的引导也不错,我这一学就是好多年,然后高考走的美术生,顺利考上大学的艺术学院,毕业后设计专业也很好找工作,现在成为了一个设计师。这都跟我从小的兴趣爱好以及父母正确的引导培养方式是离不开的。

如果你好好引导的话,学美术的好处也是能对小孩的成长产生很好的影响。这里我帮你归纳了一些学美术的好处。

1.培养丰富的情感

情感是学习的动力,画画有利于学生情感宣泄,使其身心发展得到平衡。同时,美术又能陶冶情操,使学生情感境界得到升华。艺术能使人充实和完美。

2.培养创造意识

创新意识和能力是未来社会的人应具备的最重要的心理品质,画画通过创作来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丰富的联想与想象力,周密的思考与计划能力,独特、流畅与变通能力。

3.让孩子更自信

一个会绘画的人,就仿佛有一技之长。不论是在学校,是在培训班,在集体的环境里,只要有绘画的机会,你会发现你有自己的优势。所以你会更自信。因为这是一种技术,而不是泡沫。

4.对事物的理解更深入

当你开始画画的时候,无法避免的是你要了解一种人物的内心感受,一种环境的效果和意境,以及一些效果的搭配。从中你会更理解人们的思维,更理解一些美术效果的原由。而这些原由可以让你更好地感受生活。

5.画画使人品更高

学习画画是提升审美的最好方式。而一个品位不俗的人,他的家居陈设、服饰风格都会与众不同,对于整个人生起到的优化作用非常惊人。

总之我的建议就是可以对孩子好好的引导,可以让孩子的未来多了一种选择。


黒民谣小巫师


肯定算啦!孩子喜欢画画是好事,训练动手动脑能力。孩子画动画片中的人物,那需要好的记忆力,孩子看过的动画片,在脑海里有了印象,再把它画出来,还是很厉害的!包括很多大人都不一定做的出来!

我带过的六岁左右学画画的小朋友,真的是想象力记忆力超强!去年不是放哪吒吗?我们班上的一个小姑娘看了电影,来上画画课的时候,就画了好多哪吒,还有三太子,和龙,虽说造型不是那么好,但是人物表情超级像!真的是很棒!

孩子如果喜欢画动画片里的人物,就让她画,家长不要干涉,不要在旁边指指点点的,不要说你这是画的什么啊,乱七八糟的,怎么一点都不像……千万不要说,这样会打击孩子的积极性!孩子有孩子自己的世界,孩子有孩子自己的想法!

孩子喜欢画就让她画!保持一颗童心,一点纯真,让她的世界充满想像,充满阳光!






桃之妖妖9555962


当然是有兴趣的!

因为我小的时候就是这样发现自己的兴趣的,并且学习了美术,现在偶尔也会画一些喜欢的动漫人物!

我画的第一个动漫人物现在还记得,是巴啦啦小魔仙里的小蓝姐姐!临摹作业本皮上的!后来被爸爸妈妈看到,被鼓励!自此走上了美术的道路!

在美术这方面,我的父母给予我最大的鼓励!这使我信心倍增!现在回想起来,也是非常感谢爸爸妈妈,没抹杀了当时刚萌芽的爱好!

现在的我非常热爱美术,我也曾说,这将是我一生的热爱!

相信您也会如同千千万万的父母一样,给孩子最大的鼓励和支持!最后,感谢您的提问,让我把我儿时的回忆分享出来!谢谢![大笑]








太阳的太阳


也算吧!哈哈孩子可以慢慢启蒙培养了,我小学的时候也是被家乡一个艺术类大学生发现,我画的比较像,后来推荐我学美术的,我初中上历史课有时还会用圆珠笔画教科书的历史人物,哈哈,不过画画要持之以恒,你家娃可以开始启蒙了,边走边看,万一大了发现没天赋或不感兴趣再停下来也来得及,加油加油。


景儿happy


你好,回答你的问题先说一个故事,法国有一个很著名的风景画家叫柯罗,他晚年说过一句话“我每天早上醒过来向上帝祈祷,让我像小孩一样天真地看世界”。我岁数越大越明白这句话,孩子们都是我的老师。没有学画这件事情,甚至没有画画这件事情,要紧的是大家都有眼睛。一个孩子从小的时候应该有自己喜欢的童年,他喜欢的事情是正面的,做家长不要抹杀他喜欢的兴趣,兴趣是孩子最好的老师,或许孩子老了还记得自己小的时候家长带着自己学习感兴趣的事。希望能帮到你



狂奔的肌腿



一位宝妈亲身经历:

从小我家宝宝就喜欢在纸上画来画去,虽然看不出画的什么,不过本身我本人就比较喜欢美术,没事也画画,有专人指点,画的还行,大一点了,孩子也会跟着画,其实只要正确引导孩子画画,本身就是孩子对美术的兴趣爱好。


当然每个孩子都喜欢动画片,男孩希望自己是个英雄,救世主,女孩希望自己是个美丽的公主,小美女。他们只是用自己的视角去看这个世界,父母应该支持孩子,不要用成人的眼光和观点去看待孩子画的作品,这样,父母会失去了解、认识孩子的机会,而且会扼杀孩子的天赋和想象力。

其实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画家,画画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创造的过程,是锻炼手部肌肉的过程,是手眼协调的过程,是智力发育,表达情感的过程,甚至是与人交往的过程,每个年龄段对画画表现的不同。

希望作为父母多去了解孩子心里的想法,对美术的兴趣爱好每个孩子从小就有,这种天赋千万别被自己父母扼杀了。


熙阳简笔画


喜欢画动漫人物,表明她己有这方面的兴趣,你的这个问题很好,6岁小孩,建议你去书店找些少年儿童漫画系列的图书,这方面的学习资料多,找他喜欢的让她摩仿着学,作为兴趣爱好,希望能保持初心一直坚持下去,我相信日月渐进,画风会慢慢变好,

中考让她报考有美术类的学校,自然而然地高考报美术艺术院校,就这样让她一步一步来。让她系统性学习为时尚早,平时先让她打点基础,多画画,不能操之过急,学习是循序渐进的过程,靠的是平时积累,重要是多练,多看,多思考!加油![赞]

我推荐一本《超级漫画素描技法》,但这是一系列,有奇幻篇、光影色调篇、头身比篇、透视篇、Q版造型篇、体育格斗篇、表情动作篇、运动篇、草图篇,我觉得里面讲的挺全的,我买的奇幻篇,有奇幻的概述、绘制的基础知识、角色造型、奇幻道具、单幅漫画绘制(包括背景)。角色造型中每个形象都有介绍,教画表情,建议,面部各角度绘画流程,成稿,草稿及解释,我觉得还不错(但不知道其它本是什么内容•••)~ 32一本(书店价格,不是打折后的,不知道网上怎么样•••)希望有帮助~^_^





松风工坊


六岁的孩子喜欢在纸上画人物,我小时候也喜欢在纸上画。小孩都喜欢看动画片,因为动画片色彩明亮,故事轻松易懂,一个电视就能满足他们的求知欲,有什么理由拒绝动画片呢?

小孩子都会有一种英雄主义,把自己当做动画片中的主角。化身正义的使者斩妖除魔保卫地球。讨论这个问题前,我们需要知道动画片的来历。1892年,埃米尔·雷诺首次在巴黎著名的葛莱凡蜡像馆向观众放映光学影戏。这是最早的动画片,但事实上动画片早期并不是个孩子看的。

就想问一句,你小时候看过动画片吗?喜欢看吗?我小时候最喜欢看的是《西游记》和《封神榜》,首先,动画片的主题曲非常朗朗上口,直到今日,在KTV还是能听到一个大老爷们,你挑着担,我骑着马西天取经。小学的时候就被查出近视眼,原因无他,电视看太多了。

这和我们小时候还是很不一样的,以前是主动,现在是被动。动画片和成人看的动漫有着很大的区别。除了剧情和叙事更加简单易懂,在画面方面也是更加趋于明亮。当然很多地方在成年人眼里都是经不起推敲的。但给孩子看那一切都又变得顺理成章了。

动画片对于小孩子来说是一个认知世界的途径,他们大脑里并没有像成年人一样的知识框架。动画片因而被做成了育儿教材。

小朋友看动画片可以提高他们的认知能力,还能促进记忆里、理解力和语言学习能力。而在我看来,动画片给孩子带来的创造力和模仿力是无可取代的,小时候动画片看的越多,那么孩子也会越聪明。这个没人证明,但好像也没有人能够拿出反驳的例子。

6岁孩子喜欢画画算不算对美术有兴趣?

绘画之于孩子意义重大

可以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小画家,画画的过程对他们来说就是创造的过程,是锻炼手部肌肉的过程,是手眼协调的过程,是智力发育、表达情感的过程,甚至是与人交往的过程。

一岁的孩子画出来的一岁孩子的所思所想,两岁孩子的画带有两岁孩子的视角,表达的是两岁孩子独特的看法和观点……每个“小画家”不是在画他看到的世界,而是在用画呈现他看到和感受到的世界。

因此,绘画应该成为父母了解孩子、认识孩子的一种方式、一个通道,而不应只关注于是否画出一个东西、学到了哪种技法等。

父母要戒除用成人的观点来看待孩子的画画和孩子的作品,否则,父母不仅会错失了解、认识孩子的机会,而且还可能会扼杀孩子的绘画天赋和想象力。

仔细观察会发现,一两岁的孩子拿上笔就能画,确切地说很果断、行云流水,这是因为他们没有被限制住,那时的父母对待孩子绘画的态度是,没有过多期望,而是给他一支笔,让他随意画。

而不管孩子画得如何,我们大都保持鼓励和欣赏的态度,对孩子说:“画得真棒/真有意思/真美呀……”

相反,孩子越大,父母的要求越多,“猫怎么长得一点儿也不像呀,头应该是这样画的,脚应该怎么怎么画……”可以想见,孩子对绘画的热情会直线下降。

3.5岁之前不要教孩子画画,9岁之后再系统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

所谓画画,其实是作画者按照自己的意愿自由地运用手的一项活动。这项活动可以从动手能力、手眼协调能力、语言和情感的表达、社会能力等几方面锻炼孩子。

而越是早地干预孩子画画,即越是早地将成人的想法强加给了孩子。

而通过分析不同年龄段孩子绘画的形象表达方式,研究者发现:5岁之前最好不要限制孩子的自由绘画。

5岁以后,可以寻找比较好的儿童绘画班,尤其是那种限定少、更多自由的创意班,带孩子多去体验各种色彩、工具,接触不同作品等。

如果可能最好等9岁之后,再系统地教授孩子绘画的技法。这是由孩子自身的生理和心理发展决定的,过早地教孩子画画反而会妨碍孩子创造能力的发展。

9岁之前的孩子,画的是“自己对事物的感受”,所以,不管他画得怎么样,父母要做的不是评价一番或提出建议,而是多倾听、多赞扬,这样孩子才会对绘画产生兴趣并逐渐乐于通过图画来表达自己。

9岁之后的孩子,才会真正追求“画得像”,即追求写实,这个时候若孩子仍对绘画充满兴趣,可对孩子做进一步的系统绘画技能训练。

不同的年龄段的孩子,有不同的绘画偏好

当然,每个孩子都有个体差异。如果父母仍然不知道如何判断,该如何引导、支持孩子的画画兴趣,那么可以了解下,对照看看,自己的孩子究竟处于哪一个绘画阶段:

涂鸦期(1-3岁)

还记得孩子第一次握笔时的情景吗?这之前,笔对他来说就是个玩具,只是偶尔地爱纸上留下了印迹,这个变化对孩子来说十分神奇,也让他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而且他们根本停不下来,墙上、纸上、地上……无一幸免,全都被孩子的画图占满。

仔细对比孩子的涂鸦过程,细心的父母会发现,这个时期的孩子画画更多的是手的运动。

从一岁左右以肩为轴带动肩和手臂的运动,到一岁半左右以手肘为轴心做的左右往返运动(画出来的图形是半圆的弧线),到两岁左右的以手腕为轴心的运动(这时孩子能画出连续的圆圈了)。

这个阶段,父母只需给孩子提供环境,让他自由发挥即好。

到两岁半左右,孩子的绘画能力有一大进步,即,孩子的手指功能进一步分化和有力量。

孩子能用指尖来抓握笔,而且随着孩子眼睛追随手的运动能力的增强,孩子有意控制线条的能力增强了,也就是说孩子能画有始有终的线段了,这不啻为一个里程碑式的变化。

如果说之前孩子的画是单纯的圆圈和线条的话,那么这之后他的画开始向形象、自然过渡了。

孩子的画也开始有了内容,并被赋予了特殊意义。这时,如果耐心倾听,孩子会告诉你他画了什么,而且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时间问,孩子表述的内容会大相径庭。

有的父母会很吃惊,甚至认为孩子在撒谎,殊不知,孩子接触的事物越多、想象力越丰富,越能更好地对画面进行解释和演绎,而且越是多地表达自己,孩子的用词会越加精准。

可见,孩子的画不仅要“看”,还要认真去“听”,而绘画的过程,本身就是孩子不断创造的过程。

象征期和符号表现期(3-5岁)

所谓象征期儿童画,就是用符号来表现事物的儿童绘画作品,用一些象征性符号(如,圆形、三角、方形)等表现对象。

如果说三岁之前,孩子画画,是先“豪迈”而随意地画出来,然后再赋予画面意义,那么,三岁之后,孩子画画之前会有一定的指向性,即事先有一定的想法了。

可能在大人看来,同样是画圆,没有什么区别,但对孩子却不同,它不再能单纯地是一项“手先行”的运动了,而变成了有象征意义的、“用来表达的”画。

孩子所画的内容是动态、有故事情节的,这就更要求父母耐心倾听了哦。

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表述出来的内容比画面更丰富,父母会比较着急,比如看到孩子画的人物只有头时,会忍不住指责孩子,“为什么没有手和脚啊?”并积极地指导孩子加上,千万不要这么做。

其实,孩子绘画的过程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拿人物画来说,三岁左右的宝宝所画人物是典型的头部人像,只有一个头;三岁半左右,人物画像变成为头足像,即直接在头部加上脚;四岁到五岁,宝宝的人物像有了身躯和手;五岁到六岁阶段的宝宝,他们所画的人物开始穿上了衣服,并对服饰有了进一步的修饰。

当然,孩子也越来越重视细节,人物的表情动作也越来越丰富。

一些父母反映,“渐渐能看懂这个阶段的孩子所画内容了,通过倾听孩子讲图画却发现,孩子翻来覆去总是那几件事,不是吃饭,就是打架。怎么回事呀?”

这是因为,孩子所画内容是生活情景的缩写。只有不断丰富孩子的生活体验,如多跟同伴交往、多观察大自然、多跟他人接触、多看绘本、多听故事等,孩子绘画作品所呈现的内容、孩子表述出来的图画情节将变得丰富起来。

图式期(5-9岁)

对于这个阶段的孩子,有的父母反映自己能关在屋子里画上两三个小时不厌烦,而且他们的画相比四岁之前要复杂得多。

这是因为,随着经验的增多,这个阶段的孩子有了自己的绘画图式,即以一定的平面结构、一定的造型、一定的色彩来反映多维空间,来表达他认识或想象的世界、他眼中的自己与他人之间的关系等。

他们的画有了自己独特的特点,因此这个孩子的画也叫做“主观感觉表现期”。

这个阶段孩子绘画的一大变化就是出现了基线——所有的事物都被有序定放在了一条线上,这与孩子对空间关系的认识能力有关,但又由于孩子对时间的理解还不是很到位,因此一幅画中可能会同时呈现过去、现在、将来发生的事。

这个阶段也是孩子想象力和创造力爆发的时期,再加上孩子心理发展的自我中心性和泛灵倾向,因此这个阶段孩子的画往往是现实与想象交织,过去与现在交融,夸张、充满想象……

难怪连绘画大师毕加索都说孩子的画难以习得和模仿呢。细心的父母可将孩子的画作收藏起来,因为每一幅都是难得的“想象力大师”之作。

孩子的画作是孩子内心世界的表达。因此,父母可多带孩子参加社会活动、进一步扩大知识面,唯有此,孩子的绘画作品才会不枯燥乏味,才能丰富多彩。

有的妈妈问:“现在让孩子照着东西画可以吗?”最好不要如此,因为这个阶段的孩子画的是仍是心里想的,而不是现实中的。

还有的妈妈反映自家孩子特别喜欢画动画片里的铠甲勇士,每天可以画四五张,是否合适?

这跟孩子心理特点有关,他们画的都是印象深刻的东西。一方面孩子对铠甲勇士十分感兴趣,另一方面,父母需要反思是否给孩子看的电视太多了,不妨多带孩子到户外活动活动,将他对电视的兴趣转移到更有益的事物上去。

视觉写实期(9-15岁)

很多父母问:“怎么判断自己的孩子是否有绘画天赋?”9岁之前不宜作为衡量的标准,而应该在9-15岁这个年龄段来判断,若是这个时期的孩子仍然十分喜欢绘画,那么父母可以断定孩子在这方面是有天赋的了。

这个阶段的孩子绘画有一大转折——孩子追求“画得真实”。

如果说之前的儿童画大都是随“心”所做的话,孩子画的是自己的内心,并不太关心画得好坏;现在的他们,则会带着批判的眼光看自己的画,他们开始关注眼睛所看到的真实世界,并试图想要将它们画在纸上。

视觉写实期的孩子表现作品的方式也更多样化,如会通过色彩、明暗、线条等多种方面来展现内容,自然地,孩子对技艺的追求变得迫在眉睫了。

可引导孩子接触不同绘画风格的作品,如参观美术展和欣赏大师作品集,培养孩子的审美能力,另一方面,父母可考虑提高孩子的绘画能力,如进行专门的色彩、素描等训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