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始于心 健康始于行】别让痰液成为病毒“中转站”

最近,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

全民更加重视公共卫生

越来越多的市民认识到随地吐痰危害大

它不仅是极不文明的行为,且危害较多

会成为病毒传播潜在途径

危害人体健康,污染环境

公共场所也是家,卫生健康靠大家


【文明始于心 健康始于行】别让痰液成为病毒“中转站”


随地吐痰会传播疾病

惠州市健康教育所所长周思东介绍,中国健康教育中心组织编写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里指出,新冠肺炎的主要传播途径是经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通过接触传播。飞沫指直径大于5微米的含水颗粒,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均可从口腔或鼻腔喷出飞沫,距离小于1米的人际接触,常可吸入对方喷出的飞沫。

周思东说,《中国公民健康素养66条》一书中,健康素养第28条,即指出咳嗽、打喷嚏时遮掩口鼻,不随地吐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健康教育手册》第二章里谈到个人防护知识中的第7小条就提到不要随地吐痰,口鼻分泌物用纸巾包好,弃置于有盖的垃圾箱内。

而痰是什么呢?周思东解释,痰是人体呼吸道的分泌物,健康人一般是没有痰的。但如果患有呼吸系统疾病,受致病微生物感染后会产生大量的痰液。病人吐出的痰,相当于细菌的“培养基”,一口痰中会“驻扎”成千上万的病菌。只要有人随地吐痰,其他人都有吸入致病细菌染病的机会,因为痰中致病微生物会蒸发到空气中,经风一吹,这些疾病的病原体就会在空气中扬起,其他健康的市民通过呼吸这些带有病菌的空气,很容易中招。

通过痰液可能传播的疾病,就有传染性非典型肺炎、肺结核、流行性感冒等等。

【文明始于心 健康始于行】别让痰液成为病毒“中转站”


从疫情中长教训,保护好环境才能保护好自己

市民小余表示,家里的老人喜欢随地吐痰,可能是多年的习惯了,以前他也经常提醒老人,自己的小孩也会提醒长辈不要随地吐痰,但老人总会忘记,特别是外出时,经常会随口一吐,让人很尴尬。但是经过这次长时间地宅在家中不能外出,看到这么严重的疫情,老人的卫生习惯也改了一点,现在出门会戴上口罩,吐痰时会吐到马桶里冲掉。

“勤洗手,不要随地吐痰,这是从小到大老师、大人对我们讲得最多的卫生常知,只是普及没有到位,人们不知其重要性。这次疫情中,我也了解到在吐痰过程中因飞沫和因痰挥发产生的病菌,容易作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重要传播途径,严重危害公共场所卫生环境,小小一口痰就是一个恐怖的传染源。”郭女士表示,自己有时想吐痰时,会用纸巾包好后扔进垃圾桶。“经历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了全国,改变了生活,我想我和家人会更加注意养成卫生习惯,以后出门肯定多带上一包纸巾,任何情况下都不会随地吐痰,保护好环境,才能保护好自己。”

来源 | 惠州头条

整合 | 仲恺发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