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人经过系统培训之后,画出来的画就没有了灵性?

崔中鹤


你好亲,很开心回答你的问题

为什么许多人经过美术系统培训之后,画出来的画变得很严谨,甚至呆板,失去了灵性

比如你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

四五岁的他喜欢自由创作,在家里墙上,地上随意涂鸦,随意发挥色彩

你看见一片狼藉,墙上杂乱无章的色彩,孩子全身的颜料

于是你开始指责孩子乱涂乱画,不知道画的什么玩意儿,甚至剥夺了孩子画画的工具和颜料

你甚至要求孩子如同成年人一样思考,画画必须按照成人模式,草必须是绿色,太阳必须是红色,火车必须按照轨道上行走

某天,你觉得孩子不能这样乱涂乱画

于是你把孩子送去了美术培训机构学画画

孩子的试听美术课,画了一幅抽象的色彩画

于是你一头雾水,甚至质疑美术老师的教学水平,甚至你找美术老师理论,说她乱教

后来,美术培训机构为了让你愉快地续费,迎合你的思想,开始教孩子绘画技术,画像一个动物,一个人,一座房子

孩子的模仿能力越来越强,画面越来越具象,于是你开始觉得孩子画画很有进步,于是你开心地续费

殊不知,某天孩子的学校举行绘画比赛需要交作品

眼巴巴望着比赛的主题,孩子一脸懵逼,呆坐了半天还是一张白纸,什么都画不出来,索性在网上搜一幅儿童画照抄下来,甚至不愿意动脑筋思考

于是你又开始大骂孩子没创意,想象力

殊不知孩子的思想被禁锢,想象力被抹杀,也有你的一份功劳

所以个人拙见,你的绘画作品,会不会失去灵气,你会不会被抹杀了想象力和创意

关键在于你是否参加了正确科学的美术培训机构,还有你家长对于你的引导和支持

而不是一概而论,你参加了正规系统的美术培训,你就一定会失去绘画的灵性

绘画神童女孩埃丽塔·安德鲁,两岁开始办画展,接连办好几次画展,被誉为波洛克再世抽象画家

埃丽塔·安德鲁在乱涂乱画,父母没阻止,而是给他创造了自由的创作环境,任由她天马行空发挥创意

父母只确保颜料无毒即可





现在许多美术培训机构,都流行教学员绘画技术,模仿能力

而想象力并不是每个人都具备的,也并不是每个老师都能细心挖掘启发孩子的想象力和创意

许多美术培训机构以盈利为目的,所以想方设法吸引家长续费

许多美术老师为了让家长续费,教孩子模仿画像一个动物,房子,人物,家长看见孩子模仿能力越来越强,自然愉快地续费

殊不知对于孩子来说,抹杀了孩子的想象力,绘画失去了灵气,原先那种纯真的感觉

但是你一旦遇到了正确的导师启蒙你的绘画,科学按照儿童心灵发展规律引导你创作,认可你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不干涉你的创作想法和创意,同时你爸妈也没有干涉你的创作,全力支持你发挥绘画创意,那么你参加了美术培训也不会失去灵性的

回答完毕

我是艺术狂人,从事少儿美术教育,如有美术,美术教育的疑问,欢迎私信

粉丝们,条友们,你们有什么高见呢?


艺术狂人2


因为教你的老师总会说,不要这样,不要那样,要这样,要那样。最后画出来的都一样了,何谈灵性?!

但是,没有经过系统的学习,也会犯很多低级的错误。

这也许是艺术的必经之路。就像我儿子弹琴,4岁半,他弹着琴会有身体的表达,都是一些国外的练习曲,老师也没讲过这些曲子表达的是什么意思,一首忧伤的曲子,他弹的激情澎湃。老师说,不对不对,不是这样的,应该是那样的。。。

在艺术的道路上,我也不知道是对是错。(你怎么知道那些已故很久远的艺术家当时的那个曲子是忧伤的呢,也许你知道,是因为你老师就是这样教你的。)

你没有成名之前,什么都是错的,要保证不犯错。你成名成家之后,想怎么做都是对的。


艾纳纳


这是一个真实存在的现象,那么这种存在一定有它产生的原因。一个爱天生热爱美术有强烈学习绘画技巧欲望的人,他学画画应该是如饥似渴,并且是一串心中疑问被解答中的茅塞顿开的过程,他会不由自主的练习,揣摩这些技法,一旦有机会接受系统培训之后,他应该是如虎添翼的感觉,这是应该有的正常结果。我就喜欢画画,但没有整片的时间画,到网上看看别人画自己用毛笔练习,那我也只是看别人的基本技法,让这基本技法为自己脑中想表达的意愿服务,把我的想法从我的脑子里挖出来放到画纸上,直观展现出来给人看。也是给自己的这一意象留个影,自己欣赏,我不觉得有什么失去灵性的现象,下面是我画的一副牡丹图,传到这颜色变难看了。先不说这,先解答问题,


那为什么系统培训完以后画画没了灵性?我想,这是因为心中的技法太多,挤占了本应属于自己灵性生存的空间,就像内心的灵感像小鱼只是在寂静中偶尔游到你的心湖,而你却摆了一系列的渔具大张旗鼓地来捞它。怎么会捞到?对于绘画,不要只强调技术,忘了自己想表达的思想才是最重要的,技术永远是为人的思想服务的,没了灵性,机器很轻易就做到了,相机一秒就搞定了,要你画画有多大意义呢?老师都画的那么好,我们再复制他的技法干什么呢,那就老师多画点得了。所以说,培训班学的一定是你渴望得到的表达自己意愿或思想的基本工具,对这工具,熟练掌握,但要呵护扶持自己的独立思想长大,在幼小的时期它的确很弱,但它是你的独一无二的珍宝,让学来的东西都给它服务,别挤占或吓着它。


闲人清婷


因为经过系统培圳出来,学生画出来就是一种模式,没有个性和灵性。就如系统生产出来的产品一个模式。

这从小孩第一任老师说起,小孩涂鸦是天生特有,把自已心中所想,用涂鸦的方式去表现出来,就如开口讲话,由咬字讲话不清楚,由家长去更正,如果连家长对普通话都不标准,老是用地方乡音语言去教,小孩长大了也带有地方口音。如果小孩在涂鸦时,家长不懂教育小孩,小孩看起来随意乱画,有一些家长就给小孩拔冷水,以家长的眼光去审视小孩说,不准在墙上乱涂乱画,或过多批评和指责小孩画得不似。那当然,小孩未经系统训练学习,把控不准太复杂的具体外形,只能用想像中用极简单的线条去表出来,去探索在幼小的心灵中所表现那种梦幻童真。这种想像力是天生的,也是天斌的一种。所以做家长要懂些儿童心理学,不要抹杀小孩绘画的天份。

如果这个小孩对绘画有兴趣,想进入系统培圳,老师将传统的技艺,不断复制学生,学生也照单全收,都按老师的画法不断复制下去,就会变成一种模式,如果下按老师的传统评价标准,就打低分。这画得不好,那又画不准。学生完全没有本人的个性和灵动和想法,久而久之,师出同门,全是老师的画法,跳不出老师的条条框框,学生也没有集百家之长为已用,去跳出个固化的模式。国画大师齐白石也说过:“学我者生,似我去死”的道理。学生要以基础学起,学技法是必要的,老师怎样指导学生去学,不要千篇一律地学,根据学生的个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不要再如小孩在涂雅时就扼杀了他们的天斌和灵性。要因材施教,用启发式的方式去教,适当发挥学生的创新性和灵动性。学生也应融汇贯通,发挥自己的创作个性,想像空间,集百家之长。要潜得深(学得更深入),出得来(从学马模仿老师中走出来,断奶期(毕业后)学生就要学会变通,尤如蜜蜂一样,取百家的精华,去酿制自已的蜂蜜。.

所以说,并不是说,经过系统培圳之后,很多人画出的画就没有灵性,而是老师怎样去教好,学生要怎样去学的问题,这两方面是相互双成的。


绘画与摄影


为什么很多人经过系统培训之后,画出来的画却没有了灵性?

讨论这个问题,首先我们要清晰的界定“系统培训”的具体内容是什么,是怎么样的一个系统,训练的周期和方法又是什么呢?如果这些东西没有弄明白,那么这个问题就不会有答案。

按常理来说,凡是能取得好成绩,有成就的艺术家,都必须经历严格系统的训练。而不应该是经过了系统训练后,作品反而变得呆板、庸俗、没有灵气。这种因果关系是完全不成立的,也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更找不到合适的实际案列来加以佐证。

其次就是要明白什么样的作品算是有灵气的作品,什么样的作品又算是没有灵气的作品。评判他们的各项条件与标准又是什么。总不能众说纷纭,各抒己见。每一个人说的都是衡量与判断的标准吧?这样的话,那就是没有标准了。

最后事实是:系统的训练一定有严格的要求,具体的方法,各阶段时间的分配,以及因地制宜,因材施教。同样判断一件作品是否有灵气也有相对的标准。只是“画家的系统训练”和“作品是否有灵气的评判标准”比较复杂,不是三言两语可以讲完的,甚至这是两门学科,一个是关于艺术的训练与创作。另外一个是关于艺术的鉴定与欣赏。

总之,我个人认为,如果想让作品有灵气,就必须经历严格合理的系统训练。天才也同样无法越过这道门槛,只是天才所花的时间会比普通人少很多。





无心斋手稿研究


首先,这里说的系统培训应该是指正规的培训,比如正规大学里的美术专业,美术学院的附中,或者民间跟有一定水平和成就的专业画家接受系统培训。那些本身就不专业的人士,自学成才的人,或者美术高考培训班所提供的培训不能算正规的系统培训。你接受了不正规的系统培训,画画失去了灵性当然是很有可能的。美术高考培训班有很多是专业院校毕业的学生办的,有一定的专业性,但这是为考试进行的特训,通常时间较短,也不能算系统培训。

其实正规的系统培训不会也不应该让一个人的画画失去灵性,相反正规的系统培训应该以发掘发挥学画人的天赋和灵性为目的。正规的系统培训的大部分练习都是建立在更好地把握和感受所要描绘的客观对象上的。也就是说真正好的系统培训正是要让你的画更有灵性,而不是相反。

其次,什么样的画算是有灵性的画。并不是说造型和用笔随意的画就是有灵性的,而写实严谨的画就没有灵性。比如罗中立的写实油画《父亲》,这是一幅现实主义的作品,没有经过系统严格的训练是不可能画出这样的画的。但你能说这幅画没有灵性吗,不生动吗?这样有着扎实的功力又充满灵性的画比比皆是,比如伦勃朗的肖像画,费洛伊德的人体画等等。

最后总结,画画有没有灵性与接受系统训练并不矛盾,但与你接受怎样的系统培训有很大关系。如果你接受的培训让你越来越讨厌画画,那你肯定是学错了。但是不管接受怎样的培训,学画的人要永远保持对绘画的新鲜感,保持对所要表现的对象的敏感。






尔东层


这个问题问的较好,值得推敲。

个人也遇见过此类情况,所以也思考过这个问题。简单说下我的看法吧。

首先,我们要知道画画的目的,往往是为了表达和呈现画者的内心和思想。而系统的培训,这是为了提高画者的绘画知识和技能,让作品效果显现得更加专业和美观。

但是,所有的专业绘画知识和技能都是为我们在纸上宣泄灵感所服务的。打个不知恰不恰当的比方,我们要到一个地方去,不管是走路还是开车,而鞋子和车子就相当于知识和技能,是为我们旅行而服务的。而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到达意义上的终点,而非单纯去考虑怎样走好路和怎样开稳车。

说到这里就比较好理解了吧。没有经过培训的时候,往往不会考虑太多专业因素,只是单纯的来宣泄自己的灵感和想法。而专业知识学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大多数人往往会进入一个瓶颈期,更多考虑的是知识运用的到不到位?技法够不够专业?不知不觉中就牵绊了最初的想法。

但这种情况是可以解决的。那就是越过这个瓶颈期。

至于怎么越过这个瓶颈期?当然就是继续学习深造。在不断的学习和练习中,知识和技法也在不断的熟练,熟练到不知不觉中已经融入到自己的骨髓。这个时候我们的大脑就只需要考虑“灵魂”性的东西就OK了。多余的牵绊也就逐渐不复存在。

所以,该提问说明一个情况,就是“很多人”是专业的,却还不够专业。

不过,凡事不怕不专业,就怕半途而废。努力总会有回报的。

个人看法和结论。有异议的欢迎提出或补充。喜欢画画的,欢迎加关注。相互学习,一起进步!





花蝶炫影


没有经过培训,画手画出来的作品,会有自己的想法在里面,他觉得心中的眼中的花就是他画出来的样子。但是经过了系统培训,老师会告诉你,画画你要先学习基础,告诉你怎么构图,怎么画第一笔,怎么上色,怎么配色。

基础统一

老师有个东西叫教案,而学生要在教案下,框框内进行创作,你一步步都要按照要求来,固定的模板教育处固定模式的学生。


模仿过多

虽然说多模仿可以知晓你的不足,他人的优秀,但是过多的模仿,会让画手失去了创作的积极性,懒惰的只想模仿他人的思路和风格。


市场需求

一个年代有一个年代的审美,而很多画手在作画时候,不仅要考虑的是年代的审美问题,还要考虑的是,迎合市场,他人让我画什么,他们让我怎么做,于是就会慢慢的失去了灵性。


系统培训并没有错,错的是在培训中失去了追求独一无二的勇气,懒惰的只想听从老师的命令,模仿他们的作品和思路,慢慢的养成了习惯,原本的灵性也早就被遗忘了。


九思品文


这种情况不是没有可能。并不是所有的人经过培训,创作的作品就没有了灵性。一方面与老师的水平有关,一方面在与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和审美取向有关。就是真的如此,也是非常正常的现象。说明你从老师哪里学到的东西。在自此以后的某一个阶段,可能因为把老师的技法和理论没有完全消化和运用自如,也就是被法所囿。一般情况下,虽然灵性有可能会被弱化,但法度绝对会提高许多。艺术品缺少必要的灵性的重要原因就在于对艺术的基本法度的不敢越雷池一步。实际上这非常正常。如果为了追求灵性而失去艺术的法度和一般的审美规律同样也是不可取的,所以说:艺术就是戴着镣铐跳舞,是在法度约束下的自由。比如近来新发现的哪位疯狂的搞怪的书法大师,他的涂抹的形态绝对是灵活生动的,但不可能有一丝的法度。能够做到像油漆滴落纸上那样的形态的形质同样不可能会有。为什么呢?

因为他涂抹的线条不是用心用意的表达,而是根据自己的一时感觉的任意涂抹,这种任意性都严重到了自己都失去了身体的重心。

我们无论做什么样的高难度动作,身体的重心是绝对不能失去的。自由,是在保持重心下的自由,而不是毫无顾忌的自由。







翰墨书道


经过系统学习后画有没有灵性,应该是从两个方面去理解:第一,初级阶段的,如果初级阶段去系统的,科学的去学习素描,学习色彩,这种学习是比较枯燥,而且比较严谨,没有自己充分发挥想象的空间和余地。比如素描,你画的东西造型一定要准确,不准确,那就不叫基础训练。无规矩,不能成方圆,如果你想学画人的肖像画,表现事物的对象,你必须有最基本,最坚强的,最扎实的造型能力,也就是画什么像什么,这是基本功!充分发挥个人主观意识及灵动性较弱!第二,现在很多画家为了入选全国美展,去到北京找一些名师学习班学习。这些人经过学习班的学习后,那么他们画的画就千篇一律成了展览风,展览派了。也就是说导师画的什么画,学生千篇一律,都学他那种风格。哪一种画风能够入选美展,能够获奖,大家一窝蜂都去学习这种风格。经过跟风学习以后,他们的作品就没有个人特色了,基本上是大同小异。把名字盖上,就不知道是谁的画了,作品更谈不上有灵性了!有个人特色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