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父辈多能相爱到老,而我们的爱情却太多半途而废?

不赌不毒不妒不独


思想观念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1.坏的一面:

过去父母那一辈,观念中的“专一性”特别根深蒂固,嫁一个人就是一辈子,如果感情坏了,会想办法弥补,故而感情得到升华;

而现在,人越来越浮躁,越来越缺乏耐心,感情坏了,就想换一个拉倒,故而感情越来越难以到达一定高度。

2.好的一面:

父母那一辈,如果离婚,会被认定为一种耻辱,会遭到社会的谴责,因此就算俩人在婚姻中受尽了折磨,也得忍气吞声,凑合着过,人们都很在意他人的看法与感受;

而现在,观念越来越开放,人们不再固守陈旧观念,人们对离婚的批判性弱了很多,既然不爱就不要勉强,谁都有追求幸福的自由,人们更注重自身的看法与感受。




star黄小白


是父辈压抑了自由天性,还是我们太挥霍自由,这句话问的真好。

我觉得是环境,主流意识形态使然。

我们父辈生活的时代,提倡婚姻的忠贞,尤其对于女性,离婚是一件很丢脸的事情。

记得小时候,在众人洗衣服的井边,看到一个女人一瘸一拐的过来洗衣服,大家很随意的问她,又给老公打了?她也很自然说是,还跟旁边人说笑。我问我妈妈,为什么这个女人不离婚,我妈说,离婚多丢人啊,而且还有三个孩子,离婚了孩子怎么办?

这是那个时代的主流思想,民间不也有,宁拆十座庙,不毁一桩婚的说法吗?人们都是劝和不劝分的,包括娘家。

我自己的小姨也曾经被家暴,我两个舅舅冲上门去把姨夫一家人都打一顿,但是两边谁也没提要离婚。我外婆最疼小姨,可是我小姨哭诉要离婚的时候,我外婆甚至说,死在外面都不要回来。我当时听了觉得好绝情,好在舅舅们去出头了,我心里还好受点。

我家婆婚姻也不幸,年轻时起早贪黑做批发生意,成了当时的百万富翁,可是老公吃喝嫖赌,不着家还把家都败了,两栋房子三个铺面百万存款,一夕之间化为乌有。除了自己偷偷躲着哭,外面绝不露身色,兄弟姐妹也是很久以后才知道她破产,也是一句话,丢不起这个脸。家公没钱了回家蹭饭吃,两个人吵吵闹闹现在也还继续着。我作为媳妇都想不通这样的凑合有什么意义。

到了我们这一代,离婚已经时有耳闻了,跟女性独立性提高有关系,女性经济独立,思想也会跟着独立,当然,社会意识形态的影响也很重要,我们那时候看情感类的文章,都是提倡婚姻要有质量的,但整体离婚率不高,主要的舆论导向还是教导大家要用心经营婚姻,不要轻言放弃。

到了现在这一代,离婚率就有点恐怖了,有的地区居然达到了50%,简直把婚姻当儿戏。这个和独生子女一代,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有关系,双方都不能迁就人,包容性不够。社会意识形态也更多的认同人要为自己而活的言论。

所以我觉得这是每代人所受教育和社会舆论影响造就的。

但很多时候,意识形态也好,流行也好是有轮回的。

当离婚率超高而引发一系列问题时,舆论导向又会变化。

下一代可能又不一样了,也许不结婚的多了,也许婚姻变稳固了,也许同居多了,也许未婚生子多了,谁知道呢。

短短一生人,别太为难自己也别太为难别人。





沙粒和蚂蚁


我外婆曾说过,她干妹妹是她们村里百里挑一的美人,到了出嫁的年龄,许多人家纷纷上门求亲,可是她干妹妹却喜欢上一个走南闯北的小木匠,家里人不同意,就将她锁在房里不准出去,那小木匠走了,但在县城火车站乱糟糟的土墙上写下自己的去向,她干妹妹乘家人不备逃了出来,追随心爱的人浪迹天涯,直到生儿育女才回来得到父母原谅。

我母亲也曾说过,她们医院曾分来一个外地大学生,英俊帅气又温和有礼,院长一下就相中了,想招其做上门女婿,那大学生告诉院长自己已经有老婆了,院长千金不信,甚至找到其宿舍希望以身相许,那大学生连忙拍电报让老婆赶过来,他老婆论容颜论文化论家庭都要被院长千金甩出好几条街,可是,那大学生和他老婆安安稳稳过了一辈子。

对我们祖辈父辈而言,面包匮乏,爱情是归属品,找到了就一心一意。

对我们和我们下一代,面包已经吃够了,要开始品尝火锅烤肉,所以找到一个人,先谈谈有房有车有存款吗?

这些都没有,怎么吃火锅烤肉,可是这些都有了,何止要吃火锅烤肉,还要品尝品尝牛排披萨三文鱼,有没有一个人很重要吗?或许一个人更自在更潇洒。

说白了,对这一代而言,爱情只是附属品,可以有也可以没有,所以,常常半途而废,不是某一个的悲哀,是社会发展必然趋势。


简心如玉


在父辈那一代的他们,爱一个人,便是一辈子;陪伴一个人,便是一生。到了我们这个年代,为什么不能呢?年轻时,谈过的恋爱,便是好几对,为什么和以前不一样了呢?

在那时,我也在童年时经历过,生活水平很差,但是有衣服破了,便是缝缝补补,有东西不好了,仍然是吃下去,我父母亲便是如此,我看了很惭愧。现在,有衣服破了便扔掉,食物稍微有不好便丢弃,感情也是如此,生活水平提上去了,思想却差了很多,两个人之间,如果有矛盾产生,有时候却不是解决,而是分手。分手,在现在的这个年龄时候说的最多的几句话,不是我认为你哪不好,就是我认为你在哪方面有问题。

观念思想和以前已经变化很大了,大概是受到了西方思想的影响吧,我对这有些排斥吧,对于自由却有些超出了,超标了,有些事,差不多就行,过度了就不好了,今天喜欢上了谁,明天却有另一个去喜欢,观念的变化不止一点大。对于中国的传统思想,我还是个人更加喜欢,因为,一辈子,喜欢一个人,足矣!

生活,需要有一个度,度量的界限。东西多了,便不珍惜,如今,缺水的地方恨不得能多次利用,不缺水的地方天天浪费;粮食多的地方不知珍惜,粮食少了,才珍惜。对于爱情,有些人,不知珍惜,等到了自己丢失的时候才懂得珍惜了!我认为,喜欢一个人,便珍惜她吧,别等到哪天你把她弄丢了,才知道自己心中的想法。

喜欢一个人,陪伴她,便是一生,自己本来想要一个陪伴自己的人,最终却一无所获,捡了芝麻,丢了西瓜,忘记了自己本来的想法与观点,我们常常说的一句话,不忘初心,但是,最后又有几个人能够做到呢?被权利,被欲望,被自身……忘记了自己本来的面目,又有何能力去面对未来呢?有如何能够在生活中过的很好呢?

人这一生,最悲哀的便是自己拥有着无尽的野心,却没有那么强大的能力去完成,想要得到更多,最终却连自己本来的东西都丢失了,还有什么资格去说其他的呢?

我希望,在未来,你能够遇到自己喜欢的那个女孩子,不让她受苦,能够在她困难时陪伴,守护,不要忘记自己的最初目的,不忘本心,牢牢记住自己的本来面目,懂得珍惜,别在失去时才后悔。

从前的生活很慢,车马很慢,陪伴一个人便是一辈子,我希望,我能够和你,慢慢度过,和你,走一辈子!




断桥残雪残人驻


为何我们父辈都能相爱到老,而我们的爱情却太多半途而废

先说说我们的父辈,很多不是相爱到老,而是相伴到老,那个年代人很纯洁,离婚是丢人的事情,天天吵架也不离婚,怕别人笑话。再说那时候都很穷,为了生存能得到温饱天天在地里的干活儿, 也没时间去计较很多,天天吵也都是些锅碗瓢盆的小事儿,没有原则性的问题。我爹我妈吵嘴拌嘴了一辈子,根本谈不上相爱,但不离不弃相伴了一辈子。

而我们太多的婚姻半途而废,和社会的发展太快有关系,吃饱了喝足了还要你抢我占,你争我夺,得到的越多越不满足,总觉得自己吃亏,人变得越来越自私,甚至为了一句话就大打出手,谁也不在乎谁,谁也不珍惜谁,把婚姻当儿戏,把出轨当游戏,现在的社会真的是一个大染缸,我们父辈的一些传统美德都已经不见了踪影。

社会在发展,人也在变,变的让我们那个年代的人觉得很不适应这个社会,也觉得有些事情不可思议,我女儿说的,不管是好是坏,不适应社会就会被淘汰。



大眼赵姐


父母辈的婚姻家庭比较稳固,现在人的婚姻越来越脆弱的原因,是很多因素造成的。

  • 父母辈生活的年代,物质条件相对匮乏,那时候每天的时间和精力都用在了忙于生存上。一天到晚累的要命,生活也没有太大的改变。人们的生活水平都差不多,没有太大的贫富差距,所谓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

  • 那时候没有执行计划生育,不像现在一家一两个孩子。六七十年代的家庭,三四个孩子,五六个孩子都属于正常,生活的担子比现在重的太多,扶养孩子长大已经够累的,没有闲暇时间考虑别的,也没那个精力。

  • 那时候的人们文化程度普遍比较低,没读过书没有文化的占比很高。人们过着纯朴自然的生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文化程度跟人的欲望程度是有关系的,想法相对简单,容易满足,吃得饱穿的暖就可以了。

  • 那时候,城镇化率低,更多的人生活在乡村,务农的也多。农业时代,‘’三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是典型的小康社会,还追求什么呢?

  • 那时候,也没有互联网,人们都生活在相对封闭的状态,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只局限在身边有限的范围内,不知道外面的世界有多精彩,没有那么多的诱惑。

  • 慢慢的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物质越来越丰富,交通越来越发达,互联网打开了人们广阔的视野,为更多的人呈现出眼花缭乱光怪陆离的视野,于是一切都变了……

人们开始变得不满足,追求越来越高,欲望越来越多越来越多层面,生活的节奏越来越快,也越来越浮躁,物质的追求精神的追求都开始发生更加多元的变化。
这一切促成了现代人跟上一代人在婚姻家庭方面的巨大变化。

最美的秋天与你相遇


父辈们年轻时生活条件普遍差,大都在为了解决温饱而奔波操劳,再者那会儿的讯息也闭塞,人们的思维相对也就单一。

即使现在条件好了,他们也度过了婚姻中最危险的那个阶段,同时自己的孩子也大了,就连自己都满头白发了,哪还有那么多的心力去折腾。



而年轻的一代就不同了,他们正值青春,也赶上了好时候。当下的人们不仅接收讯息快,而且接触的人与事物也多,这在开拓了视野之余,也难免会萌生出很多浮躁的想法。

这并不代表,现在的年轻人定力就一定差,而是在大氛围的渲染下普遍产生的一种现象,这难免与社会的进步相关。

时代进步了,人们的思维就会越来越开化,就会更加崇尚自由,不愿意被自认为不好的事物所束缚,一旦受点委屈就急着跳出,从而出现离婚率连年巨增,也在所难免。



就连对待工作也一样,现在的年轻人根本不把辞职当回事,因为当下的选择机会多了,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这更是好多年轻人都曾有过的真实想法。

可父辈他们那时就不同了,由于工作岗位奇缺,要是谁能从农村出来,到城里当上一名有工资可拿的正式工人,那会是全家人的骄傲,又有谁会舍得丢掉那旱涝保收的铁饭碗呢?

这些所谓的种种乱象,其实都与社会进步认知开明相关。就算在父辈时期,离婚这种现象,不也是从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人群当中,首先发生的吗?


君心似水自媒体


阴历阳历都是双,是结婚的好日子。

那天吃喜酒,在展览馆一楼大厅,六十桌酒席,郎才女貌,十分登对。

半年后,听说他们离婚了,两家门当户对,各有一套婚房,各有一台车,离婚后的生活品质,完全不受影响。

受影响的是双方父母,觉得拼尽全力,风光无限的儿女情长,可以终到白头,未曾想昙花一现,还得抖擞精神,再来一次。

和父母比较,离婚率变高,是女性更独立,更有思想,更自我了?

女性思想进步,社会地位的改变,促进了当前的离婚率!

婚姻是两个人互相蹉跎的事,一方强,一方弱,双方完美切合可以吗?难!大多数都选择相互包容,相互理解,相互谦让。

父母辈,男性一般比女性强势,农村强壮💪男的拿十个工分,女的再强也只能拿七八个工分;城市分福利房,以男方工龄,职务,职称为主。

现在社会,女性独立意识越来越强,无疑会和男性产生摩擦,双方难以包容。

父母之所以不离婚,是穷,男女无法各过各的,只能凑合在一起,即便互相折磨,也懒得离婚,看着儿女不离婚或没资本离婚。

现代社会,科技高速发展,社会形态转变更快速。

现在年轻人大多处在社会富有时代,物质和娱乐的丰富而活得更自我。

我们的父母,婚姻哪有如今这样爱来爱去的,无非就是找个人搭伙过日子。

文明物质生活丰富,快捷,便利,俩人为了物质撕逼很正常,男女平等,谁也不依靠谁。

如今吃饭,下馆子,点外卖;做家务洗衣机,吸尘器,洗碗机,微波炉,钟点工;女的工资足够养活自己,夫妻互相依赖程度降低。

结婚分三种:

为繁衍后代,开枝散叶结婚;

因爱情而结婚;

因需要合作伙伴而结婚

真正联姻的有钱人,即便感情不合,有钱各玩各的,他们的婚姻是资本联合,是形式,是壳,而不是爱情。

各种避孕方式的出现,性和生育分离,婚前性行为被广泛接受;丁克家庭结婚不生育。

离婚的理由只要一个:

三观不合,在一起真的很累!

这个时代的男男女女,懂得为自己而活,不像一些父母,感情即使破裂,也要委屈求全...

他们抛开道德世俗的眼光,走出围城,过着自己想要的生活。





桔红苹果


婚姻是什么?婚姻是社会的最小单元。它承担人口的繁殖功能、生儿育女功能、赡养老人的功能、经济功能、还有情感功能。

说父辈的婚姻是相爱到老,其实不是很准确。应该说父辈在一起生活到老,更准确些。

首先,父辈们的婚姻里,一生很少说爱,他们也不去刻意追求爱。对于他们来说,生存是第一位的。而生存的第一要务是生产。父辈们的婚姻中,生产功能在婚姻中占的比重很大。男女的婚姻除了生儿育女外,主要还是以男耕女织为形式,实现生产功能。过去的男人和女人在一起,很少卿卿我我,他们在一起更多的是一种生活、生产上的分工合作关系,各自干好各自份内的事情。


所以,父辈们非常强调“本份”二字,因为生产力低下,经济不发达,一个家庭男人和女人,必须相濡以沫,互相协作,才能养活儿女。男人从早到晚在田里劳动,女人从早到晚在家里劳动,农忙时也帮男人劳动,他们在一起说话的时间少,即使说也是儿女之事、家务之事。很少谈什么歌星、影星、文学、艺术之类。

夫妻为家务事也会吵吵闹闹,但是吵过之后,生活还是照样继续。生活资料的贫乏,家庭子女的众多。让男人离了女人,一个人撑起一个家非常艰难,女人离了男人更是生存艰难,沉重的生存压迫,使男女必须合力去支撑家庭的重担。他们没有时间和精力去思考互相爱不爱的问题。

其次,传统的社会,是一个熟人社会,一个人离婚会闹得“满城风雨”,整体的社会舆论是不支持离婚的。离婚会和人的道德品质相联系起来,离婚的人会受到周围人的指指点点,甚至排斥,因而,离婚的人很少。而越是离婚的人少,越让人不愿轻易离婚,人为了自己的面子,为了保持自己的社会形象,会尽可能压抑自己,能不离婚尽量不离婚。

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来说,“父辈们为了生活压抑了自由的天性”,这话也不算错。



现在呢,我们的爱情却太多半途而废?

首先,现在的婚姻,“爱情”成了婚姻的主题。婚姻功能的重心转换了。

婚姻的生产功能已经弱化,随着低生育,婚姻的人口繁殖功能在弱化,婚姻的情感功能在上升、在强化。过去,父辈的婚姻,夫妻一辈子相互交流很少,而现在夫妻在一起一个礼拜说的话能顶过去夫妻一年说的话。

夫妻在一起更多的强调是:相互是否情投意和?是否有相同的思想认识?是否有相同的爱好?是否能够相互理解、相互尊重,相互慰藉?


而这些要求,其实是对人的智商、情商的一个挑战。婚姻实质是对人的要求提高了,但是人的综合素质却并没有达到,虽然,很多夫妻是以爱情而结合的,但是却缺乏经营爱情的能力,最后很多夫妻,因为所谓的“没有共同语言”而分道扬镳。

这在旧式的婚姻里,没有共同语言根本不算啥。但在当下的社会中,却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而且往往还会成为婚姻破碎的一个主要原因。

其次,经济的发展,让男女不在有生存恐惧。

经济发达,女人受教育程度提高,女人的经济能力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水平,夫妻双方不再为了生存而相互依附。男人离了女人,可以找下更合适的伴侣。女人离了男人,也可以找下更合适的伴侣。这让很多人多了一分离婚的自信。

再其次,人的思想观念也得到了更新,夫妻离婚已是合法合理合情的事情,不再是丢人现眼,抬不起头的事情。公众对离婚都抱以宽容,这让想离婚的人没有那么多顾虑,愿更进一步按照自己的心意去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现在人“不一定是挥霍了自由。”却是在寻找自我的路上,不再受婚姻的捆绑倒是真的。


翟改琴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人们的欲望也在无限的膨胀。尤其是在我们当代社会,人们对于爱情的要求越来越高。当我们的希望值达不到我们要求的时候就很容易产生失望,继而会选择放弃。

还有一点就是选择越多越容易分心。就和小熊捡芝麻一样,开始捡了芝麻,就已经很开心了看到玉米更开心,就丢了芝麻捡玉米,等看到西瓜的时候,就立马就会把玉米丢掉,抱了个西瓜。结果一摔跤,西瓜也碎了,他就丢了芝麻,丢了玉米也没了西瓜。所以说,人们在选择越来越多的时候,就很容易忘记初心,忘记了,其实本来只是想要一粒芝麻。却被玉米,西瓜所吸引,反而芝麻也没有了。

反观父母辈时代,那时候消息闭塞,人员流通有限,而人们的选择也是有限的。那么在有限的环境下,选择有限的人反而更容易让人珍惜。少了让他可以选择的,少了让他分心的东西,专注于眼前的一个人。那么自然而然就能把爱情维护好,把家维护好,也就能安安稳稳过一辈子。

其实我们现在只要放下了浮躁的心,守护好本心,少一点欲望少一点诱惑,那么也会像父母那辈一样过好我们细水长流的好日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