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最终鹿死谁手?

头号英雄程心


如果刘备为魏主,孙权为蜀主,曹操为吴主,三国最终鹿死谁手?很大可能魏主刘备成最终赢家。先不说为什么,首先分析一下问题:刘备为魏主,也说明天下已成三分之势,北方已经平定。刘备身为汉室,师出有名,天下归心,此为人和;坐拥天下近乎三分之二土地,粮饷充足,人才充备,此为地利;天时地利人和,三者得其二,加上魏国谋臣武将数量远超蜀吴,军队数量也在吴蜀之上,刘备虽然能力不如曹操,但也不是庸主,凭借诸多优势战胜蜀吴自然也不是难事。


兮兮是大王87


这个不在乎地理位置的变化,而在于个人能力。

虽然在三国演义中,曹操因为非正统出身,且挟天子以令诸侯,被写成了小人和反面人物。但相比刘皇叔和孙权,曹操毫无疑问,还是可以依靠自我能力和带队能力,成为最终的赢家。

首先,曹操具有前瞻性。

据说诸葛亮出山之前曾与刘备纵论天下大事,也就是所谓的“隆中对”。但今天学界已经证明这段所谓诸葛亮的“隆中对”是后人比照《三国演义》添加,并非《三国志》所写,《三国志》只为我们记载了曹操和谋士毛玠的“隆中对”。

兴平二年(公元195年),在曹操和谋士毛玠的一次会谈中,二人深刻剖析了国内形势,精确判断了敌我优劣,也确定了曹操此后的立国方针。从开始,曹操都为国家规划了蓝图,而刘皇叔和孙权,则是走一步看一步才获得了此时的成就。

第二,治国能力。

曹操的文韬武略,在当时可谓是数一数二的,都能把魏国治理的国力昌盛,足可见此人比刘表更适合做帝王。

第三,求贤若渴。

曹操求贤若渴,善于拉拢人心。张辽、贾诩、荀攸等人,原来都是跟着别人干的,但后来被曹操的诚心打动,纷纷跑来归降。

对于敌将,他能做到包容,甚至比自己的爱将和儿子都好。曹操抓了关羽后,没有下黑手,而是善待。天天对待关羽比对待自己的儿子还要好,赏赐金银珠宝数不胜数,给关羽盖房子,送美女,有一次曹操自己在吃饭,他感觉鹿肉非常好吃,于是就让下人把鹿肉赐给了关羽。下面的人看到这里,会对曹操的个人能力和品质产生折服。对曹操团队,容易产生归属感。


杀一脚


孙权会赢。原因很简单,等到曹操刘备都死了,孙权就是老大了。不要忘了,孙权既然是蜀国君主。那他就会拥有关羽张飞赵云马超黄忠和诸葛亮庞统。曹操既然是吴国君主,周瑜他们也会跟随曹操。而刘备的手下就是张辽夏侯惇等人了。因为你只是说把他们三个君主互换,而没有说臣子也互换了。由于孙权的豁达大度,他会让诸葛亮的才能发挥到巨大。没错,比刘备手里发挥的还要大。至少孙权没有武力,所以孙权不会有夷陵之战。汉中大战,放手让诸葛亮排兵布阵。孙权坐守成都就行。你这个假设,就是让原来的君主跟他原来的臣子互斗而已。没什么新鲜的。


风雨中的梅云


个人感觉,如果刘备当魏主,统一的机率还是渺茫,因为刘备手上稍有点“货”,就开始盲目自信了,认为老子是天下第一,谁挡杀谁。曹操用人得力,当时在吴国的话,好像没几个合适曹操用的呢?但是,吴国水军这边还是能保住吴国不被攻略。孙权懂用人,但是蜀国,武将没几个的啊!只能靠着蜀地紧要关隘坚守。所以说,三个国家的领导人都是在互相的等,等到哪个国家出现矛盾,待不住了。就伺机而动。



X小丁D


我觉得如果孙权为蜀主再有诸葛亮辅佐肯定会赢,因为他不会计较一城一池的得失,话说回来归根结底还是吴承恩说了算。


扒看电影


魏国。因为当时一个国家的强大就取决于人口与人才的综合发展。


蘇光正


刘备有识人之名 用人之能且自古都是奠定北方而后便一统天下 。孙权刚愎自用 容忍度量太小,曹操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之枭雄也 但江东毕竟水军居多 远不如北方将马。


佛佑天下


刘备有识人之名 用人之能且自古都是奠定北方而后便一统天下 。孙权刚愎自用 容忍度量太小,曹操曾言生子当如孙仲谋 。曹操之枭雄也 但江东毕竟水军居多 远不如北方将马。


小蚁挺悬南徐


你这个问题太不严谨了,刘备为魏主,是换了个地盘,还是连兵将也换了。


阿祥视频剪辑99


那么曹操还是曹操吗?刘备还是刘备!孙权就不一定是孙权了!毕竟魏国那地盘搁谁也会统一天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