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很多大学都是以省命名的,而青岛的大学很多都是以城市命名的?

那也是个悲伤的夜晚


青岛的大学原来有一些以山东命名的,后来青岛市强迫这些大学改名,有个词“脱山入青运动”。比如山东海洋学院,就曾经被迫改名青岛海洋大学。幸亏最后改成了中国海洋大学。那些没可能改中国的,就垮掉了。比如山东化工学院,原来响当当的大学,省内一流,改成青岛后,就垮了,无声无息,没人知晓。


马家西


不请自来!

为什么青岛的很多大学都以城市命名呢?

很好回答!

1.首先,肯定是以“山东”为名的都被抢完了,只能以城市命名了!😂

比如青岛农业大学,前身叫莱阳农学院,它在2007年才更名青岛农业大学,但山东农业大学在1983年就叫山农了,你觉得莱阳农学院还能再改一个“山东农业大学”吗?

叫其他的,类似于“华东农业大学”你觉得教育部会批批吗?办学定位和实力在这摆着,肯定不是你想叫啥就叫啥的!

青岛还算是计划单列市和副省级城市,自然叫青岛农大是个最好的选择了,总不能换回莱阳农大吧!

在当下这个人心浮躁的社会,高校改名基本上都是往“高大上”改,能改名改的越大越好!


2.青岛本身是计划单列市,国内知名度高,有利于学校招生!

为了突出自己的地缘优势,自然以副省级二线城市青岛,为校名更有利用学校的发展!

加上本身青岛科技、青岛理工、青岛农业等,都是青岛本地土生土长的大学,冠以青岛的名字,无可厚非!

当地学校的财政来源很多也是青岛市给一定的补贴的,当然具体补不补、补多少,还要看青岛市对你这个本地学校的定位,比如中国海洋大学肯定比一般的青岛地方大学经费多,无论是教育部、山东省还是青岛市都会对这个学校有支持的!



3.这些学校本身就位于青岛市,如果不是某个学科特别突出的情况下,基本上都是以培养地方人才为主,比如青岛大学,你在青岛当地能遇上青岛大学的校园可是很多的,本来也就是服务当地经济的高校!


青梅煮酒论高校


对于这个话题,青岛人表示不服,知道不知道有句话怎么说得?


哪一句?“山东济南,中国青岛”啊。


所以,楼主提的这个问题,画风似乎不太对。


来,先看看济南市排名前几位的高校:


山东大学——济南,以省命名。



山东师范大学——济南,以省命名。



山东财经大学——济南,以省命名。



山东艺术学院——济南,以省命名。



再看看青岛市排名前几位的高校:


中国海洋大学——青岛,以国命名。


中国石油大学——青岛,以国命名。


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潜艇学院——青岛,以国命名。



济南最近没有筹备什么新高校。看看青岛筹建的高校:

中国康复大学,国字头。


中国能源大学,国字头。

还有中国海军军官大学……


好了,大家明白“山东济南,中国青岛”这句话,真正的含义在哪里了吧?(笑)


Magic6981045


为什么很多大学都是以省命名的,而青岛的大学很多都是以城市命名的?大学的命名是有章可循的,想要更名必须由教育部审核通过,青岛的确有很多城市命名的大学,这就跟命名规则相关。

接下来缪老师就聊聊青岛的那些城市冠名的大学,和大学的命名规则。

一、青岛以城市命名的大学

位于青岛的开设本科教育的大学不少,在山东省内仅次于济南,如果算上全国各地大学的研究生院,在青高校的数量还要超过济南。

目前位于青岛开设本科教育的大学有:山东大学青岛校区、中国海洋大学、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山东科技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青岛工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

未来打算开设本科教育的高校有: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复旦大学青岛校区、哈尔滨工程大学青岛校区。

以上以城市命名的大学,缪老师都用粗体字单独把他们标了出来。

二、大学的命名规则

大学的名字不能乱起的,教育部在审核大学名称的时候,是有着明确的规则的:

首先,尊重历史。很多大学在新中国建立之前就已经存在或者部分存在了,这样的院校,要尊重校史。很多大学现在的名字,和曾用名不同,其他大学尽量要尊重这些曾用名,不要轻易尝试占用。

第二,要与擅长学科关联,在2000年左右院校大合并之前,很多大学都不是综合类大学。一个农学超强的院校,改名叫理工大学肯定不合适,一个擅长工科的大学,也不好叫财经大学对吧?

第三,要与所在地关联,不是有全国影响力,或者曾经拥有全国影响力的大学,尽量不用中字头,以所在省或者所在城市命名的居多。而以省份名字命名的大学,很多都集中在省会城市。不在省会城市的,通常有三种情况:①所在城市曾经做过省会;②大学历史上曾经位于省会;③特例

三、为什么这些大学不能以省命名?

山东省曾经有过山东工业大学(已合并进入山东大学),目前有山东理工大学、山东科技大学,以工科为特色的山东省内大学,已经没有什么用“山东”两字命名的机会了。

青岛科技大学,2002年更为现用名,在此之前的1999年,山东科技大学就已经更名完毕了,况且后者的主校区也搬迁到了青岛。

青岛大学,1993年,由青岛大学、青岛医学院、山东纺织工学院、青岛师范专科学校合并而来,私以为当年要想用山东纺织的名字也未尝不可,但是怎么看也不像综合类大学的名字,更何况中国纺织大学改名成为了东华大学,天津纺织工学院改名成为了天津工业大学,大家似乎对“纺织”二字避之不及。

青岛理工大学,2004年更为现用名,在此之前的2002年,山东理工大学已经更名完毕。

青岛农业大学,来源于1951年成立的莱阳农学院,2007年更为现用名,而山东农业大学1983年就已经存在了。

青岛工学院、青岛滨海学院、青岛理工大学琴岛学院、青岛黄海学院、北京电影学院现代创意媒体学院这几所大学,要么是民办大学,要么是民办性质的独立学院,前者不能以省份命名,后者的命名跟随公办大学母体。

四、大学的名字越“大”越好吗

大学的名字,并不是越大越好,名字中行政区域大的,未必就比行政区域小的综合实力更强。我来举几个例子:

医学院校:中国医科大学 VS 北京协和医学院;

工科院校:合肥工业大学 VS 安徽工业大学;

综合类院校:南京大学 VS 江苏大学;

可见,时代在发展,院校也会起起落落,只有用动态的眼光去观察,才能不被时代淘汰。

总结一下,用城市名字命名的大学,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教育部在审核高校名称的时候有着明确的标准。

我是“大学活地图”缪登峰老师,历尽十年考察千所大学,欢迎关注。


缪老师妙笔生花


青岛的大学很多都是以城市命名的,我觉得有这么几个原因:

第一,确实有很多大学以省命名,但这些大学在省会城市比较多,如山东师范大学、山东财经大学等。当然,地方也有一些大学以省命名,但相对较少,如山东农业大学(泰安)等。

第二,高校命名,是需要经过省教育厅乃至教育部审批的,校名冠上省,无形中提高了学校的知名度,也是对学校实力的认可,但是大多数学校不能获得省的冠名,包括青岛的高校也是如此。

第三,青岛的高校较多,青岛大学,青岛科技大学,青岛理工大学,青岛农业大学,如果把青岛换成山东省,变成山东大学(济南),山东科技大学(青岛),山东理工大学(淄博),山东农业大学(泰安),这些名称的学校都已经有了。

第四,上述“青岛某某大学”,属于青岛市属大学,挂名青岛天经地义。

青岛市有个中国海洋大学,以前叫青岛海洋大学,是隶属教育部的,所以后来换成了“中国”,无形中感觉学校上了一个档次。

所以,我认为,不是青岛的高校不肯挂“省名”,是不能随便挂啊。不过,青岛城市的魅力,会吸引很多学子选择在青岛度过自己的大学生活。


日照李老师


因为以山东命名的大学让济南抢走了,如山东大学,山东大学医学院等,所以只好用青岛命名济南才不好意思来抢了,😄😄😄话说济南什么都和地方上抢,仗着自己是省会,结果抢了那么多还是个全省老三!被青岛烟台实力碾压,临沂维坊眼看着赶上来了!淄博日照济宁也在奋起直追,太特么没面子了😂😂😂


于是非凡1


这个现象在国内存在的比较多,不仅仅青岛,像南京有南大,南航,南师大,南理工,南邮,南工大等,西安有西安交大,西安科大,西安理工,西安建大等,其实学校命名或者改名无非是为了从表面上提高学校的知名度和档次,那么为什么要以城市命名呢,我认为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命名需要审核,不是想叫什么名字就叫什么的,审核的话,就会有很多考虑不让你通过!

第二,学校不情愿用省来冠名,为什么?因为城市名比省名更有底蕴,更有知名度,省名毕竟是近现代或者新中国成立后,重新命名的,底蕴自然差一点,比如南京六朝古都,西安底蕴更不必说,有底蕴的城市自然愿意以城市命名!

第三,组织上有时候为了均衡发展更愿意把省冠名的留给一些非著名的城市,或者说一些非著名城市更有意愿去申请省冠名的学校名称,比如山东农业大学,不知道你以为在济南或者青岛呢,其实在泰安,安徽工业大学(原华东冶金学院),不知道以为在合肥呢,其实在安徽马鞍山,等等!

现在学校改名后,会出现分数突变,那是因为大部分考生和家长对学校历史和实力不了解,感觉名头大,就敢报,比如曾经的泸州医学院在15年先后改名为四川医科大学(川大华西医学院表示不同意),后来直接改名为西南医科大学,这下名头一下就上去了,家长和考生在报志愿的时候多家留意!


高考数据分析王纪兵


一个学校的命名首先会想到他的地理位置

例如他在北京就叫做北京大学,在天津就叫做天津大学。青岛的大学当然就是用青岛的地名来命名呀。

其实这个问题可以问为什么青岛会有这么多的大学,青岛是山东经济最发达的城市了吧,经济实力在全国也都很靠前。所以就会有很多的企业 研究院啊啥的 科技比较发达就衍生了很多的高级院校。不过青岛还是有不用青岛命名的

中国海洋大学


街头起艺


院校起名肯定首选省名,有了才起地方名,起地方名不一定是地方主管学校,像青大是省政府主管财政拨款都是省财政厅,青岛市基本上也不会投入太多,济南大学省部共建也是省财政拨款,都属于省属大学,山东大学,海洋大学都属于教育部拨款自然是财政部拨款,


冲上五彩的云霄


看到提问,一帮五十几年前走出校门的老者,趁”晨练”时聚在一起,有共鸣同感——觉得题主把原本不成问题之事,有意弄出了问题。并以”优越感”作祟,内心似乎隐着”以大欺小”而沾沾自喜?

前面,已有不少很好的回答。那么,咱也表示几点看法。

1.已经被以”省”冠名的高校,决不能再弄出”重名”的吧?何况,也并非”自家”想改就改?更需要向省、部报备、审批!

2.大约至少始于25年前?全国兴起一股风潮,各地髙校争相”自我升格升级!”……末了,居然也大都被批准了。

3.除了更改校名的,另有地区办学建校,如烟台(烟大)、潍坊(原昌潍医专)、济宁(原医专、师专)、菏泽(原师专)、聊城、淄博等地,其中,有办成综合性大学的、也有”专科学校”升为”学院”的。无啥高校地区?也相继争取到”名额”,譬如”真能”想得出:”淄博学院”、”德州学院”等?假设,再有新校成立,势必得用淄博XX学院或者德州XX学院了,以示区别,以免混淆。

4.”地域性”意义重大。哦,济南,省会也。青岛,经济龙头。不是吗?再重复一次,从战略地位出发,决策时能将省会驻地,设在沿海”边防”城市吗?显然不能。故山东的”内陆内地”济南沾光。

5.五六十年代,国策国防执行”备战、备荒为人民,要准备打仗”;工业布局执行”大分散、小集中、多搞小城镇”的方针。所以,就出现了企业、单位,建设跨省”大三线”和省内”小三线”的实情。处于这种考虑、决策,加上大规模始于1952年的全国高校大调整;因院系调整和”地方”需求,故在1958年,山东大学由青岛迁至济南;余下的全部”海洋学科”命名为”青岛海洋学院”。后冠名山东海洋学院、再冠名中国海洋大学。相差无几,1952年9月成立的”青岛工学院”,随后也迁往武汉,组建成武汉测绘学院;后改为武汉测绘科技大学。这是历史沿革!假如说“山大”给省会带去了一些所谓光彩荣耀。这荣光,若不因”内迁”原由而挪地方?如仍旧留在本地,济南还会有人自诩自豪吗?同理,也给武汉携去一些可夸耀的说词吧?另外,你可知晓?青岛”美专”也调入了济南”山东师范大学”(原为学院)。从此,青岛没有美术专业高校。幸亏,后来青岛”山东纺院”设有实用美术系,是唯一美术专业大学学系。你不感到欣慰、满足吗?某种程度上讲,青岛做出了一些”牺牲”,支持省会”内陆”;说其有一定贡献?不为过吧?

6.其实,校名的更改、设置的升迁,的确可提升高校的名气!但综观全球,除了名气、名望之外,人们更看重高校的内容、实质与成果。比如北大、清华;剑桥、牛津、哈佛、麻省理工学院……那些莘莘学子的成绩、教育资源,各项成就……这才是让人五体投地羡慕、敬仰、钦佩的原因吧!有人可能时不时地暗自揣想,你看我”大济南”有几多冠以”山东”名号的高校啊!……实乃显露,很有些”唯我独大”的窃喜、夸张与膨胀心态。红花须有绿叶衬托,沿海单位”内迁”支援内地内陆属实,不应漠视。吃水,勿忘打井人。了解前因后果,知晓”因果”关系,方为客观明智。

7.山东纺织工学院前身为1953年成立的纺织工业部青岛纺织干部学校。1958年由中专升格为大专,称青岛纺织专科学校,在国民经济调整中,1963年再度恢复为中专。称青岛纺织工业学校(后为山东纺校)。随形势变化,其在中专、大专之间几度上下。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纺校升格为山东纺织工学院。并与恢复高考的同年开始大学本科招生。设有纺织工程、机械、机电、纺化、管理、美术等五个系、八个本科、四个专科专业……1993年,我国高校又进行了一次大调整,纺院、医学院、师专均合并青岛大学。纺院,初称青大工商学院;1994年,称为青岛大学纺织服装学院。

8.青岛理工大学,情形与”纺院”相似。其前身为青岛冶金学院,自然灾害的”低标准”年代,下马变为中专,称青岛冶金建筑学校。也曾在中专和高校之间游弋,同样几度上下。拨乱反正后,于1978年升格恢复原名及称青岛建工学院;今已升为青岛理工大学。

9.青岛科技大学,前身为青岛橡胶工业学校。1956年,国家化工部将沈阳橡胶工业学校调入青岛,属于中专。是本土唯一由外地迁入的专业学校! 青岛有部属二、六、九,三个大型橡胶厂,可谓国家橡胶基地之一。其它厂设在上海、天津。而后,在此基础上,成立了山东化工学院。

10.做为山东的”内地腹地”,省会的”地理”和”地利”位置、要义,从战略安全角度出发,倘若遇上战事?”多数”高校”驻在地,安排于”内地”,比边防”边陲”的沿海青岛要周全得多吧。再说,也增强了被称道为省会城市”四千年文化”的积淀与积累!何乐而不为。

所以,评价、评论高校的升格、升级与冠名,除了表相,更应理性看待其教学质量、或服务于社会”产、学、研”的具体成果。这才算比较客观。青岛的知名度闻名遐迩,有人调侃——中国青岛!山东济南。省会当地有高校教师也在散文中幽默地写道:青岛省、山东市、市中区、济南村……而青岛也常被喷为吹牛、牛气轰轰,自吹自擂!……总之,同为山东人,兄弟城市之间,相互提携,共同进步!才是正能量。不论高校或涉及其他事项问答?皆应公正、客观,尽量避免”偏面”,方为上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