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看好多人寫書法,橫平豎直的,看著很好看,但是這樣寫好不好?

小貓咪影視


寫方方正正中國字,做堂堂正正中國人。

橫平豎直是楷書的基本要求,而楷書又是每一個書家的基本功,萬丈高樓平地起,認認真真寫楷書非常必要。

“初學分佈,但求平正,既知平正,務追險絕,既能險絕,復歸平正” 。可見平正在書法中有舉足輕重的作用。

好看是楷書的表面現象,中鋒用筆,筆筆到位,筆法,字法,章法,落款,用印都得中規中矩,這才叫“到位”。

顏柳歐趙,楷書四大家,各有特色,各有味道,楷書要寫出味道,沒有三五十年功力還真不好說。

孫過庭書譜有“真不通草,殊非翰札”意思是楷書中沒有草意,就不叫書法。我的理解,楷書雖橫平豎直,但一定要有行書的意,這才能寫出真正的味道!


趣墨緣


中國的方塊字講究字正根穩,但書法裡並沒有絕對的橫平豎直。書法由有形的線條構成,它首先就屬於視覺藝術,這個橫平豎直只是一般意義上的籠統說法,而且多僅限於真書(正楷)。即便是正楷,也有扛肩,交錯取勢等等,總之只是一個視覺上的平衡。



橫平豎直好不好,寫楷書寫規範字確實需要,橫平豎直是楷書線條結構的技法基礎,寫好了當然是需要的,也很好看。但又不能說橫平豎直的才好看,篆隸草行的書寫,並不需要太多的橫平豎直。恰恰相反,化正為斜、變平為曲常常是行草大家用筆的高妙之處。


線條的形態質感需求,因書體與風格的不同而有別。書法中的線條與結體形態千變萬化,很難就說哪一種好,哪一種不好。就如同人的五官,多種因素成分搭配起來才能夠鑑評其優劣。上小學識字之初,老師都會要求學生們字要寫得橫平豎直,那是寫好規範字的需要。隨著書法學習的深入,橫平豎直顯然不能成為品評書法水平的標準依據。

淺談。插圖選自《抱庸硬筆行楷唐詩三百首》。


抱庸詩書


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橫平豎直的楷書給人一種樸拙的感覺,也是一種美!那種感覺特別厚實,象一座大山、象一塊大石頭、象一個櫃子、象一把椅子…,或高、或矮、或壯牛、或如清風秀骨…!說到這一風格的楷書,自然不得不提唐代書法家顏真卿,

在初唐楷書已發展到最鼎盛的時期,後人要再有所超越幾乎不可能。可是,顏真卿做到了,而且開創了書法藝術在二王之後的又一座巔峰!而風格上四角撐滿、端正剛直、凝

重古拙、體態沉雄、氣象恢弘!讓人看上去就是橫平豎直、四平八穩、憨憨厚厚的,而又不失可愛,越看越喜歡!其後期成熟的作品大都如此。如《麻姑仙壇記》

後學顏楷最成就者錢南園更甚…

還有譚延闓、華世奎也是後世公認學顏的大書家,寫起楷書來也是給人一種橫平豎直的感覺。

另外,我在幼兒書法教學中還有一個有趣的發現,在六歲孩童初學不論硬筆毛筆的時候,如果先要求把橫寫得儘量水平直,把豎寫得儘量垂直,經過一段時間訓練之後,這些孩子再把橫寫得左低右高十五度角,那是易如反掌的事,而且寫出來的字特漂亮。

那麼,這種學習方法和審美方向是否有根有據有來源呢?當然有!這來源可追索到三千多年前的甲骨文,甲骨文就以橫平豎直為主。

而且不論甲或骨!

而且還在殷商的不同時期。

如果說年代太久遠了,那麼我們也可以追索到秦代的篆書(即小篆)。

還有漢代某種風格的隸書莫不如此!

可見,看上去橫平豎直的風格,是符合傳統的一種美!也是在傳統基礎上出來的一種美!


許悅愛書法


橫平豎直指的是印刷體



百川書法


我是雨夜構想我來回答這個這個問題

書法的練習和正常的寫字除了特殊字體,比如仿宋體。就沒有絕對橫平豎直的。

書法是中國特有的文字表達方式,因為漢字的獨特形態決定了中國書法的存在。作為中國人歷經了幾千年的文明史,書法以他特有的表現手法和極具藝術價值的傳承性,被世代流傳至今。

我們作為中國人或多或少對書法有所瞭解,即使不太瞭解書法也一定會寫漢字。畢竟我們是中國人,漢字是我們最先學習的文字。書法作為漢字的藝術化的存在被我們推崇備至,提起書法我們無不自豪。書法在藝術領域是有很高的價值的,由於字型的不同,書法被分為多個字體。比如楷書、行書,草書等等。到了當代由於書寫工具的不同又被分為硬筆和軟筆等等。

我們在啟蒙階段剛開始學習寫漢字的時候,我們的老師就會要求寫字要橫平豎直,似乎橫平豎直就是寫好字的根本。一個字如果不寫成橫平豎直那就不是好字,可是當我們真正瞭解書法和漢字的寫法的時候,我們就會發現幾乎所有的字都不是橫平豎直的,反而是橫不平,很多豎也不是直的。尤其是行書和草書,很多的豎都不直。這是什麼原因呢!難道橫平豎直的啟蒙教育是錯誤的嗎?當然不是,在我們小的時候受到的啟蒙教育,老師要求寫字橫平豎直,那是要我們在寫規範字的時候要做到的要求。但是規範字不在書法的範疇之內,他只是寫字的基本要求。所以橫平豎直是沒有錯的,對於那些不經常書寫漢字的人,就算是寫好規範漢字都挺難的。所以橫平豎直的要求對於大多數人還是有一定作用的。

任何一份書法作品或者練習之作,都不存在橫平豎直的效果。一個漢字要想寫成書法級別,那是要經過無數次的練習的。至於已經達到了書法境界的漢字,個人認為已經不需要考慮橫平豎直的要求了。寫一個漢字,要寫的好看要達到書法的境界,橫畫都是要抗肩,豎畫有垂直有稍斜,這都是按照這字的整體形態來調整的,是沒有千篇一律的標準的。除了寫規範字需要橫平豎直以外,還有一種字體需要講究橫平豎直,那就是仿宋字。仿宋字體是印刷體的手寫體,嚴格意義上來說仿宋體不在書法的範疇之內。因為字形的原因,所有的人練習到最後,寫出來的字都是一樣的。沒有變化的漢字書寫我們就不把他歸到書法的行列中。

所以橫平豎直不適合書法練習,也不適合日常書寫,只適合規範字練習和特定的字體的書寫


雨夜構想


寫書法橫平豎直是不對,也寫不好看

我們平時接觸橫平豎直,可能都是以前上學的時候,老師說的。要寫字的時候橫平豎直。所以這種橫平豎直的思想深入我們的骨髓。但實際上那是從寫字的工整程度來考量的,真正從書法藝術上來說真的寫得很平直,會缺少變化美,沒有藝術感。你看到橫平豎直應該還是有微縮的變化的吧,如果是絕對的橫平豎直,略有審美的人都能覺得死板。

啟功大師曾經說過:

“筆畫都是彎的,也不知道什麼時間大家都說要有橫平豎直啊,這個人人都知道寫字要橫平豎直,但是呢。真平了非常難看。我們看古代這個字,比如楷書的一,兩邊彎。隸書的一,一邊彎一邊凹。不管隸書還是楷書,筆畫都是彎的。

還有王字。每一筆都是彎的,直也是彎的。豎也是彎的,沒有真正筆直的。由於彎,就出現S形。唐代歐體 往裡面凹,顏體柳體,往外鼓。雖然筆法不同,但都不是直的。人字也一樣,筆畫都是彎的,絕對不能夠真的平,或者真的直,還有報紙上的鉛字印刷體,都不管任何一筆豎畫,都在尾部有一個斜缺角。這當然也是為了避免完全直線給人造成審美上的問題,也就是說,書法裡的筆畫也不能寫成完全豎直豎直的,也是有變化的。”

在我們的書法實踐中,有點變化才好,有個詞語叫“一波三折”,通常用來形容事情的發展不順利,或者故事情節比較複雜,而用在書法上通常是指捺畫,大多是長捺畫在處理上的變化,其實,在橫畫和豎畫的處理中,也有這樣的變化,所以說橫平豎直不僅不對,而且真的寫成了橫平豎直會很醜的,


歡樂國學


每次我給來報名學書法的新生上課都會問他們什麼樣的書法是漂亮的?孩子有回答的到:“工整的字是漂亮的。”“橫平豎直”就是一種把字寫工整的一種結體的規律,做不到“橫平豎直”楷書是寫不好的。

“工整”其實就是講的一個字的神態而“橫平豎直”就是把字寫工整的方法,書法中講的“橫平”不是把橫寫水平,應該是理解成“平穩”漢字橫行的平穩。“豎直”把豎寫寫平穩,橫豎都平穩了,字也就平穩了。

“橫平”是講漢字橫向的筆畫與“豎直”的豎組成漢字的骨架,使字豎直、重心平穩。“豎直”是要線條本身直挺、方向垂直向下兩方面寫豎直。

書法中的橫從來不是水平的,就像沒有一絲絲風的水面則平淡無奇,書法中的橫是往右上↗傾斜7°的,既然橫斜了整個字就是斜的,這時就要通過力學的原理把字的斜勢拉正,這種原理就是讓字的底部水平或向右下↘拉的趨勢,讓字在動態中平穩。例如“且”(圖一)字四個長橫往右上角斜,使字有一種右上斜的姿態。最後一筆長橫的收筆往右下角頓筆,這種頓筆方向把“且”字往右上斜的姿態又給拉正了回來,這就是我們講的“橫平豎直”。如果沒有這個向右下的頓筆我們的字則整體往右上斜,是站不穩的。再例如“國”(圖二)字,橫折的豎向下長,出把上面往右上↗斜的橫拉正,使“國”字平穩。

我們可以從歷帶書法家的名帖去驗證,例如圖三(歐陽詢《九成宮》)圖四(顏真卿《顏勤禮碑》)我們可以看橫都是往右上↗傾斜的,但底部往右下↘的斜勢把整個字拉正了回來,使字“橫平豎直”。褚遂良的《陰符經》(圖五)、趙孟頫的《三門記》這幾個楷書名家的字帖都可以看出這種規律。








簡藝書法


我也寫寫




管戈


橫平豎直是寫書法的時候,書法老師講的最基礎的最基本的要求。

但是學過書法的人都知道,所謂的橫平豎直並不是簡單的寫平整或寫垂直就完事,尤其是不能寫成水平,或者是寫的像一個木棒一樣的直。

許多學生他們的字兒寫的橫平豎直,看上去比較好看,這樣的字體,他們在寫作文或者在進行答題的時候,一般是不會丟分的。不過這樣的字體不能稱之為書法,只能稱之為書寫。

這樣的字體看著很好看,只不過是就像人們欣賞市場上的那些所謂市場畫一樣,是大眾的一種對整潔美觀的感覺。在書法領域這兒的評價,其實不是適合於書法的。書法裡面的橫與豎,講究的是各種變化特徵。是各種險而平,平與險的辯證關係。如果一個人真正的把這個橫寫的太平了,那麼這個人的書法基本是不過關的,對於行、楷書尤其如此。

通過以上的分析,我們也可以知道書法中的橫與豎,不是生活中所說的那種橫與豎,而是具有藝術特徵的,有變化的,能夠體現出來一個書寫者的書法素養與書寫風格的筆畫法則。


素心明月


在我們剛開始接觸寫字時,“橫平豎直”,很多家長和老師在孩子寫字時都會這樣對孩子說。做到“橫平豎直”也就是把字寫得工整,重心平穩。而點、捺、撇、提也並非老師沒有教過,只是“橫”與“豎”的筆畫太多,概括又極為精簡,所以很容易讓人記住。
但是縱觀歷代書法家的作品,其用筆並不真的是“橫平豎直”,而是平中富有變化,左低右高,略微傾斜,即便是同一個字中出現了多處橫畫,也會有不同的傾斜角度變化,而我們常常所講的“橫平豎直”、“間距均勻”,其實是寫字工整的最低要求,對書法有一定研究的同學就可以追求字體的結構、間距、疏密等變化。 身為“楷書四大家”的歐陽詢,其名作《九成宮》中,“九”字故意寫得非常斜,看著有高山墜石的感覺。不過,這得是有了一定書法功底後才能這樣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