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半個喜劇》在男人之間的依附關係裡討論愛情,討論男人的獨立?


《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話劇海報的風格,有分裂有錯亂


孫同被設定成了一個既想要面子又想要裡子的高學歷的當代年輕人,要面子是因為母親,要裡子是因為個人有主動性,有獨立精神的部分,音樂是他想要追尋的東西。


但他接受了鄭多多的提供的工作和戶口,他住在了鄭多多的房子裡,穿著鄭多多的衣服,在鄭多多與高璐之間充當電燈泡和傳話筒。


看到這些情節的時候,我就在想:


高學歷的當代年輕人有沒有判斷力?


在生存與生活的問題上有沒有選擇權?


他們有沒有做出正確的選擇?


他們做出了什麼樣的選擇?


故事發生前,孫同已經做了很多選擇,喜歡的女孩沒有爭取,變成了鄭多多的未婚妻;,依舊與鄭多多同吃同住同穿,甘當小弟,沒有嘗試擺脫鄭多多;在酒吧駐唱尋求夢想的機會,卻直接到鄭多多安排的公司上班拿戶口……


《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2020年,去酒吧駐唱依然是夢想的代名詞


高學歷的當代年輕人苟且於國際大都市,有了外人看到的面子,裡子確實房租貴、夢想懸、生存難、愛情完,要想在城市立足不是依靠本事,是依附關係,以前叫“巴結”,現在叫“舔狗”。

<strong>年輕人用個體意識對抗過父母,標榜過價值觀念,但從來沒有違逆過社會。我們小時候耳濡目染的那些大人的勾當和觀念值得被嘲笑唾棄,也“值”得被撿起來繼續發揮……


孫同有判斷力,有選擇權,做出了正確的選擇了麼?趙海燕飾演的媽媽認為是正確的!鄭多多認為是正確的!一些人也會認為沒毛病!


《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選取樓道作為矛盾發生地,暗地裡的矛盾不上臺面


高等教育改變了當代年輕人了麼?沒法做數據統計。但有很多年輕人是在積極克服痼疾的,只是這些生活中的人物形象從來沒有被提煉到電影中。


孫同必須在俗世窠臼裡兜兜轉轉,故事才能繼續下去。這時候任素汐飾演的莫默就上線了,這個角色就是喚醒一個軟弱的男人——孫同,刺痛一個掌控充足社會資源的男人——鄭多多。或者說是愛情。


生性放蕩的鄭多多想勾搭一下少年時的愛慕女同學莫默,恰巧她無處撒網。大家誰都沒有拘著,直奔主題。


首先,孫同媽媽與莫默建立的矛盾,為後面孫同與莫默的故事增加了看點,情節設計合理;


然後,<strong>高璐突然拜訪,建立了整個故事的架構,也裝上了都市愛情倫理劇的內核,像極了《奮鬥》;


最後,給孫同鋪出一條成長的路,獲得真愛。


《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情侶去音樂節是愛情的標配


孫同與莫默的愛情其實並不浪漫,甚至可以說太貼地氣了,看音樂節,逛宜家……對愛情想象的空間很狹窄。<strong>在愛情類故事中,物質層面的極度延伸怕被解讀為炫富,精神層面的深度探討怕被誤解為三觀不正,可以探索和挖掘的空間也自然很小。


《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這張海報的空間感很好,故事性也很強,但導演調度能力卻有限。


看《半個喜劇》室內戲要好於室外戲,室內置景燈光完全可控,儘管兩位導演依然在調度上過於話劇,但已經呈現了不錯的美術攝影。室外戲很單一,青天白日拍攝與vlog拍攝者輸出的影像沒有實質性區別。


《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眼鏡店這段戲很出彩,全場最佳


國內有國際大都市,卻沒有都市題材類的電影,至少從取景上來說,只有少有的重慶、南京、青島、廈門等地有拍攝的基礎,城市規劃過於統一,沒特色。


《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宜家門口,虛焦


探討價愛情值觀念的電影在國內很難獲得認同,反而是國外在精神層面不斷延展,<strong>國內只是基於家庭關係去包裝,混淆著親情、友情,愛情只是多人的調味劑,能和誰一起捆綁活下去,追求基本生存訴求。但這裡的“生存”不是吃飽飯,是能夠立足,滿足衣食住用行。想想孫同是不是?


《半個喜劇》聊點愛情很難!很方!很尷尬

感覺構圖上,一開始就該擠壓孫同,樓道到婚禮大廳,孫同在視覺上的扭轉幾乎沒有,表現手法單一


男人先獨立才能有愛情,至少有意識獨立,沒有依附的社會關係,能自由表達,才能可能愛到合適的人。


我相信有很多純真的愛情故事,但一定摻雜著很多人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