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半个喜剧》在男人之间的依附关系里讨论爱情,讨论男人的独立?


《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话剧海报的风格,有分裂有错乱


孙同被设定成了一个既想要面子又想要里子的高学历的当代年轻人,要面子是因为母亲,要里子是因为个人有主动性,有独立精神的部分,音乐是他想要追寻的东西。


但他接受了郑多多的提供的工作和户口,他住在了郑多多的房子里,穿着郑多多的衣服,在郑多多与高璐之间充当电灯泡和传话筒。


看到这些情节的时候,我就在想:


高学历的当代年轻人有没有判断力?


在生存与生活的问题上有没有选择权?


他们有没有做出正确的选择?


他们做出了什么样的选择?


故事发生前,孙同已经做了很多选择,喜欢的女孩没有争取,变成了郑多多的未婚妻;,依旧与郑多多同吃同住同穿,甘当小弟,没有尝试摆脱郑多多;在酒吧驻唱寻求梦想的机会,却直接到郑多多安排的公司上班拿户口……


《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2020年,去酒吧驻唱依然是梦想的代名词


高学历的当代年轻人苟且于国际大都市,有了外人看到的面子,里子确实房租贵、梦想悬、生存难、爱情完,要想在城市立足不是依靠本事,是依附关系,以前叫“巴结”,现在叫“舔狗”。

<strong>年轻人用个体意识对抗过父母,标榜过价值观念,但从来没有违逆过社会。我们小时候耳濡目染的那些大人的勾当和观念值得被嘲笑唾弃,也“值”得被捡起来继续发挥……


孙同有判断力,有选择权,做出了正确的选择了么?赵海燕饰演的妈妈认为是正确的!郑多多认为是正确的!一些人也会认为没毛病!


《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选取楼道作为矛盾发生地,暗地里的矛盾不上台面


高等教育改变了当代年轻人了么?没法做数据统计。但有很多年轻人是在积极克服痼疾的,只是这些生活中的人物形象从来没有被提炼到电影中。


孙同必须在俗世窠臼里兜兜转转,故事才能继续下去。这时候任素汐饰演的莫默就上线了,这个角色就是唤醒一个软弱的男人——孙同,刺痛一个掌控充足社会资源的男人——郑多多。或者说是爱情。


生性放荡的郑多多想勾搭一下少年时的爱慕女同学莫默,恰巧她无处撒网。大家谁都没有拘着,直奔主题。


首先,孙同妈妈与莫默建立的矛盾,为后面孙同与莫默的故事增加了看点,情节设计合理;


然后,<strong>高璐突然拜访,建立了整个故事的架构,也装上了都市爱情伦理剧的内核,像极了《奋斗》;


最后,给孙同铺出一条成长的路,获得真爱。


《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情侣去音乐节是爱情的标配


孙同与莫默的爱情其实并不浪漫,甚至可以说太贴地气了,看音乐节,逛宜家……对爱情想象的空间很狭窄。<strong>在爱情类故事中,物质层面的极度延伸怕被解读为炫富,精神层面的深度探讨怕被误解为三观不正,可以探索和挖掘的空间也自然很小。


《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这张海报的空间感很好,故事性也很强,但导演调度能力却有限。


看《半个喜剧》室内戏要好于室外戏,室内置景灯光完全可控,尽管两位导演依然在调度上过于话剧,但已经呈现了不错的美术摄影。室外戏很单一,青天白日拍摄与vlog拍摄者输出的影像没有实质性区别。


《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眼镜店这段戏很出彩,全场最佳


国内有国际大都市,却没有都市题材类的电影,至少从取景上来说,只有少有的重庆、南京、青岛、厦门等地有拍摄的基础,城市规划过于统一,没特色。


《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宜家门口,虚焦


探讨价爱情值观念的电影在国内很难获得认同,反而是国外在精神层面不断延展,<strong>国内只是基于家庭关系去包装,混淆着亲情、友情,爱情只是多人的调味剂,能和谁一起捆绑活下去,追求基本生存诉求。但这里的“生存”不是吃饱饭,是能够立足,满足衣食住用行。想想孙同是不是?


《半个喜剧》聊点爱情很难!很方!很尴尬

感觉构图上,一开始就该挤压孙同,楼道到婚礼大厅,孙同在视觉上的扭转几乎没有,表现手法单一


男人先独立才能有爱情,至少有意识独立,没有依附的社会关系,能自由表达,才能可能爱到合适的人。


我相信有很多纯真的爱情故事,但一定掺杂着很多人情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