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南出現地震專家怎麼說?

解決部差錢


昨天下午五點多的時候,感覺有晃動的感覺。當時懷疑是地震,驚訝了一下。類似壓路機路過樓下。可琢磨一下,這個時候(疫情)沒有壓路機出沒。比較輕微,沒有影響,就沒再喊。


劉俊利


今天下午五點多的時候,我正在床上看手機,確實感覺床晃動了,我還以為床底下有人呢,大概得三四秒的樣子吧,時間不長,但是我看燈沒晃動,當時還想不會是地震吧,結果是真地震了。希望今年我們都好好的,都要平安健康!


亞姐123


昨天,濟南長清發生了4.1級地震,剛剛,又發生了0.6級餘震,專家:濟南再次發生4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其實總體來說,濟南會發生地震,但發生大震的可能性幾乎沒有,因為濟南不在大的地震斷裂帶中心。

從強震的地震帶分佈上可以看到,我國東部地區有一條比較長的地震帶恰好穿過山東,此地震帶叫郯廬地震帶,取山東的郯城和安徽的廬江首字命名,嚴格來說這條地震帶比較長,從黑龍江一直穿越到長江邊的安徽,但只有中段的裂痕比較大,發生大震的能級比較高,山東恰好位於中段上。

1668年,在山東的郯城、莒縣一帶發生了8.5級大地震,山崩地裂,百里之內無存屋,居民死傷無數,是東部地區有史以來記載的最大地震。專家預測,這次大震釋放以後,下次大震的應力積聚時間至少要千年以上,所以短時間內幾乎不會再發生大震。

雖然沒有大震發生,但是山東小震還是會不斷髮生的,根據山東地震網的監測,2019年山東及周邊海域共發生自然地震共619次,其中小於2級的地震583次,2到3級的31次,大於3級的5次,也就是說,基本上都是弱震和微震,幾乎感覺不到。

所以,首先,濟南是安全的,至少不會發生大震,但發生小震的可能性還是極大的,但幾乎沒什麼危害。


山東味兒


昨天下午五點多,濟南長清區發生4.1級地震,網上消息確切後,筆者查閱了一些資料,有些出乎意料,我們首先看一張全國活動斷層圖:

上圖中濟南市區並沒有活動斷層,周邊分佈了一些斷裂帶:

濟南北部有一條(紫色)中早更新世的齊河—廣饒斷裂,比較長,幾乎北、西北拱環著濟南,在這條斷裂帶上,1620年、1730年鄒平市各發生了5.0級和5.3級地震(上圖中小圓圈圈)

濟南西南方向發育著一條北西—南東方向斷裂帶,歷史上1622年發生了5.8級地震,時光荏苒,400年後,這裡昨天又發生4.1級,看來事出有因,這條斷裂帶還是很活躍的,我們還要重點監控。

濟南東南方向發育著一條泰安斷裂帶,1668年發生了6.24級地震。這算是濟南周邊地震級較高的,而且活動並不是很頻繁,只有一次記錄。

從濟南周邊整體來看,東邊分佈著一條綿延2400多公里的郯廬大斷裂,這條斷裂帶上歷史上曾經發生了一次地震,達8.5級,垂直距離到濟南也得有150公里左右,對濟南影響也不是很大,當然即使發生地震, 地震的能量傳到濟南,也會不斷衰減,破壞性也不會是很大了。

濟南周邊歷史上並沒有出現較大的地震,多是一些沒有超過6級的,從我們目前建築狀況來看,能夠抵抗住中等級別地震,破壞性不大。我們唐山經常會發生4級左右地震,5~6級也發生過,大家還是安心工作生活。自從唐山7.28大地震後,我國建築業發生了很大改變,承重牆,剪力牆抗震性能比較好,這是最踏實讓人放心的地方。

從大的造山運動來看,大約2億年前的中生代,發生一場奠定我國大地構造的發展和地貌輪廓的燕山運動,山東半島構造活動較強烈,岩漿不斷侵入活動,形成了以花崗岩為主的地貌,如泰山、山東半島基岩海岸,不斷反覆活動,夯實這一帶地質基礎。

關鍵是進入新生代以後, 在歐亞-印澳-太平洋板塊相互作用構成的地球動力背景下,這些構造單元進入了全新的地質演化階段,表現出強烈的差異隆升與沉降: 西部岩石圈擠壓增厚隆升, 東部岩石圈在中生代基礎上持續伸展減薄,形成了一系列北北東向斷層(上圖1紅色線),而這些斷層多是喜馬拉雅運動之後形成的。

確切地說,山東地質基礎較好,少地震,多得中生代燕山運動多次岩漿侵入活動的功勞,是這次運動帶來地質結構穩定性,才使這一帶地質構造相比要好一些。


地理縱橫


就在昨天下午17時7分,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發生了4.1級地震,很多因疫情宅在家裡的朋友們感覺到了輕微的晃動後,紛紛跑出樓宇到外面躲避。據專家介紹,濟南並不處在大型的地震帶及斷裂帶上,發生強震的可能性很小。那麼這次地震是怎麼產生的呢?

地震產生的機理非常複雜,其形成的因素來源眾多,其中有一個比較關鍵的原因,就是隨著地球各板塊的移動產生碰撞和擠壓,板塊的邊緣成為巨大壓力釋放的突破口,引發地殼上下的劇烈晃動,這就是為何處在板塊邊緣的位置幾乎都是大型地震帶分佈區域的重要原因。除此之外,在一些地殼板塊的內部,還會分著若干小型的斷裂帶,在岩層應力積聚的作用下,也會引發薄弱區域能量的釋放,因此處在地質結構斷裂帶區域也會出現地震現象,不過震級一般沒有處在地震帶上的大。

濟南市處於魯中南低山丘陵與魯西北沖積平原交接帶形成的一個隱形盆地之內,盆地中心的底部的地質結構為花崗岩體,地質穩定性較高,這本身奠定了濟南基本不會發生大型地震的基礎。同時,濟南市在南北向上跨越了魯西斷塊隆起和華北斷陷兩個構造單元,中間偏北是齊河-廣饒斷裂帶,東部有千佛山斷裂、平安店斷裂、馬山斷裂以及更遠的郯廬斷裂帶等,西部有聊考斷裂帶等,也就是說穿過濟南市區的斷裂帶是不存在的,只是周邊存在著一些小型的斷裂地質構造。

歷史上只有距離濟南市較遠的郯廬斷裂帶上發生過超過8級的大地震,而濟南的地質構造,可以對這些遠處產生的大型地震起到很好的緩衝作用,因此不會對濟南市產生大於6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歷史記載的最大地震為1622年4月17日發生的長清5.5級地震。但是同時,在周邊眾多斷裂帶的影響下,除了有不同斷裂帶之間的對沖關係外,還會引發直接的衝擊作用,也就是說只要任何一個斷裂帶發生地殼上下位移,就會將衝擊波直接傳遞給濟南,引發連帶性的影響,這也是濟南歷史上會發生許多次輕微地震的原因。


優美生態環境保衛者


2月18日17時07分,山東濟南地震為4.1級。山東省地震局在對地震監測資料分析研判的基礎上認為,原震區再次發生4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關於濟南的地震早在2013年時候,濟南市地震局的相關專家就進行了介紹,強度較大的地震需有大型活動斷裂這一地質構造,“大型活動斷裂是距今10萬年以來有充分位移證據證明曾活動過、或正在活動並在未來一定時期內仍有可能活動的斷層。

歷史上大的地震災害幾乎都發生在大型活動斷裂上。”2005和2006年,濟南市地震局就在全市進行了城區活斷層探測與地震小區劃分工作。經實地勘察,濟南地下沒有大型活動斷裂,“在歷史上,濟南曾發生過3次5級以上地震。根據濟南的地質構造,發生強震的可能性不大。”



娛樂六天半


說明山東地殼板塊最近很活躍,不能排除未來半年一年有更大地震活動的可能!尤其是臨沂連雲港一帶要特別關注!~~僅供參考



王爺獵莊


濟南市位於華北斷塊東部,轄區範圍內不存在大的地震構造帶,無發生大地震的地質構造背景。20世紀以來,濟南轄區範圍未發生過破壞性地震。通常來說,4級左右地震會對老舊房屋等建築產生影響或輕微破壞。省地震局在對地震監測資料分析研判的基礎上認為,原震區再次發生4級以上地震的可能性不大。

濟南市應急管理局

2020年2月18日



濟南醫點生活


地震是地殼運動造成的,其實地殼運動是在不間斷的進行的,所以地震也是無時不在發生,像日本一年就要發生一千多次地震,有感地震一天4次,近年來發生破壞性地震100多次,而濟南並不在大的斷裂帶上在全國30個大型城市的地震風險中,濟南排在倒數13位,可以說相當安全了。完全沒有必要驚慌。


北方的狼zyx


昨日下午看新聞,日本海峽驚現黃帶魚俗稱地震魚,深海魚特別罕見,兩條各十於米,很多人都祈福不要發生地震,我三點半注意到天色昏暗,沒有風但是極度不爽,四點半就發生了地震,多少有點關聯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