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21天養成一個習慣,大家感覺最近快養成啥習慣了嗎?

保險慧生活


每天醒來第一件是摸手機,先在領導群裡報平安,然後孩子班級群報平安,接下來在另一個群裡佈置任務。

孩子拿手機寫作業了,在大院子散會兒步,曬曬衣服、被子。

做飯是重中之重,薺菜餃子,大肉餃子,火鍋、和湯麵條、利水面條、蒸米、蒸紅薯。蒸饃、炸饃、油烙餅、煎餅、菜合……輪翻上陣。

如果想買什麼菜的話,就打電話,商家會送到卡點。


三農領域小李


習慣一旦養成了很難改變。疫情之前我已經習慣每天早起晚睡去店裡忙生意掙錢,打算放年假到年後初六營業。剛休息的前幾天實在是難受,每天早上生物鐘就讓我不要睡懶覺了,賴在床上實在難受,起了床還沒什麼事情做,還不如天天上班忙忙碌碌來得好。由於疫情不能正常開工上班,時間一天天過去,我現在已經習慣了早上晚去,天天抱著手機,吃玩睡…現在覺得每天這樣過也很舒服,這兩天周邊有一些店市場開始陸陸續續復工,我也有了復工的打算,可是連續兩天訂的鬧鐘已響,睡夢中模糊的自己索性把鬧鐘關掉繼續睡…又開始了之前的生活狀態。習慣一旦養成真的太可怕了,讓我喪失了戰鬥力,沒有了前進的動力,太難了,所以我決定要改掉這個壞習慣,下午去市場備貨,備好貨就必須迫使自己去上班了,給自己點壓力,加油,相信沒幾天就會習慣早起晚睡,忙忙碌碌的生活。加油![靈光一閃]


小敏阿姨


這句話從很小的時候父母就跟我說過,值到我30多歲了,才真正知道確實是這樣的。從去年夏天開始,每天強迫自己出門去跑步,最困難的不是跑多少公里,出門是最困難的。堅持了差不多半個月之後,每天到那個固定的時間不出去跑步都不舒服。通過這個事情才真正瞭解了這句話的涵義。不是養成習慣的事情,而是要逼迫自己去幹一些自己不想幹的事情。


天真的好藍好藍


一個好習慣21天養不成,一個壞習慣倒是挺好養成的。

為了避免養成壞習慣,我每天堅持早睡早起,也鼓勵兒子早睡早起,如果他不起,我就叫醒他,“怡無色柔無聲”,還好,兒子也早睡早起。

疫情期間,切不可放縱自己,平時該幹嘛就幹嘛,此時正是修行時,趁這個時候好好充實一下自己,把以前想看的書,一直沒時間看,翻閱一下。趁這個時候,停下自己的腳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喜歡的樣子。


我願做一支蠟燭


疫情期間,有大半個月沒出門,最近待的煩的,想出去走走,出了趟門,走了十來分鐘路,就感覺腿腳比較累,之前,至少是兩倍的路程才這樣感覺。走在路上,累的,就覺得還是儘量不要出門好了,走路太累了,不要走了,在家待著挺好的~😂


有事想到了鍾無豔


喜歡跟自己獨處了!

獨自清歡!

獨處,

是一個人的清歡。

米開朗基羅說:我去了趟採石場,看到了一塊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衛。於是,我鑿去多餘的石頭,只留下有用的,《大衛》就誕生了。

年輕時總害怕“不合群”,以為“朋友多了路好走”,於是為了合群而合群,馬不停蹄地去趕赴一場又一場熱鬧與繁華。隨著年齡漸長,才發現: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與其花費時間與精力在酒桌上觥籌交錯,去結交一些無關痛癢的“朋友”,還不如學會好好與自己相處。

獨處,是一種智慧的沉澱。

獨處,是一種充實的滿足。

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

只有能與自己好好相處的人,才是內心足夠強大和豐富的人。獨處,是做回自己

美國哲學家梭羅,曾經遠離塵囂、隻身一人在瓦爾登湖畔隱居兩年。兩年時間,梭羅自耕自食、自始至終都獨自一人。後來有人問他:“你一個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獨,很想見人吧,特別是在風雪天裡。”

梭羅回答:我為什麼會感到孤獨呢?獨處使我身心健康。與人為伴,即使是與最優秀的人相處也會使人厭倦。我好獨處,至今我尚未找到一個夥伴能有獨處那樣令我感到親切。在獨處時,我做回了自己。是啊,一個人只有在獨處時,才能真正的發現自己,認清自己,迴歸真實的自我。在獨處的兩年裡,梭羅寫出了傳世名著《瓦爾登湖》,震撼了美國人的心靈。

叔本華說:“只有當一個人獨處的時候,他才可以完全成為他自己。”人生需要獨處的時刻,在獨處中遇見最真實的自己,迴歸精神的安寧,迴歸靈魂的本真。喜歡獨處的人是孤單的,但這種孤單是心靈的孤單,與性格上的孤僻是兩回事,它不是空虛,不是無聊,不是無所作為的自卑,不是厭世絕望的哀怨,不是孤芳自賞的清高,而是心靈充實至極的一種狀態。

喜歡獨處的人是淡然的,他猶如一顆獨佇的樹,任憑風吹雨打,四季交替,隨意隨緣。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貴不張揚,得失不言語,心如止水,寵辱不驚。

喜歡獨處的人內心是豐盈的,越是豐盈的靈魂,越有強烈的孤獨感。古來聖賢皆寂寞,只有少了外界熙熙攘攘的干擾,才能更加專注的做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業,達到內心的豐盈。周國平說:我天性不宜交際。在多數場合,我不是覺得對方乏味,就是害怕對方覺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願忍受對方的乏味,也不願費勁使自己顯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獨處時最輕鬆,因為我不覺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無需感到不安。獨處是一種能力,大多數人把社交看成是一種能力,卻忽略了獨處也是一種能力。具備這種能力並不意味著不再感到寂寞,而在於安於寂寞並使之具有生產力。享受獨處的人,可以把枯瘦的日子過得豐盈,活出生活的本色;享受獨處的人,可以坦然面對世事,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一個人最好的狀態,無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華,也能安頓一個人的時光。學會相處吧,做回自己,享受獨處的時光!你終將明白,獨處,是一個人的清歡。獨處是人生中的美好時刻和美好體驗,雖則有些寂寞,寂寞中卻又有一種充實。獨處是靈魂生長的必要空間,在獨處時,我們從別人和事務中抽身出來,回到了自己。

獨處的愛好與一個人的性格完全無關。愛好獨處的人同樣可能是一個性格活潑、喜歡朋友的人,只是無論他怎麼樂於與別人交往,獨處始終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獨處,是一種選擇,它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主動選擇的一種生活方式。

生命本就是一場孤獨的跋涉,無論人生路上有多少紛繁熱鬧,終將抽身出來,獨自細數似水流年。




古辭藝匠


哈哈哈!這習慣養成的多了去了。待我一一道來。

一,一出門就戴口罩,以前出門是從來不戴口罩的。感覺戴上口罩那個叫捂呀,都喘不過來氣兒了。如今呢?一揣兜兒,兜裡就是口罩,茶几上放的也是口罩,家裡囤了好多口罩。一說出門兒,不自覺的口罩就帶上了。[霧霾]

二,勤洗手。這個習慣養成的真的很好。之前上班一上午也不洗一次手。這天天在家待著,看見水就想沖沖手。因為電視裡經常號召:“勤洗手,防病菌,平平安安過疫情。”

三,愛囤菜了。以前出門兒買菜就買當天吃的,感覺買多了放的冰箱裡不新鮮。啥時候吃啥時候買才新鮮,所以就買的少。疫情剛開始的時候感覺哎呀買這麼多菜,到現在買菜感覺一兩把菜都太少,不自主的就往筐裡放菜,之前一次買一天,現在一次一個星期的菜都買了。[胡瓜]

四,睡覺睡到大中午。以前上班兒,不起也得起,自然而然的生物鐘也就是上班兒起床的那個時間了。疫情隔離前兩天還能按照上班兒的生物鐘自然起床。到後來,就睡到自然醒了,基本上是大中午了。[哈欠]

五,愛做飯了,廚藝精進了!之前炒來炒去,就那幾個菜,也沒那個興趣去學新菜。這段時間宅在家,下載了好多美食app!沒事兒就在廚房叮呤咣啷搗鼓新菜吃。不知不覺一天就過去了,感覺做飯也蠻好玩的。[靈光一閃]

六,愛扎辮子。因為本人是女生,留著一頭長長的秀髮。上班出門的話,很用心的去打理,現在天天在家也不打理了,習慣性的一把抓起來就紮起來了。感覺紮起來特別清爽,利索,省事兒。愛上這種感覺了。[玫瑰]






青青河邊草vlog


最近養成了一個最大的習慣就是不出門[大金牙],疫情之前每天必須出兩趟門以上的,現在每天基本都是在床上廚房和飯廳中度過[擦汗]

以前在農村呆不過三天就受不了了,現在呆了一個月,我都不想出城了[捂臉],習慣了農村夜晚的寂靜,習慣了每晚九點半就睡覺早上七點就被叫醒,這是一種什麼生活狀態我也搞不清楚了[摳鼻]。

習慣了一炒菜就被叫去燒火[翻白眼],習慣了被說整天都是睡睡睡,懶死了[馬思純的微笑]!習慣了想吃啥一家人就一起幫忙研究做,做得好不好吃都說好吃😋,哈哈哈!








多寶魚ing


人們常常說,養成一個習慣只需要21天,但是很多人堅持了做同樣的事情做了21天,到第22天再做這件事情的時候還是感覺十分不情願,這是為什麼呢?下面就來告訴你真相:養成一個習慣需要多久?

“形成或改變一個習慣只需要21天”。這句話常被認為是出自美國心理學家威廉·詹姆斯,可是從來就沒有人找到過出處,所以,誰是第一個說這句話乃至使這句話風靡全球的,還有待考證。而試驗證明,僅僅給人們21天來養成一個習慣,是遠遠不夠的。倫敦的相關研究學者做了這樣的一組試驗:他們讓96名參與者每天重複一項與健康相關的活動,比如100個仰臥起坐、80個俯臥撐、30分鐘的跑步,堅持了21天的4倍——84天,按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說法,他們早已達到了自動化,但真相呢?真相是大部分的人在第66天的時候養成了這些習慣,而少部分人到了84天還沒成功,第85天的時候依然沒有想去做這些運動的慾望。研究人員說,他們可能需要在第254天才能達到自動化。

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真相或許是讓人失望的,但是,為什麼有人覺得“21天養成一個習慣”是非常適用於自己的呢?首先,你給了自己一個積極的心理暗示,於是就能從這個暗示中得到了動力,並且,這些習慣可能並不太難做到而且可能是你樂意去做的,所以,你認同“21天養成一個習慣”的說法。

養成習慣的快慢跟你熱愛的程度成正比,比如戒菸需要一百天,但我重新養成吸菸的習慣只需一根菸,人的主觀總會決定一些習慣的發展,一般來說好習慣難堅持壞習慣容易養成。所以無論如何,在養成好習慣時,請一定要堅持到底


壹帆鋒順影視


已經過了20多天沒有上午的日子,不知道算不算習慣。不過話說回來,衛生習慣改變了很多:出門必戴口罩,也會注意周圍人是否戴了口罩,而且疫情過去了,出門肯定也會佩戴,這一點相信很多人都會;洗手頻率更高了,並且洗手手法更科學,更專業了。疫情把人困在了家中,但也給了大家更多陪伴家人的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