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21天养成一个习惯,大家感觉最近快养成啥习惯了吗?

保险慧生活


每天醒来第一件是摸手机,先在领导群里报平安,然后孩子班级群报平安,接下来在另一个群里布置任务。

孩子拿手机写作业了,在大院子散会儿步,晒晒衣服、被子。

做饭是重中之重,荠菜饺子,大肉饺子,火锅、和汤面条、利水面条、蒸米、蒸红薯。蒸馍、炸馍、油烙饼、煎饼、菜合……轮翻上阵。

如果想买什么菜的话,就打电话,商家会送到卡点。


三农领域小李


习惯一旦养成了很难改变。疫情之前我已经习惯每天早起晚睡去店里忙生意挣钱,打算放年假到年后初六营业。刚休息的前几天实在是难受,每天早上生物钟就让我不要睡懒觉了,赖在床上实在难受,起了床还没什么事情做,还不如天天上班忙忙碌碌来得好。由于疫情不能正常开工上班,时间一天天过去,我现在已经习惯了早上晚去,天天抱着手机,吃玩睡…现在觉得每天这样过也很舒服,这两天周边有一些店市场开始陆陆续续复工,我也有了复工的打算,可是连续两天订的闹钟已响,睡梦中模糊的自己索性把闹钟关掉继续睡…又开始了之前的生活状态。习惯一旦养成真的太可怕了,让我丧失了战斗力,没有了前进的动力,太难了,所以我决定要改掉这个坏习惯,下午去市场备货,备好货就必须迫使自己去上班了,给自己点压力,加油,相信没几天就会习惯早起晚睡,忙忙碌碌的生活。加油![灵光一闪]


小敏阿姨


这句话从很小的时候父母就跟我说过,值到我30多岁了,才真正知道确实是这样的。从去年夏天开始,每天强迫自己出门去跑步,最困难的不是跑多少公里,出门是最困难的。坚持了差不多半个月之后,每天到那个固定的时间不出去跑步都不舒服。通过这个事情才真正了解了这句话的涵义。不是养成习惯的事情,而是要逼迫自己去干一些自己不想干的事情。


天真的好蓝好蓝


一个好习惯21天养不成,一个坏习惯倒是挺好养成的。

为了避免养成坏习惯,我每天坚持早睡早起,也鼓励儿子早睡早起,如果他不起,我就叫醒他,“怡无色柔无声”,还好,儿子也早睡早起。

疫情期间,切不可放纵自己,平时该干嘛就干嘛,此时正是修行时,趁这个时候好好充实一下自己,把以前想看的书,一直没时间看,翻阅一下。趁这个时候,停下自己的脚步,好好反省一下自己的人生,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


我愿做一支蜡烛


疫情期间,有大半个月没出门,最近待的烦的,想出去走走,出了趟门,走了十来分钟路,就感觉腿脚比较累,之前,至少是两倍的路程才这样感觉。走在路上,累的,就觉得还是尽量不要出门好了,走路太累了,不要走了,在家待着挺好的~😂


有事想到了钟无艳


喜欢跟自己独处了!

独自清欢!

独处,

是一个人的清欢。

米开朗基罗说:我去了趟采石场,看到了一块巨大的大理石,在它身上,我看到了大卫。于是,我凿去多余的石头,只留下有用的,《大卫》就诞生了。

年轻时总害怕“不合群”,以为“朋友多了路好走”,于是为了合群而合群,马不停蹄地去赶赴一场又一场热闹与繁华。随着年龄渐长,才发现:世界是自己的,与他人毫无关系。与其花费时间与精力在酒桌上觥筹交错,去结交一些无关痛痒的“朋友”,还不如学会好好与自己相处。

独处,是一种智慧的沉淀。

独处,是一种充实的满足。

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

只有能与自己好好相处的人,才是内心足够强大和丰富的人。独处,是做回自己

美国哲学家梭罗,曾经远离尘嚣、只身一人在瓦尔登湖畔隐居两年。两年时间,梭罗自耕自食、自始至终都独自一人。后来有人问他:“你一个人住在那一定很孤独,很想见人吧,特别是在风雪天里。”

梭罗回答:我为什么会感到孤独呢?独处使我身心健康。与人为伴,即使是与最优秀的人相处也会使人厌倦。我好独处,至今我尚未找到一个伙伴能有独处那样令我感到亲切。在独处时,我做回了自己。是啊,一个人只有在独处时,才能真正的发现自己,认清自己,回归真实的自我。在独处的两年里,梭罗写出了传世名著《瓦尔登湖》,震撼了美国人的心灵。

叔本华说:“只有当一个人独处的时候,他才可以完全成为他自己。”人生需要独处的时刻,在独处中遇见最真实的自己,回归精神的安宁,回归灵魂的本真。喜欢独处的人是孤单的,但这种孤单是心灵的孤单,与性格上的孤僻是两回事,它不是空虚,不是无聊,不是无所作为的自卑,不是厌世绝望的哀怨,不是孤芳自赏的清高,而是心灵充实至极的一种状态。

喜欢独处的人是淡然的,他犹如一颗独伫的树,任凭风吹雨打,四季交替,随意随缘。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富贵不张扬,得失不言语,心如止水,宠辱不惊。

喜欢独处的人内心是丰盈的,越是丰盈的灵魂,越有强烈的孤独感。古来圣贤皆寂寞,只有少了外界熙熙攘攘的干扰,才能更加专注的做一件事情,成就一番事业,达到内心的丰盈。周国平说:我天性不宜交际。在多数场合,我不是觉得对方乏味,就是害怕对方觉得我乏味。可是我既不愿忍受对方的乏味,也不愿费劲使自己显得有趣,那都太累了。

我独处时最轻松,因为我不觉得自己乏味,即使乏味,也自己承受,不累及他人,无需感到不安。独处是一种能力,大多数人把社交看成是一种能力,却忽略了独处也是一种能力。具备这种能力并不意味着不再感到寂寞,而在于安于寂寞并使之具有生产力。享受独处的人,可以把枯瘦的日子过得丰盈,活出生活的本色;享受独处的人,可以坦然面对世事,塑造更完美的自己。

一个人最好的状态,无非是既能享受得了繁华,也能安顿一个人的时光。学会相处吧,做回自己,享受独处的时光!你终将明白,独处,是一个人的清欢。独处是人生中的美好时刻和美好体验,虽则有些寂寞,寂寞中却又有一种充实。独处是灵魂生长的必要空间,在独处时,我们从别人和事务中抽身出来,回到了自己。

独处的爱好与一个人的性格完全无关。爱好独处的人同样可能是一个性格活泼、喜欢朋友的人,只是无论他怎么乐于与别人交往,独处始终是他生活中的必需。

独处,是一种选择,它不是被迫的,而是自己主动选择的一种生活方式。

生命本就是一场孤独的跋涉,无论人生路上有多少纷繁热闹,终将抽身出来,独自细数似水流年。




古辞艺匠


哈哈哈!这习惯养成的多了去了。待我一一道来。

一,一出门就戴口罩,以前出门是从来不戴口罩的。感觉戴上口罩那个叫捂呀,都喘不过来气儿了。如今呢?一揣兜儿,兜里就是口罩,茶几上放的也是口罩,家里囤了好多口罩。一说出门儿,不自觉的口罩就带上了。[雾霾]

二,勤洗手。这个习惯养成的真的很好。之前上班一上午也不洗一次手。这天天在家待着,看见水就想冲冲手。因为电视里经常号召:“勤洗手,防病菌,平平安安过疫情。”

三,爱囤菜了。以前出门儿买菜就买当天吃的,感觉买多了放的冰箱里不新鲜。啥时候吃啥时候买才新鲜,所以就买的少。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感觉哎呀买这么多菜,到现在买菜感觉一两把菜都太少,不自主的就往筐里放菜,之前一次买一天,现在一次一个星期的菜都买了。[胡瓜]

四,睡觉睡到大中午。以前上班儿,不起也得起,自然而然的生物钟也就是上班儿起床的那个时间了。疫情隔离前两天还能按照上班儿的生物钟自然起床。到后来,就睡到自然醒了,基本上是大中午了。[哈欠]

五,爱做饭了,厨艺精进了!之前炒来炒去,就那几个菜,也没那个兴趣去学新菜。这段时间宅在家,下载了好多美食app!没事儿就在厨房叮呤咣啷捣鼓新菜吃。不知不觉一天就过去了,感觉做饭也蛮好玩的。[灵光一闪]

六,爱扎辫子。因为本人是女生,留着一头长长的秀发。上班出门的话,很用心的去打理,现在天天在家也不打理了,习惯性的一把抓起来就扎起来了。感觉扎起来特别清爽,利索,省事儿。爱上这种感觉了。[玫瑰]






青青河边草vlog


最近养成了一个最大的习惯就是不出门[大金牙],疫情之前每天必须出两趟门以上的,现在每天基本都是在床上厨房和饭厅中度过[擦汗]

以前在农村呆不过三天就受不了了,现在呆了一个月,我都不想出城了[捂脸],习惯了农村夜晚的寂静,习惯了每晚九点半就睡觉早上七点就被叫醒,这是一种什么生活状态我也搞不清楚了[抠鼻]。

习惯了一炒菜就被叫去烧火[翻白眼],习惯了被说整天都是睡睡睡,懒死了[马思纯的微笑]!习惯了想吃啥一家人就一起帮忙研究做,做得好不好吃都说好吃😋,哈哈哈!








多宝鱼ing


人们常常说,养成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但是很多人坚持了做同样的事情做了21天,到第22天再做这件事情的时候还是感觉十分不情愿,这是为什么呢?下面就来告诉你真相:养成一个习惯需要多久?

“形成或改变一个习惯只需要21天”。这句话常被认为是出自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可是从来就没有人找到过出处,所以,谁是第一个说这句话乃至使这句话风靡全球的,还有待考证。而试验证明,仅仅给人们21天来养成一个习惯,是远远不够的。伦敦的相关研究学者做了这样的一组试验:他们让96名参与者每天重复一项与健康相关的活动,比如100个仰卧起坐、80个俯卧撑、30分钟的跑步,坚持了21天的4倍——84天,按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说法,他们早已达到了自动化,但真相呢?真相是大部分的人在第66天的时候养成了这些习惯,而少部分人到了84天还没成功,第85天的时候依然没有想去做这些运动的欲望。研究人员说,他们可能需要在第254天才能达到自动化。

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真相或许是让人失望的,但是,为什么有人觉得“21天养成一个习惯”是非常适用于自己的呢?首先,你给了自己一个积极的心理暗示,于是就能从这个暗示中得到了动力,并且,这些习惯可能并不太难做到而且可能是你乐意去做的,所以,你认同“21天养成一个习惯”的说法。

养成习惯的快慢跟你热爱的程度成正比,比如戒烟需要一百天,但我重新养成吸烟的习惯只需一根烟,人的主观总会决定一些习惯的发展,一般来说好习惯难坚持坏习惯容易养成。所以无论如何,在养成好习惯时,请一定要坚持到底


壹帆锋顺影视


已经过了20多天没有上午的日子,不知道算不算习惯。不过话说回来,卫生习惯改变了很多:出门必戴口罩,也会注意周围人是否戴了口罩,而且疫情过去了,出门肯定也会佩戴,这一点相信很多人都会;洗手频率更高了,并且洗手手法更科学,更专业了。疫情把人困在了家中,但也给了大家更多陪伴家人的时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