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好友追忆赵忠祥:这次离别太匆匆


名人好友追忆赵忠祥:这次离别太匆匆

1999年,赵本山、宋丹丹首次联手,在央视春晚舞台上,用小品《昨天今天明天》将所有观众逗得前仰后合。那年的春晚流行语之一,就是“白云”大妈诚挚的心愿:“我十分想见赵忠祥!”观众们一边哈哈大笑,一边用目光搜索赵忠祥的身影,他就在台下,如往常一样,梳着一丝不乱的侧分头,满脸的笑意,只有眼睛下面两只大大的眼袋,诉说着疲倦。

那是他在央视的高光时刻。他与倪萍堪称黄金搭档,是春晚舞台上长达近20年间不可动摇的“台柱子”。他那充满磁性的声音或高或低,或缓或急,总是稳稳地为所有的搭档托着底。就像倪萍所说,别人想闪光的时候,他退半步托着你;别人到山穷水尽的时候,他又上前半步托着你。整整主持了十几届春晚,他居然可以做到没多说过一个字,也没少说过一个字,这零误差的背后,是功力!

退出央视的舞台之后,赵忠祥也“放开”了。他主持舞蹈节目,大秀交际舞;做客访谈节目,挥毫泼墨即可成画;面对倪萍的“毒舌揭短”,他见招拆招。他也曾被卷入各种是非的旋涡,屡屡做出各式回应,直到今年的1月16日,享年78岁的他因病离世。

从他1960年播音开始,好几代人是听着他的声音、看着他的节目长大的。对于电视中的赵忠祥,我们太过熟悉。然而,真实的他是什么样子?又有什么性情?在赵忠祥离开之后,本报记者联系了他的多位好友,听他们讲述自己心中的赵忠祥。

最后一面太匆匆

在《大王小王》节目的主持人、资深电视人王为念心中,赵忠祥一直是自己的老大哥,是值得尊敬的“赵老”。王为念告诉记者,自己上一次与赵老频繁联系,是因为节目《你看谁来了》。“2019年9月,我们为赵老录制了他的专场。11月26日是92岁的郭淑珍先生的专场,赵老是当天的惊喜嘉宾。我邀请他还有一个契机,当时正好在主持朋友的一场音乐会,看到会场有赵老的照片,我以为他也来了,赶快给他打个电话。结果他告诉我,自己在家里摔了一跤,腿肿了,去不了了。他跟我说,但你的节目我肯定去,肯定捧场!”

王为念当时还和朋友开玩笑,“你看(我俩)关系不一样吧!现在回想,他之所以摔跤,一定是因为生病导致体力不支,引起了腿部不适。”他告诉记者,赵老不经常体检,总觉得不方便,大家会围观,给医院也带来麻烦,“现在一想,这真是我们身为朋友的遗憾。”

在《你看谁来了》的录制现场,赵忠祥谈笑风生,还给郭老师写了字。后来,王为念在一个编导录制的视频中发现,那天赵老的腿就使不上劲儿,从椅子上起身都要工作人员扶着。看到那一幕,王为念感觉很心酸,“节目录制结束后,我给他打电话:什么时候上你家去吃炸酱面啊?他笑着说,随时来,为念,随时过来,我这儿就跟你家一样!”

没想到,不久前还相约吃面的人,突然间就病倒了。接到赵忠祥重病的消息,结束录制的王为念从昆明飞回北京,飞速抵达了老大哥的病房。“那是1月14日早上,我去的时候他在昏迷状态,我只能摸摸他的手脚,跟他说几句话。临走的时候我还想着,16号是他的生日,要给他买一个蛋糕,没想到当天早上,赵老就走了!”

名人好友追忆赵忠祥:这次离别太匆匆

多栽花,少栽刺

1983年,央视春晚第一次采取现场直播的形式,年轻的赵忠祥被临时喊过去致开幕词。当时,春晚总导演邓在军选定他第一个出面主持,他还有点不自信,“我能行吗?”邓在军说:“一定行!”从那之后,赵忠祥成为春晚的“台柱子”,邓在军记得,赵忠祥不止一次地跟人说:“你们知道是谁让我进入央视综艺圈?是谁让我第一次上春晚?不是别人,是我姐!”

王为念说,赵老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多栽花,少栽刺”。他还记得,“我最后一次在他家吃饭,给大家表演了一个魔术,赵老还跟朋友们说,‘这能上春晚,绝对可以上春晚,比刘谦那个还震撼。’”他说,这就是赵老,他总是捧着大家,给朋友们“抬轿子”。

不仅性格好,为人也大度,谁跟赵忠祥开玩笑,他都不生气。倪萍回忆,自己刚进入央视的时候,特别喜欢恶作剧。“赵老师经常把西装一脱站起来就走了,我捡起来就给台里收拾垃圾或者送盒饭的,说大叔这西装没人要了,你拿回家穿去吧。一会儿人就穿走了,赵老师再回来找,没有了。”

两人一起录节目,棚里热得人满头大汗。赵老师将西装脱了,领带也摘了,倪萍看着生气,“凭什么他这么凉快啊!”她用话筒直接喊,“给赵老师把领带系上!”赵忠祥就真把脖子糊上了,汗水马上就流了下来。她还经常在节目上调侃赵忠祥“抠”,什么在她家一顿吃了7个大包子,把剧组的剩米饭拿回家放冰箱,第二天炒炒吃……每次听到倪萍眉飞色舞地“埋汰”自己,赵忠祥总是无奈地摇头,也没生过气。

著名作家魏明伦则记得,有一年,赵忠祥发表了一组旧体诗,在报纸上占了好大的版面。他一看,“诗写得还不错,但这是律诗,要讲究平仄的,他的平仄不过关,还不‘成熟’。”有媒体在采访魏明伦之后,将他的评价报道出来,并且添油加醋,弄了一个耸人听闻的标题。魏明伦说,“我常遇到这种状况,很多名人是经不得批评的,特别是媒体又歪曲了我的说法,我想他不回应可能就算不错了。”

没想到,几天后,赵忠祥给他打来了电话。“他说我觉得你说的很对,向我求教来了。如今,说真话的人不多,能听真话的人就更不容易,这是一种美德,由此也可见赵忠祥治学的态度。”后来,两人成为了好友,虽然一南一北不常见面,但经常通过电话讨论诗词。魏明伦说,“逢年过节发祝福,回的最快的永远都是赵忠祥。他太多才多艺了,能主持,会书法,擅绘画,还能作诗。”

或许正是因为这样,赵家的客厅总是人来人往,高朋满座。王为念说,“赵宝乐、朱军等人经常在赵老家聚会,一边聊天,一边品尝经典的赵氏炸酱面。”乔智也对赵家的大客厅念念不忘,“他总是亲自掌勺并且在餐桌上为我们讲述炸酱面的由来,及侯宝林大师对他的提携。讲得精彩,听得过瘾,我们吃得也开心,总是盼着下一次相聚……他教我们做倒炝锅两头蒜赵氏炸酱面,分享如何吃大闸蟹,还唱过《再回首》《光阴的故事》《我的中国心》等歌曲,吃完饭就挥毫作画,为大家写字留念,那些温馨的场景历历在目……”

名人好友追忆赵忠祥:这次离别太匆匆

“可爱”的赵忠祥

因为收藏跟赵忠祥熟悉起来的马未都发文称,生活里面的赵老师说话高声大气,大大咧咧,不遮不掩,非常轻松自由,一幅放飞自我的心态。有时候,他甚至有非常“可爱”的一面。倪萍发过一条微博:“和赵老师录像,他说他童年最大的梦想是天天吃热糖油饼,只吃里面的糖!终于有钱了,他买了半斤红糖,一股脑扔进了油锅,却发现糖很快就化了。这位弱智的赵老师和他的好友、著名制片人任大惠看着锅里的糖油,激动地说:‘这么好的东西为什么不获诺贝尔奖?’那一年他们已经30岁了。”

有一次,马未都跟赵忠祥一起逛街,一个小贩抬头一愣,“赵忠祥啊,您可比电视上黑多了!”一气呵成,拦都拦不住。马未都指着小贩说,会说话不会?有这么砸场子的吗?赵忠祥没放心上,“那是你家电视不好!”随后看中一个小玩意儿问价,小贩说:“两千五!”赵忠祥还价:“一百!”小贩不干了,“这本儿都达不到!”“本在哪儿?”“一百二。”随后赵忠祥的一句话,把围观的人都逗乐了,他一字一板地说,“一百二进的要两千五,你比我黑!”看这临场反应,多机智!

姜昆也回忆过自己与赵忠祥的一件往事,他还为此写过文章——赵忠祥上网“三步曲”。姜昆邀请赵忠祥参加自己的“中国名人聊天室”,跟观众在网上互动。一开始,赵忠祥不同意,“我一点儿不懂电脑,没上过网,你别让我露怯!”“上网就跟喝一杯白开水那么简单,你用一个手指头就能完成好些功能。”“我这大粗手指头,一下能按两个半键。”……兵来将挡,脚来手搪,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最后,赵忠祥经不住姜昆的死磨硬缠,“忍气吞声”答应走入中国互联网的“中国名人聊天室”。

节目开始前,他摇着无奈的脑袋,等待着他不情愿的“网上聊天”的到来。也就是网上聊天开始不到10分钟,赵忠祥警惕的神情一点一点地松懈下来,回答问题的声调也随着情绪的变化一点一点地走向高昂。那天的问题,有一个最难答,“赵忠祥老师,您认为和您一起合作的倪萍和杨澜两位女主持人,哪一个更好一点?”没想到赵老师见招拆招,“要让她们俩比较一下的话,倪萍比杨澜的个子高三公分,杨澜比倪萍的岁数年轻好几岁!”他用外交语言解除了一个小小的尴尬,也为自己巧妙的回答而有点儿洋洋自得。

正如主持人倪萍所说,回忆当年这些细碎的往事,当时是笑谈,如今是心酸。虽然已经告别主持舞台很久了,但有关赵忠祥的新闻,还在我们耳边不断响起,如今,他突然离开,对所有喜欢他的人来说,都太突然了,就像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

1月20日,赵忠祥的告别会在北京八宝山举行。记者不能亲临现场告别,就用他的好友魏明伦的话送他一程:“金话筒六十年,喉舌铿锵,新闻变幻,播小平三落复三起;彩屏幕万千户,笙歌扬抑,文艺褒贬,主春晚几兴又几衰!”本报记者 李熙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