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任皇帝中,谁最优秀?明朝的结束责任全部在于崇祯么?

高高赤赤


题主好

首先明朝优秀的皇帝有,朱元璋,朱棣,朱高炽,朱瞻基,朱祐樘这几位皇帝在我心中是最为优秀的,那我们就先来排个号

明太祖朱元璋(1328年-1398年)原名朱重八,大明朝的开国皇帝,真正的做到了,开局一个碗,通关一个国的皇帝,元朝末年,元朝政府不讲汉族人当做人,各地农民起义频发,朱元璋就乘势而起,注册了游戏账号,开始了创业,通过无数次磨难终成一代开国之君 皇帝评分:⭐⭐⭐⭐半

明成祖朱棣(1360年-1424年)朱元璋第四子,中国历史上难得通过造反得到皇位的人,登基之后北征蒙古,南征越南,内秀大典《永乐大典》,七下西洋,外国来朝,国势极盛,真正的达到了百姓眼中的盛世。皇帝评分:⭐⭐⭐⭐⭐

明仁宗朱高炽(1378年-1425年) 朱高炽是朱棣的大儿子,在靖难之役是保卫北京中立下了打工,朱高炽性格沉稳 喜欢读书但是身体较胖,还有一点残疾,但是心胸开阔,即位后实以仁政,对国家进行修生养息,拨乱反正,削汰冗官,修复其父在位时的政策错误,让国家达到兴盛。皇帝评分:⭐⭐⭐⭐

明宣宗朱瞻基(1398年-1435年)明成祖最喜爱的孙子,被立为太孙,明仁宗的即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朱瞻基,在位期间 任用贤臣,杨士奇,杨荣、杨 溥等人,在位期间北征蒙古,撤兵安南,清除军队腐败,虽然在后期迷上道教,但也是一位明君,与父亲共同创建了“仁宣之治” 。皇帝评分:⭐⭐⭐⭐

明孝宗朱祐樘(1470年―1505年)同年达到经历可谓大明朝皇帝里面最坎坷的,被万贵妃几追杀都逃过去了,在太监和宫女的保护下一直吃百家饭长大,成化二十三年(1487年)九月即位,即位由于同年的经历让他懂得了人生疾苦,勤于治国,事必躬亲,大力整顿朝纲,努对百姓也是修身养息,轻摇赋税,严管宦官,勤于政事,励精图治,将父亲留给他的烂摊子完全的优化,是大明朝到了又一个盛世,史称:弘治中兴 皇帝评分:⭐⭐⭐⭐

以上就是我认为优秀的皇帝,最优秀的当然是 明成祖朱棣啦

最后来说说大明朝的灭忙是在崇祯吗? 崇祯帝只能说有责任但并不是他全错,当崇祯帝接收明帝国时,国家已经风雨飘摇,摇摇欲坠,为什么会这样呐,

大明朝灭忙犹如滚雪球一样,从朱元璋起到崇祯时各朝各代的问题已经不断的扩大,不断的加强直到最后压块了明帝国,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是历史规律的作用。


小历史课堂


那我们先来捋捋明朝这十六位皇帝:

太祖:朱元璋,消灭陈友谅、张士诚,赶跑蒙古人,推翻元朝,收复元大都。建立明王朝,登基后惩治贪腐,与民休息,国家迅速繁荣。但杀伐太重,把开国功臣几乎屠戮殆尽。

惠帝:朱允文,朱标薨逝后被朱元璋立为储君,一登基就大肆削蕃,被朱棣推翻,不知所踪。

成祖:朱棣,篡夺侄子皇位,派遣郑和下西洋,编纂永乐大典,抗击蒙古。

仁宗:朱高炽,在位仅10个月,由于朱棣在位时期常年征战在外,国内政务多由仁宗处理,深的百官信任。开创了仁宣之治。

宣宗:朱瞻基,从小聪明伶俐,深受朱棣喜爱,登基后关心民生疾苦,国力持续上升。但他在位时期教宦官读书的做法,间接导致了后来的宦官乱政。

英宗:朱祁镇,年幼登基,早期得“三杨”辅佐,加之张太后管束,没出乱子,亲政后宠信太监王振,盲目亲征被蒙古瓦拉擒获,史称“土木堡之变”,后被放回,被立为太上皇,囚禁于南宫之内。在景打击泰帝病重期间,在石亨等人的帮助下被复位,复位后诛杀民族英雄于谦。驾崩前废除了人殉制度。

代宗:朱祁钰,宣宗庶子,朱祁镇被俘后先被立为监国后继位称帝,在于谦等人的帮助下打退瓦拉也先,后勤于政务,恢复生产,最大限度的弥补了“土木堡之变”给明朝带来的创伤。

宪宗:朱见深,继位之初为于谦、代宗平反,缓和统治集团内部矛盾。扑灭流民作乱,镇压东北女真人作乱。但由于早年悲惨的童年经历,宠信道士,任由万贵妃的人败坏朝纲。

孝宗:朱祐樘,勤政爱民,驱逐宪宗宗朝的奸佞,重用马文升等人,政声不错。

武宗:朱厚照,在位时期荒唐任性,重用大宦官刘瑾,兴建豹房,爆发安化王、宁王叛乱。稍微拿得出手的政绩是亲自打败蒙古小王子对边境的袭扰。

世宗:朱厚熜,本是藩王,但因武宗无后,被迎立为帝,登基后耍小聪明,非要给自己的生父加帝号,造成与百官对峙,空耗国力。十几年不上朝,迷信道教,宠信严嵩,国家陷入危机。

穆宗:朱载垕,本人身体资质平平,但能任用贤能,依靠高巩、张居正等人,改革弊政,国力得到提升。

神宗:朱翊钧,著名的万历皇帝,二十几年不上朝,在位期间,为扶郑贵妃之子上位,闹出了明朝长达30多年年争国本,然后又是万历三大征耗费不少国力,女真做大,埋下了灭国的种子。

光宗:朱常洛,也许是在万历朝过于压抑,登基一个月就驾崩了。

熹宗:朱由校,没什么爱好,就想当木匠,在位期间不思朝政,专干木匠活把朝政委托给魏忠贤,放任女真继续做大。

思宗:朱由检,可以说生不逢时,虽然他极力复兴大明,但他登基的时候,明朝已经积重难返,再加上他性格的原因致使明朝最终灭亡。

综合而言,明朝十六位皇帝中,朱元璋文韬武略当排第一,朱棣虽比不上其父但也是一代雄主,仁宗、宣宗也是难得的好皇帝,代宗任用贤能,挽狂澜于既倒,宪宗、孝宗父子政绩尚佳,英宗、武宗昏聩,世宗、神宗混蛋,光宗、熹宗无语,思宗可惜。


沧海一粟7528


明朝十六帝中,谁最优秀?我认为是明成祖朱棣,简单介绍一下他的成绩。

1.五征漠北

2.占领安南

3.编修永乐大典

4.疏浚大运河

5.郑和下西洋

明朝的结束责任全部在于崇祯吗?我认为不是

崇祯驾驭明朝十七年,对明朝的灭亡负有不可推卸的直接责任,在位期间,所用非人,用人而又疑人。不能够在乱世中审时度势、采取有效措施,也没有能够安抚百姓,平定流寇作乱。但是明朝灭亡的原因众多,不能只算在他一个人头上。有治理国家的决心,却没有朱元璋的那种杀伐果断,崇祯年间,国内各种自然天灾,导致人心思变,崇祯在帝王中还是比较勤奋的,在位期间多次颁发罪己诏,其死令人惋惜。





这个朋友挺靠谱


先说答案,明朝十六任皇帝,除开开国皇帝明太祖,表现最优秀的当属永乐大帝朱棣。

1、在大统一王朝,唯一以王爷身份造反成功。

纵观中国历史,造反的王爷不计其数,但是在大统一王朝,而且还是开国初期,能够造反成功的只有朱棣。像司马炎、曹丕、刘裕这些虽然都是以王爷身份篡位成功,但是都是属于王朝末期,满朝文武都被他们掌控在手里了,事实上已经是皇帝了。 但是朱棣不一样,他是以一城对抗一国,建文帝实力是占据绝对优势的,造反能成功虽然和建文帝软弱有关,但是朱棣优秀也很最要。

2、永乐一朝,文治武功都取得辉煌成就。

评价一个皇帝是否优秀,首先得看他在位期间取得的成就,在政治上,清除了藩王,加强了中央皇权;军事上,朱棣五征漠北,清楚蒙古残余,而且将帝都迁到北京,有利于控制全国的政局,同时有利于抗击北方蒙古人的南侵;文化上派遣郑和下西洋,开创了海上丝绸之路,影响一直延续到今天,而且编纂中国第一部百科全书式的文献合集“永乐大典”。

这些成就随便拿一件放在其他皇帝身上,都可以让之名垂千古,但是朱棣在位期间都完成了,所以从取得成就上来看,朱棣是明朝最优秀的皇帝。

至于第二个问题,明朝的结束责任虽然崇祯要付很大责任,但是也不能全部怪崇祯。明朝传到崇祯时,已经是千疮万孔,大厦将倾,结束只是时间问题,崇祯正好这个时期在位,而且采取了现在来看很多错误的政策,只能说加速了明朝的结束。


走进历史长河


先回答第一个问题。

明朝建国于1368年,灭亡于1644年(后期南明政权暂时不算),共276年16帝,明朝每个皇帝都很特立独行,有资格竞争最优秀皇帝的无非以下几位:太祖朱元璋、成祖朱棣、宣宗朱瞻基、孝宗朱佑瞠,分析一下这几位竞争者;

1、朱元璋:大明帝国的开国皇帝,鄱阳湖大战陈友谅、灭高邮张士诚、推翻蒙元统治收回失去400余年的幽云十六州、推行一系列改革以增强中央集权……文治武功在封建历史上也能名列前茅;不过太祖犯了三个致命错误:一是分封同性诸王、尽管有后来的削藩、也只是没了兵权、吃喝拉撒全靠国家、又不承担赋税;二是杀戮功臣、没能给朱允炆留下得力干将、致使朱棣篡位成功;三是撤掉丞相、建立内阁制度、成了明朝后期真正的执行者;

2、朱棣:燕王和他老爹很像,打仗没得说,而且一生六次出征,60岁还带头冲锋,马背上皇帝实至名归!而且编纂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建立紫禁城迁都北京……一个个都是大手笔,使大明成了当时世界上最强大的帝国,道没犯什么大错,只是杀戮建文帝旧臣手段残忍、建立了恐怖的特务组织东厂;

3、朱瞻基:平定了叔叔的叛乱,不过也是小事一桩,关心民间疾苦,一心为民,勤劳执政,发掘的于谦这个能臣!真正的守成之君,明朝的经济、文化欣欣向荣,对老百姓来说是个真正的好皇帝;在位期间也犯了一个致命失误:教太监读书,使太监进入政治舞台,纵观2千多年的封建历史,明朝大奸大恶之太监是最多的,比晚唐还厉害!

4、朱佑瞠:没啥说的,这是个苦命的孩子,但更是个出了名的好皇帝,对老百姓比朱瞻基还要做的好,而且及时更正了老爹朱见深的错误,把堕落的大明给挽救回来,又为大明延续了一百多年;

综上所述,我个人认为明朝最优秀的皇帝非成祖朱棣莫属!不知道条友的想法如何。

第二个问题:

明亡和崇祯有一定的关系,但是不大,崇祯即位时,明朝早已经积重难返:内忧外患,再加上天灾(小冰河时期),不是他能挽回的,难为他了。

李自成攻入北京,他没有逃到南京,反而上吊自杀以谢列祖列宗已经很刚烈了,所谓君主死社稷,也算没有丢了太祖的脸。






80后老申


明朝十六帝最优秀的当然是洪武大帝朱元璋,其次是明成祖朱棣,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大明王朝初期的皇帝都很勇武,但到了后期与北宋、南宋有一拼,北宋徽钦二帝被金太宗完颜吴乞买掠走,南宋瑞宗赵昺兵败崖山投海自尽……大明王朝灭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朋党之争、宦官专权、文官腐败、监察系统不作为、农民起义、满洲兴起、南倭北虏、三晌摊派、小冰川引发自然灾害等等,长期积累的内忧外患造成了帝国大厦崩塌,即便是崇祯皇帝有天纵之才,恐怕也无力回天,何况他又是一个敏感多疑的人呢?


半亩先生


纵观大明王朝,在十六位帝王当中,要说谁是最好的最勤政爱民的,那就非明孝宗朱佑樘莫属了。

明孝宗朱佑樘,生于公元1470年7月30日,卒于公元1505年6月8日,年号弘治,是明朝的第9位皇帝,明宪宗朱见深的第3个儿子。这位大明王朝的第9位皇帝小时候并没有太好的物质基础,但是他的天性是比较善良的。他曾经多次被人陷害,后来又被人解救,所以养成了他知恩图报的性格,凡事都能为别人着想,待人温和,在明朝历代皇帝中别具一格。如果单论明朝皇帝的能力和功绩,他可能排不进前10名,但是要说为人最好的皇帝,在明朝历代皇帝中无人可及。

长期以来,关于明朝灭亡的最大责任人,崇祯帝一直在背锅,可以说明朝终结的最主要责任不在崇祯皇帝,而在他的爷爷也就是万历皇帝。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们知道在万历皇帝登基的时候,明朝可是十分鼎盛国库充盈的,明朝的衰败也就是始于万历皇帝的十几年不上朝,在万历皇帝手里一直在走下坡路,直到明朝终结。万历皇帝的个人缺点也很多,比如奢华无度,超级讲究派场,以至于明朝慢慢的被万历皇帝榨干了。所以我们说明朝结束的最大责任人是万历皇帝,而非崇祯皇帝。

如果你也喜欢历史的话,欢迎大家一起来探讨。





不会游泳的鱼bj


第三名:明宣宗朱瞻基,代表作:仁宣之治

朱瞻基是明仁宗朱高炽的长子,但比父亲要英武很多,从小就备受朱棣疼爱,跟着朱棣几次征讨蒙古。1425年即位,成为明朝第五位皇帝,史称明宣宗。

继位后带兵方面:永乐二年(1404年),朱高炽被立为皇太子,可战功赫赫的弟弟朱高煦一直不服。随着时间的推移,朱高炽的身体越来越胖,最后上马都成了问题,就在明成祖朱棣临死前还在为太子朱高炽的健康问题担心,并把朱高煦召至病床前说,大明的江山以后还要靠他!没想到就是这句话让朱高煦夺嫡之心更加坚固,明成祖朱棣继位后就被封为汉王的朱高煦,久久不肯就藩云南,坚持留在南京,一生都在反叛中度过。明宣宗朱瞻基1426年继位后,便亲征起兵造反的朱高煦,将其平叛。

第二名:明太祖朱元璋,代表作:建国、洪武之治

朱元璋是明朝的开国皇帝,对明朝的建立和发展,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在继位后带兵方面,他于1370年至1396年,曾8次北伐,将元兵残余势力消灭殆尽,真正的统一了中国。

在治国和用人方面,朱元璋感到莫名地不自信,他出生社会地位极低,这也是朱元璋在大明王朝建立之后,大肆杀害功臣的根本原因,因为那些功臣们的出生地位都比朱元璋要高,在他们心里,朱元璋那样都能够做上皇帝,自己更加有资格坐这个位子。

第一:明成祖朱棣,代表作:永乐盛世

朱棣通过削藩迅速上位,一统江山,他心里也知道,自己的皇位来的也有点不是名正言顺,想要真正做好国家的主人,不拿出一点治国理政的本事出来,那是不行的。

在治国和用人方面,大兴国家之治,很快明朝就出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盛世场景,史称“永乐盛世”。对待百姓们,减少了赋税,对外派郑和下西洋,万国来朝络绎不绝,顿时明朝成为了真正意义上的世界中心。这一刻,百姓们全部对这位篡位的永乐皇帝心服口服,国家的强盛也激励明朝的官员们为了官途亨通而不断努力建功。同时附庸国也就越来越多,他们不仅每年朝贡明朝各种宝贝,还要给明朝送来他们的粮食和土地,最后明朝的国土也就随之迅速膨胀,对鼎盛时期达到1000万平方公里,并且在招募人才方面,举行科举制度,和朱元璋大肆滥杀功臣不一样,朱棣更显英名。


风在吹tmy


我认为明朝最出色的皇帝是仁宗朱高炽,为什么呢?因为朱高炽这个皇帝在继位以后,虽然当皇帝的时间不长,只有短短10个月时间,但是呢,在这10个月里面他以自己的仁慈宽厚体贴下属性格,为明朝今后的统治打下了一个坚实的基础,也为他的儿子明宣宗朱瞻基的统治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在朱高炽以“仁”治国的国策统治下,才有了历史学家们称赞不已的“仁宣”之治。


长弓说史


明朝的皇帝大家平常都说有两个半好皇帝,一个是洪武,一个是永乐,半个是万历。

为什么这么说呢,朱元璋不用说,开创大明,整肃吏治,一生勤俭,努力学习,从一个要饭的到皇帝,简直是历史上最励志的楷模。

朱棣呢,虽说是从侄子手上抢来的江山,但是工作上还是比他侄子强不少,修著永乐大典,郑和下西洋,还有提出君王死社稷,上台之后国家各方面也都治理的不错。

万历为什么算半个好皇帝呢,到了万历朝,其实国家已经千疮百孔,但是前半截,他很信他老师张居正的,改革制度,也取得了非常显著的成绩。但是后半截,他长大了,要亲政了,越来越讨厌他的老师,先是弄倒张居正,后来呢又罢工,长期不上朝,致使他老师辛苦一生的成果慢慢消失了。

最后说说崇祯吧,虽然说明朝灭亡不能全怪他一个人,因为到他上台,国家实在是也快没得救了。但是一是他才能平庸,没有拨乱反正力挽狂澜的能力,二是他本身的性格缺陷,导致整个朝廷人心崩塌。他是一个极其刻薄寡恩之人,有最必罚,有功不赏,整个朝廷没有可用之人,群臣误朕其实都是被他逼出来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