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畫家太注重畫面形式,就會忽略作品內容的深度,你怎麼看?

影影圈圈


形式和內容對一幅畫來說,就是畫家是否畫出了真善美,形式與內容是相輔相承的,不是對立的。一幅畫比如花卉,你需要它承受多少內容?不就是表現真善美嗎?為什麼對形式這麼多要求?這不是形式,是對畫家的一種束搏!表觀形式是根據畫家對物象的細心觀察,結合他(她)本人的慣用風格,對藝術的理解而作出,同一個內容,表現形式各不相同,風格越多越好!否則就會變成千人一面,千遍一律。這不是很簡單的道理嗎?你以為它是文學?是小說?賦於它不可承載的內容。乾脆把花用文字表達出來好了!比如下圖這兩幅畫,風格明顯不同,一個是有點狂放流暢豔麗的,另一幅則是細膩柔和精緻的。兩幅都是好畫,你可以用同一種形式去套它們嗎?簡直是毫無藝術素養,典型的美盲!




103311180523微風


每個人在欣賞一幅繪畫作品時,第一瞬間都會去觀看畫裡面畫的是什麼人或物,我們可以把畫裡面的人或物,看作是作品的內容,然後,才會細緻入微的觀察整幅畫各個細節的色彩修飾、構圖銜接,這叫作品的形式,問題來了:有人說畫家太注重畫面形式,就會忽略作品內容的深度,你怎麼看?

畫家太注重畫面形式,就會忽略作品內容的深度

做個形象的比喻,作品的畫面形式和內容,就好比一個人的顏值和才華,古人曾說“人無完人”,既有出眾顏值,又有傑出才華的人,是極為少數少數的,同樣,對於一幅繪畫藝術而言,形式完美且極具內容深度的繪畫作品,也是非常非常少數的,

所以說,“畫家太注重畫面形式,就會忽略作品內容的深度”,這觀點是可以認可的,我們要強調一點,一幅繪畫作品的畫面形式,不一定是要很傳統的完美,它也可以是畫家個人主觀思想裡所設定的形式,就油畫藝術而言,其載體是色彩,而每個畫家都可結合自己的想象力來處理運用色彩,



問題的關鍵詞是“太注重”,也就是說畫家會花費更多的時間心思去處理畫面的形式,想通過獨特新穎的畫面形式來吸引觀賞者,這種想法是絕對存在的,就好比一個女人總想別人關注她的外表,然後忽略了自身的言談舉止及修養了;我們可以舉例說明,比如,抽象派油畫,超寫實主義油畫,


抽象派畫家和超寫實畫家,都是非常注重畫面形式的,從而就忽略了作品內容的深度,抽象派油畫作品,除了畫家自己之外,沒有人可以真正看懂,委婉的說,那是畫家追求“自由自在、無拘無束”的藝術表達方式,但實際上,抽象派畫作是沒有內容深度的,唯一有的就是畫家自己個人的思想,這種思想通過另類的繪畫方式表達出來;超寫實油畫作品,讓人看到的都是畫家的精緻細膩的技巧,畫家用手工完成了照相機該做的事情,畫面形式看起來很完美,就如高像素照片一模一樣,在藝術創作中,使用了太多的技巧,就缺乏情感了,這樣的作品,也是缺乏內容深度。


詩夜城主


人們常說,第一印象很重要。繪畫作為以圖像呈現的視覺藝術,審美是它的第一特性和屬性,一幅好的繪畫作品首先應讓人在一眼看到它時能產生視覺上的美感,接下來才會去欣賞和領會這畫的主題和思想內涵,可見繪畫作品的畫面形式是多麼重要而不可或缺。這一點,我們從很多經典的世界名畫中可以充分感受到。比如達芬奇的《蒙娜麗莎》、喬爾喬內的《入睡的維納斯》、安格爾的《泉》、梵高的《向日葵》等等,都有十分完美的畫面形式。可以說,沒有好的畫面形式的繪畫作品是不可能成為優秀作品的。

但是,正如“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百裡挑一”,繪畫作品不注重畫面形式肯定是不行的,因為缺乏好的畫面形式,這畫就不能吸引人,感染人打動人也就無從談起了。但一幅畫如果只是或過分注重畫面形式而忽略了畫作的主題內容,這幅畫就會空乏空洞,就沒有深度,就沒有靈魂,就經不起讀者的審視和品味,同樣也是不行的。

繪畫作品的畫面形式和主題思想是形式和內容兩個方面的問題,二者缺一不可,不可偏廢。沒有好的畫面形式,就不能取悅讀者。沒有好的主題內容,畫面形式再好,也很難得到讀者的認可,也經不起時間和歷史的檢驗。只有既注重畫面形式,又注重主題內容,將二者有機的完美的結合統一起來,才能創作出優秀的繪畫作品。

古今中外被認定為經典傳世的繪畫作品都是既有優美畫面形式又有深刻或豐富主題內涵的範例。


燈影書畫


太注重畫面形式,是為內容的意味奠定基礎。注重畫面形式不僅不會影響作品內容的深度,反而會讓欣賞的人更能感悟作品的意味和意境。

繪畫本來就是把主觀之意融入自己所創造的形象,賦予意之後的形象就成為意象。成為意象後,就會體現出畫家內心所表達的思想。美的畫面形式是意的感情表達的載體,有了優秀的畫面形式,其思想情感會得到符合意味的表達。

好的畫面形式正是意融形象的自然流暢的表達,是意有更大容量,同時也是使作品思想含量更加豐富。

繪畫是平面的,是不能註釋和有動作的,更不能有畫外音傳達畫家之意,是一個非常有侷限的藝術表達方式。不能有聲音,不能有動,不能加註,不能立體創造,在很有侷限的狀態下創作作品,必須使畫面有立體感,有動作感,有故事感,有順序感。唯一的畫面就成了凝美蘊意含善的載體。

畫面形式成了繪畫作品的聚焦點,成了畫作成功與否的關鍵,成了作品吸引眼球的唯一,成了意象昇華與否的核心。

畫面感是繪畫作品的生命。是畫家體現意味的載體。

太注重畫面形式,不但不影響作品內容的拓展和挖掘,反而會使味更濃,意更足,象更美,境更闊,深邃而明亮,世界著名油畫作品皆為美象(形式)與妙意(內容)之水乳交融,融會貫通之精品力作。

(誠謝關注)。





GoodLuck6868


畫面的形式就是通常大家談到的構圖以及通過繪畫達到視覺上的美觀。而作品的深度即內含卻是藝術家長期修煉出來的真功夫。這真功夫是藝術家個人內心的流露,通過繪畫工具和繪畫材料轉換成一種無形的,無法用語言表達出來的一種內在的藝術魅力。簡言之就是"耐看",讓人回味無窮!舉列看讀陳逸飛的水鄉油畫風景,你就會被畫面的水鄉雋韻、沉靜的畫面深深地被打動。畫面的景象會讓你浮想聯翩深臨其境回味無窮。另一位畫江南水鄉的藝術家吳冠中先生90年代後的作品。他的風景畫已脫離西洋畫面的具像形式。代之於運用中國傳統中國畫的"神似"的帶裝飾藝術形式。畫面簡潔,筆法流暢。看吳老的畫,我們會順著吳老靈動的筆觸認識一個清新脫俗的江南水鄉。一個山清水秀的江南水鄉躍然於紙上。當一個藝術家達到形式和內容髙度的統一。這就是一幅有深度的作品。一幅百看不厭的優秀作品。


SY43625156


你好親,很開心回答你的問題

有人說,畫家太注重畫面形式,就會忽略作品內容的深度

其實在西方美術史上,從14世紀,至19世紀的油畫作品,一直很注重畫面主題,情節的再現性,客觀寫實的造型表現風格

因為那時候還未出現攝影技術,所以對於傳統寫實的油畫造型藝術,特別注重畫面的主題,內容

因為傳統寫實油畫,是記錄當時時代背景,歷史事件,社會現狀,地域風俗的手段

繪畫,雕塑,都是把聖經,宗教神話故事形象化的手段,比如繪畫,把聖經,宗教神話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化的手段

所以欣賞西方寫實油畫,如同欣賞一段文學故事,宗教神話故事,歷史故事

特別是對於俄羅斯的巡迴畫派,特別注重畫面內容,情節,主題

俄羅斯巡迴畫派,誕生於19世紀

那個時候,俄國取消農奴制度,社會問題是大家普遍關注的問題

當時俄國的知識分子提出,藝術必須反映現實,如俄羅斯巡迴畫派,提倡反映當時的社會現狀很黑暗,俄羅斯人民的疾苦,真實的底層老百姓的民不聊生的生活,所以俄羅斯巡迴畫派,注重藝術創作的主題性,情節性

俄羅斯巡迴畫派,如同19世紀誕生法國的現實主義畫派,同樣提倡反映現實,社會現狀,提倡油畫作品的真實性,比如作品中故事的真實性,社會現狀的真實性

但是,對於同是19世紀誕生的印象派油畫流派,其繪畫表現風格,藝術創作思想是和巡迴畫派,現實主義畫派是大不相同的

印象派,如莫奈,梵高,西斯萊,修拉,高更的油畫作品,並不是如同俄羅斯巡迴畫派,現實主義畫派一樣,反映現實問題,社會問題

如果說,現實主義畫派,俄羅斯巡迴畫派的油畫作品,具有藝術的認識功能,教育功能

印象派,追求的是純粹的畫面視覺美感,審美功能,純粹追求視覺形式美感,如光線,色彩的藝術魅力

自印象派之後,西方的抽象派,表現主義畫派,野獸派,立體主義畫派,都不怎麼追求畫面的內容,情節,而是注重畫面的純視覺美感。

所以對於一些畫家,創作只追求畫面的純視覺形式美感,我覺得也未嘗不可,能不能畫出經典的繪畫作品,在於畫家的本事

康定斯基,蒙克,波洛克,梵高等畫家,創作油畫作品都是追求純視覺美感,如追求線條,色彩,點線面,構圖的藝術魅力,其經典之處絲毫不亞於傳統寫實造型的油畫作品

如果一個畫家,單靠畫面純視覺形式語言來征服大家,說明這個畫家有本事

回答完畢

我是藝術狂人,從事少兒美術教育,如有美術,美術教育的疑問,歡迎私信


藝術狂人2


雖然有人說太注重畫面形式,就會忽略作品內容的深度,但我依然認為畫面形式不僅不會忽略影響作品的內容深度,反而會增加、提高對作品內容的表現力,更好地烘托作品主題內容的深度表達。

形式和內容是一對矛盾的統一體,內容是形式要表現的主體,而形式是內容表現的載體。一幅優秀的作品既離不開有深度的內容,更需要有好的藝術形式來表現內容,二者缺一不可。

我們就以國畫大師劉海粟的《黃山系列風景》為例。國內有許多畫家描繪過黃山俊秀、壯觀的國畫風景,或工筆、或寫意。為何劉海粟大師的黃山系列作品最為令人稱道?此時他們所表現的畫面題材內容是一樣的,所不同的是不一樣的表現形式。可見,形式在繪畫作品中所產生的作用。

所以我認為,好的畫面內容要有好的藝術表現形式去表達;而好的藝術形式也要有好的內容來依託。


海洋的藝術空間


形式是身體,內容是靈魂。只有形式沒有內容,畫就是廢紙一張。只有內容而沒有形式,內容沒有依附,畫不成畫。二者是一非二。形式靠積累磨鍊,內容靠讀、識、閱、歷,形成心性境界。方成自家面目。拙作一幅[祈禱][祈禱]



松下雲池


沒有矛盾之處。

一、普通人與不同思想層次的畫者,即使站在同一角度,對同一問題的理解與表現形式也會有所不同。你所說的畫面形式可能是指色彩的搭配、空間的佈局、寫真的程度,而別人所理解的佈局也許只是點到即止與適當留白。不用自己的不專業去質疑別人的專業性

二、一件作品的深度有很多體現的層次,比如有的反應真實,更貼近普通人的生活,有的注重延伸,更讓人入勝。欣賞者的層次也不同。不同的欣賞者需要不同深度的作品。這本身沒有高貴與底下之分。能給人帶來愉悅的,就是好的。不用其本身經濟上的價值去衡量。

三、一件優秀的作品,既離不開畫面較好的展現,也離不開內容的提前構思。



芳華1982


一個畫家,不僅僅要有嫻熟的筆墨技巧,獨運的匠心,更要具備非凡的學識,揚州八怪之一的鄭板橋,對於畫竹有自己見解:“四十年來畫竹枝,日間揮寫夜間思,削去繁冗留清瘦,畫到生時是熟時。”說得就是如此!一個畫家,如果單純的追求畫面效果,過分強調佈局,章法,就會失去靈性,甚至淪為畫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