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關注我們,發現商業零售的另一面


商業空間品牌成功的背後,是細枝末節的日常運營,以及深入骨髓的企業價值觀。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空間顏值重要嗎?

在“顏值即正義”流行的當下,這是吸引流量的第一要點。

但透過表裡看內在,一個商業空間品牌能獲得長足的成功,又豈止這點。

本期《商業空間新機遇》VOL.3,銳裘邀請到了Seesaw Coffee 創始人宗叔亞朵酒店全新品牌 ZHotel 副總裁 Karen ,兩個優秀的行業新銳品牌的管理者,從實操角度,聊聊商業空間與品牌的關係。


空間是載體,如何驅動這個載體發揮更大的效應,靠的還是品牌經營。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01品牌基因決定空間氣質

巧合的是,Seesaw Coffee 和亞朵酒店同時成立於 2012年,儘管不是同一個行業,但都希望利用空間的營造,給人們一種溫暖的感覺。而在年底,它們也都各自推出了全新的產品,用新的面貌去迎接 2020 年。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交流中的宗叔與Karen




未曾激進的Seesaw

7 歲的 Seesaw 在全國擁有20多家門店,共進入4個城市。在咖啡市場如洪水猛獸的當下,這個數字並不耀眼,但這不妨礙市場與咖啡愛好者對 Seesaw 的喜愛。

創始人宗叔說,Seesaw 能有現在的成績,其實很幸運。今天的咖啡市場,遠比幾年前激烈。供給端數量猛增,但對應的需求市場,卻並未因此正比擴大。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Seesaw 淮海755店


12月,Seesaw 迎來了它在全國的第27家門店。這家新店有點特別,邀請了日本著名建築設計師保坂猛參與空間設計。


設計師藉助新店面向商場三樓交叉路的地理優勢,透過4款大小不一的鏡子,以咖啡豆為設計元素,映照出咖啡館內、外的風景。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Seesaw 華潤時代店,歡迎朋友們去新店打卡鴨

這也是 Seesaw 在空間內第一次引入零售功能,第一期的主題,邀請了日本零售主題店中川政七共同參與,以「Brew at home 在家衝煮」為主題,加入場景化形式來提升零售體驗。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日本生活雜貨品牌中川政七商店選品


讓我頗為意外的是,在和宗叔聊新店時,他沒有用華麗的辭藻介紹新空間的獨特之處,而是客觀地敘述了當下仍需要進步的地方,坦誠而直接,就像Seesaw 空間給人的感覺,恰到好處,沒有一絲浮誇。



始終創新的亞朵

亞朵酒店全國已擁有450家酒店物業。“創新”似乎一直是它基因,從推出“竹居圖書館”,到2017年開啟 IP 酒店的先河。

下週,亞朵的首家試驗酒店亞朵 LAB 即將正式推向市場。除了融入智能體驗、保持亞朵獨特的人文底蘊之餘,亞朵的其最新子品牌 ZHOTEL 的部分概念性房型也將亮相其中。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Atour Lab 酒店外立面


如此快速迭代,在相對傳統的酒店行業顯得難得而特立獨行。

Karen 告訴我們,亞朵之所以能成為今天的樣子,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創始人耶律胤為品牌賦予的基因。酒店背景出身的他卻十分開放,讓品牌不斷試錯與創新。

作為 ZHotel 的副總裁,Karen 負責著新品牌從研發到落地,並一手搭建了一支全新的團隊。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Karen 和她的小夥伴


02 好的空間不應只有顏值

選址正確是客人基礎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Seesaw 北京朝陽大悅城店


儘管大家都喜歡咖啡街邊店的氛圍,但不可否認的是,在當下,與商場合作是品牌擴張的最優方案。而商場,也越來越傾向於在標配的星巴克之外,再招入1-2個咖啡品牌。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 做街邊還是進mall,背後是市場問題。現在供需兩端並沒有平衡。”

——宗叔


其實街邊店租金並不低,而在同等價位租金的商場,能獲得的人流量級是不一樣的,也會幫品牌匹配到更精準的用戶。


對於剛入行的品牌來講,要在相對更大的蛋糕裡才能存活。

中國咖啡市場並沒有到天花板,這不是供給端不夠,而是喝咖啡的人數量還不到。當發現,如果咖啡館慢慢從商場走出來去到街邊,這個市場就開始處於供給平衡。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三個因素決定亞朵客房定價:選址、IP內容、服務。”

——Karen

和咖啡不同,酒店的選址跟房價雖然是正相關,但是當融入了IP、主題內容、會員服務之後,酒店的溢價能力就體現出來了。在酒店業態百年的發展歷程中,亞朵只是一個新兵,提升品牌影響力這一點上,亞朵顯然跟傳統酒店不一樣。

Karen 分享到,當 location 定了之後,團隊需要思考如何提升溢價空間,如何提高用戶粘性,提高復購。IP、主題內容,精良的服務體系,以及會員管理服務,吸引更精準的人群,或者比如有商旅標準、更高預算的人,並持續為品牌買單,產生一個良性的循環。


空間的公共性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亞朵的“竹居”


大堂社區化,房間生活化,是亞朵近兩年品牌升級的目標。酒店的房間不再像傳統那樣,越大越好,兩個床頭櫃,多大的衣櫃。現在好像越來越像一個小家,studio的感覺。


大堂逐漸被打開,變成三公里內社交的場所,面向周邊的群眾。去年暑假開業的虎撲主題酒店,就已做到了這點,大堂被裝飾成一個3V3的球場,周邊很多居民、白領都去打球,久而久之,形成了一個“約球群”,並設立了打球機制。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亞朵虎撲體育主題店


儘量給與客人足夠的空間,是 Seesaw Coffee 秉承的宗旨。Seesaw 一直堅持做開放的吧檯,友善的空間,哪怕是犧牲一些公區面積,也為了保證空間的場域氛圍。

“我們有個不成文的規定,客人進來不點單,也不會去打擾他們。”宗叔說。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Seesaw 的開放吧檯


宗叔希望 Seesaw 呈現出的空間對使用者是友好的,這是一種氛圍打造。不打擾不意味著無交流,在很多時候,我都會看到顧客和 Seesaw 咖啡師聊天,就好像是認識很久的朋友。


03 服務、服務、服務


如何培養95後員工?

在說到空間運營的重中之重時,宗叔毫不猶豫地說是“人”。

“剛起步時,我自己站吧檯,和95年小夥子站吧檯,感覺是不一樣的。因為閱歷、經歷不一樣,怎麼讓他們找到自己的表達方式和消費者建立聯繫,是我們正在努力的。”

宗叔希望通過咖啡讓員工瞭解更多東西,鼓勵他們培養愛好,養成思辨性,積累自信心,才能真的有互動能力。否則,點單一定是機械化的,無法引起共鳴。

而吧檯開放的原因,也是為了讓店員在show自己的過程中積累自信,以開放的心態和客人交朋友。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Karen 也附議道:“傳統的培訓是教條式、PPT講義式,但對於85後,95後是聽不進去的。培訓方式、帶人的方式都在改變。新品牌面臨很大的挑戰。”

在SOP裡融入企業文化

亞朵酒店的一處細節很打動我,進入酒店 check in,員工都會給你倒上一杯茶,這個步驟叫“奉茶”,冬天和夏天,茶水還都不一樣。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房間內的所有用具的品質都很好,大堂還配有環境不錯的公共空間給與客人自習、交流;在離開時,員工又會送上一瓶水和一句“慢走”,這套SOP裡蘊含的是整套亞朵的價值觀。

在Karen的分享裡,我發現亞朵在服務管理上有三個核心:創新的培訓方式、員工關懷、同理心。

“服務業裡,企業怎麼對員工,員工就會怎麼對待客人。”

——Karen


酒店從業者的工作壓力非常大,這是直接影響他們的服務質量。而亞朵選擇了從源頭解決這個問題。酒店行業依然是傳統服務業,最基本的人性,雖然時代在變,但人的底層需求是不變的。非常小的細的環節,就是人性最基本的關懷。


04如何看待未來的商業空間?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亞朵LAB的大堂,可做到人臉識別進門


聊天的最後,我把話題引到了智慧空間上。兩位不約而同地選擇接受新技術,因為它幫助管理者解決效率問題。但在“如何利用技術上”,兩位的觀點也同樣如出一轍。

“工具會很隱形化的,不是體現科技而是體現在很方便。”

——宗叔

宗叔分享,在國內外,機械臂咖啡、調酒已經出現並投放到市場上,並且這一定會有人買單。但另一層面,效率化的東西越來越多的時候,對於更有社交氛圍、人文關懷的需求會更重要。咖啡館、酒店,將來會越來越重視人情味。

咖啡師會有更全面的專業知識和技能,他會更有創新能力,能設計出定製化的產品,這些是機器做不到的。

“科技賦能是為了讓人做更有價值的事情。”

—— Karen

而作為勞動密集型行業的酒店,在人力成本提升的情況下,肯定會想用機器代替人,這一定是趨勢。Karen分享到,亞朵從2-3年前思考智慧化,透過智能系統提升人效。當很多重複的操作性工作可以自動化後,人們才能去施展他的創造力。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相較於空間智慧化,兩位更看重的是空間的在地效應

Karen 和我們分享了她最近的倫敦之旅:“英國倫敦的 Ace 酒店是我印象最深刻的空間之一,有天回到酒店,就看到男扮女裝的人,在酒店門前聊天,換作其它酒店可能就會趕走他們了。這幾年不少新潮酒店出現,但 Ace 酒店開業7年以來,

但它的精神和氣質一直屹立不倒,更與社區融為一體,非常難得。”

對話Seesaw咖啡&亞朵酒店:有溫度的實體品牌如何養成?

Ace Hotel @London | 圖據網絡


“我們有時候會太在意消費者年齡跨度。其實商業背後的精神追求,價值觀其實是不限年齡的。

空間包容度是所有商業品牌都需要關注的。現在城市人壓力太大,極少有人能靜下心來思考堅持的是什麼,當價值觀融入品牌的各個環節裡,持續去做,也許一個好品牌就隨之出現了。” 宗叔最後說。


銳裘有話說:

在採訪的那一週,上海連續多日陰雨天,直到當天週五早上突然放晴,也為這次訪談的順利埋下一顆小種子。

亞朵和Seesaw是我個人非常喜歡的品牌。他們同時成立於2012年,在各自的賽道上堅持自我,保持包容與開放的態度不斷創新,在競爭激烈的商業市場始終佔有屬於自己的天地。

走溫情路線的品牌依然能獲得商業回報,我始終堅持這句話。心懷感激,善意地對待用戶、市場,持之以恆,一定會夢想成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