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秦始皇把皇位给扶苏,秦朝能过多久?

没办法就这样黑


我 们做一个假设,在不考虑秦始皇其他子孙的情况下,跟后世帝王对比,有一个类似的:朱元璋和朱标。

扶苏和朱标性格相似,成长过程中收到的教育经历基本类似,所不同的是,扶苏没有带兵经验,而朱标是乱军中长大的。另外,昌平君是扶苏的亲舅舅,秦始皇统一六国中昌平君出力不小,但是最终还是反了,后来扶苏还力谏秦始皇不要焚书坑儒、寻仙问道,这种情况下,扶苏的太子之位仍然没有被废,那么他去了哪?北方,去了蒙恬那里当参军。参军是什么?可以直接参与军事管理。蒙恬的北方军团意味着什么?连年与匈奴作战,当时秦国最为强悍的一支部队。蒙恬是谁?秦帝国一统天下中极为璀璨的一颗将星,可谓一生未尝败绩。蒙家是什么?三世效秦,只效赢氏。

为什么让扶苏去蒙恬那里?扶苏性情温和,不喜兵戈。秦始皇百年之后,那批南征北战几十年的武将们未必会服气扶苏,让扶苏在蒙恬那里刷军功、刷威望,同时与蒙恬结下情谊,互为犄角,蒙恬又是青壮派将领中的佼佼者,李信、王贲等人战功不如蒙恬显赫,手下亲兵数量、质量都远不如蒙恬,章邯等人此刻还在内卫。因此,始皇帝走的一步好棋,他用自己一统天下的威望确立无上权威,从而推行苛政,还能让天下都不敢反抗,一旦扶苏在蒙恬那里刷好军功和威望,回来接政几年,等他驾鹤西去,扶苏上台,轻徭薄赋,普天同庆,陛下圣明,一张一弛,一松一紧,扶苏的个人威信瞬间建立起来,始皇帝下了好大一盘棋啊。一旦按照他的安排走下去,扶苏就如同后世的汉文帝、汉景帝、唐太宗、宋仁宗、宋神宗、明仁宗、明神宗等人,而且比他们有过之而不及。

只可惜,始皇帝没想到一点,他忘记把自己放在棋盘上了,他没想到自己东巡时会突然驾崩,更没想到几十年的肱股之臣李斯和那个低眉顺眼的阉人赵高居然敢合伙改诏书,更更没想到还没在军队中磨炼好的扶苏居然直接自刎,连累蒙恬也一并下去。

因此,始皇帝给大秦帝国准备的可以“二世、三世、以为千秋万世”的铺垫——圣明仁和之秦二世就这么没了,大秦帝国也因此仅仅存在了13年。

两千余年来,无数人在猜想,如果始皇帝多活五年,如果赵高没有那个胆子,如果李斯没有听从赵高的建议,如果扶苏没有自杀而是拉着蒙恬杀了使者一起反抗,那么?可惜没有如果,始皇帝和扶苏都没有按照“如果”的局面走下去,不然也许就没有现在的我们了,也因此,秦帝国短短十余年,给我们留下了无尽的遐想空间。


过的飞快


秦王嬴政一统六国之后,自封始皇帝。在他心目中,之所以要取名始皇帝,是因为他想着自己子孙万代都是皇帝。然而事实却是秦朝二世而亡。

那么问题来了,如果是扶苏即位,而不是胡亥,秦朝会不会继续存在一段时间?

我看很难,秦始皇统一六国后,没有爱惜民力,令久历战乱的天下百姓得以休养生息,而是征发上百万人,南北征伐,并推行各种大型工程,如修筑万里长城、骊山陵墓,并广修宫室无数,沉重的赋税和徭役,已经令天下百姓“苦秦久矣”。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刚一病逝,中车府令赵高就联合丞相李斯等人矫诏改立秦始皇第十八子胡亥继位,并试图以秦始皇的身份赐死扶苏。

让人没想到的是,既有蒙毅(蒙恬之弟)做内应,又有蒙恬在身边,手握30万长城军队的扶苏居然在接到矫诏后自杀了。这让很多人怀疑扶苏性格过于懦弱,不具有成为帝王的野心和魄力。

即便扶苏真的当上了皇帝,亲近儒生、信奉儒家学说的他一上台肯定会整治李斯、赵高等秦始皇身边的亲信近臣。然而对李,赵而言也只有胡亥即位,他们的利益和身家性命,才能得到足够保障。而换了是扶苏成为二世皇帝的话,必然意味着秦朝国政的改弦更张,朝堂人事激烈的大洗牌。他们这些之前积极执行秦始皇帝各项政策的大臣,都将化作扶苏一党新贵们变革新政的踏脚石。

所以即便扶苏上位,也是面临内忧外患,而秦朝已经是大厦将倾,独木难支,再想力挽狂澜延续大秦,真的是不太可能。





风在吹tmy


在历史记载当中,鼎盛一时的秦王朝,在秦二世的时候就已经灭亡,这真是令人唏嘘不已。但是我们可以假设一下,如果当时继承秦始皇帝位的不是胡亥,而是扶苏,秦王朝的命数能不能够继续延续一段时间呢?

要评论这个假设,我们首先得了解一下扶苏是一个怎样的人。在秦始皇的一生当中,一共有20多个儿子,在这些儿子中,扶苏是比较独特的一个。为何说他独特,是因为他敢于直言相谏,即便自己的对象是父亲,甚至是高高在上的,喜怒无常的秦始皇,扶苏也丝毫不畏惧,有什么就说什么,以事论事。

此外,扶苏还有一个非常难得的优势,那就是他一直以来都比较敬重儒家思想,也是推崇儒家思维的人。他有一颗仁慈之心,而且对于老百姓也是关爱有加,在治国上面,他和父亲秦始皇所采用的暴政截然不同,所以如果当时扶苏继位的话,在民心的凝聚上面,甚至还要越过他的父王。

不过向来直言相谏的人都没有什么好下场,就算是皇子也不例外。当年扶苏就是因为说话不得秦始皇的心,被秦始皇发放到边境上面去抵御匈奴。本想这个皇子的一生就这样没了,没想到扶苏不同于一般人,率领大部队把匈奴打的落花流水,取得了非常出色的战功,在当地深得民心。

所以从上面的种种来看,如果当年秦始皇把帝位传给了扶苏,而不是其他人,依靠扶苏本人的能力,再加上他推崇儒家思想的观念。在天下大同的格局之上,施以仁政,相信秦王朝的历史要再延续200年,也不是一件难事。就好比如后来居上的汉王朝一样,不也是一样延续了秦王朝的架构吗?如果历史真如这样发展,说不定扶苏还会成为开启汉朝时代的君主。

众所周知,秦王朝之所以在秦二世的时候就灭绝,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为秦始皇所沿用的暴政。尽管在秦朝刚刚建立的时候,统一六国,确实百姓还是很高兴的,但是越到后面,人们发现秦始皇是一个暴君,采取的严苛的政策一度让百姓处于水深火热当中。很难想象在太平盛世当中,还要受到暴君的威胁,怎能够让百姓过上好日子?

但是扶苏就不同了,他没有秦始皇的暴戾的脾气,而且他也懂得与民休息的政策,更难能可贵的是,他是一个非常孝顺的人。自古以来,有孝心的人,底子都不会差,而且为人也仁慈有道,如果真的是扶苏登位,秦王朝的历史真有可能会改写。


阿宇的美食日记


其实就算把皇位传给了扶苏,秦朝也不会持续多久了。

当时的农民起义,主要是因为政策导致的:

从税收来说,苛捐杂税名目繁多。

从吏治来说,从上到下酷吏横行。

从民生来说,不断的征召民夫修建各类工程,民力得不到修养。

所以当时虽然不是战乱年代了,但人们还是紧绷着神经。在这种情况下,就等着最后一根稻草了,也就是秦始皇的驾崩。

前面说的秦朝时的状况,已经不是一两个人能够在短时间内改变的了。

不论是二世还是扶苏,其实都在争夺权力,不过是谁明谁暗而已。而且二世有党羽,扶苏也有蒙大将军啊。这点可以通过扶苏完了,蒙大将军也立刻完蛋看出来。

此外,随着陈胜吴广的起义,其他地方迅速的大面积起义。说明全国不论是思想还是行动,都早有准备了。

所以当时谁当权其实都不能改变那个结局了。


妙音净香居


历史就是已经发生过的真实,没有如果。可以说正是一个一个的遗憾,才成就了炫彩夺目的历史,这也正是历史引人入胜之处。

始皇帝没有立扶苏为太子,是没有机会,还是根本不愿意,这本身还是个悬案。也可能是扶苏和老子性格就不合,不待见,所以喜欢小儿子胡亥亦或胡亥乖巧和有高人背后(赵高)指点,一直得到始皇的宠爱,会来事,经常不离左右,连外出也带在身边。而我们以为的继承人“太子”却发配边疆,要知道自古太子不将兵啊! 所以,立扶苏传位的可能性本身就小。

正题是:如果扶苏得立,秦朝可以持续多久,不好说。但是可以肯定,情况不会比胡亥要好的多! 因为秦朝经过国家机构强力整合,国内反武装力量几乎已经消失! 只是需要一个大家认可的继承人和统一的组织机构即可顺利运转! 其他几乎可以做到无为而治! 那样就会国泰民安……可能秦会持续的久一点。况且,扶苏在普通民众心中威望还是比较高,又有蒙恬这样能文能武的辅佐,当时国家一定会更好!……如果有如果! 可能我们现在大部分中国人都不应该叫汉族了。


途径黄石


如果秦始皇在世时,就已经是选择好了的继承人,并且还公布于众的话,那么就没有赵高祸乱朝纲、胡作非为的举动。我们来看一下历朝历代都是宦官是有大权在握,所以才会有祸乱朝纲、胡作非为等事情发生,一般的都是到最后独裁,当皇帝。那么我们来看一下扶苏,他本人是有治理国家的能力,在平时也是很友好的善待朝中的文武百官,而且有蒙恬等人都支持他。扶苏当皇帝还的分情况,第一种情况就是秦始皇在世之时让位给了扶苏;第二种就是秦始皇到最后是暴毙在巡游的途中,那么也是自然而然的顺利就位。那我们首先分析一下,秦始皇在世之时,会不会让位给扶苏呢?显然是不会,应为那个时候正是秦始皇施展自己的抱负的时候,在朝中也是无人能及,百官拥戴,无人不服啊。而且秦始皇也不会在自己年轻有为的时候,让位给扶苏,这我们从秦始皇灭六国的雄伟壮观的蓝图可以看出,是不会早早的让位给扶苏的。所以扶苏只能是第二种情况就是顺势而为,然后继位。如果扶苏上位之后,情况啊,形式一片大好,即使有人不服,也不会发生像赵高 胡作非为的举动。在扶苏这边,有很多的文臣武将都支持扶苏的,而且扶苏也是一位爱才的明君,所以如果按照正常情况发展下去的话,我估计秦朝应该也有两百多年的历史。那么各个地方至少在扶苏在位之时,而发生农民起义运动。这个时候也就没有尽人皆知的刘邦啦。


你莫几道啊我机道啊


大概率秦朝可以延续几百年

要知道,秦始皇死后的秦军依然拥有着极强的实力,但是很多名将例如蒙毅、蒙恬、冯劫都被赐死,但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秦军依旧打了很多胜仗,由此可见秦军战力不容小觑。

所以说,如果扶苏上位施行仁政,加上国内大将的辅佐,秦朝很难在短时间内灭亡。



南巢说历史


如果扶苏可以登基,可以肯定的是他会施行仁政,我简单以汉唐为例说一下各人看法吧。

汉:经历了秦末的战乱,社会急需稳定,而汉初的统治者秉承的是道家的无为思想,如汉高祖刘邦和文景二帝,都是采取对外和亲的政策换取与民休养的时间,更是开创了文景之治,汉四百年而亡。

唐:唐高祖开创帝业也是因为隋末的动乱,军阀割据,百姓渴望统一,而当时的统治者也顺势施行仁政,任用贤才,轻徭薄赋,而有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

秦朝也是一样,社会动荡之后需要的是稳定,若扶苏以仁治国,或可聚拢七国人心,之前他所主张推行的发展农桑,轻徭薄赋,可以获得七国百姓的认可,毕竟扶苏在秦始皇在位期间就已经深得民心,所谓得民心者得天下,纵然六国权贵不甘心,也没有了天下百姓的支持,也只能是疥癣之疾,不足为虑,若扶苏以后能代有明君,开创封建王朝的第一个盛世也未可知。

只是,没有如果,历史终究还是历史。


月夜轻骑


换了扶苏即位,统治个一两百年是没有问题的。扶苏一直主张仁政治国,就是大泽乡起义的陈胜吴广也是打着为扶苏报仇的旗号起义的,当时天下人都认为扶苏是仁君。都盼望扶苏继位,而且我认为秦始皇也是一心想把皇位传给扶苏的,否则不会让他去军队历练,让他交好军方将领,比如蒙恬 蒙毅,以及李斯、冯劫 、冯去唧、王倌、、尉缭等一大批名臣猛将,项羽跟那些六国余孽根本反不起大浪花。而且如果扶苏继位,南越赵佗就不会隔岸观火,50万大军就会立刻提兵北上,因为赵佗是扶苏一手举荐上去的,两人的关系交情不浅。

要是扶苏即位,会立马修改律法,不会那么严苛,十年之后,民心慢慢归附于扶苏,天下就会平静了。而且秦始皇很喜欢扶苏,扶苏的名字是诗经山有扶苏的意思,而且扶苏母亲是楚国人,项羽起义楚国到底有多少人跟他还是个未知数呢?


探索历史


这个不能确定,不过把皇位传给胡亥确实是错误的,明显扶苏是秦始皇是他所有儿子里面最贤明的一个,能体恤民情,敢为人先,如果把皇位传给扶苏的话,扶苏可以把当时百姓认为天下是暴秦的情况下调整过来,因为他有仁爱之心,他懂得得人心者得天下,不管怎么样扶苏在肯定比胡亥要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