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統文化:行善濟人,積德改命

今天我們來講幾個古人行善積德的故事。

先來聽聽許叔微的故事。許叔微是宋朝時江蘇真州人,小時候家境清貧,但他不畏艱難,刻苦讀書,年紀很輕就考中了鄉試。可是後來,他參加省試時卻屢屢落第。


有一次,他在落第回鄉的途中,泛舟經過平望小鎮,夢見有位神人指點他說:“你想要登科,須要憑藉陰德。”許叔微問:“我家貧窮,沒有錢財可以施與別人,怎麼辦呢?”神人說:“何不學醫?我能助你智慧。”許叔微回家後,遵照神人的話做,專心研讀醫書,後來果然悟得了扁鵲、張仲景的醫道與醫術。

南宋建炎元年,真州地區瘟疫流行,許叔微上門為百姓診治,史書記載他“家至戶到,每家每戶去問診看病,察脈觀色,給藥付之。其間有無歸者,許叔微輿置於家,用車接到自己家裡,親為療治。”致使方圓數百里的患者都趕來求治,許叔微“無問貴賤,雖曛夜風雨,有以疾告,所治輒應手愈……始終不索酬,志在濟人而已,人鹹德之”,“所活不可勝計”,救活了無數的人,經他診治者,十活八九。由於其醫德高尚,醫術高超,百姓們稱他為神醫。

數年後,許叔微趕考途經平望時,再次夢見先前見到的那位神人前來,贈詩一首給他:“藥有陰功,陳樓間處;堂上呼盧,喝六作五。”他醒來後,百思不得其解,就把這首詩寫在尺牘上面。那一年,許叔微以進士第六名及第。“呼盧”,是指在大殿上傳告皇帝詔旨的意思。因為許叔微的上一名因故不合格,所以他升為了第五;結果他的上一名是陳祖言,下一名是樓村,正是處於陳、樓二人之間。許叔微這時才恍然大悟,夢中神人所述詩句講的正是此事。原來這一切早在他趕考之前就定好了。

傳統文化:行善濟人,積德改命

許叔微

許叔微後來任集賢院學士,因不滿秦檜陷害忠良,棄官歸隱,行醫濟人。每遇到貧困的人,就免費贈藥,不取絲毫報酬。他在行醫過程中,常常遇到其他醫生誤治的案例,認為當時亟需普及《傷寒論》知識,於是將《傷寒論》中一百個症候及治法編撰成《傷寒百證歌》,以七言歌訣體裁敘述,便於人們記憶和傳誦。他一生著述頗豐,著有《普濟本事方》、《傷寒百證歌》等。人們稱讚他“濟世活人,矢志如一,救苦存憫,不為利回”,始終享有“名醫進士”之譽,其子許必勝、其孫許琮皆進士及第,家道昌盛,許氏一門成為望族。

古人說:“人在患難顛沛中,善用一言解救,上資祖考,下蔭兒孫。”是說,在別人處於危急的關頭,一個善良的人應毫不猶豫地伸出援助之手,即便用一言相救,也是功德無量之事,憑藉這樣的善德,向上可以使祖宗以及父母受益,向下可以為子孫貽福。許叔微的事蹟正是“濟人之急、救人之危”得善報的佐證。

再來講一個五代時行善積德,五子登第的故事。竇禹鈞是五代後周的漁陽人,以詞學聞名當世,官至太常少卿,右諫議大夫。為人篤實純厚,慷慨樂於助人,治家的法則為一時楷模。

竇禹鈞幼年喪父,事奉其母,非常孝順。三十歲時,還沒有兒子。有一天夢見去世的祖父告訴他說:“你命中無子,而且壽命短促,應當及早力行善事……。” 竇禹鈞恭敬地承受教誨,從此發願行善。

曾經有一家僕,盜用他二百錢,唯恐被察覺,便寫一張券契“永賣此女,以償還所欠的錢。”掛在他小女兒手臂上,從此遠走高飛,離開了竇家。竇禹鈞憐憫這個小女孩,便燒掉券契,將她撫養長大成人,又為她選擇好對象婚配。

凡宗族親戚有喪事,家貧不能辦的,都資助他喪葬;凡見人有遺孤窮困無力嫁娶的,一一幫他婚嫁;許多貧困的朋友以及四方賢士,多仰賴他得以維持生活。竇禹鈞每年計算收入,除留作夏冬伏臘兩次祭祀以外,其餘都用作濟人之急難。

傳統文化:行善濟人,積德改命

又建造書院數十間,聚集書籍數千卷,聘請名儒為師,凡家貧而有志求學的士人,一概義務收留,供給膳宿,讓他安心就讀,由此栽培學子,因而名登貴顯成為國家人才者甚多。

後來禹鈞又夢其祖父告訴他說:“上天因你有陰德,增延你的福壽三紀,賜你五個兒子各個貴顯榮耀,將來你善終之後,當昇天為洞天真人仙位。”

於是竇禹鈞更積陰德,他的五個兒子相繼登進士第。長子儀官居尚書,次子儼翰林學士,三子偁參知政事,四子侃官起居郎,五子僖任左補闕,八個孫子也都顯貴。竇禹鈞享年八十二歲,臨命終時,自己沐浴辭別親友,談笑自如安詳而終。

最後來講的是唐朝的孫泰行善蔭子的故事。孫泰是唐朝時山陽人,少年時代從師皇甫穎,操守很有古代賢人的風格。

孫泰的妻子就是他姨母的女兒,他姨母臨死時把兩個女兒託付給他說:“我的大女兒壞了一隻眼睛,你可以娶她妹妹做媳婦。”等姨母死後,孫泰就娶了姨母的大女兒。有人問他為什麼要這樣做,孫泰說:“她是個殘疾人,不嫁給我,誰更合適呢?”大家都很佩服孫泰的義氣。


有一次到集市上碰到一個賣鐵燈臺的,他就買了,回來讓別人擦洗,卻發現原來是銀的,孫泰急忙去還給了賣燈臺的人。

中和年間,孫泰打算把家搬到義興,買了一所別墅,用了二百千緡錢,先付給了一半的錢。孫泰到吳興郡遊覽,約定回來時再搬進去。兩個月後,孫泰回來把船靠在別墅前,又把另一半錢也付給了賣房子的人,使他們搬到別處去。這時他看見一個老年婦人痛哭,孫泰很驚訝,招呼過來詢問她為什麼哭泣。老婦人說:“我在這裡為公婆盡孝,但是子孫不爭氣,把房子賣給別人了,所以才這樣悲傷。”

孫泰悵然失意了好半天,然後哄她說:“我剛接到京城來的信,已經提升到別的地方當官,所以不能住在這地方了,這所住房還是讓你兒子掌管吧。”說完,解開船纜就走了,再也沒回來。後來孫泰的兒子孫展,進士及第,入梁為省郎。

不要私存,放到圈子裡,讓更多人知道吧!

關注中華五千年演義,看精彩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