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啰单车1小时收4元,涨价背后的原因是什么呢?

财道


哈啰没想到现在还好好的,之前我们这边只有哈啰出行,单车一直没有!最近看到了,可惜晚了!我账户被封了,以前注册了司机,因为接人的时候说我停车位置和乘客位置差了1-200米……一个大型的红绿灯路口,客户要是定位不准路口这边那边,差100米很长,但哈啰以此为由封号了!


起个名字砸就难


2016年,摩拜1元骑1小时,OFO 1元骑1小时,酷骑3毛骑半小时。
2017年,摩拜月卡21块钱,不退,哈罗1元扫码骑走。
2018年,摩拜1小时以内1块钱,超过一小时按超过时间加价,OFO1小时2块钱,哈罗2块钱骑1小时。
2019年,摩拜超过1小时加价,限美团APP扫码,哈罗4块钱1小时。
基本可以看出,涨价是共享单车活下去的唯一出路,但是用户不一定买单!

共享单车当前状态


2016-2017 年迅速扩张的共享单车行业在 2018 年进入拐点,小型共享单车运营公司纷纷倒闭,现存的共享单车品牌已屈指可数。
自 2016 年 4 月开始,国内自行车共享经济开始盛行,到2017年,涌现的共享单车品牌约有30 余家,按照部分共享单车运营商公布的投放计划,短期内共享单车将给自行车制造行业带来新一轮的繁荣。
但共享单车的快速发展也给行业带来了一定的问题,自行车的品种大幅下降、质量中低端化、品牌逐步边缘化等问题逐步出现,给自行车行业“多样化、高端化、品牌化”的发展方向带来一定的挑战。
“无序管理、免费使用”是共享单车发展空间的一把双刃剑,特别进入 2018 年来,共享单车告别了野蛮生长,共享单车公司连续倒闭或被收购,市场也发生了颠覆性变化。
另一方面政府由原先的鼓励变为观望、由观望变为主动作为,政府主动加大对共享单车的治理力度,共享单车的投放总量得到有效控制,加之共享单车无序管理的自然损耗,有效数量呈现大幅度下降的趋势,行业出现了优胜劣汰的演变过程,共享单车企业的生存空间越来越小。
以上内容摘自A股几家直接参与共享单车经营的上市公司,2016年、2017年、2018年这三年中关于共享单车行业的描述。
从以上描述可以看出,共享单车行业存在几个典型的问题:无序管理、免费、政府态度转变、企业生产空间越来越小!
所以,这也就解释了当前仍然还存活的几家共享单车品牌,其涨价背后的原因。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讲,在这个从一开始就打着“免费”旗号的行业,随着规模的增加成本必然增加,而共享单车企业又没有其他变现方式,最后只能将运营成本转嫁给用户,让用户来买单。
但,即使是涨价之后,也只是能够弥补企业的运营成本,要盈利很难!

共享单车的野蛮生长,拖累上游自行车供应企业业绩

在A股上市公司中,有10家企业与共享单车行业有着直接或间接的关系,其中永安行、上海凤凰、信隆健康、中路股份直接从事自行车生产、销售相关业务,受共享单车行业发展影响最大。
查看这几家上市公司,从2016年到2018年这短短几年的财务数据,不难发现,2016-2017年都出现了爆发式高增长,进入2018年业绩开始纷纷大幅下降。

对于公司业绩下滑的原因,基本都是这样的描述:
作为共享单车主要生产供给方的自行车整车和零部件企业,因共享单车运营企业拖欠货款,应收账款过高,而受到了相当大的影响。
2018 年制造业收入及成本减少原因主要系共享单车生产和销售减少。
对于公司业绩大幅上升的原因,基本又是这样的描述:
2017年,自行车产销量较同期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为来自 OFO 的自行车订单影响所致
用户付费共享单车业务业务中车辆折旧、维修保养、人工等比上年度增加 163969.10%,主要系本年度共享单车投放城市大幅增加所致。

在共享单车无序管理、野蛮竞争的这几年中,有两家品牌是不一样的。


一个是摩拜,通过被美团收购装进上市公司,实现了上市;一个是永安行,在共享单车高速发展的2016-2017年实现了A股上市。


但事实上,早在2017年10月31日,永安行就对控股子公司永安行低碳丧失控制权,而不再从事共享单车业务。而永安行低碳科技公司则是永安行共享单车品牌的运营主体。
通过剥离共享单车业务,2018年永安行母公司虽然利润出现大幅下滑,但并未出现亏损,基本就是回到在共享单车兴起之前的盈利水平。

最后,如果您认同笔者的观点,请加关注并点赞。谢谢您们的支持!


锐眼财经


涨价无所谓 我买月卡,最恶心的一而再再而三收缩运营范围,动不动就超区扣钱20...坐标上海城区 不是崇明 金山。


机油是大佬


作为阿里巴巴支持的哈啰单车,这次的涨价行为,主要意图或许是以下几点:

1、向行业、向投资人释放一种理智的信号

三年来,以摩拜和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给人的感觉就是在撒钱、拼补贴。

从爆红到饱受质疑,从平台狂撒钱到ofo的黯然收场,共享行业无不透射出太多的不理智。

对投资人来说,摩拜、ofo的上市屡屡受挫,盈利遥遥无期,投资人无比失望;

对于用户来说,质量差、坏车多、难骑等等,也令消费者苦不堪言。

相较于大肆补贴的ofo、摩拜,哈啰单车则一直低调和冷静很多。

在ofo与摩拜激战正酣的2016年,哈啰才刚起家,但他们没有选择拼一线城市,而是主打二三线城市。虽然一度发展较慢,但至少不会卷入烧钱与补贴的大战。

而从2018年开始,我在上海、北京的人流密集区,突然看到了越来越多的哈啰单车。

也是从那时起,摩拜开始烧不动钱了,“卖身”美团;ofo更是深陷财务危机。

哈啰单车瞅准了时机,找到了阿里作为靠山,而阿里也正希望摆脱ofo的泥潭,重新布局共享单车。

二者一拍即合,于是在2018年,我们在支付宝上看到了哈啰单车的入口。

哈啰的理智也体现在押金方面。哈啰是共享单车中,真正意义上率先推出“信用免押金”的公司,这就倒逼行业其他公司断了“资金池”这种违规行为的路子。

哈啰创始人杨磊也曾多次表示:自己不做非理性的、脱离需求的规模化投放。

而这次的涨价,虽然有些出乎用户的意料,但也是哈啰理性运营的结果。

毕竟,虽然不像ofo那样梦,但哈啰也一直在做补贴,新人免费骑、时不时发抵扣券,这都需要成本补贴。

所以,这是哈啰再次向行业、向投资人释放的一种信号:我很理智,我知道自己在干什么,经营企业的最终目的是要赚钱。

2、要生存下去,必须要赚钱

在ofo逐步退场的情况下, ofo曾经的市场份额,必定会被其他共享单车所蚕食。共享单车市场占有率必然会引发剧变。

虽然暂时没找到数据,但我们仅从用户角度去观察和体验,也可以轻易得出,小蓝车和哈啰单车显然是ofo完蛋之后的最大受益者。

可以看到,按照专业机构的预测,今年共享单车市场规模还将有30%的增幅,明年还将有超过25%的增幅。

经过几年的风雨和沉淀,共享行业仍有发展空间,但用户都已经回归理性。在这种情况下,共享企业想生存,必须有具备足够的收入。这个道理很简单。

哈啰一直提倡的是免押金,所以他想盈利,目前最主要的方式就是收取骑行费用,因此,在北京的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的当下,顺势涨价就显得理所当然。

(当然,未来或许是广告和推广费用)

3、顺应行业趋势

实际上,在哈啰单车提出涨价之前,其主要竞争对手小蓝车就已经率先宣布涨价了。

自3月21日起,小蓝车已经将“30分钟1元”改为15分钟1元,每超15分钟加0.5元。

而行业暂时的老大摩拜也涨价了,采取的是和小蓝车一样的计价策略。

而哈啰的涨价宣布时间最晚,涨价幅度也最狠:从4月15日开始,北京地区每15分钟1元。

也就是说,涨价之后,骑一个小时,摩拜和小蓝车都是2.5元,哈啰是4元。

显然,哈啰是跟随了共享单车行业的涨价趋势,跟随提价,不逆势而行。

4、为继续造车和维护赚取费用

我问了身边很多骑共享单车的朋友,按照车子好骑的程度排名如下:

哈啰>小蓝车>摩拜>ofo

这样一个排序,或许有的朋友不认可,不过实事求是的讲,哈啰单车从设计上就注定了它确实是一款好骑的单车。

哈啰的整车重量,比其他几款主流单车要轻大约25%,这是它为什么蹬起来感觉轻松的最主要原因。

在开锁方面,哈啰用的是“北斗+GPS+蓝牙+基站”的定位,相应速度极快。我记得曾有个科技杂志的编辑,测试主流共享单车的开锁速度,测哈啰时甚至没来得及截图就开锁了。

另外,由于刚开始批量投放一线城市,哈啰的坏车率还不高,未来如何,要看维护的投入力度。

哈啰还要继续占有市场(尤其是北京),因此就需要继续投放,同时还要定期对单车进行维修保养。为避免落入ofo后期坏车满街的局面,就必须要准备足够的相关费用。

这也是为什么哈啰决定加价北京市场的原因之一。

这其中传递的意思是:我涨了价,自然也意味着,我有责任做好相应的服务。

为了用户能继续维持良好的体验,就只能“羊毛出在羊身上了”。

5、变向促销骑行卡

涨价虽然会增加用户支出,但相应的,月卡、周卡这种不限次数的骑行卡服务,其价值就会进一步凸显,尤其是“前两小时免费”的服务。

因为如果不用骑行卡,同样骑两个小时,摩拜要花4.5元,而哈啰要花8元——也就是说,办哈啰的骑行卡,理论上更合适——如果你每天用车时间比较长的话。

另外,涨价的同时,哈啰也顺势推出了骑行卡优惠活动。

我看了一下,摩拜目前30天套餐是20元,90天50元;而哈啰在送优惠券,打折之后,30天9元,90天24元。

不过说真的,我觉得哈啰当务之急并不是涨价,而是适当增大投放,铺量。

至少从涨价地北京来看,街头最多的车仍然是摩拜和小蓝车。哈啰投放车辆不够,用户找车就会很困难,用车次数就会不稳定,那么买骑行卡的可能性就不高。这样一来,面对涨价,中距离骑行的用户很可能就会选择摩拜或小蓝,而不是哈啰。


金投手闲话理财


    哈罗单车1小时收4元,官方称这是“行业成熟”的趋势,从跑马圈地到了精耕细作的转变。下文具体说一说。

    1、哈罗单车计费规则?

    哈罗单车最新的计费规则是:每骑行15分钟收费1元,也就是说骑行1小时花费4元。此前,哈罗单车的收费规则为每30分钟1元,不足30分钟也收取1元,骑行1小时收费2元。


    实际上,早前摩拜单车和小蓝单车已经涨价了,涨价也是没办法的事情。因为共享单车面临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盈利比较难,现在没有了资本输血,所以只能涨价。

    2、如何看待涨价?

    很多网友表示,共享单车的涨价幅度比较大。在我看来,涨价是可以接受的,毕竟共享单车不是做慈善,也需要盈利,需要可持续发展,所以涨价是可以接受的。


    早期共享单车扩展市场时,为了能够突出竞争优势,大规模扩建产业规模,大量的资金投入到共享单车,同时通过各种补贴吸引用户,导致成本直线上升,但是共享单车平台缺乏成熟的盈利模式,导致资金链断层,所以出现了用户押金难退的问题。


    监管部门对共享单车作出了明确规定:平台收取用户押金不能高于100元,并且押金只能用于主营业务,不能开展股票证券等投资或者借贷业务,共享单车的盈利模式比较单一。


    总之,哈罗单车“涨价”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了持续发展,大家都知道共享单车属于消耗性的行业产品,要产生一定的维护费用,为了能够提高用户体验,提升服务质量,那么涨价是必然的。


Geek视界


其实吧,涨价也是合理的。又不收取押金,那只能提高收费了,不然怎么生存呢?

但是说实话15分钟1元(1小时4元)的价格略高,共享单车不是主要解决最后几公里的路程吗。如果只是1~2公里的话,其实也就十来分钟的时间。这样来看的话也就收取1元左右的费用,好像没什么差别。但是如果超过3公里的话就不划算了,时间越长收费越高,这样还不如选择其他出现方式了。

其实我觉得骑行的时间越久每15分钟的收费应该有所下降才对,当然了这只是我个人的想法而已。


寻觅科技啊


哈罗单车很清楚一件事情:真正的付费用户是包月用户,是企业基本盘。

按小时付费的用户是极少数,而且愿意付费基本是刚需,稍微贵一点,也不会影响他们付费。

在这个情况下,提高每小时收费,是很聪明的一种做法。可以刺激更多低频用户转换为包月用户。其次,让包月用户觉得花的钱更值了。所以,除非月卡/季卡/年卡之类的涨价,单车相当于没涨价。提高小时单价就是为了促进更多人变成稳定客户罢了。


毒舌好心人


涨价就是要增加模式的持续性,因为当前的共享单车模式盈利来源实在是非常的单一,主要就来自于单车自身的收费。而单车自身的运营维护成本也比较高,因此,如何持续下去一直是遇到的问题。


虽然有所涨价,但是真正能够起到1小时的人能有多少呢?绝大多数使用时间一般都在15分钟以内,因此,这一番涨价并不会对绝大多数的骑行者造成太大的影响,超过15分钟通常就不是短距离,这时候选择其他的交通方式,如地铁等,价格也在4元左右,那么从这个角度来看,这又是合理的。


因此,共享单车模式要想持续下去,如何增加车子的运行效率,以及增加收入来源才是王道。目前来看,其他的营收渠道都是基本没什么用,主要还是靠收费,那么目前的收费又太便宜,资本烧钱是为了占领市场,可是共享单车市场已经进行了3年左右的时间,市场逐步固定下来,资本要开始收割了,也要回到正常的经营模式上来。


以股易金


不只是哈啰单车上调了单价,基本上共享单车领域都进入了涨价之旅。下面我谈几点个人的看法。

生存还是毁灭

共享单车涨价的最根本原因是为了生存。表面上看,哈啰、摩拜都活的风光无限,但是早期造车、投车和运维带来了高额成本,为争夺用户带进行高额的补贴,哈罗共享单车普遍面临收不抵支,持续亏损的困境。如同ofo这样的先驱,或许前一天还指点江山,后一天就千万人讨债,共享单车的倒闭风险比任何企业都靠近。涨价能够带来更多的收入,让生存变得更加可能。

垄断与理性

共享单车涨价的一个潜在原因是该市场基本进入寡头时代,在2018年上半年及以前,共享单车还是百家争鸣的时代,永安行、ofo、小鸣、摩拜、哈啰等等品牌前仆后继。但进入2018年下半年,共享单车市场迎来了大清洗,连ofo这个先驱也难逃厄运,至今,共享单车基本实现了哈啰、摩拜、青桔三个寡头垄断的时代,加之共享领域普遍回归理性,价格战和补贴战的时代过去,涨价水到渠成。

融资与发展

从去年开始,市场基本进入钱荒时代,创业企业融资压力极速上升,即便是背靠阿里的哈啰单车曾经表示,很长一段时间内没有融到资金了,在共享单车普遍亏损的现实下,不断融资成为他们保命的最佳措施,涨价能够让投资者看到企业的潜力,是融资的重要条件。 此外,哈啰涨价的一个特殊原因在于它的多元发展道路,哈啰单车更名为哈啰出行,开始涉足顺风车业务,在共享单车领域势必要减少亏损,把资金留给新业务。

构建稳定用户体系

共享单车一般采用两种计价方式,单次计价和开卡计价(月卡、季卡),开卡计价形式能够极大的提升用户粘性,提高用户的使用频率,这部分用户就属于稳定用户。 共享单车单次计价的上调虽然也会影响开卡的价格,但是两者的价差也会扩大,开卡往往更加便宜,共享单车利用价差将用户推向开卡计价,以此增加用户的粘性。


嚣张说热点


共享单车的概念刚刚兴起的时候,的确是是非常的有噱头,所以引无数投资人竟折腰。彼时的小单车,财大气又粗,同时也为了培养新的消费习惯,几乎可以说是,赔本赚吆喝。

鄙人也是哈罗单车的使用者,最开始的优惠实在是优惠,首先不需要押金,比起ofo强太多,之前的苦主也不知道退了押金没有,反正让我交押金的,我都会认真考虑一下。其次,价格特别合适,先免费试用七天,然后月卡会员好像是3块,还是5块,总的来说就是成本很低,几乎可以忽略,所以最开始的福利,我基本都吃到了。

常规福利派送完成之后,我再骑小蓝车的频次就明显降低了。第一是,经常找不到车,骑过车的人都知道,下坡路是爽,上坡路就是虐。下坡路的总是没有车,上坡路有车你也骑不动。第二是,月卡的成本上升,一个月要20块,四舍五入也就是说,你每天最起码要骑一次单车才划算,因为问题一,你经常找不到车,所以就不愿意办月卡。因为没有月卡,偶尔碰到车,也懒得骑,尤其是冬天,天太冷。

所以,红利期一过,人们愿意骑单车的频率大大下降,同时,资本也遇到了寒冬,参看摩拜单车卖身,ofo结局也不好。

商家为了生存,不得不提高成本,推广别人办月卡,但是因为成本上升,反而导致愿意骑车的人更少,然后商家再次提高成本,于是小蓝车现在的成本已经很高了。

不考虑健身的因素,公交车性价比最高,打车最节约时间,小蓝车有什么呢?偶尔一段路,不着急,走路也可以的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