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5、211當真與普通大學差距很大嗎?名校情結到底該不該存在?

壹號菠菜


大家好,我是學校裡的曉東星,歡迎大家關注我的頭條號學校裡的曉東星。關注校園,關注你大學生活的每一天。

985/211當真與普通大學差距大不大看個人能力,我們先來看兩個例子。

2016年,馬雲在澳門大學演講時講了一個親身經歷的趣事:不熟悉的商界精英見到他,總是問,您是耶魯大學商學院畢業的嗎?馬雲嘿嘿一笑,答:“不好意思,我是杭州師範畢業的,不過我手下有不少耶魯畢業的員工。”

馬雲在在北京大學演講時,他曾說杭州師範大學是中國最好的大學,沒有之一。他說這話沒有遭到聽眾的不滿和嘲笑,甚至還贏得了陣陣掌聲。

從這兩個例子我們可以看出,馬雲之所以敢說出這樣的話,那是因為馬雲有了今日的成就,他的成功證明了他所說話的正確性,雖然不一定全對,但是有一定合理性。

也就是說,不管你的982/211畢業還是普通高校畢業,只要是你取得了異於常人的成就時,此時兩者之間的差距就以及不存在了。比如如說當你成為了下一個馬雲,馬化騰時,此時你已經不必任何人差,又何來的差距之說呢。

不過相對說來,名校畢業生成為大佬的概率確實會大很多,還記得前幾年烏鎮召開的互聯網大會熱傳的照片嗎?裡面的大佬幾乎都是名校畢業的。兩為馬哥的情況是少之又少,說是千里挑一,甚至是萬里挑一也不為過了。

當然,這個差距大不大,主要還是要看 和誰比了。名校裡也有普通學生,普通學校裡也有厲害的大佬,你看看你要和誰比吧。

不過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終其一生也不過普通人,此時名校的光環效應,982/211的差距也是比較明顯的。明顯的優勢如下。

第一,有更多的機會進入知名企業和政府機構,獲取高工資和高的社會地位。

現在不少企業,特別是一些知名的大企業(比如說世界500強企業),招聘會上基本上只要985,211大學的畢業生,因為這些大學的畢業生素質相對說來會比較高。在《演說家》中,考研老師張雪峰說,“所有大公司都說學歷不重要,但是所有的大公司都不會去普通學校招聘”,這就是赤裸裸的現實。

同樣,在安徽衛視《學霸是怎樣煉成的》的節目中,有HR表示,由於每天收到的簡歷會很多,在這種情況下,學歷就成為了篩選人的一個重要因素。他們會對非985大學生區別對待。離開招聘會後,只帶走985大學生的簡歷!。

<strong>

說完企業,我們再來說政府,考公務員一直很熱,但是,政府在招聘公務員的時候,特別是在招聘選調生的時候,他們也十分看重學歷。現在有不少定向選調生,但是這些定向選調的,無一例外都是面向985重點名校定向選調,從來沒有面向非名校的,這就是區別。我們以2018年江西省的定向選調生為例,他們定向選調的對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中央財經大學、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農業大學、北京理工大學、北京師範大學、中國傳媒大學、南開大學、天津大學、東北大學、大連理工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華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廈門大學、山東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南大學、湖南大學、中山大學、華南理工大學、重慶大學、四川大學、電子科技大學、西安交通大學、西北工業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等39所院校2019屆全日制大學畢業生。

而2019年,江蘇的定向選調的要求更高,它定向選調的對象是,北京大學、清華大學、南京大學、東南大學、浙江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同濟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山大學、四川大學、西安交通大學的2019年畢業生。

從上我們可以看出,不僅企業喜歡名校學校畢業生,政府也一樣喜歡985,211的畢業生。985,211的畢業生就是比普通學校的學校多很多機會。而且進入大型企業和政府也相對比較容易。

第二,遇上一批更優秀的人(包括你的朋友甚至是妻子或是丈夫),收穫優質的人脈資源,助你成長得更快。<strong>

我們都知道,中國現有大學2000多所,而985大學只有39所,而211大學也不過112所,也就是說,985大學和211大學在中國高校中的比例很小,國家也是十分重視985大學和211大學的。蘇軾雲:古之成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不拔之志。能考入985,211大學者,必是具有蘇軾所說的兩種品質之一,或是兩種品質都有。正所謂遇強則強,和這些優秀的人同窗學習,你也會進步得很快,而這些人優秀的人,也會成為你畢業後工作時的重要幫手或是搭檔。

新東方創始人俞敏洪,不過是就是一個村裡來的窮學生,他為何能有今日之成績,這和他考入北京大學有著莫大的關係。俞敏洪剛進入北大時,他就深深感到了和周圍同學的不足,於是他拼命地學習,進步得很快。正是因為有了在北京大學上學的經歷,所以他才收穫了很多。我們看看新東方的主要創始人,基本上都是俞敏洪在北京大學的同學或是老師,這就是人脈的重要性。

第三,可以有機會接觸到各種優質資源 和大型活動。

985,211大學,帶給你的不僅僅名頭,更為重要的是她的各種優質資源。在985,211大學中,你有機會和各種大牛面對面的進行交流,院士,長江學者,這些你都能看得到,甚至有機會上他們的課。除了老師外,好大學的各種重點實驗室也是很多,你甚至本科都有機會接觸各種科研設備,開展各種實驗。我們以國家重點實驗室為例,我國現有國家重點實驗大約300個,但是基本上這些實驗室都是在985大學和211大學中。

除了這些優質資源外,985,211大學的學生有更多的機會參加各種大型活動和出國交流活動。

第四,有利於培養後代優秀的基因。

有人說,上過大學的,你今後的結婚對象,很可能在你上的大學中。也就是說,你上什麼樣的大學,你就大概能找到什麼的對象。若是你上的985,211大學,那麼你的對象也很有可能是985,211大學的。兩個優秀的人在一起,相信你們的後代也不會很差。這就是好大學的影響力之一。

綜上所述,對於大多數人來說,終其一生,也不過是平平凡凡的一生,是難以取得超出常人的成就的。對於大多數平凡人來說,985,211的名頭自然是重要的。

當你以母校為榮時,說明你的實力還不夠強大,一個好的名頭能幫助你快速成長,獲得成功。

當母校以你為榮時,代表你已經功成名就,985,211的名頭,不過是虛妄。

985,211的名頭,是否重要,關鍵在於你的努力和機遇,和你最後所取得的成績,所以奮鬥正當時,好好學習才是王道。

若你喜歡,請關注我的頭條號:學校裡的曉東星。你的關注就是對我的最大支持。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文後留言分享。


學校裡的曉東星


十幾年前的高考,因為是高考結束後就估分填報高考志願,由於估分存在的偏差問題,也沒有老師對志願填報進行系統性指導,填報志願都是憑自己的想象和一腔熱情,於是我和班上很多同學認誤判了自己的高考成績,都報考了四川大學。結果只有那個最高分的同學去了985的四川大學,餘下的人要麼調劑到了普通211的 冷門專業,要麼去了普通二本的院校,當時能進普通211大學我還是蠻開心的,而其他去普通本科的同學也並沒有表現得太失落。

大學畢業後,高中同學也很少有人考研,都出來工作了,當時大多數同學去了浙江、上海,廣州、深圳。十幾年過去,沒聽說985畢業(除了清華的那個去了科研機構,中科大的那個去了阿里巴巴)的同學比普通院校畢業的同學混得好。但是時間過了十幾年後,高等院校在不斷擴張,高考錄取率越來越高,上大學不再是難事,於是社會開始把本科院校畢業於985、211作為招聘的條件,至於985、211學校和普通院校是否有差別,那絕對是有差別的。

首先,大多數學生的學習基礎不一樣,高考分數線擺在那邊,除了小概率的高考發揮超常和發揮失常的同學,大多數考上211、985的同學高考分數一定比普通本科的學生高考分數高,這意味著大多數考上211、985的學生應試能力比普通本科學生強,而應試能力的背後更是與學習能力、學習基礎相關,而211、985大學為了對自己的招牌負責,也為了對這些高分進去的學生負責,會千方百計督促學生繼續努力學習,不虛度四年的大學時光,畢竟培養出知名校友也是母校的光榮。從學風上看,985、211大學會比普通本科院校濃郁一些。

從考研或者社會招聘看,很多985、211高校更喜歡招本科是211、985院校畢業的學生,有的單位設置招聘條件對本科生的畢業院校做要求,這是高等教育不斷大眾化進程中,社會的一個選擇,這對普通公立院校、獨立學院、民辦大學的學生很不公平。

但是,是金子放在哪裡都會發光,真正優秀的人才從來不會被世俗所羈絆。西湖大學校長、清華大學知名學者施一公曾在一次教育大會上表揚自己的一名弟子,一名大專生一路通過專升本、考研進入清華大學成為他門下弟子的一個學生,那個學生現在在英國一所大學裡任教。還有一個獨立學院畢業的學生,研究生考到福州大學、博士生考到了哈爾濱工業大學,博士後去了耶魯大學。

所以,所謂211、985等高校名號只是身上的一個標籤。人生路上,內心豐富而強大的自我才能讓自己走得更踏實走得更遠。


善感的小泥巴


在一箇中上的211。很多同學學習都是自學,大家發展不一樣。努力搞項目,努力保研,考證書啥的,氛圍很濃烈。當然,也有打遊戲度日。但是學生不會差到哪,至少學習上。我自認為還行,驕傲了一個學期,以為跟我玩的同學比我遜。要面子,不問。私底下就特別注意。不說了,個個平時划水的,還比我高。績點都上4。

這裡不是說985.211的同學智商高。我想說,是大家的學習能力高,還有學校的經費足,進入實驗室跟著老師,這種機會很多。在我理解裡,普通大學經費可能沒有我們學校的多吧,學生的好學程度也沒有985.211的高吧。差距就這麼體現的吧。

另外,名校情結還是要有的吧。我這意思是不能百分百的名校情結。對於我來說,能作為名校的可能就只有那十幾所了。作為2018屆廣東的考生,出省的人應該少。大家都將就省內的985.211。想起我的同學,比我低10多分,跑到東北的985去。我也曾這樣後悔,幹嘛不去湖南的985呢?但是,現在我有點妥協了。幹嘛過不去,有些同學比我分高的還去深圳大學。看好的就是發展。如今粵港澳大灣區,深圳先行示範,這些都可以抵掉名校情結。在大城市,上學,我認為是一種享受。

說得亂,關鍵看你個人的選擇。選擇了學校,就要有努力的樣子。學校真的不是你感到自卑或驕傲的資本。


淡季355


如果是理科生一定要先選專業,我兒子是今年的高考生,分數是598(廣東理),可上中山大學(595),也可上華南理工大學(592),最後結定填報的是南方醫科大學口腔醫學專業,因為上面二所大學能去的專業不多,那為什麼不退一步選好的專業呢?當然也考慮了深圳大學的計算機專業!


李偉明健康知足常樂


985大學、211大學與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當然很大,而且未來差距可能會越來越大。

我們知道,雖然985大學和211大學是上個世紀的產物,211大學是面向21世紀打造的一百所重點大學。而985大學是在北京大學校慶上提出來的重點打造的一批名牌大學。

首先,我們看985大學

985大學共計39所,當然也全部是211大學。這39所大學從上個世紀到現在,一直是我國名牌大學的代名詞,這裡麵包括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這種頂尖名校,還有復旦大學、浙江大學這種華東五校。

這些大學,個個都是名校,實力雄厚。哪怕是在985大學裡排名比較靠後的中央民族大學、西北農林科技大學、蘭州大學等,同樣比其它非985大學要強很多。可見,985大學整體上與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還是非常大的。

其次,我們來看211大學

相對於985大學來說,如果刨去39所985大學不算,剩餘的211大學實力有點參差不齊。基本上,211大學可以分為這幾個部分:

第一部分:兩財一貿、兩外一法、北京郵電大學、西安電子科技大學等

這些211大學,都是屬於專業性院校,他們在某個領域內都是佼佼者。譬如北京郵電大學,它在電子通信領域屬於龍頭型院校;比如中國政法大學,在政法領域擁有絕對的權威。由於他們不屬於綜合性大學,因此在當年評選985大學或者一些大學排名中,有點吃虧。但這並不影響這些大學的知名度,這些大學在高考錄取中,投檔線甚至超過大部分985大學,這就是實力的象徵。

第二部分:211大學裡墊底的院校

由於當年在評選211大學時,要確保每個省都至少有一所大學入圍。這也造成了一些大學最後屬於被“照顧”才入選211大學名單,但實力上可能還有一定的差距。這些大學主要以西部地區院校為主,譬如寧夏大學,青海大學等。但要真論起他們的實力,比起有些非211大學,還是有一定差距。

第三部分:中間層次的211大學

這部分大學數量最多,也是211大學的中堅力量。這部分大學整體實力還是不錯的,各有特色。這裡面有財經類院校,也有師範類院校,還有很多理工院校。這些大學是那些成績中等偏上學生的最佳選擇。

因此,在211大學裡,除了被照顧的那部分大學,其餘211大學跟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還是蠻大的。這種差距不僅體現在教學質量、師資力量、科研氛圍以及就業質量上。

當然,隨著時間的推移,部分大學雖然當年沒有入選211大學名單,但他們後來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他們的實力甚至已經超越了部分211大學,這裡麵包括:

中國科學院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大學、深圳大學、上海科技大學、南方科技大學等,這些大學是一股新生的力量,雖然沒趕上當年985大學和211大學的評選,但相信他們未來一定會入選“雙一流”大學的大名單。

至於有沒有名校情結,顯然大家都有這個情結,這也是高考或考研中,大家都擠破頭想報考985大學或211大學,這些名校是未來深造或就業的保障,是學生學習知識和展示自己的大舞臺。

因此,如果高考沒能如願考上211大學或985大學,未來在考研的時候,一定要盡最大努力考上名校,尋求更好的學習平臺。

你們是否有名校情結?歡迎交流。


教育有故事


98511與普通大學差距相當大。名校情結應該有,而且要發揚光大。

這個問題包含有5個小答案。

1)985 強校與普通大學差距很大

頂尖的985,或者說是排名在20名以前的名牌大學,無論是校園建設,科研經費,科研力量,師資力量,學生素質,就業情況,國內外聲譽,等等。幾乎包括所有高校的一切 ,普通的大學是遠遠被甩在後面的。



2)末流985跟某些行業強效相差小。

排名靠後,優勢不足的985學校,包括一流大學建設的一些B類學校,在第四次學科評估當中,有的985沒有a類學科。而一些行業強校卻擁有一兩個以上的頂尖學科。在學科優勢上超過了985某些學校。但因為末流985有政策和資金的優勢,因此兩者差距不大。




3)末流211與普通大學差距小。

我們也看到,國家為了高等教育發展的平衡。211實行的是一省一校。因此某些211是因為政策上的扶持才成為211。但因為地方經濟和文化水平發展的滯後,這一類大學雖然是211,但跟某些普通高校相比而言差距很小。

4)末流211不如某些行業強校。

未流211,如果沒有政策的扶持,那麼它本來就是一些普通的學校。依靠政策的支持,發展的速度應該會更快一些,但是也需要經過相當長的時間的積累和沉澱。因此在現階段,是不如某些行業方面的強校的。



5.名校是我國高等教育最優秀的代表。是教育和科學的殿堂,疑結著國家和民族的希望。代表著一個國家的教育,文化,科研,思想的發展水平。嚮往名校,才能讓我們有更加蓬勃向上的動力。名校情結,應該有,而且應該大有特有。

總之。我國高等學校的構成層次比較複雜,有的是人為因素造成的。到底誰比誰好,誰比誰強?還要看具體的實際情況。不能光憑985 211的標籤。

謝謝閱讀,謝謝關注。

歡迎討論。


華科喻家山森林


考研界有個話題叫“名校情結”,雙非學子“非985不上”,希望借考研在學歷上打個漂亮的翻身仗!想要及時瞭解2020考研招生簡章內容發佈可點擊預約,關於黑龍江考研免費複習資料、黑龍江考研分數線等內容歡迎訪問黑龍江研究生招生信息網。

  211學子衝擊雙一流、985院校;985學子要挑戰更高等的學府;所以到底為啥我們會有名校情結呢?

  01.為了更好的資源、就業及科研前景

  首先,學生想要去名校無非是為了其優秀的軟硬件條件,師資隊伍、科研條件、就業前景等...

  其中科研經費是名校與普通學校之間的難以跨越的一點,經費不同肯定導致你做科研的結果不同。

  很多普通院校的好學生做科研時因為錢的問題被限制。這就導致一般院校的學生因為錢做不出好的科研成果,然後科研成果少導致以後的經費不少,然後經費少導致學生做不出什麼科研成果,形成惡性循環。所以說能力重要不可否認,但是平臺也很重要。平臺會讓你的能力得到更大的發揮。

  其次,社會對於“人才”的界定也使得如今許多大學生對考研有種很強烈的“名校情結”。

  @知乎網友:劉撥傑

  我沒有在普通一本的學校中待過,本科在一所普通的211,碩士在C9高校中的一個。雖說都是211/985,但還是相差很多個層次的。我的本科學校是一所普通大學,大企業幾乎是不去的。研究生階段所在的學校就不一樣了,IT大公司就沒有不來我們學校宣講的,有很多學長學姐是身在BATJW,頭條,WAP等公司,可以提供校招的信息,瞭解互聯網大公司大平臺多一些。

  02.“名校情結”的根源是“學歷鍍金2.0”

  7月24日發佈的2018年全國教育統計公報顯示,2018年畢業研究生60.44萬人,其中,畢業博士生6.07萬人,畢業碩士生54.36萬人。

  高校研究生擴招已成定局,就必定會像曾經的“大學學歷”一樣逐步成為“大部分人”的基礎學歷。

  雙非學子借考研衝進名校,希望在同屆畢業生中脫穎而出;名校學子追求更高等的學府,為了前程無憂。

  名校不是教育素養與能力的充分條件,卻逐漸成為敲開名企和科研大門的必要條件。目前國內重點大學教職和研究人員門檻嚴苛,甚至要求從大學到博士都是“根正苗紅”的名校人才,更不用說在一些大型企業招聘應屆生時,表現出對名校學子的明顯青睞。華為就是個明顯的例子,每年收割的名校畢業生高達數千人。

  03.社會轉型與人才紅利期的資源分配

  目前,我國整體的產業佈局正在進行大規模調整,由原有的“廉價勞動力”大國向產業鏈上游轉移,知識、高新科技逐步成為社會以及文明進步的一大階梯。現在的“名校情結”一部分是源於考研學子自身的內在需求,另一部分也在一定意義上也適應整個社會高質量發展的外在需求。

  有一個說法是,中國的下一波紅利是“大學生”紅利,這已經很明顯地折射在了城市人才之戰上。

  考研的戰場雖然也很殘酷,但比起高考來還是容易很多,誰又不是再為自己的將來未雨綢繆,考上名校並不代表一勞永逸,越好的學校對於學術和經驗的要求越高,壓力也隨之而來,但既然大家都選擇了考研,小編相信也不會有人在讀研的路上半途而廢!


用戶3136410711687


985/211和普通大學肯定差距很大,可能比你想象的差距還要大,名校情節肯定存在,但是不可走火入魔,誤入歧途,“高校專業那些事”帶你分析、分享、解惑985/211大學和普通大學之間的差距。

211/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的意義

中國高校自古就是不平等的對待,任何時候都一方面宣稱高校地位一律平等,一方面又把高校分為三六九等,最頂級的院校得到最好的資源,經費,師資照顧,而最偏遠的卻毫不關心,自生自滅。



國家一般把最重視的大學劃為部屬院校,經費充裕,師資雄厚,在博士點,重點實驗室,重點學科,博士招生人數都受到極大的照顧,而,而不重視的一律劃歸地方,如果是經濟發達的確的高校,日子也許會更好過一點,如果是西部邊疆地方,那基本相當於流放。

在1952年,國家公佈首批6所全國重點大學: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人民大學,哈工大,北京農大,北京醫科大學。後又在1959年,1960年陸續增加到64所,這64所重點院校全部是是部屬院校。



1978年的88所全國重點大學,補充了一些省屬大學進入名單,這些院校有:新疆大學,雲南大學,內蒙古大學,湘潭大學,山西農業大學,江西農業大學等。

後又實行了七五重點建設大學,八五重點建設大學

到1996年國家實行211工程重點建設大學,以及1998年985工程重點建設大學。徹底把院校分成4個級別。

第一級別:清華大學,北京大學

第二級別:c9其他院校

第三級別:其他985重點大學

第四級別:211重點建設大學。

其中32所985大學領導為副部級幹部。更是985院校中的戰鬥機。

高校差別—經費

高校最大的差距就是辦學經費的差距,國家最扶持的是清華北大,而每個省又有自己重點扶持的院校,這些院校都是211/985重點院校。


部屬院校經費最多的是清華大學,一年經費297億。而省屬富裕的蘇州大學一年經費才22億,不及清華大學的十分之一。

而一普通的省屬院校會更窮,一年經費不上億的都一大群。

沒有錢,怎麼蓋大樓,怎麼買實驗設備,怎麼聘請院士教授?

學生畢業差別

可以是,非211和211直接就是天然鴻溝,招聘單位非211不要,非985不要都是有深刻道理的。而985裡面的清華北大學生更是神一般的存在。c9院校畢業生也都是就業市場上的無敵王者。



比如中/央部委和各省選調生,就是985中的好大學,選調生不需要參加公務員考試,直接錄用,這個福利多大了。一般清華北大可以直接選調到核心中/央部委,其他高校都沒有這個福利,而好點的985院校可以在各省和普通部委選調。

普通211院校根本沒有機會。比如浙江省選調生,只選擇23所985重點大學。


比如河南省的選調生,就指定世界一流大學和省內雙一流高校,無形中將其他高校全部排除。

這就是211的優勢,你在非雙一流高校再優秀,機會也是0。

河南省選調生,2018年,面向雙一流高校選調共300名,其中最牛的清華大學和北京大學單列,清華大學25人,北京大學25人。

而省內的top2鄭州大學,河南大學人數也固定為50人,在河南省內選調生,鄭州大學和河南大學鄭地位和清華北大看齊。

在中國,你畢業於清華北大就自古高人一等,蔑視其他高校,在河南,你畢業於鄭州大學河南大學,那你就走路可以仰著頭,不正眼看其他高校。

保送福利

普通高校想報送到清華北大幾乎成為不可能 而985/211院校天生開掛。

現在去參加名校夏令營,他們都直接給限制,普通院校基本沒有機會,只有雙一流高校才有資格和機會。

華中科技大學電氣工程學院夏令營,非一流大學根本沒有機會參加。


當然也有一些例外院校,作為非211,他們實力非常的強,認可度超過一般985院校,這些院校有國科大,首都醫科大學。當然這些院校的分數也是遠超一般985院校的。

結論,差距很大,遠超想像。


高校專業那些事


我的觀點是,如果不努力改變自己的命運,那會被安排的明明白白的。

2001年出生人口1700萬,

18年後順利參加高考。

2019年高考人數1034萬。

那麼,你排在出生人口的前60.82%。

全國116所211院校(包含985),每年每個學校平均招生3000-4200人,我們按平均每個學校招3600人算。211院校一共招約41萬人。

這41萬人,佔2019年高考總人數3.96%,佔2001年出生人口2.4%

所以,如果和同齡人競爭,你需要在100個人裡領先98人,在100個高考的人裡領先96人。

如果你生下來就是前2%的人才,你註定會上211。如果不是,那你需要努力進入前2%

不上學,沒參加高考的我們就不說了,能考上211院校的學生是前4%的孩子,他們在學習能力方面,遙遙領先大多數人同齡人。

國家在培養4%的精英時,下了血本。配備好老師,傾斜大量資源。

為什麼呢?

因為這前4%,再加上後面的6%是社會進步的主要推動力量。

我們生活中用的電,通信技術,手機,內燃機,汽車,高鐵,飛機,電視,互聯網是誰發明的?

我們吃的藥,注射的疫苗,使用的醫療儀器是誰發明的?

目前一流的企業同樣更親賴211以上的學生。因為他們是25箇中出的一個1個211學生。為企業選人節省大量時間。

突破這種命運的安排需要自己不斷地努力,進步,擠進4%。


網課韭菜哥


因為凡是有的,還要給他,叫他富裕;那沒有的,連他所有的,也要由他手中奪去。這是《瑪竇/馬太福音》中一段話。

一,高校分化嚴重

高校現在分化特別嚴重,一流名校享受一切資源,資金投入充沛,師資力量雄厚,科研設備齊全,大師大樓林立,學生擠破腦袋考不進去,報考人數一年比一年多,對外交流一年比一年深入,科研成果更是碩果累累,學生成才率極高,畢業生隔三差五反饋母校。

反觀普通高校,艱難的生存,資金一直沒充足過,靠著學生的學費過日子,可勁催學生繳費,優秀師資招不到,普通師資看不上。每年招生可勁的宣傳,艱難的把生源湊齊,除了校園貸款蓋了幾座新樓,根本沒有大師,學術科研產出接近零,大二大三開始鼓勵學生考研。

二,學生培養差異

同樣水平的學生,進入名校各種培訓交流,隔三差五參加國際會議,日常翻譯外國文獻,經常接觸老外,英語口語練習的也不錯,院校多是精英和各地狀元,學習上相互比拼,後續同學校友相互幫襯,提供各類資源,參加公務員考試或者讀研讀博,都有學校上一屆學長。

普通院校學生,日常上課乏味,國際交流很少,且老外水平不高,過來也是旅遊的,美其名曰遊學。經常處於迷茫狀態,課程不緊張,百度解決一切作業,空閒時間刷劇戀愛,沒事偽裝一下成熟,對未來迷茫,考研考公務員也不清楚能否成功。

三,就業形勢不同

名校的學生搶著要,一說聘用了某某學校學生,成了用人單位炫耀的資本。某些行業用人單位,只要某某大學某某專業學生,其他學生即使能幹,不在考慮範圍之內。一個學生臨畢業拿到多個機會,並不少見。

普通學校擠破頭放低姿態,有的時候用人單位都肯給個機會,同樣的崗位寧可名校本科生,拒絕普通學校研究生,赤裸裸不帶一點掩飾。

部分普通院校學生,刻苦奮鬥,在付出極大努力後,和名校學生保持同一待遇,甚至超越名校學生,卻是付出極大精力奮鬥的結果,艱辛不易。

如果是你,你上名校,還是普通院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