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稻田里、芦苇荡里面的“害虫”:螃蜞,现在怎么成了香饽饽,为什么呢?

悠然见东山


说到螃蜞相信很多生活在农村的朋友并不陌生,记得小时候经常能在芦苇荡里看到它们的身影,别看螃蜞的个子小小的,要想抓住它并不容易,有的时候在抓螃蜞时还会被螃蜞大大的钳子夹到。小时候因为螃蜞太常见,肉也太少,所以我们也只是单纯享受抓螃蜞的过程,长大以后才发现现在的螃蜞腰身一遍成为了香饽饽,这是为什么呢?

在以前之所以大家并不喜欢吃胖蜞主要是因为胖蜞的肉少,胖蜞虽然长得和螃蟹差不多,属于蟹类的一种,但是体型要比我们常见的螃蟹小很多,肉也少的可怜,虽然以前人们的生活都不是很富裕,到了青黄不接时可能吃饭都是个问题,但是人们却从来不抓螃蜞来吃,主要原因就是肉少,食之无味弃之可惜,再加上螃蜞在白天很难抓到,螃蜞听到风吹草动便会潜入到泥洞中。螃蜞很喜欢生活在稻田中,经常会将田埂弄坏,影响稻子的生长,所以在以前人们才会说螃蜞是稻田的“害虫”。
去年秋天朋友去宁波出差,回来时给我们带了很多特产,其中就有醉螃蜞,听朋友说,他们几个一起出差的同事都喜欢吃醉螃蜞,便买了一些送给朋友,我拿到后发现就是我们小时候常在芦苇荡里看到的螃蜞,心想这东西又没多少肉还能多好吃,螃蜞的个头很小,不能像平时吃螃蟹那样扣肉吃,只能将螃蜞一分为二嚼着吃,刚将螃蜞掰开就被螃蜞那丰富的蟹黄所吸引,一口一口吃的停不下来,没一会的功夫一瓶醉螃蜞就已经见底。
之所以现在螃蜞摇身一变成为大家都喜欢吃的香饽饽主要有以下两个原因,一是因为现在人们的生活条件越来越好,人们对美味的探索也越来越多,人们寻找美食并不是用来解决温饱问题,而是寻求自己没有吃过的美味,而螃蜞厚重的蟹黄,鲜美的味道被大家所认可。二是螃蜞的营养价值很高,螃蜞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矿物质,钙,铁等微量元素,对人体有很大的好处。螃蜞最常见的食用方法除了用黄酒制作成醉螃蜞以外,就是用螃蜞做成螃蜞酱,因为螃蜞的肉很少,几乎没有人会蒸着吃。你们小时候见过螃蜞吗?喜欢吃吗?


小马话三农


小时候在农村,每到夏未初秋高温季节,我都约上几个小伙伴,到稻田里、小溪中抓螃蜞喂养家禽。那时候稻田很少施用 农药,螃蜞很多。由于天气炎热,这些小精灵都躲在稻田阴凉的水底下,打洞筑巢,在洞口处纳凉,当我们走近时,这些小精灵就马上退回洞中深处躲着,我们把手伸进洞内,就能把它们捕获。

抓回家的这些螃琪,我们把捣碎拌米糠喂鸡鸭。但也有人用抓来的螃蜞做美食。具体方法是:先将螃琪放在清水中养活2一3天,让其吐完体内的的泥巴及残留食物,清洗干净,然后根据各人的口味,配上各种调味品,进行烹饪,就能制作出香勃勃的美食来。食用时剥去外壳,吃食那些黄灿灿的蟹黄,有着别不一样的独特风味。

而现在,由于施用农药,稻田里很少有螃蜞了。前几天,我回老家乡下,重游故地,到儿时抓螃蜞的稻田,想抓一些螃蜞回来做美食,结果走了大半天,只能抓到几个而已,如今稻田里的螃蜞太少了。


5781598700416


过去稻田里,芦苇荡里面的"害虫":螃蜞,现在怎么成了香饽饽,为什么呢?

从我还是小屁孩的时候,直到今天,才知道这种小螃蟹的正式名称叫蟛蜞。它也属于螃蟹的一种,只不过规格很小。


我是再熟悉不过了,因为小时候河边还没有修建水泥护坡,河边全部栽的是柳树,也没有怎么管理,奇形怪状,歪七歪八的生长着,那时候河边全部是蟛蜞打的洞,树根下面几乎全部被掏空了,里面的洞里面用手去掏,经常一个洞里面有20几个蟛蜞,那时候大部分是拿在手里好玩,玩过以后就随手丢掉,有时候心血来潮,会拿几个桶子,掏几个洞就可以收获一桶蟛蜞,提回家,大人们有时候会将这些小螃蟹煮熟了给我们吃,放了生姜蒜子和辣椒,有时候吃多了胃很不舒服,这种蟛蜞规格小,又没有什么肉,主要是小时候缺盐少油,加上不像现在酌料繁多,所以吃起来感觉索然无味,村里人普遍对蟛蜞不是很感冒。


现在就不同了,据说蟛蜞可以做的很好吃,我倒是想尝尝,不过现在河边全部是水泥护坡,根本看不见一只蟛蜞了,看来是无缘重温小时候的记忆了。

蟛蜞和小龙虾一样,作为甲壳类生物,天生就会打洞,所以以前种植稻谷的时候,它绝对是害虫,但是现在绝对是餐桌上的美食,不过现在已经很少见了。

总结:

你朋友们现在还能看见蟛蜞吗?有没有一种幸福感,惊喜感?


小龙虾晒太阳


螃蜞我们当地叫小螃海,这种小东西我上高中那会养过,住我家隔壁的海萍妈妈给我的。

我放在一个胆型玻璃瓶里养,确切说是个路灯罩壳,我从垃圾坑里捡的。我在里面放些石子,少许的水,然后我星期六回家就到土沟里挖曲蟮喂。

有一次周末没回家,回去后发现瓶里的水干了,小螃蟹已不知去向,后来扫地的时候,在书桌下面发现了它的躯壳,已经呜呼了。

我在我们老家呆过八年,上过一年的小学,学校在邻村,上坡,途经一片水井树林。哪里出着碗口大的水,这个村在哪里砌了个井,水哗哗往下淌,水流之处就有许多的小螃蟹。

一放学,我就跟着小伙伴们守在哪,天天去捉,捉到了也不吃,拴根线提着到村里小娃面前显摆,现在想起来觉得太幼稚可笑了。

第一次吃小螃蟹,是隔壁海萍的妈妈捉了一大盆,然后拿去学校门口卖,卖剩后拿回来炸吃,炸的很酥脆,我们一整只一整只的放在嘴里嚼,可香了。

这东西,我们这里少,大的更少,南方人见的最多的就是这种,现在更是都少见了。而沿海地区的人吃惯了大螃蟹,才不稀罕这小东西呢。


那现在为什么这小东西又成了香饽饽了呢?

说来好笑,尽然还有人把这东西做成了零食,瓶装的,一瓶好几十呢。现在有些人,能抓住商机,能想到用这东西做成零食,得夸一夸。

朋友的姐夫从北京回来就买了这种,而我前久去外面游玩,也看到了这东西,于是我也买了一瓶尝尝。

吃起来有点咸香,还有一股淡淡的鞋臭味,可记得,在我小时候吃时,可没有这股味哟!但话虽如此,用这种小螃蟹做成的食品还是挺好卖的。


之所以能成香饽饽,还不是吃的人多呗,那话说得好,蚂蚱虽小也是肉啊!这螃蜞虽小,但味儿也不比大螃蟹差几分。

这年头,旦凡人能吃的东西,以前再怎么不受欢迎,到一定的时候也能被人亲亲抱抱举高高,不知道朋友们是否也吃过呢?


泥糖小丫


不知从何时开始,我发现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出去吃海鲜,吃大螃蟹,吃龙虾,还有其他的虾类,其中像大螃蟹那些蟹类还是比较多人吃的。这些海鲜价格比较贵,平时我也不舍得吃,只是偶尔在过时过节的时候买来镐劳镐劳自己。


说起螃蟹,让我想起了农村以前也有一种很小的螃蟹。我们叫老蟹。真正的学名叫螃蜞。记得小时候无论在稻田里还是农村的小溪里,还有河边都有很多这种小小的螃蜞。而且当时我也不喜欢吃这些螃蜞的。但是我是非常喜欢去抓这些螃蜞的,抓回来之后也是用来喂猪喂狗的。现在觉得自己真的很傻,不懂得吃这些山珍海味。

记得这些螃蜞喜欢出没在洞里的。夜晚的时候用电筒照着他们是一动不动,是比较容易抓他们的。而且一旦在炎热天气下雨之后是出现比较多的螃蜞的。想要抓这些螃蜞可以在这个时候去抓他们的。


这些螃蜞也是吃腐食为主,也吃稻田里的水稻根系等。是农民比较讨厌的害虫。因为他们出现影响水稻的生长。

那为什么这种害虫(螃蜞)现在成了香饽饽呢?

现在农村很多的野味都成为香饽饽的。很多农村的野味在小时候是非常多的,到现在由于过量的捕捉,还有其他因素影响,导致农村野味也会越来越少了。比如野生的黄鳝,泥鳅,刀秋鱼,还有其他的野味都大受人们的欢迎,都会成为香饽饽。


对于这种农村的螃蜞,营养价值丰富,受到人们的喜爱,成为香饽饽那是当然的。现在农村的螃蜞已经越来越少了,由于人们大量的捕捉。还有稻田里的农药化肥,等污染都会导致螃蜞越来越少。

所谓物以稀为贵,对农村越来越少的野味来说,也导致现在的价格越来越高。这种螃蜞平时我们是用盐腌着吃和用酱料包着吃,是很好的下酒小菜。在你们农村还有这种螃蜞吗?


三农天地


螃蜞在小晓这里一直就被称为小螃蟹,这小螃蟹可不是现在才成为香饽饽,小晓小时候那是一年四季都会去抓的。春夏秋三季直接在水稻田边的沟渠中就能抓到很多,冬季就在稻田梗还有水渠边上找洞眼,因为这种小螃蟹一到立冬后就会打洞冬眠。


抓回来的小螃蟹用菜籽油一炸,那味道简直了。不过现在农村这种小螃蟹很少见到了,基本在稻田附近是没有了。不过要找还是能找到,这时一般需要到河边的芦苇荡边还是能找到,不过也是很少了。

至于这种小螃蟹为什么现在越来越受到人们喜欢,主要还是这小螃蟹好吃。对于我们农村孩子来说,这也是一种记忆。


记得我们那时这种螃蟹去街上卖一般是卖不掉的,因为这种螃蟹肉很少,基本就是一个壳壳。但像前面说的用油一炸很是香脆。现在想要吃这种螃蟹街上卖的也很少,不过只要有就不愁卖不掉,价格基本都要30元一斤以上了。

以上是小晓个人观点,有不同观点及补充请留言谢谢大家!


小晓农民


生活在农村的人肯定见过螃蜞,一般平时在稻田里或者在小河边会见到一些,不过这些地方数量不算多,在我们这里真正多的是在江边。记得以前小时候,我们这里江边会有很多人会种一些红薯和其他的农作物等,有的时候螃蜞会爬到上面咬一些枝叶,但是我们这里从来也没有听说螃蜞是“害虫”,可能我们这边田地里螃蜞比较少,对农作物也没有造成很大伤害吧。

我们以前经常跑到江边去抓螃蜞,我们用香烟头钓的,一钓一个准,几个小时下来可以钓满一大水桶,这也是我们小时候的一种乐趣。钓来我们拿回来叫大人们油炸来吃,味道也是不错的。不过现在也基本没有人去钓了,因为现在江边没有人种农作物了,江边到处都是工业垃圾,很多螃蜞都吃垃圾,知道的人都不会去钓来吃。

现在不管螃蜞是不是吃垃圾的,在我们村里也没有人吃了,现在也没有去抓,每年我们这里的江边都有螃蜞从洞里钻出来,都快泛滥起来了。不过不知道什么时候开始某宝就开始卖螃蜞,而且销量还是比较高,有的甚至将活的螃蜞作为宠物养着。

个人觉得螃蜞的味道也就那么一般般,真正好吃的还是那制作的材料,可能这些螃蜞主要都是销售城市人那里去了吧,城里人很少见到这种东西,尝下味道也是有的。在我们农村估计很少人去买。

以上是个人所答,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村里的男青年


螃蜞就是一种淡水小蟹类,过去的农村生态环境特别好,河里、水沟里甚至水田里都有,以前抓鱼抓虾的时候也抓来吃过,那时候可能是因为不稀有吧,也没觉得怎么珍贵,那现在螃蜞怎么就成了香饽饽,为什么呢?其实螃蜞营养美味,但其对生长环境要求比较高,水质要够好,没有污染,而现在不少农村的螃蜞都很少见了,物以稀为贵。

乡居小菜老家是山区农村的,那里有山有水,田野间的水沟、河里就有螃蜞,以前放学回家的时候还跟村里的小伙伴们在路边水沟抓来跟鱼一起烧火烤着吃呢,虽然小个肉少,但吃着香,还是很有耐心的一点点掰来吃。

水沟、河里都有螃蜞了,人们灌溉的时候有螃蜞随水流进水田的,乡居小菜家有一块不到一分大的水田所处的位置比较低,靠近水渠,每年下大雨的时候经常挨水淹,而平时那块田里是不缺水的,早些年施化肥农药少,田里就有螃蜞,每当耕田、插秧,爸妈看到螃蜞,就会捡起来放到竹篓里,说这东西会咬水稻,像那福寿螺一样,不能留在田里,看到就捡走,不过它们可比福寿螺好点,就是可以吃。

以前的日子过得比较苦,平时经常是吃蔬菜的,隔些天可以吃点鸡蛋、猪肉,平时想吃点荤的,那就自己去河里、水沟里捞点小鱼小虾,也没少抓到过螃蜞,洗干净了放些猪油跟葱花或者韭菜一起炒来吃,那是简单的幸福。

也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农村河里、水沟里,水没有那么干净了,螃蜞也跟那些小鱼小虾一样越来越少,人们外出打工赚钱,生活变得更好了,很少人会刻意想着要去野外抓螃蜞来吃;而当这些小时候的“美味”越来越少见了之后,人们吃惯、吃腻了平时常吃的人为养出来的鸡鸭鱼,就想着吃小时候的天然“美味”。

像乡居小菜自己10多年前去外地读书,放假回家总想吃家乡的一些美味,包括水里那些自然生长的小鱼小虾小蟹还有山上的野果,野果倒是少得没那么明显,而小时候水里再常见不过的那些鱼虾螃蜞却没有了,有些河、渠干了,而有水的河、水沟里不够干净了,有些还成了排污沟,这样的地方当然也就没有螃蜞了,因为那样的水域环境不适合它们生存,其他的小鱼小虾也是。

当然了,也有少部分地方的农村还是有螃蜞的,人们依然能吃到鲜美的螃蜞,跟其他的蟹类一样,营养丰富,此外,人们还把螃蜞腌制弄汁或者弄成酱来卖,很受人们的喜爱。


乡居小菜


小时候老家小溪里好多,我们叫“八脚”。对于那时的我们“八脚”可是美味大餐,每年的夏天我和小伙伴们拿着桶就回去稻田旁的小溪里去抓,抓“八脚”身手要快因为它们在水里速度很快。小溪里的石头下永远是“八脚”最爱的地方,但一定要小心它那大钳子。每次出去我们都能收获一二斤,去了外壳清理内脏再用自己榨的山茶油炸的脆脆的放点自己的干辣椒粉炒,一盘炒八脚并结束童年里一天的欢声笑语。


耒阳男孩


螃蜞一种很小的蟹类,与成人大拇指差不多宽,仅有2一3厘米宽,将螯足缩回时正正方方,有人叫方蟹,有人叫相手蟹,雄雌好区分,只要一露螯便知,雄螯大,雌螯很小。

原来我们这山梯田里很多,很讨厌,总将梯田田埂打上许多洞穴,一不小心田里水漏入下一块,在食物不足时,爬上刚发棵的水稻上,将嫩茎钳断匍匐在上面吸取下面供应上来的液汁,这种被螃蜞钳断的水稻,虽然也能抽薪生成稻穗,但下一节明显空稗稻壳多,怎么养也不饱满,常被水稻扇风车一吹,那谷粒到了中间一档漏下,碾米也不到完整半粒,多被渗入米糠中做猪饲料,或泡水饱满后给鸡鸭吃,如果就那样将干的被螃蜞钳过生长的稻穗抛在地上,连鸡都懒理的。



一旦这样螃蜞在一块田里多了,稻田就会严重减产20%以上。非重农药驱赶不走这些螃蜞,一般以前除呋喃丹外除灭不了,伸手去捉,这螃蜞跑得很快,只有待它钻入洞穴中才好伸指头去挖出,那螯钳还会钳人,这家伙一入洞穴就能迅速调转螯朝外,一伸手指去挖不小心就被钳着,还是有点疼的,别的工具钳着打滑,不注意就被扎脱了。以前种那些离山溪不远的梯田会被螃蜞烦透了,它能每年从溪里发展而来,一生一大片,喜欢群集一块田里。


不过我种的那几年,有个堂叔公很好酒,单身,也有些懒,它的田也给了我种,每年在我家称点稻子,再卖点给他酿酒,他菜园也懒得种,常在我家摘菜去吃,人倒很好,有事肯帮忙,只要留他喝酒吃饭,什么事都会做,木匠,篾匠工艺还很细致,有些人说,他磨洋工,混饭吃,他倒不收工钱,一人吃饱就行,那个年代因工钱不高,可以赊账到很久,工匠的吃喝有些标准,那个许多人家拿不出,所以,他事不多。有几次他到我家菜园里摘菜回家,村里几个舌妇就见不下去了,呛他。那山田里有那多多的螃蜞不是很好下酒菜吗?一句话提醒了他,就到我的那片田里去捉螃蜞吃了,吃不完的装在瓶中倒下酒泡着,几天后就红红的,放锅里一炒,还真飘香四处,引得我们这些孩子们都到他家去看弄什么好吃的。



孩子们来了,一人一只的分给他们,因为是酒泡过的,又香又脆,连壳和能啃下,许多小孩子们吃得满脸通红,回家睡大头觉了,大人们也闻迅赶来,会喝酒的喝上了,他也大方,是他的也是大家的,一天有时贴酒,贴螃蜞几瓶,没了又去捉,总能在夏天几个月里看见他在那片田里转悠,后来田里没了就下河,河里难捉到,螃蜞好象都怕了他,躲缩在河里的深处,他篾匠手艺发挥起来了,做了许多笼子,一条河的放上去,原来他酒瘾倒消失了不少,却上了酒泡螃蜞这食物的瘾。三天不吃浑身没劲儿,几年下来那片田,那条河,无论夏天,冬天,总能见着他身影,河里一排排的笼子都是他放的,村里谁提上来倒些螃蜞去吃,他也不说话,一直吃了十几年,天天螃蜞,人脸都吃得一边黑了,大家劝也没用,他家里总藏着几十缸酒醉螃蜞和螃蟹。我这一片的螃蜞,螃蟹都快被他吃绝了。

年纪大了,村里帮他弄了个五保户,乡里也让他守守大院,吃食在食堂里,他依然觉得不自由,三天二天还是跑到河里捕蟹,乡里也没有了好办法,走不动了送他到幸福院里,他依然记着那忘不断的酒泡螃蜞,前几年还在幸福院里打电话来,他如果死去,一定不要烧纸什么,村里人都如果愿意的,就送他一瓶酒泡螃蜞就是了,倒还齐心,他走了,那些非亲非故村里年轻人都送了一瓶给他,都认为他真的在村里不坏,只是当时上一辈有些市利眼光看不得,他不专注于农事。

在现在人己经吃饱肚子不愁下,多是追求一下美味,原味,自然那原来(害虫)螃蜞也成了香饽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