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新海寧人溫暖“返家”微網格長打開“租房門”

2月16日下午,從重慶石柱縣一路自駕駛來,新海寧人彭建蓉、譚長燕終於抵達了周王廟鎮之江村5組郭家漾路口。此時,之江村5組微網格長李玉妹早已等候多時,迎接他們的到來。“很開心很溫暖,感覺像回家了一樣。”見到闊別已久的李玉妹,彭建蓉臉上的笑容蓋過了旅途的疲憊。

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我市現有戶籍人口69萬、新海寧人50萬,要復工復產離不開新海寧人。2月12日,海寧市委、市政府向海寧全市人民發出倡議信,在非常時期歡迎所有新海寧人回家,共同建設美好家園。李玉妹所在的之江村位於周王廟鎮工業園區,有82戶出租戶,涉及在此務工的新海寧人共646人。“市外員工返崗,很希望返回原來租的‘家’,得讓他們感受到家的溫暖。”李玉妹早早便開始籌劃“歡迎新海寧人回家”的事宜。

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自疫情發生以來,我們時刻掌握著租戶近況。想讓他們能順利回來工作,也需要說服承租戶接受他們。”李玉妹告訴記者。首先,她和鎮內一些企業做了對接,明確已開復工企業所需的員工名單,在這個名單中,又進行了一番篩選,“讓市外員工先回來,需要沒有疫情重點地區旅居史或密切接觸史,來自低風險地區,其次有車能自駕回來。”

手裡掌握名單後,李玉妹開始一家家地去承租戶家做工作。首先前往的便是5組郭家漾8號的董利興家,彭建蓉、譚長燕原本便租住在這裡。但是,當李玉妹說明來意後,董利興顯得有些顧慮。於是,李玉妹把現在的政策一點點細說解釋給他聽,還告訴他,租戶在來之前都會做好健康檢查。之後,村裡也會做好管理服務工作。“他聽明白後便答應了,表示配合我們工作,也願意敞開懷抱,迎接新海寧人。”李玉妹說。

徵得了承租戶們的同意,李玉妹開始逐個給租戶打電話,告知屬地相關政策,歡迎他們回家,並告訴他們,他們在海寧“臨時”的家也可以住了。接到電話的新海寧人,自然是又驚又喜。

“截至2月18日,之江村已回來13戶,共20人。”周王廟鎮組織委員孫珍珍告訴記者,“目前,在李玉妹的帶動下,3、4、7組的微網格長王忠達、陳明金和馮鶴明都在積極行動。我們一起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確保大家的健康管理做到位。”

孫珍珍所說的方案,是從租戶到達之江村那一刻開始的。設置在郭家漾路口的登記服務站,會對自駕回來的租戶統一測體溫、填寫醫學登記表、簽訂告知書和承諾書、掃碼查軌跡等。對於每位返回的新海寧人,都建立了一張返工人員登記卡,裡面記錄著房東姓名、租戶姓名、來源地以及自律居家觀察起止時間,還有精確到房間號的門牌號。在這些手續辦完後,由專人將他們統一帶入出租房,張貼溫馨提示,告知注意事項。待觀察解除後,這些新海寧人將返回原本的工作崗位。

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為了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儘快恢復正常的生產秩序,周王廟鎮以人為本、循序漸進,讓該靜的繼續靜下去,讓該動的有序動起來,逐步放開疫情防控的舊限制,歡迎新海寧人安全開心地回家。”孫珍珍告訴記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