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2月16日下午,从重庆石柱县一路自驾驶来,新海宁人彭建蓉、谭长燕终于抵达了周王庙镇之江村5组郭家漾路口。此时,之江村5组微网格长李玉妹早已等候多时,迎接他们的到来。“很开心很温暖,感觉像回家了一样。”见到阔别已久的李玉妹,彭建蓉脸上的笑容盖过了旅途的疲惫。

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我市现有户籍人口69万、新海宁人50万,要复工复产离不开新海宁人。2月12日,海宁市委、市政府向海宁全市人民发出倡议信,在非常时期欢迎所有新海宁人回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李玉妹所在的之江村位于周王庙镇工业园区,有82户出租户,涉及在此务工的新海宁人共646人。“市外员工返岗,很希望返回原来租的‘家’,得让他们感受到家的温暖。”李玉妹早早便开始筹划“欢迎新海宁人回家”的事宜。

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自疫情发生以来,我们时刻掌握着租户近况。想让他们能顺利回来工作,也需要说服承租户接受他们。”李玉妹告诉记者。首先,她和镇内一些企业做了对接,明确已开复工企业所需的员工名单,在这个名单中,又进行了一番筛选,“让市外员工先回来,需要没有疫情重点地区旅居史或密切接触史,来自低风险地区,其次有车能自驾回来。”

手里掌握名单后,李玉妹开始一家家地去承租户家做工作。首先前往的便是5组郭家漾8号的董利兴家,彭建蓉、谭长燕原本便租住在这里。但是,当李玉妹说明来意后,董利兴显得有些顾虑。于是,李玉妹把现在的政策一点点细说解释给他听,还告诉他,租户在来之前都会做好健康检查。之后,村里也会做好管理服务工作。“他听明白后便答应了,表示配合我们工作,也愿意敞开怀抱,迎接新海宁人。”李玉妹说。

征得了承租户们的同意,李玉妹开始逐个给租户打电话,告知属地相关政策,欢迎他们回家,并告诉他们,他们在海宁“临时”的家也可以住了。接到电话的新海宁人,自然是又惊又喜。

“截至2月18日,之江村已回来13户,共20人。”周王庙镇组织委员孙珍珍告诉记者,“目前,在李玉妹的带动下,3、4、7组的微网格长王忠达、陈明金和冯鹤明都在积极行动。我们一起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方案,确保大家的健康管理做到位。”

孙珍珍所说的方案,是从租户到达之江村那一刻开始的。设置在郭家漾路口的登记服务站,会对自驾回来的租户统一测体温、填写医学登记表、签订告知书和承诺书、扫码查轨迹等。对于每位返回的新海宁人,都建立了一张返工人员登记卡,里面记录着房东姓名、租户姓名、来源地以及自律居家观察起止时间,还有精确到房间号的门牌号。在这些手续办完后,由专人将他们统一带入出租房,张贴温馨提示,告知注意事项。待观察解除后,这些新海宁人将返回原本的工作岗位。

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让新海宁人温暖“返家”微网格长打开“租房门”

“为了在疫情防控的背景下尽快恢复正常的生产秩序,周王庙镇以人为本、循序渐进,让该静的继续静下去,让该动的有序动起来,逐步放开疫情防控的旧限制,欢迎新海宁人安全开心地回家。”孙珍珍告诉记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