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兒身許國 好風向西南——記洪澤籍援鄂醫學博士李勇

男兒身許國 好風向西南——記洪澤籍援鄂醫學博士李勇

  近期,江蘇衛視報道了江蘇援鄂醫療隊在武漢的工作情況,我們為視頻裡那個讓患者永生難忘的生日感動時,也記住了一個來自洪澤岔河的小夥子。他就是醫學博士、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李勇。
       我心許國久已決
  武漢疫情,揪著全國人民的心。如同盤旋在江城上方的黑霧,遮蔽了陽光。而一陣清風,起於洪澤湖畔,吹向西南,雖緩慢,卻一往無前,將那霧霾撕開一道縫隙,帶去了融融陽光。
  李勇,洪澤岔河鎮竹園村人,2000年畢業於江蘇省洪澤中學。國家緊急醫學救援隊隊員,江蘇省人民醫院心血管內科副主任醫師,醫學博士。2月4日自願前往武漢“方艙醫院”對口支援。
  當疫情肆虐、祖國遭難之時,相貌“文弱”的李勇,卻展現出了無畏生死的的勇氣和一名醫者的初心,在逆風中書寫出了名字中的 “勇”字。
  “其實年前,我就告訴同事,我要去支援武漢一線。”李勇的決心由來已久,但因為母親身體不好,他踟躕再三。今年過年期間,他帶著父母去了趟醫院,仔細地為他們做了一次身體檢查,併為母親調整了藥方,待母親病情稍稍穩定後,他就毅然加入了支援武漢的醫療隊伍。


  因為怕父母擔心,前往武漢的事情,李勇從沒對他們說過。直到後來因為工作需要更換了手機號,父母才得知兒子已身在武漢。
  李勇的父母都是黨員,兒子在武漢,他們既擔心,又打心裡感到驕傲。 “家中再大的事情都是小事,國家和人民的需要才是大事。”父親李洪寶在電話中對兒子說,“不要為我們擔心,我們會照顧好自己的。”
  李勇的兒子,也每天盼望著爸爸能早日歸來。“爸爸答應過我,等他回來的時候就帶我去放風箏。”
       洪鄂不曾是兩鄉
  武漢“方艙醫院”就是李勇的戰場。這裡患者多,感染風險大。因為口罩從不卸下,李勇的耳朵上磨出了好幾個膿包,又疼又癢。
  “武漢醫療人員緊缺,平均一名醫生要照看100個病人,我們無論如何一定要先保護好自己。”李勇非常清楚,自己肩負重任,絕不能輕易倒下。
  他們穿的防護服很厚重,患者們不好辨認,於是同伴們就相互在防護服上寫上對方的名字和城市。雖然看不清模樣,但寫在防護服上的一個個漢字,讓患者們記住了來自祖國各地的親人,和孕育出他們的一方水土。

  在李勇的心中,無論洪澤或者武漢,他傾注了同等分量的愛,難分彼此。
  在武漢的日子裡,每天最幸福的事情有兩件:一件是昨天“進艙”的患者症狀沒有惡化,另一件就是新的一天醒來後,翻看新聞,讀到那句“洪澤暫無確診”。
  武漢的疫情仍不樂觀,“方艙醫院”也很危險。但我們會深深記住這個來自洪澤的英雄。
  他叫李勇——勇氣的勇。
  男兒身許國,好風向西南。他沒有選擇後方的安逸, 而是毅然奔赴武漢,用實際行動實踐了自己“醫者仁心”的諾言,用溫暖的手撐起疫區人民的希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