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對農村老年人起早貪黑在街邊擺攤賣菜怎麼看?

農村黃豆豆


這些老人,勤勞了一輩子,還起早貪黑地在路邊攤上賣菜,中午吃些什麼?是和富人一樣,吃幾菜一湯嗎,還是籌糊的填一下肚子,不餓就行了?這些老人不懂的享受生活,只懂的受罪。不懂的大中午的吃飽喝足了,躺在家裡睡大覺?啊!可憐的老人,誰才能理解?


海闊天空146023514


一世謀生活,滿臉盡風霜:

我三姨已經六十五了,每天清晨花一塊錢坐三輪車,將一擔青菜運到城郊,然後挑到城裡一個市場擺地攤來賣,也相當於在街邊擺攤賣。

一般情況下每天能掙七、八十元,碰到連續乾旱時,別人喊天怨地,她就蠻高興了。她家那幾塊地,都在一個小水電站引水渠邊。

天氣幹,其他人要挑水來淋,一些人嫌麻煩,便寧可荒了,也不澆地。她家地,只需一臺水泵,一根橡皮管,便可將水抽上來。



這麼多年,兩口子,一個在附近做泥水工,一個在家種菜,讓兩個兒子讀完了職中,又幫兩個兒子蓋房、娶媳婦。

現在三個孫子、一個孫女,都上小學了。

說起這些,三姨常說:農民就是這樣,好在一家人都健康。

兒孫雖滿堂,仍需靠自己:

現在兩個兒子仍然在外打工掙錢,兩個媳婦在城裡租了房,一面照顧孩子上學,一面找些兼職,掙一些零花錢。

年前三姨丈住了兩個多月院,回家後,行走時,總覺得腳用不上勁。現在也不敢上工地了,兩人又挖了兩塊土,種上芹菜、大蒜、蔥等本地常用調味菜,市場是賣不完,便銷到店子裡。



雖然兩個兒子,也經常拿些錢給老人;兩老還是願意自己做一些,以增加家庭開支。

“能夠做時,肯定要做一些;實在做不動了,就冇得法。”這是我三姨想法,也是大部分農村老年人想法。

勞動自光榮,風雨任人說:

人生之生、老、病、死,是自然規律,人老了各種意外情況隨時都有可能發生,而且農村老人,由於早年累過了,到了晚年,一般情況下,比起城裡單位上班人員,衰老要快得多。

人老了,別得都不說,只求老有所依。

說到這些,三姨有個最樸實和簡單想法:原來是養兒防老,現在兒子也好,女兒也好,都有自己小家,生活壓力都蠻大。自己手上多少有些錢,碰到事情,叫人都快些,不然,理都冇人理。



因而,農村老年人起早貪黑在街邊擺攤賣一堆堆菜,憑勞動掙些零花錢;為家庭開支增加些收入,為養老做些準備,既是現實,也是未來。


以上是我個人之觀點,希望對朋友能有所幫助。若有疑問,歡迎到我作品主頁(海峰鄉村題材原創作品)評論處留言、探討。

朋友:看完了,順手關注;是積善之舉,必有福祐!



一,我們同一棟樓,七層一位住戶的母親,近70歲了;她常常從農村帶菜過來賣。有一次給我帶來了韭菜、小磨香油;我會付給她多一些錢;

二,我加她微信好友之後,有一次語音聊天,她講兒子兒媳要還房貸,只能給他們貼錢,不能用他們的錢。

她要買藥、鹽、醬油、醋,都得設法找活幹掙錢,去年她父親做手術,還欠了貸款;

三,有些老人會有幾個月身無分文,借鹽生活,還有的老人步行十多里路進城賣菜,將車費省下來買包子或燒餅充飢;

說起來心塞,她們還擔心孫子孫女,總想給他們買點零食。

請您路過的時候,多買些小攤老人的菜。

表示生長在城裡面,真的很幸福。





路人粉莉莉


我媽媽就是這樣的人。在家裡總是閒不住。每天不到菜地裡去轉幾圈就不舒服。原先住在山上。菜地比較多。每天都好像有忙不完的事情。現在住到了鎮上。在屋子後面還轉租了別人的一塊稻田。改成了菜地。種的菜那麼多。吃又吃不完。一部分就拿來送給相熟的家坊鄰居。一部分就早上到集市上去賣。我呢。也不反對。也不贊同。老人家年級大了。沒有什麼娛樂生活。適當種些菜。既可以鍛鍊身體。改善生活。還可以打發一下無聊空閒的日子。讓老人家也有成就感。我覺的還是可以的。但別太過累就行了。


用戶1530286313


我拜過攤知道里邊的苦,家裡孩子上大學,老公上班公司沒效益工資有時給一千,根本就不夠養一家,順邊說是那裡這麼低工資中石化加油站員工,我呢亞甲狀腺炎不能太累,但如果讓擺攤還是能幹活養家的,擺攤要四點起床去佔地方 ,晚了沒地方,中午回家一會就又去一直到八九點,一天也就睡那幾個小時,一般都是兩口子幹,一個佔地方一個批菜,每天不是給城管一班人躲貓貓,菜市場老闆攆的也是拿稱,誰都欺負你,覺得自己真的低人一等,吃低保輪不上幹活又不讓,真是沒法過了,找誰說能管用,雖然有病還是想自己靠自己,我在安陽安鋼御景園那擺攤


ALittleLove142654467


我們家離縣城有20多公里,為了養家湖口種點小菜i挑到縣城去賣,她們三個成群,五個一幫挑菜到縣城去賣,因路程比較遠,只有達三輪車,但是三輪車要四點鐘就要出發,所以她們必須晚上3點鐘以前起床,在四點鐘以前趕到三輪車地點,每天都是這樣,不怕苦,不怕累,沒有一個宛言,我們村的曹玉樣還在縣城賣了樓房,日子過得很好。

有了她們起早探黑,才能有城市市民吃上安全放心的特色疏菜。我在這裡借今日頭條這個平臺感謝紮根農村的大叔大媽們,你們辛苦那,祝你們家庭幸福,快樂安康,萬事如意。


李明書4


我覺得因情況而定,有的是因為家庭貧窮種菜來賣,而有的可能是種太多吃不完來賣,不過中華傳統美德,我們所看到的老人基本經歷餓飯過,她們節儉,不浪費,勤儉持家,聽我二奶奶談起他們小時候的生活。那是我們現在想象不到的,對於這一現象我覺得只要老人身體硬朗,偶爾擺攤賣菜也還是可取的,小時候自己也幫媽媽擺攤賣過菜,我覺得挺好,靠自己的勞動成果賺錢是挺美好的一件事,再有農村也沒得啥子廣場舞。身體好的老人總是閒不住。我覺得只要身體好,也支持,但不要太累就行。


茶鄉醜醜


我就是農村人,這種情況經常遇到。

對於一些年紀較大的老年人,他們沒有其它的收入來源,又不想拖累子女,就會種些青菜賣,夠自己縮衣節食的開支。

這對於習慣了省吃儉用、、吃苦耐勞的老人而言,並不算什麼難事。或許在他們看來,反正閒著也是閒著,不如做點力所能及的事,減輕子女的負擔。但是這樣起早貪黑地做,特別辛苦,賺的錢卻特別少。也就是所謂的效率低,事倍功半。


我認為這些可以改善,可以做得更好,讓老人們過得更輕鬆、更幸福。

1.農村進行規模化的種植,人性化的管理。老人們可以自由工作,多勞多得,這樣比自已種賺的錢更多,也更規範。

2.農作物再加工,這樣存放的時間更久,味道也更好。比如說辣椒,可以做成豆瓣醬。做成產業化,專人管理、老年人負責製作、專人銷售,各取所長,合理利用。這樣可以花更少的時間和精力,賺取更多的生活費。互惠互利。

這樣效率更高、事半功倍。老人們也就不用挑到很遠的地方、花很長的時間去賣菜,同時也保障了生活開支。



湘鄉蓉妹子


你對農村老年人起早貪黑在街邊擺攤賣一堆堆菜怎麼看?我不知道提問者是出於好奇還是不削心裡?要是好奇本人跟你講講,要是不削我只能鄙視你。

農村老人一般是指失去勞動能力的老人,這麼一說一下你就應該明白了,他們沒有了勞動能力,不能再耕種土地了,說明家裡主要經濟來源下降一大塊,這裡簡單給大家說明一下,失去勞動能力老人,如果兒女不在身邊或者寡居老人,他們可以將土地出租出去賺錢,可與自己耕種差很多倍。

舉個例子自己種地一畝土地收入在600元左右,而承包出去也就200元左右,差400元,農村不比城裡,農村養老一個月給補助100元,太少了,如何能養老。一但有病花錢更多,基本農村老人養老沒有保證。

所以你看到的那些起早貪黑擺攤賣一堆堆菜老人,他們在想方設法貼補家用,不要小看這點小錢,那可能是農村老人改善伙食費用,吃肉的費用,我看到這樣的老人一般會把他的菜全部買了,畢竟十幾元對一般人來說是小錢,可這些錢能讓一位農村老人改善生活質量是一件高興的事情。

所以我想說哪一堆堆菜是說明農村老人養老沒有保證,老無所依,希望這樣賣菜老人越來越少,讓他們老有所依。


農人有話說


農村老人起早貪黑的,在街邊擺攤賣一堆堆的菜。這種現象的起源在哪裡?

一種可能,是老人們的家庭的確困難,兒女們的生活也不景氣。老人不想拖累兒女們,乾重活又幹不了,於是在家裡種上一些菜,這樣不光自己有菜吃,如果孩子們有在城裡的,他們還會給孩子們捎一些去,剩下的部分,老人們便起早貪黑的挑到街邊擺攤賣菜,這樣就有了我們看到的,一排排的老人面前擺著一堆堆的菜。

另一種,老人們的兒女們都過得很不錯,也都很孝順老人。倒是一輩子勞累過來的老人們,閒不住。就自己種上一些菜,送給孩子們,看著兒女們吃著他們種的新鮮蔬菜,心裡美滋滋的,剩下的一些他們就挑去街邊擺起攤來。

其實不管老人們出於何種原因,起早貪黑去街邊賣一堆堆的菜。換來的錢多少不說,起碼他們鍛鍊了身體,每天還能在一走聊聊天(聊他們那一輩的事)就不會那麼孤單!這樣既給兒女們省了心,還讓城裡的人們吃到了真正的新鮮蔬菜!

(👏親麼關注我的頭條號,觀看更多內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