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店不能開!要業績?幹社群

之前,創業大軍哥曾經說過,在疫情過後,將會迎來一波報復性消費,然而,在實際中,很多零售人,藉助微信群+朋友圈+小程序,已經迎來了一個消費的小高潮。

“秒殺活動馬上開始啦,大家準備好了嗎?”下午1點多,北京朝陽大悅城MG女裝導購張子怡在微信群裡循環提醒。“福利來了!”、“OMG,買它!買它!”,張子怡的同事緊跟著在群裡放出各種表情包,為即將開始的秒殺活動造勢。當張子怡甩出秒殺單品,群友們紛紛在群裡下單。

實體店不能開!要業績?幹社群

幾乎同時,上海合生匯女裝M&S的折扣群裡一場秒殺活動也在火熱推進中。客服鄒冬雨在群裡掛出幾件低價爆款,她盡力吆喝,不停地鼓勵群友們諮詢和下單。

實際上,疫情爆發以來,安徽巢湖百大Olay專櫃的導購童麗婭,濟南和諧銀座廣場的母嬰導購楊穎、湖北百果園門店店長黃小明、廣州Mo&Co服裝導購鄭爽都在做著同樣的事情——在秒殺群、微信朋友圈賣貨。

如今,在微信平臺上,這樣的秒殺群不計其數。商家通過“秒殺群”、員工個人的朋友圈、小程序等賣貨的現象已經遍地開花

畢竟,當下形勢逼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國人響應號召居家隔離的同時,也導致線下商業幾乎一夜之間“門可羅雀”。商場、餐飲、旅遊、娛樂、教育培訓等線下產業紛紛被按下暫停鍵,損失巨大。

恆大研究院最新發布的《疫情對中國經濟的影響分析與政策建議》預計,短短7天,僅餐飲零售和旅遊市場2個行業的直接經濟損失就可達1萬億

西貝餐飲董事長賈國龍曾公開表示,由於400家線下門店基本停業,春節前後一個月營收損失預計達7-8億元,“貸款發工資也撐不過3個月”。

實體店不能開!要業績?幹社群

對於有4000多家線下門店的百果園來說,疫情期間的壓力不容小覷,尤其是湖北的門店,基本全部被關閉。

2019年,百果園全年交易規模120多億元,其中,80%來自線下店;其餘20%來自線上渠道,包括百果園App、素菜生鮮線上平臺-百果心享和去年下半年開通的天貓店。

但百果園稱,疫情期間,他們整體自營電商實現了2.5倍增長,其中小程序訂單增長5倍以上,成功抵禦了這場突如其來的風暴。

除了努力保持門店的正常運轉,百果園把突圍重點放在了線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社群經營。

因為來店用戶量少了,我們和用戶發生接觸的點主要在社群,這也有賴於百果園在過去搭建的社群體系”,百果園相關負責人稱,他們依託每個門店都搭建了社群渠道(微信群),覆蓋門店周邊3公里的消費者,並由店長使用公司統一配備的手機號進行社群管理和運營。

在每個社群發門店消毒視頻,打消了消費者對水果安全的疑慮後,百果園通過製造爆款營銷,充分挖掘社群的價值。

以他們打造的車釐子爆品營銷活動為例,通過在社群曬出車釐子到貨的視頻或圖片,同時匹配優惠活動,鼓勵用戶通過小程序下單。


實體店不能開!要業績?幹社群

前段時間,79.9元/三斤的車釐子成為社群裡的暢銷款,一個門店一天能賣出200多份,幾百斤的車釐子轉變成了銷售額。此外,其它性價比高的單品,如蘋果、香蕉也會在社群進行營銷活動。

每天下午,百果園社群內都會發送口令紅包,用戶在小程序輸入口令,就可以領到優惠券,到店和到家的訂單都可以使用。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群活躍度,拉高了訂單轉化率。

社群帶來的一個明顯變化是小程序轉化率的提升。百果園合夥人、線上業務負責人李想曾公開表示,“我們通過社群加小程序的點,將整個社群的興趣用戶轉化為訂單,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小程序在整個春節期間訂單量增加了5倍多。

當然,百果園在線上的發展不僅侷限於小程序和社群,而是搭建了一個“門店+小程序+自有App+社群+微信公眾號”的流量閉環。其中,門店既是前置倉,也是銷售點和流量池;社群是核心流量池之一,用以輻射門店周邊社區用戶;App、小程序、公眾號都是觸達消費者、服務用戶的工具。

私域流量在2019年成為營銷的一個關鍵詞,但這並不是一個風口或一個短暫的趨勢,而是一種經營理念,是要讓商家從被平臺流量綁架的思維中掙脫出來,開始重視自身流量池、重視每一個顧客的價值。

這種思維實際上是每個商家——無論規模、無論經營模式——都必須要理解和應用的經營階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