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体店不能开!要业绩?干社群

之前,创业大军哥曾经说过,在疫情过后,将会迎来一波报复性消费,然而,在实际中,很多零售人,借助微信群+朋友圈+小程序,已经迎来了一个消费的小高潮。

“秒杀活动马上开始啦,大家准备好了吗?”下午1点多,北京朝阳大悦城MG女装导购张子怡在微信群里循环提醒。“福利来了!”、“OMG,买它!买它!”,张子怡的同事紧跟着在群里放出各种表情包,为即将开始的秒杀活动造势。当张子怡甩出秒杀单品,群友们纷纷在群里下单。

实体店不能开!要业绩?干社群

几乎同时,上海合生汇女装M&S的折扣群里一场秒杀活动也在火热推进中。客服邹冬雨在群里挂出几件低价爆款,她尽力吆喝,不停地鼓励群友们咨询和下单。

实际上,疫情爆发以来,安徽巢湖百大Olay专柜的导购童丽娅,济南和谐银座广场的母婴导购杨颖、湖北百果园门店店长黄小明、广州Mo&Co服装导购郑爽都在做着同样的事情——在秒杀群、微信朋友圈卖货。

如今,在微信平台上,这样的秒杀群不计其数。商家通过“秒杀群”、员工个人的朋友圈、小程序等卖货的现象已经遍地开花

毕竟,当下形势逼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国人响应号召居家隔离的同时,也导致线下商业几乎一夜之间“门可罗雀”。商场、餐饮、旅游、娱乐、教育培训等线下产业纷纷被按下暂停键,损失巨大。

恒大研究院最新发布的《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分析与政策建议》预计,短短7天,仅餐饮零售和旅游市场2个行业的直接经济损失就可达1万亿

西贝餐饮董事长贾国龙曾公开表示,由于400家线下门店基本停业,春节前后一个月营收损失预计达7-8亿元,“贷款发工资也撑不过3个月”。

实体店不能开!要业绩?干社群

对于有4000多家线下门店的百果园来说,疫情期间的压力不容小觑,尤其是湖北的门店,基本全部被关闭。

2019年,百果园全年交易规模120多亿元,其中,80%来自线下店;其余20%来自线上渠道,包括百果园App、素菜生鲜线上平台-百果心享和去年下半年开通的天猫店。

但百果园称,疫情期间,他们整体自营电商实现了2.5倍增长,其中小程序订单增长5倍以上,成功抵御了这场突如其来的风暴。

除了努力保持门店的正常运转,百果园把突围重点放在了线上,其中最重要的部分就是社群经营。

因为来店用户量少了,我们和用户发生接触的点主要在社群,这也有赖于百果园在过去搭建的社群体系”,百果园相关负责人称,他们依托每个门店都搭建了社群渠道(微信群),覆盖门店周边3公里的消费者,并由店长使用公司统一配备的手机号进行社群管理和运营。

在每个社群发门店消毒视频,打消了消费者对水果安全的疑虑后,百果园通过制造爆款营销,充分挖掘社群的价值。

以他们打造的车厘子爆品营销活动为例,通过在社群晒出车厘子到货的视频或图片,同时匹配优惠活动,鼓励用户通过小程序下单。


实体店不能开!要业绩?干社群

前段时间,79.9元/三斤的车厘子成为社群里的畅销款,一个门店一天能卖出200多份,几百斤的车厘子转变成了销售额。此外,其它性价比高的单品,如苹果、香蕉也会在社群进行营销活动。

每天下午,百果园社群内都会发送口令红包,用户在小程序输入口令,就可以领到优惠券,到店和到家的订单都可以使用。这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社群活跃度,拉高了订单转化率。

社群带来的一个明显变化是小程序转化率的提升。百果园合伙人、线上业务负责人李想曾公开表示,“我们通过社群加小程序的点,将整个社群的兴趣用户转化为订单,这是非常有效的方法。小程序在整个春节期间订单量增加了5倍多。

当然,百果园在线上的发展不仅局限于小程序和社群,而是搭建了一个“门店+小程序+自有App+社群+微信公众号”的流量闭环。其中,门店既是前置仓,也是销售点和流量池;社群是核心流量池之一,用以辐射门店周边社区用户;App、小程序、公众号都是触达消费者、服务用户的工具。

私域流量在2019年成为营销的一个关键词,但这并不是一个风口或一个短暂的趋势,而是一种经营理念,是要让商家从被平台流量绑架的思维中挣脱出来,开始重视自身流量池、重视每一个顾客的价值。

这种思维实际上是每个商家——无论规模、无论经营模式——都必须要理解和应用的经营阶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