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末位淘汰有啥看法?

用户66034096


对教师末位淘汰有啥看法?

首先说明这是一个伪命题,中国教史上搞过一次,大约是九八年左右,我见证了这次教师的未位淘汰,通过这次事件,证明了教育战线,是不可能搞末位淘汰的。

第一教师是国家干部,他们不是可以随便淘汰的,在这个学校淘汰了,又调到另一所学校,老师他不可能凭百无故被开除,不能开除,就得重新安排工作。

第二,教师是受编制限制的。学校老师的配备,是按学生人数,或者是按班级数配备老师的,也就是说,一个萝卜顶一个坑,在一所学校,老师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如果搞末位淘汰,少了一个老师,还要从另一个学校调来一个老师,调走老师的那个学校,还要再调进去一个老师。所有说在学校,老师搞不起来所谓末位淘汰,最多只是叫末位调动,所以这是一道伪命题。

我见到的那年末位淘汰,只是老师之间互相斗争,多数人,挤走了个别人,挤走的人,又调到另一所学校,末位淘汰就算完成了。这就是个别不懂教育的人,想出来的馊主意。


马万富


评职称靠买卖,评的是金钱权力和美色。我们要用毛泽东思想推翻评职称。10月11日,四川威远一小学副校长被一名教师刺伤,经医院抢救无效死亡。该副校长是在办公室约谈这名教师时遇刺,至于为何约谈,凶器来源,尚没有官方定论。

不知为什么看到新闻我的第一反应是最近该评职称了,朋友学校最厚到的人能不能评上,干了二十几年班主任,教学能力一流。却年年落榜,去年闹情绪不上班,办公室除了他这个新来的没有一个替他说话,只是说没有研究好制度,其实大家都明白。

如今,教师的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不仅要面对上级的各种检查,形形色色的学生,还有家长的不理解。


今天空气流通畅


我教了三十几年书,极少看到哪个学校实施末位淘汰制。只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因为生源严重缩减,教师大量富余,没办法,才实行过一两次后几位淘汰制。但那时也不叫淘汰,叫分流,也就是由老师去自谋职业。

那些被分流出去自谋职业的老师,有的去沿海一带的私立学校教书,有的学习做生意,有的发展自己的某种特长,比如教文科又爱写作的老师专攻写作,现在百分之八九十都比我们当年没淘汰留在学校的要好得多。现在他们中的不少人都功成业就,有的甚至还成了某个行业的名流。

所以我的观点是,有的时候,淘汰就淘汰吧。不管那个淘汰制度合不合理,既然你是被淘汰,到底还是表明你至少不大优秀,不大适合在本地本校继续干下去。这时不如出去在别的门路上闯一闯,只要你有头脑,够勤奋,多半能柳暗花明,找到属于自己的新的天地。


禾水广隶


就问题而言,末尾淘汰制用在教师身上,显然是不合理的,但引入类似的机制作为对教师的一种鞭策,我认为却未尝不可。

末位淘汰制是绩效考核的一种制度,是不少企业对员工实施的一种制度。但是,教师是一种特殊的职业,不应该以“业绩”作为唯一的考核标准,用以决定老师的去留。比如学生的成绩作为标准,但是学生成绩好坏,影响因素是很多的,老师的教学只是其中一个方面,而且还不是最重要的一个方面,如果用所谓的末尾淘汰制淘汰带班成绩最差的老师,显然有失公平。

从上述角度,末尾淘汰制不能照搬。但是,有部分可以借鉴的地方。

可以借鉴的地方在于对老师工作态度的鞭策。

老师所带班可以成绩不好,但老师应该恪尽职守,做好本职工作。而对于那些本职工作没有做好的老师而言,淘汰制度就应该存在。换个角度说,就是“铁饭碗”应该改变!如果因为师德缺失,或是长期无法胜任老师工作的,应该淘汰!

当然,这可能不是末尾淘汰制的范畴了。上述便是我的看法。


区老师不是qu老师


我的看法是——

对教师末位淘汰可以施行!



有激励机制,就应该有相应的惩罚机制。

奖勤罚懒,优胜劣汰,这很正常!

不然的话,大家绝对的平均主义,干好干坏一个样,干不干一个样,便宜了那些混饭吃的游手好闲之徒,势必挫伤了埋头苦干的老师的积极性。



但末位淘汰一定要公平、公正,严防“反淘汰”——没有把不学无术的奸滑之辈淘汰出去,反而把老实肯干的老师给淘汰掉了。


孙老师谈孩子教育


任何时候,我们各行各业都要有一个最末位的人。关于末位也不能一刀切,最起码要有一个限度。之所以末位淘汰,本人感觉倒是没有什么大的必要,只要是不过分的末位正常。100个人最后总要有一个是最后一位的吧,你要求每个人都第1名,怎么可能?打个比方,如果我们教育按差优逆向考核评价来说。只要我们所有的孩子,基本上考试都能没有差的,可以说我们所有的老师都是可以过关的,最后有个别差生的老师也是可以谅解的,并不是所有的末位都一定要淘汰。在未来的工作中会做的更好。给他她们锻炼的机会。抓责任担当做好我们的管理,做好我们的所有教学质量,工作质量等等全方面的各环节的责任,做到尽职尽责,尽心尽力。当然,如果有员工违背了我们单位上的工作制度或者我们的职业道德方面失职行,该 辞退还是要辞退的。关于业绩方面,只要不是太差,太差肯定也不行,要以具体情况而定。


吴振革


任何行业末位淘汰都是极其残酷、极不人道的。因为即使单位所有人都很优秀,但按任何一种标准来量化考核,都总会有一个处在末位。末位淘汰不光是让一个人失去了工作,还严重地打击了一个人的自信心,伤了自尊心。同时,也会所有人惶惶不可终日,沟心斗争、不择手段。

末位淘汰是一、二十年前曾经普遍推广的方式,但只是对普通员工使用,严重的时候搞得人家自杀、家破人忘。你看到哪里对领导实行过吗?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末位淘汰现在是早已被抛弃的残酷、落后的管理方式。

一个人只要符合单位用人的基本条件,遵纪守法,努力工作,都不能以末位淘汰的理由淘汰。


用户3694768543561


我认为末位淘汰制是绝对不合理的,这个末位不一定是差的,假如这个末位工作也很好,那就不能淘汰。


他山之石199717881


我不太赞成,原因有二:其一,生源问题,刚分入本班的学生无法做到公平分配,因为无从考核那一个个天真无邪的孩子谁谁谁怎样,谁谁谁又不怎么样。其二,末位根源模糊,均分九十分明明优秀的,那是未位怎么弄呢?均分五十分为第一名,出题者超出孩子们的认知与教材本身,那又怎么弄呢?这是分数闯天下的末位本身就有瑕疵,更何况还有主观评价的随意性与人际关系性更是错综复杂,讲台上的事,做到竭尽全力,关心呵护孩子就行,非要弄个丢了讲台,承欢评者膝下,游离同事融洽会中,这对教育本身又有什么好处呢?



素面洁心


可以,但一定要合理公平!尤其是对学生和老师。有几个问题要解决。

首先是评价周期,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认为多久合适呢?有的老师习惯在低年级给学生夯基础、磨习惯,后期发展则顺风顺水,到底是要顾学生的眼前成绩,还是长期发展呢?

其次,起点能不能做到一致?或者在数据处理上能不能做到科学。

第三,各学科的教学时间能否合理管控,我见过有的老师见缝插针,长期侵占课时,害人(其他老师和学生)不浅!所以,管理责任谁来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