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少錢,以後還你們就是:讀完《背影》才明白這輩子是還不清的


讀書時念過有一篇文章叫《背影》,作者是朱自清。他父親爬過路邊的柵欄給他買幾個橘子,看到父親胖胖的身軀艱難地爬過柵欄,只為了給自己買橘子,朱自清忍不住流淚。想來很多人非常受觸動。

但曾經年少輕狂的我,和父母不知道有過多少冷戰,多少的言語爭鋒相對,甚至曾經怨念過他們為什麼要生養我,曾經想過要是能用錢劃清彼此的關係。每次和父母吵架過後,曾經想過拿錢切斷所有聯繫。直到成大離家後,才逐漸懂得當初是多麼的可笑。

多少錢,以後還你們就是:讀完《背影》才明白這輩子是還不清的


一、年少曾經和父母像是水火不容一樣

朱自清在文中提到,他父親年少時在外工作謀生,做了很多事,經濟不成問題,不料老來時家中境況變得蕭條,他父親由此憂鬱隱藏在心中,家庭瑣碎之事總能引起他動怒,兩父子的關係也愈發緊張。


“他少年出外謀生,獨立支持,做了許多大事。那知老境卻如此頹唐!他觸目傷懷,自然情不能自已。情鬱於中,自然要發之於外;家庭瑣屑便往往觸他之怒。他待我漸漸不同往日。”


多少錢,以後還你們就是:讀完《背影》才明白這輩子是還不清的


可能不同於朱自清,也許有人是年少時總是會和父母有不同的意見,爭吵,經常一言就不和。

你有沒有在青春年少不懂事的時候,和父母大吵一架過後離家出走?有沒有因為父母的一句說教就給父母臉色看?有沒有覺因為父母穿戴邋遢不整齊,覺得在同學面前抬不起頭?

青春期裡有多少孩子覺得父母給自己取的名字非常土氣,不好聽,長得也沒有別人好看,也不會有別人家的小孩吃不完的零食和用不完的玩具。永遠拿別人家的孩子和自己相比,覺得恨不得就能馬上成年離家,永遠不要回來。

當我們真的如願長大後,卻又悵然若失。因為一切都沒有自己想象中的美好。

如今已經成大成人的你,是否發現當年那個中氣十足的父母,已經頭髮花白,走路已經不利索?那個當年會教訓你的父母,已經學會看你的臉色說話行事了。

多少錢,以後還你們就是:讀完《背影》才明白這輩子是還不清的


人的一生中繞不開三大感情:友情,愛情和親情。其中的親情又離不開我們每個人的父親母親。我們每個人的生命來自於父母,由父母撫養長大成人。

正是因為這樣,親情是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一個人一生中都剪不斷的聯繫。

二、長大離家後才明白父母的不易

當我再次讀起朱自清的散文《背影》時,已經沒有了當初年少時那種“與我無關”的感覺,這是成長帶來的轉變。

朱自清寫到,父親堅持要送他去車站,幫忙照看行李,和腳伕講價錢但說話又不靈光。爬過柵欄的那一片段,即使身處書外的我,也不禁溼了眼眶。

“他用兩手攀著上面,兩腳再向上縮;他肥胖的身子向左微傾,顯出很努力的樣子。”


多少錢,以後還你們就是:讀完《背影》才明白這輩子是還不清的


現象著一箇中老年人拖著笨重的身體,吃力地向上跨過障礙物,去給兒子買些回北京路上吃的橘子。字裡行間很平凡質樸,但是又無時不折射一個父親對兒子的愛。

你是什麼時候開始想起父母的不容易呢?是畢業工作後在偌大的城市裡,偶然想起很久沒給父母打過電話沒發過微信,還是許久沒見的父母出現在我們面前的時候,已經不是我們記憶中的那個樣子了。

也許當你看到父母如同文中的那個父親一樣的背影,就會恍然大悟,原來以前對父母種種的不理解,至討厭,這一瞬間,都會消失殆盡。

親情是天性,是父母傾注在我們身上不曾消失的愛。

多少錢,以後還你們就是:讀完《背影》才明白這輩子是還不清的


三、金錢算不清親情的來往

這也正是因為明白了父母的不容易,才想到當初每次和父母不和時,心裡冒出來的想法是多麼不切實際。

曾經因為一點雞毛蒜皮的事,就能和父母起衝突。在父母看來,他們生養一個孩子花費巨大的財力物力人力。不知道你有沒有聽過父母說這樣的話“養大你們是多麼辛苦的一件事嗎,要吃要喝要學費,花了多少錢。”

有多少人曾經聽到這樣的話是,有沒有想過,或者是脫口而出,“多少錢,以後還你就是了”。

可是你有沒有發現,等到我們長大,才發現養大一個孩子真的很辛苦。物質就不算了,它還需要保護,需要陪伴,需要時時刻刻擔心自己的小孩。

試想下,如今已經成年的我們,能做到像父母對我們的付出不求回報嗎?那句“我以後還你”在父母不計回報的付出,顯得多麼滄桑無力。

因為金錢可以衡量買賣,卻衡量不了親情。

多少錢,以後還你們就是:讀完《背影》才明白這輩子是還不清的


結語

親情是父母無怨無悔的付出,是不求回報的感情,是每一位父母的天性。或許曾經我們與父母互相怨念過,爭吵過。可是有一點我們都不能否認,父母親情無論經歷了什麼,永遠都是我們在面對困難心酸時唯一想回去的地方。親情總是剪不斷的,它深藏在你我內心裡。

我是 ,喜歡讀書,從書中看盡人生百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